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CT顯像對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研究

2022-01-08 09:20尤斌陳望
中國醫學工程 2021年12期
關鍵詞:螺旋淋巴結病灶

尤斌,陳望

(1.河南科技大學 臨床醫學院,河南 洛陽 417000;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影像中心,河南 洛陽 417003)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肺部惡性腫瘤性疾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其與患者職業、遺傳、電離輻射、吸煙、大氣污染、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環境接觸等有密切關系。早期常出現低熱、胸部脹痛、咳嗽、痰血等癥狀,晚期則出現食欲不振、疲乏、咯血、消瘦、呼吸困難等癥狀[1]。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多數伴有縱隔淋巴結轉移,患者5 年生存率較低,對患者及時進行影像學檢查,準確評估縱隔淋巴結的轉移狀態,對患者肺癌的準確分期及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PET/CT 顯像檢查不僅能夠對腫瘤的良惡性進行有效的鑒別診斷,而且能對腫瘤患者進行準確分期。由于其可以一次性進行全身掃描,因此能夠及時發現轉移病灶,其是監測腫瘤復發和轉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對部分非小細胞肺癌并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直徑>1 cm)患者給予全身PET/CT 顯像檢查,其診斷結果較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100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依據奇偶數分組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男性34 例,女性16 例;年齡48~76歲,平均(56.78±6.67)歲;病灶位置:左側病灶29 例,右側病灶21 例;上葉病灶36 例,下葉病灶14 例。對照組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齡47~77 歲,平均(57.14±4.95)歲;病灶位置:左側30 例,右側20 例;上葉病灶35 例,下葉病灶15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NCCN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中關于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②影像學檢查發現縱隔淋巴結腫大>1 cm;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T3期非小細胞肺癌、T4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及M1期非小細胞肺癌;②術后病理結果顯示不是非小細胞肺癌或未采用手術治療;③肝臟功能不全;④合并精神??;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兩組性別、年齡、病灶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多層螺旋CT 掃描:運用荷蘭Philips 公司Ingenuity Flex 32 16 排CT,掃描參數:電流200 mA,電壓120 kV,掃描時間0.5 s/r,掃描層厚5 mm,重建層厚1 mm。先從肺尖開始掃描、直至肺底,使患者全肺均能掃描到。選擇肺窗和縱隔窗進行觀察,同時掃描攝片。掃描時間約為10~12 s,掃描結束后立即將患者的掃描圖像傳輸至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影像工作站,由醫學影像工作站專業人員進行后期處理。

1.2.2 試驗組 給予全身PET-CT 顯像檢查:運用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ET-CT UMI 550,管電流120 mA,管電壓150 kV。體檢前需告知患者空腹4~6 h,并控制空腹血糖<7 mmol/L,引導患者靜臥15 min 后注射18F-FDG 顯像劑0.15~0.20 mCi/kg,完后休息約50 min,安排患者排尿后給予全身掃描。掃描參數:床位8 個,2.5 min/床,矩陣168×168,層厚4 mm。通過聯影PET-CT 影像工作站進行PET-CT 三維圖像重建,由核醫學??漆t師完成標準攝取值的測定,完后運用冠狀和矢狀位圖像對患者的病灶位置及具體的病灶大小進行精準測量,同時測量感興趣區的標準攝取值(SUV),并區別縱隔淋巴結、肺門以及原發灶,SUV 最大值>2.5即可認定為陽性[3]。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多層螺旋CT 診斷結果

多層螺旋CT 診斷結果情況見表1。

表1 多層螺旋CT 診斷結果情況(例)

2.2 PET-CT 顯像診斷結果

PET-CT 顯像診斷結果情況見表2。

表2 PET-CT 顯像診斷結果情況(例)

2.3 兩組多層螺旋CT 與PET-CT 顯像診斷結果比較

試驗組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多層螺旋CT 與PET-CT 顯像診斷結果比較(n=50,%)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在所有肺癌中約占80%,具有發病率高、病情進展快、治療難度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較大的威脅[4]。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較強的隱匿性,臨床特征不夠明顯,容易被忽視,從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期。國內文獻報道,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未出現縱隔淋巴結轉移,可通過手術進行根治性治療,患者5 年生存率高達>90%,但約有75%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初診時已為中晚期,而中晚期患者多數伴有縱隔淋巴結轉移,患者5 年生存率比較低,4 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僅為2%,因此對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準確診斷尤為重要[5]。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通常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傳統的胸部X 射線檢查,其放射劑量較低、操作簡單,也是最便宜的檢查方法,但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效果不夠理想,難以發現較小的肺癌結節。多層螺旋CT 掃描技術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掃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患者只需屏住呼吸約10 s 即可對肺部進行全方位的掃描,通過屏住呼吸來減少呼吸偽影的發生,且可發現較小的肺癌結節[6]。淋巴結短徑>1.0 cm是多層螺旋CT 診斷肺癌侵犯胸內淋巴結的標準,但臨床研究顯示,淋巴結增大并不一定表示淋巴結轉移,其增大也有可能是某些反應性炎癥引發的結果,而淋巴結的轉移也不一定非要有顯著的體積變化[7]??v隔鏡檢查術是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縱隔分期的金標準,但該檢查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PET-CT 顯像檢查將PET 與CT 進行有機結合,既發揮了CT 在解剖上的優勢,又發揮了PET 在組織代謝方面的優勢,其在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中的準確率較高,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8]。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采用多層螺旋CT 掃描檢查,試驗組采用全身PET-CT 顯像掃描檢查,結果顯示PET-CT 診斷的敏感性為83.33%、特異性為87.50%、準確率為86.00%,均顯著高于多層螺旋CT 的敏感性為62.50%、特異性為67.65%、準確率為66.00%,表明PET-CT 顯像與多層螺旋CT 相比在診斷淋巴結轉移中更具有優勢。與多層螺旋CT 掃描比較,PET-CT 不僅能夠清晰準確地顯示肺癌病變的具體形態特征,而且可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重要的分子水平代謝信息[9]。對于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PET-CT 顯像檢查可準確診斷其縱隔淋巴結的轉移狀態。陽性患者表示淋巴結轉移,術中需進行縱隔鏡檢查加以確診;此外PET-CT 顯像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準確分期具有重要意義,其為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指導[10]。

綜上所述,PET-CT 顯像在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臨床診斷中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率比較高,PET-CT 顯像顯示淋巴結為陽性者,需及時給予縱隔鏡檢查以進一步確診;若淋巴結顯示為陰性者,則無需再進行縱隔鏡檢查。

猜你喜歡
螺旋淋巴結病灶
多層螺旋CT診斷急腹癥的臨床效果分析
腸梗阻放射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分析
喉前淋巴結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
數字化斷層融合(DBT)與全視野數字X線攝影(FFDM)引導乳腺病灶定位對比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能譜CT 成像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分析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
AP—4、EZH2基因表達量與子宮內膜癌病灶中細胞凋亡、上皮間質轉化的相關性研究
按摩淋巴結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結真的能排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