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評價

2022-01-11 12:49李娜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1期
關鍵詞:抑郁癥

李娜

摘? 要:目的? 探討應用認知性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產生的作用。方法? 選擇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金州區第四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抑郁癥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使用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方式,對比兩組患者抑郁癥的改善情況。結果? 進行認知性心理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漢密頓抑郁量表(HADM)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試(WCST)結果中正確應答數、錯誤應答數、完成分類數、持續應答數、持續錯誤數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在治療抑郁癥上,使得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其他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值得在臨床上普及應用。

關鍵詞:抑郁癥;認知性心理護理;護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0073-03

抑郁癥是一種持續性心情低落的疾病,臨床癥狀常見有心情消極、抑郁寡歡,嚴重者會出現幻覺、自殺等,在各類人群中均會發生。世界范圍內抑郁癥患者人數在3億例以上,我國患病人數保守估計在9000萬例以上,每年都有100多萬人因抑郁癥失去了生命,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1]。另外,抑郁癥給患者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研究表明,認知性心理護理療法是治療抑郁癥的重要手段,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認知性心理護理就是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使患者的情緒及行為恢復到正常狀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2]。本研究對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在抑郁癥中的效果進行探討,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金州區第四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抑郁癥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7.45±3.8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6.67±2.67)歲。兩組患者經檢查無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關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3]。

排除標準:有非常嚴重的自殺傾向患者;不配合檢查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常規護理,定期檢查患者身體狀況以及心理情況,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觀察組進行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認知性心理護理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防止患者自殺。抑郁癥患者病情嚴重時,會有明顯的自殺傾向,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特別注意病情嚴重的患者躲避看護人員做出自殺的舉動。在實施認知性心理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也就是說讓患者愿意與自己溝通,并且看護人員在和患者的日常交談中,要時刻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心理情況,建立良好的病患關系。在整個認知型心理護理的治療過程中,病患家屬也起到重要作用,家屬要詳細地向看護人員反映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異常變化,配合治療工作,積極促進認知性心理護理工作的開展。②和患者的溝通要充分。溝通是治療的重要一環,要想建立良好的病患關系,溝通就是重要的紐帶。要想做到有效且充分的溝通,護理人員要從患者的角度進行溝通和聆聽,首先護理人員需要清楚抑郁癥患者在患病期間所遭受的痛苦,明白患者此刻心理處于什么樣的狀態,溝通過程要耐心、細心,要有同理心;其次就是患者在訴說時語言上可能會有悲觀、厭世、消極的情緒,護理人員要耐心聆聽,盡可能的使患者感受到陪伴和安慰,同時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自身心理健康,避免在和患者的相處過程中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最后就是護理人員在大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后,使用健康、積極、向上的語言回應患者,將患者錯誤和消極的情緒引導回正確、積極的方向上。③進行心理干預。在充分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狀態后,就可以為患者制訂確切的心理輔導計劃,可以幫助患者重拾對生活的熱愛,鼓勵患者多進行團體活動,適時地釋放壓力??偠灾?,就是讓患者逐漸恢復正常健康的心理狀態。④加強對患者家屬抑郁癥相關知識的講解。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和家屬的接觸最多,所以對患者家屬講解認知性心理護理的相關知識很有必要。讓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和接觸中,為患者盡可能的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可以緩解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痛苦,延緩患者病情加重。⑤通過各種方式釋放患者的不良情緒。抑郁癥患者情緒低落,隨著時間的流逝,不良情緒就像“滾雪球”一樣逐漸堆積,將患者不良情緒及時排解出去有利于病情的恢復。研究發現,多和自然進行接觸有利于人類的身心健康,可以鼓勵患者多參加活動,通過戶外活動可以釋放不良情緒,還可以強身健體。另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活動,如閱讀、看書、剪紙等。

1.4? 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試(WCST),檢查護理后患者的認知功能。對患者的正確應答數、錯誤應答數、完成分類數、持續應答數、持續錯誤數進行評價,其中正確應答數是指患者答對問題的數目,每個數目計1分;錯誤應答數是指錯誤的應答數目,每個數目計1分,正常值<45分;完成分類數是指測試結束后所完成的歸類數,正常值在0~6分;持續應答數是指在雖知道該分類原則是錯誤的,卻仍然堅持原有分類原則,正常值<27分;持續錯誤數是指患者在分類原則改變后仍然堅持原有原則,正常值<27分。

根據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分,該量表分數在0~64分,<7分為正常,>24分為重度抑郁癥。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WCST結果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AMD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前,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如今,抑郁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使患者心理和生理都遭受極大的痛苦,各個年齡段都會遭受抑郁癥的困擾,甚至有部分患者因疾病選擇自殺。抑郁癥的病因目前沒有確切的解釋,但臨床上絕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和遺傳因素、神經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相關。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節奏加快,繁忙的都市生活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精神上的壓力,所以社會因素可能是如今抑郁癥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4]。另外,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大腦中神經介質傳遞異常,生理上的原因比較復雜。抑郁癥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只是情緒上低落,抑郁癥患者有眾多癥狀,身體上可能表現出食欲減退、失眠等,心理上常見的表現有焦慮、反應慢、悲觀等[5]。為縮小抑郁癥的患病人群,減少患者的痛苦,使抑郁癥患者盡早恢復正常的生活,應對抑郁癥患者進行有效干預。

目前在抑郁癥護理中,對患者錯誤認知、悲觀情緒等沒有進行有效的干預,導致患者病情會反復加重,所以對抑郁癥患者護理需要進一步的提高。采用認知性心理護理,可通過糾正患者不良認知達到治療抑郁癥的效果[6]。認知性心理護理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①通過認知性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可較為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有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②通過認知性心理護理可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有效防止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反復發作[7]。③認知性心理護理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生存現狀,通過對患者家屬科普抑郁癥相關知識,使得患者家屬能夠能關心和理解患者[8]。④通過認知性心理護理,可使患者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重建患者的自信,有利于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并且正常的社會活動有益于患者康復[9]。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觀察組實施認知性心理護理,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護理后患者的HAMD指數下降且低于對照組,說明進行認知性心理護理對抑郁癥的治療有積極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普及應用。

綜上所述,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在抑郁癥治療上可有效改善和治愈抑郁狀態,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萬麗麗,楊萱,張恒.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對抑郁癥患者不良情緒及自殺意念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0):1552-1555.

[2]柴學,薛晨,張榮榮,等.首發單、雙相抑郁癥患者腦局部一致性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1,31(2):115-119.

[3]中國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技技術出版社,2001:9-168.

[4]陳苑,程敬亮,張勇,等.首發早發性抑郁癥患者腦自發活動改變與臨床特征及認知功能的相關性[J].放射學實踐,2021,36(4):440-446.

[5]陳敏,張曉波,羅玉珍,等.運動鍛煉改善抑郁癥的神經生物學相關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21,57(4):89-97.

[6]李越峰,司昕蕾,牛江濤,等.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及其酪氨酸激酶受體B信號通路在神經性疾病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1,37(9):1121-1125.

[7]張艷紅,劉新愛,白晶.心理干預聯合共情護理在產婦產后抑郁癥中的應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7):139-140.

[8]羅美清,葉敏君,郭少霓,等.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心理月刊,2021,16(5):127-128.

[9]郭俐宏,劉瑩瑩,劉麗珠,等.老年抑郁患者心理焦慮伴失眠的同理心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12):2066-2069.

猜你喜歡
抑郁癥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細致化護理在改善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中的作用分析
聯合家屬健康干預對社區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療效的影響
年輕人患“抑郁癥”的背后
三種抗抑郁癥藥物治療伴軀體疼痛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對比研究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初步分析與報道
對一例因抑郁癥有自殺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有關“抑郁癥”的新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