?

省際邊界區域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時空差異研究
——以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為例

2022-01-04 01:53王慧倩賈文毓
關鍵詞:金三角城鎮化人口

王慧倩, 賈文毓

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山西 臨汾 041000

城鎮化是指經濟落后地人民向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地區匯集,以及城市地區向農村地區擴展的過程[1],是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主要體現.我國扶貧開發過程中,關鍵是要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但是,省際邊界區域由于地理位置邊緣性、經濟不發達、行政隸屬關系的多元化和政策不配套等原因,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是我國扶貧過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區域.因此,加快推進省際邊界區域城鎮化進程是當下階段我國省際邊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對象.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的推進,協調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之間的關系也成為了討論的熱點[2~6].

縱觀前人研究,多數學者認為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兩者不相匹配,二者并不協調,也從多個角度,對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協調程度進行探討研究[7~13].大多數學者認為造成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不協調發展的主要原因有財政體制、戶籍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政府政策因素、土地征用制度等[13~16].但是這些研究主要是全國或東部地區,且研究區域主要是省域范圍,對經濟較為落后的縣域尺度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以經濟欠發達區域的研究區為例,以縣域為研究尺度,將熵值法和協調性測度方法相結合,分析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47縣市城鎮化過程中人口城鎮化和土地城鎮化發展的協調性和空間差異,并提出優化建議,從而為該地區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方法

1.1 測度指標體系構建

人口城鎮化是經濟落后地區人口向城市人口匯集的過程,而土地城鎮化不僅是城鎮建筑面積的增加,還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形成優質的空間分配和高效率的土地形態.結合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8,14,15],以動態性、可比性、可獲得性、區域性為原則,構建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度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指標

1.2 協調發展度模型

本文將熵值法和協調性測度方法相結合作為研究區人口城鎮化和土地城鎮化協調性測度的主要方法,并運用ArcGIS10.3軟件進行空間統計分析.

1.2.1 基礎數據處理

采用熵值法來確定指標權重,熵值可以客觀確定指標的重要程度,被用來確定評價權重,具體步驟如下[17,20]:

(1) 數據標準化

(2) 熵值法計算權重

式中:當fij=0時,lnfij無意義,將其定義為:fij=0.000 1.

(3) 計算指標權重

式中:Wi∈[0,1].

1.2.2 協調性測度方法

(1)城鎮化指數計算

研究中假設人口城鎮化指數為λ1,土地城鎮化指數為λ2,城鎮化質量為F.則計算公式:

(2) 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本文將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兩個系統互相影響的程度定義為耦合協調度,由發展度(T)、耦合度(C)和協調度(D)組成[18,21].發展度(T)函數為:

T=aλ1+bλ2

式中:T為發展度,a、b為待定權重.

耦合度(C)函數為:

C=m{(λ1×λ2×...×λm)/(λ1+λ2+...+λm)}1/m

式中:λ(n=1,2,...,m)是各個子系統評估值;m是子系統個數,C取值為[0,1],C值越大,各系統之間的關聯性越強.反之亦然.其函數為:

C=2{(λ1×λ2)/(λ1+λ2)2}1/2

協調度(D)函數為:

為更加全面系統的進行分析,在參照已有研究的基礎上[5,7,19,22],協調發展分類以及二者對比關系發展類型劃分見表2.

表2 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類型劃分標準

2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2.1 研究區概況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位于我國中、西部結合帶的省際交界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該區域地處中緯度地帶,轄山西省運城市和臨汾市、陜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門峽市,共47個縣市,總面積約為5.8×104km2.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造成了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不協調性,用來研究省際邊界區域具有代表性(圖1).

圖1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理位置

2.2 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年~2017年為研究區間,社會經濟數據主要來源于2009—2018《運城市統計年鑒》《臨汾市統計年鑒》《渭南市統計年鑒》《三門峽市統計年鑒》以及各縣市統計年鑒.作圖的行政區邊界來源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數據(http://ngcc.sbsm.gov.cn/) 1:400萬數據.

3 結果分析

3.1 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演變特征

由表3可知,研究區的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指數大體呈上升趨勢.從內部結構來看,2008年~2017年,雖然人口結構、生活水平整體上在優化,但增長幅度卻非常小,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而產業結構卻出現降低趨勢.這也反映出研究區農村地區較廣,大部分地區都是貧困區,且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不發達,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發展路徑相似,產業結構調整較為困難;在土地城鎮化方面,隨著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抓住機遇,對土地城鎮化建設投入強度大大提高,不管是土地利用投入還是土地利用產出都在大幅度提高,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其中2011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產出下降明顯,從而使土地城鎮化指數有下降趨勢.

從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指數變化來看,2008年~2017年,研究區人口城鎮化指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土地城鎮化指數呈波動上升趨勢,且人口城鎮化指數一直高于土地城鎮化指數.由表3可以看出,該地區城鎮化呈不均衡上升趨勢,人口城鎮化得分從2008年0.002 5增加至2017年的0.049 7,土地城鎮化得分從2008年的0.014 4增加到2017年的0.028 2.為進一步分析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各縣域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耦合協調關系,由圖2可知,研究區域除義馬市人口城鎮化指數(0.071 4)與土地城鎮化指數(0.334 4)差距較大外,其余縣域人口城鎮化指數與土地城鎮化指數差距都比較小.造成義馬市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差距大的原因是政府在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產出兩方面雖然與其他縣域投入強度相差不大,其土地面積小,僅有112 km2,因此在地均固定資產投入、地均從業人員數、地均二三產業產值、地均財政收入方面占優勢,發展速度快,增長幅度高,但在人口結構、發展結構、生活水平方面投入強度沒有土地投入強度大,發展速度慢,增長幅度低.同時,大部分縣域人口城鎮化指數都或多或少的大于土地城鎮化指數,但研究區域的峰值義馬市(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指數分別為0.071 4和0.334 4)、湖濱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指數分別為0.079 8和0.145 2)則是土地城鎮化指數大于人口城鎮化指數,這可能是由于它們的土地面積小造成的.

表3 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指數

圖2 2008年~2017年研究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區域指數變化趨勢

3.2 城鎮化發展度及耦合度

由表4可知,研究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耦合度雖有波動,但耦合度整體水平達到了0.9,整體上是在不斷優化的,且最高值出現在2010年的0.999 6,說明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該地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兩者內部依賴程度較高,城鎮人口的增加推動了土地城鎮化,土地城鎮化促進了人口城鎮化.而發展程度緩慢上升的趨勢,說明該地區發展水平不高,發展速度緩慢,也間接反映出研究區城鎮化總體發展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加快發展以人口和土地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以推動該地區的整體發展.

表4 研究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性評價結果

3.3 城鎮化地域協調度

從時間角度看,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研究區縣域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性地域差異明顯,總體上協調發展水平較低,協調發展水平上升速度緩慢.從2008年~2017年,研究區總體協調發展水平始終處于0.138 5到0.193 5之間,還沒有達到0.2的水平,始終處于中度不協調階段,發展速度較慢.第二,城鎮化地域協調度處于波動上升趨勢,2008年,協調度低值區主要集中于研究區北部地區,絕大部分縣域協調度都較低,而中部區域的侯馬市(0.242 7)、河津市(0.214 5)、湖濱區(0.280 9)的地域協調度較高,處于輕度不協調階段,而義馬市(0.319 8)的地域協調度更高,處于勉強調和協調階段.到2011年,原先大部分低值區由極度不協調階段過渡到中度不協調階段,協調度低值區變少,協調度較高地區為堯都區、侯馬市、河津市、鹽湖區、臨渭區、湖濱區、義馬市.2014年~2017年,協調度地域變化大致相同,總的來說,極度不協調階段還是集中在吉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而處于輕度不協調階段的地區分別為霍州市、堯都區、曲沃縣、侯馬市、河津市、韓城市、臨渭區、鹽湖區、澠池縣、靈寶市,處于勉強調和協調階段的依舊是湖濱區和義馬市.協調發展水平處于一個不斷變好的趨勢.這些地區協調度好的原因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城鎮化水平較高,主要以工業和旅游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就業崗位多,公共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同時,對土地城鎮化投入和產出發展速度較快.

從空間角度看,呈現出兩個特點:第一,從2008年~2017年,研究區協調度總體在空間上呈現出“團塊狀”布局,空間分異明顯,且協調度與經濟發展格局相一致.對于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東北部縣域而言,農村地區廣闊,且大多以第一產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緩慢,基礎設施不完善,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水平,都紛紛萌生對大城市的向往,從而造成這些地區人口流失,土地大面積荒廢,發展速度較慢,所以協調度較低.而協調性好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好,二、三產業較發達,經濟發展水平較快,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建設投入力度較大,所以協調度稍好一點.其實這與該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空間差異具有一定相關性.第二,地級市市區和縣級市的協調性明顯好于縣.研究區協調度較高地區主要集中在湖濱區、義馬市、堯都區、霍州市、侯馬市、曲沃縣、臨渭區、韓城市、河津市、鹽湖區,這些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人口較為集中,人們生活水平較高,城鎮化水平較高,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二、三產業較發達,同時土地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發展趨勢較好,且對周圍區域有輻射帶動作用.但是這些地區熱衷于“開發區”建設,人口吸納能力有限,產業發展速度與開發區建設速度不相適應,雖然協調度相比其他地區要高,但處于勉強調和和輕度不調和兩個階段,需要科學規劃,不能過分追求速度而忽略實際情況,以確保城鎮化進程進入正常軌跡.

總體來說,研究區總體發展仍舊處于中度不協調階段,發展速度緩慢但是也在逐漸往好的趨勢發展,說明該地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不協調發展問題雖然有一定程度緩解,但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圖3 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研究區協調度地域變化趨勢

4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城鎮化協調發展的優化路徑

(1)人口城鎮化優化.第一,充分抓住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產業集聚優勢.通過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提供高工資,吸引人口到本地就業,提高城鎮人口規模;第二,提高人口城鎮化質量.實施人才引進等措施,吸引不同領域的高層次、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才和優質企業,以提高勞動力邊際收益.同時加快小縣城的發展,根據當地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的發展小城鎮企業;第三,合理控制戶籍改革制度,提高城鎮化門檻,加快人口城鎮化進程,為農村居民進入城市開拓道路.

(2)土地城鎮化優化.第一,政府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編制土地規劃,規范土地用途管制等,提高城鎮土地利用率,避免浪費金錢、時間和精力;第二,合理利用城市資源,擴張城市規模,有效利用土地.

5 結論

(1)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之間處于不協調狀態.在2008年~2017年間,人口城鎮化指數和土地城鎮化指數整體上呈上升趨勢.除了義馬市人口城鎮化指數(0.007 6)與土地城鎮化指數(0.239 9)、湖濱區人口城鎮化指數(0.079 8)與土地城鎮化指數(0.145 2)差距較大外,其余的縣域人口城鎮化指數與土地城鎮化指數的差距都較小.與此同時,除義馬和湖濱區外,其他地區人口城鎮化指數都或多或少大于土地城鎮化指數.

(2)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之間協調度始終處于中度不協調階段,且兩者對比類型始終是土地滯后型,說明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促進邊界區域經濟發展勢在必行,通過經濟的發展來實現城鎮化進程中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

(3)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發展受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管理行為等因素;內部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等.因此,要實現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還應從戶籍管理制度和有序利用土地兩個方面進行優化.

本文以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為研究對象,以協調度為模型,分析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對于促進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也存在不足,其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并且數據獲取的時間序列不夠長,指標體系構建過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使一些結論存在不確定性,可靠性有待檢驗,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猜你喜歡
金三角城鎮化人口
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電磁感應綜合問題中的“金三角”
金三角圖案
人口最少的國家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破解天體運動問題的“金三角”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