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全腦血管造影術引導神經介入治療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分析

2022-01-12 08:32林道云陳高俊華如鵬
關鍵詞:造影術腦血管內皮

林道云,陳高俊,華如鵬,馬 駿

(1.天長市中醫院腦外科,天長 239300;2.天長市中醫院神經內科,天長 239300;3.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南京 210006)

缺血性腦血管疾?。╥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臨床常見血管疾病類型,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局部腦組織供血不足,進而導致腦動脈狹窄,多發于老年群體,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會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1]。臨床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如抗凝、抗血栓、穩定粥樣斑塊治療,但治療效果較弱[2]。近年來神經介入治療廣泛發展,能針對性作用于病變血管,使其快速開通,有效縮小梗死面積,使患者免除開顱手術的痛苦,療效顯著,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在介入治療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3]。DSA 被認為是目前評估顱內外血管病變的金標準,能夠對腦血管的血流及變異、血管狹窄程度等情況進行全面觀察,有助于介入手術開展[4]。因而本研究旨在探究經全腦血管造影術引導神經介入治療ICVD 的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ICVD 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來我院就診的ICVD 患者80 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ICVD[5]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或MRI 確診;②觀察組患者無介入手術禁忌證;③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惡性腫瘤或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對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有禁忌證患者;③存在嚴重出血傾向患者;④對造影劑過敏患者;⑤高血壓不能控制患者;⑥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為45~78 歲,平均年齡(64.27±6.15)歲,發病時間(3.92±1.08)h;合并基礎疾?。禾悄虿?8 例,高血壓24 例,高脂血癥8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為44~79 歲,平均年齡(65.36±6.43)歲,發病時間(3.85±0.91)h;合并基礎疾?。禾悄虿?7 例,高血壓25例,高脂血癥7 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160),75mg/次,每日一次;阿司匹林(湖南新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756),100mg/次,每日一次,連續治療3 個月。

觀察組采用全腦血管造影術聯合神經介入治療,全腦血管造影術:選擇FD20 腦血管造影系統,患者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通過Seldinger 手術行股動脈穿刺,將血管鞘固定于皮膚,行主動脈弓造影,造影劑量在20~30mL,觀察患者主動脈弓、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雙椎動脈情況,并設置高壓參數,進行全腦血管造影灌注,觀察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后動脈及小腦后下動脈等情況,對懷疑血管病變患者行血管造影。神經介入治療:患者術前3d 開始服用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100mg/d+氯吡格雷(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160)75mg/d,手術時,對患者進行局麻,采用股動脈入路放置引導管,行4000U 的肝素,根據全腦血管造影術明確狹窄位置及側支代償情況,微導管在微小導絲引導下,送至血栓遠端,經導引管手推造影劑,判斷遠端血管是否通暢。在導絲牽引下將支架推送至與血栓鉚合,經導引管手推造影劑,證明支架位置正確,使支架張開,等待5~10min,回撤支架、微導管、導引導管,必要時多次取栓,取栓完畢造影復查血管是否再通,如再通,則退出動脈鞘,閉合器止血結束手術。術中密切觀察患者肢體及意識形態,看其是否存在不適應情況。術后密切關注患者體征及血壓,并定期檢測其凝血水平,從而進行針對性治療。所有患者均采用電話及門診方式隨訪3 個月,了解其血管再通情況。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0~42分,分數越高,神經損傷越嚴重。(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依據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評估:治療3 個月后,評估患者臨床療效[7]:基本痊愈:NIHSS 評分下降≥91%,且病殘程度為0 級;顯效:NIHSS 評分減少范圍在46%~90%,病殘程度1~3 級;好轉:NIHSS 評分減少范圍在18%~45%;無變化:NIHSS 評分減少<17%;惡化:NIHSS 評分增加>18%。(4)兩組患者血管再通情況比較:治療后,評估患者血管再通情況,完全再通:血管暢通,缺血區域完全恢復灌注;部分再通:血管部分暢通,恢復灌注區域<50%;血管未通:治療后無明顯變化,未恢復灌注。(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治療前、后,采用BG12-SSD-1000 超聲波圖像診斷儀(北京中西華大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FMD)水平;采用AS-1000 脈搏波速測定儀(達盛Datsun,國械注進20152212984)檢測兩側踝肱指數(ABI)、臂踝脈搏傳播速度(ba-PWV)。(6)兩組患者病變血管血流情況比較:治療前后,應用東芝-8000 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兩組患者顱腦病變血管收縮期峰流速(Vs)、舒張末期流速(Vd)。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mean±SD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療效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及ADL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NIH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ADL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血管再通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管再通率為82.50%,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管再通情況比較

2.4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FMD水平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ABI 及ba-PWV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2.5 兩組患者病變血管Vs、Vd 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Vs 及Vd 明顯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Vs 及Vd 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病變血管Vs、Vd比較(cm/s)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已連續5 年成為我國人口中第二位死亡原因,其中ICVD 占腦血管病的75%~80%,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展,ICVD 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8]。ICVD 是由于血流動力學障礙等引起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使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軟化死亡,因此需及時進行治療,避免致殘致死[9]。臨床主要通過藥物及手術治療,但是藥物治療通常不能有效改善管腔狹窄度,且易出現二次栓塞。隨著神經介入手術的發展,其在腦血管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能夠改善腦血流灌注,促進閉塞血管開通,降低繼發腦出血風險[10]。而DSA 能夠有效評價顱腦血管的狹窄程度、病變范圍,是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同時是介入治療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11]。

本研究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療效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2.50%,同時觀察組血管再通率為82.50%,高于對照組的60.00%;且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經全腦血管造影術引導神經介入治療ICVD 療效好,能疏通患者阻塞血管,進而改善其神經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DSA 的分辨率較高,將對比劑注入目標血管中,獲取腦血管造影成像圖,反映側支循環及腦血流情況,從而了解病灶詳細情況,有利于介入手術的開展,對預測手術風險及手術療效的判定有指導意義[12]。介入治療在DSA 的輔助下,將支架送至病變位置,有效血管狹窄情況,減輕患者缺血癥狀,有利于可逆性損傷神經元獲得血流灌注,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13]。

動脈粥樣硬化與ICVD 相關,血管損傷、動脈彈性減退是ICVD 患者的病理基礎,缺氧缺血調節下,細胞表面黏附分子上調,損傷血管內皮細胞[14]。FMD 是無創評價血管內皮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在ICVD 中升高可能是由于生理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NO 所致;ABI能反應血管阻塞情況,PWV 取決于動脈壁的黏彈性及血液密度,能反應血管僵硬度,在大部分腦血管疾病患者中PWV 水平升高,ABI 存在異常[15]。本研究治療后,治療后,兩組FMD 水平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ABI 及ba-PWV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經全腦血管造影術引導神經介入治療能有效改善ICVD 患者血皮內管功能。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會影響患者血管內皮功能,DSA 引導下的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減少患者顱內斑塊破裂所致栓塞,恢復腦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環障礙及血管彈性,從而改善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16]。

治療后,觀察組的Vs 及Vd 明顯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對照組,而對照組治療前后Vs 及Vd 無明顯變化,說明經全腦血管造影術引導神經介入治療有效改善ICVD患者腦部血流情況。究其原因,我們認為DSA 引導下的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恢復缺血腦組織正常血流,從而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情況,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恢復缺血半暗帶腦組織的正常功能;同時植入支架有利于狹窄部位粗糙的內膜得以重新修復,從而有效防止斑塊脫落及血栓形成[17-18]。

綜上,經全腦血管造影術引導神經介入治療ICVD患者療效好,能促進患者血管再通、神經功能恢復,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腦部血流情況,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造影術腦血管內皮
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
分析全腦血管造影術后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
腦血管造影中實施改良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臨床意義
不同濃度鎂離子干預對妊娠糖尿病婦女內皮祖細胞的影響
經橈動脈途徑與經股動脈途徑全腦血管造影術應用效果的對比分析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CT腦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區別是什么
心理護理對腦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輔助療效觀察探討
Wnt3a基因沉默對內皮祖細胞增殖的影響
內皮衍生超級化因子對腦缺血損傷大鼠腦血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