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2022-01-15 22:13陳智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綜合性探究活動

陳智清

摘要: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準》)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建議。這樣的建議,其目的就是讓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有不少教師普遍反映綜合性學習難教,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對綜合性學習的內容特點把握不準,下面,本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實踐,對綜合實踐教學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边@里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其基本特征應為:應貼近現實生活、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應強調合作精神、設計應開放、多元。

一、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方式

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整體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依據小學生學習內容的特點,擬設計以下幾種學習方式進行研究。

(一)探究型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探究型學習指教師或他人不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教師向學生提供探究和發現的真實情境,提出疑點,從語文學習中發現有探討價值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反復觀察、實踐、討論、搜集資料等,在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中激活他們的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體驗型學習。體驗學習以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目標,通過角色扮演、角色置換、觀察、想象等體驗性活動,達到對事物、行為、情感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知識,掌握技能,養成行為習慣乃至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參觀訪問、考察是體驗學習的基本方式。 我們結合語文學習,帶領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參觀名勝古跡及科技活動場所等,都是體驗學習。每次體驗時,學生都會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回來寫成參觀記或活動感想的作文,體現語文的運用。

(三)合作型學習。合作交往是教學中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手段,也是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制訂研究方案,自行探索和研討,把合作深入到學生的認識活動中去,使學生切實處在自主學習和積極交往的狀態中。

二、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內容,在突出綜合性,強調實踐性的同時,還要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活動中的“文化蘊育點”,在生活中營造文化氣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和歷史的、現代的多元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其次,語文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教科書、教學掛圖、各類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各種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還有博物館、紀念館、布告欄、報廊等,教師要具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這一特點,在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

例如課上可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還可以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著眼于實踐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了解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p>

教師應創設實踐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深入實踐中,自己收集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結合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愛我母親河”的主題綜合性實踐活動:①觀察長安鎮的河道,進行描述(寫作)。②為保護母親河寫廣告詞,作廣告畫(廣告策劃、上街展示)。③了解環保情況(口語交際,寫采訪稿)。④實地查看母親河,了解環保情況(調查訪問,小組匯報)。⑤為了整個子孫后代——致家鄉人的一封公開信(調查訪問,小組匯報)。

整個活動,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材料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并運用語文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自覺地將語文實踐活動與生活聯系起來,真正做到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四、 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合性學習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時,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開放性,鼓勵學生關注差異,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還要有自己的語言。

例如:“如何把課本編得更好?”這一問題的設計,自然就會使學生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樂,得體的動作,使語言更具有魅力,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既有創新意識的激發,又有實踐能力的鍛煉。再如:讓學生品評廣告,“搜集廣告,評出優劣,把劣質廣告重新設計一下?!睂W生搜集廣告的途徑是多樣的,評比的形式是多樣的,重新設計的廣告更是百花齊放。這樣的設計正體現了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五、活動組織形式多樣

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要能達到目的,我認為教師組織活動可以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不限參與人數、體現民主,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在小組活動時,可讓學生自由組合,利用最好的合作與交流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收獲。

結語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要抓住綜合性,突出實踐性,體現語文的學科性。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語文,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提高語文這一母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猜你喜歡
綜合性探究活動
“六小”活動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定制鋪絲新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綜合性能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