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地溫州商會發展空間演化及機制研究

2022-01-19 07:35張靜茹張倩影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年4期
關鍵詞:溫州人商會異地

□文/張靜茹 張倩影 洪 妤

(溫州大學商學院 浙江·溫州)

[提要] 異地商會對成立地的經濟起到促進作用,也是實現政府與企業家、企業家與企業家、企業家與社會溝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20 多年來,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共創建268 家異地溫州商會,異地溫州商會也成為全國最大的異地商會組織。故本文以異地溫州商會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異地溫州商會在省際和省內地空間演化過程和演化機制,旨在為商會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引言

改革開放后,中國流動人口大幅增長,從1982 年的657 萬人增加到2019 年的2.36 億人。溫州人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先行者和貢獻者,奔走在全國各個角落,他們所形成的溫州模式反映了市場經濟萌芽、發生到發展的過程,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縮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 年,在全國各地創業的溫州人達到了175 萬人,在上市企業中由溫州人控股的超過60 家,溫州人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

異地商會是指來自同一個行政區域、在家鄉以外的其他地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業的法人或者自然人,以共同的籍貫作為基本要求,自發組織或者由政府牽頭建立的社團組織。據統計,截至2019 年,異地溫州商會在全國范圍內共成立268 家,是全國最大的異地商會組織。因此,研究異地溫州商會成立的演化機制可以補充商會相關理論、促進其他地級市的商會發展,為全國范圍內的商會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一、異地溫州商會空間演化過程

關于空間擴張研究,我國學者費明勝在研究跨國零售企業在華空間擴張戰略時,總結了三種企業空間擴張模式:跳躍式、滲透式和滲透跳躍結合式;學者杜霞在分析國外大型零售企業在華空間擴張模式時也提出了三種企業空間擴張模式:滲透式、跳躍式和復合式。

跳躍式擴張對商會而言是指商會新設立地地點與原來的中心地在地理上是不相連的,有時甚至可能會很遠,但擴散地可能有更好的投資環境和政策環境等,從而導致商會選擇在某地建立新的商會。滲透式擴張對商會而言是指以已經成立商會的城市作為中心地,以此區域為中心,依次向鄰近城市擴散建立新的商會。復合式擴張對于商會而言是指在商會進行跳躍式擴張建立商會后,成立商會的城市就達到一定的規模,然后以這些已經成立商會的城市為中心向周邊城市進行擴散建立新的商會。

(一)異地溫州商會省際空間擴張。異地溫州商會省際空間擴張是指溫商在全國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成立商會??v觀其空間擴張過程,1995~2019 年異地溫州商會的省際空間擴張特點符合跳躍式擴張、滲透式擴張和復合式擴張三個擴張模式。

本文根據不同時期異地溫州商會省際空間擴張的特點,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如表1 所示。(表1)

表1 異地溫州商會省際成立情況一覽表

1、擴張初期:跳躍式空間擴張(1995~2001 年)。異地溫州商會省際空間擴張初期具有典型的跳躍式特征,即1995 年前兩家異地商會先后在云南昆明、陜西西安成立,隨后1997 年分別在湖北武漢(長江中游地區)、天津(北部沿海地區)、四川成都(西南地區)、寧夏銀川(西北地區)、福建廈門(南部沿海地區)和吉林通化(東北地區)成立異地溫州商會,隨后幾年又跳躍到河北石家莊(北部沿海地區)、內蒙古呼和浩特(黃河中游地區)、黑龍江哈爾濱(東北地區)、吉林長春(東北地區)、上海(東部沿海地區)、和新疆塔城、和田(西北地區)等地成立異地溫州商會。1995~2001 年,異地溫州商會整個成立過程具有明顯的跳躍式空間擴張特征。

2、擴張中期:滲透式空間擴張(2002~2008 年)。異地溫州商會空間擴張中期階段主要以上一階段跳躍式擴張形成的異地溫州商會為中心地,通過滲透式空間擴張的方式向鄰近省份進行擴散。如,以黑龍江哈爾濱為中心地(東北地區),先向周邊的大慶市和吉林市進行滲透式空間擴張,再經由這兩市向齊齊哈爾市和延邊朝鮮自治州進行滲透式擴張;以新疆和田地區為中心地(西北地區),向喀什地區和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進行滲透式擴散;以內蒙古呼和浩特為中心地(黃河中游地區),依次向周邊的烏蘭察布和錫林郭勒盟進行滲透式擴散;以河南鄭州為中心地向開封市、周口市和商丘市進行滲透式擴散(黃河中游地區);以湖北宜昌為中心,向荊州市、十堰市、襄陽市和荊門市進行滲透式擴張(長江中游地區);以福建廈門為中心地向三明市、南平市進行擴張(南部沿海地區);以昆明市為中心地向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進行滲透式擴張(西南地區);以山東濱州市為中心地向青島市、濰坊市和煙臺市進行滲透式擴張(北部沿海地區)。2002~2008 年,異地溫州商會整個成立過程具有明顯的滲透式空間擴張特征。

3、擴張后期:復合式空間擴張(2009~2019 年)。異地溫州商會空間擴張的后期,主要是在前兩個階段,即跳躍式擴張和滲透式擴張形成的城市作為中心地,向周圍擴散形成新的商會。如,以齊齊哈爾、大慶、哈爾濱、通遼和錫林郭勒盟為新的中心地(東北地區),對周邊城市如白城市、綏化市、呼倫貝爾市等地進行滲透式空間擴張;以成都市、南充市、宜賓市為中心地(西南地區),對周邊城市如重慶市、巴中市、綿陽市等地進行滲透式空間擴張;以北京、天津、張家口、德州、石家莊為中心地(北部沿海地區),對周邊城市如忻州市、衡水市、廊坊市、邢臺市、保定市等地進行滲透式空間擴張;以來賓、肇慶、柳州、佛山為中心地(南部沿海地區),對周邊城市如惠州市、龍巖市、梅州市、汕頭市等地進行滲透式擴張。2009~2019 年,異地溫州商會整個成立過程有著明顯的復合式空間擴張特征。

(二)異地溫州商會省內空間擴張。如圖1 所示,1999 年異地溫州商會在嘉興市成立第一家,嘉興與溫州跨域三個城市,屬于溫州的遠鄰城市;接著在2000 年在杭州市成立第二家異地溫州商會,杭州與溫州間隔兩個城市,屬于溫州的中鄰城市;第三家是于2002 年在湖州市成立的,湖州與溫州跨越了三個城市,是溫州的遠鄰城市;2003 年選擇了與溫州間隔兩個城市的舟山市成立第四家異地溫州商會;2004 年成立了兩個異地溫州商會,分別是寧波市和金華市,他們均與溫州隔了一個城市,是溫州的近鄰市;2005 年在與溫州接壤的麗水市成立第七家異地溫州商會,麗水屬于溫州的毗鄰城市;2006 年選擇了間隔兩個城市的紹興成立了第八家異地溫州商會;第九家異地溫州商會是于2007 年在與溫州間隔了兩個城市的衢州成立;2015 年溫州在其接壤的臺州市成立最后一家省內異地溫州商會,至此完成了省內異地溫州商會的成立。(圖1)

圖1 異地溫州商會省內成立情況圖

其省內的空間擴張模式也是包括三種擴張模式,具體擴張過程如下:首先,通過跳躍式空間擴張模式在嘉興成立第一個省內異地溫州商會,之后以嘉興為中心地,向周邊的杭州市、湖州市進行滲透式空間擴張;其次,通過跳躍式空間擴張模式,在舟山市和金華市成立新的異地溫州商會,并作為新的中心地;最后,在建立新的中心地之后,幾個中心地向周邊進行擴散,先后在寧波、麗水、紹興、衢州、臺州成立了異地溫州商會,就此完成了復合式空間擴張模式。

二、異地溫州商會空間演化機制分析

(一)異地溫州商會興起的經濟基礎和群體基礎

1、異地溫州商會興起的經濟基礎。陳剩勇、馬斌(2007)提到“溫州人經濟”自身的發展為異地溫州商會的興起奠定了經濟基礎。改革開放初期,溫州人在改革開放政策提供的經濟大環境下,憑借著溫州人自身敢為人先的精神,率先發展個體私營企業,開展了家庭手工業,自產自銷,在短短十多年間就發展了地方經濟,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并在全國首先創立了股份合作制,為以后企業發展壯大確立了牢固的市場運作機制。20 世紀90 年代,溫州當地的資本積累已經完成,本地市場需求滿足不了溫州人的需要,漸漸有了向外擴張的需求。在外經商的溫州人一改之前的“單打獨斗”轉變為商圈經營,如“溫州街”“溫州商貿城”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當中。據統計,2018 年溫州人創造了總量達1.23 萬億元的經濟價值,其中有近250 萬的溫州人在全國和世界各地創造了6,300 億元??梢哉f,與最初溫州人在外擺地攤不同的是,20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溫州人經濟”進入一個新的擴張期,這就是異地溫州商會興起的經濟基礎。

2、異地溫州商會興起的群體基礎。陳剩勇、馬斌(2007)提到溫州民營企業家群體的不斷壯大夯實了異地溫州商會興起的群體基礎?!皽刂萑私洕钡牟粩嘣鲩L吸引了更多具有血緣和鄉緣的溫州人加入投資創業中,這使得溫州民營企業的隊伍不斷壯大。根據溫州市統計局組織的在外溫州人經濟調查數據顯示:2002 年,在國內其他地區的溫州民營企業家約為154 萬,占溫州市戶籍人口的20.4%;2006 年,約有175 萬溫州企業家在全國各地闖市場,上海等13 個城市溫州人超過5 萬人;2011 年,在外地溫州人達到233.54 萬人,占溫州市戶籍人口的30%,溫州人已經成為當地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改革開放初,我國處于法制不健全、政府行為不規范的階段,再加上某些地區當地居民的排外心理,溫州企業家在外經商期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異地商會組織,一方面可以作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之間的紐帶,發揮第三方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扮演商人群體的利益代表,及時向政府反映企業家的訴求,為企業家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正是由于溫州民營企業家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才推動了異地溫州商會的興起和發展。

(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驅動。中國異地商會的演化往往與區域發展戰略相呼應,通過商會的橋梁作用,可以有組織地進入地區進行市場開發和區域合作。異地溫州商會也不例外,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分析區域發展戰略對異地溫州商會的影響。

1、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通過上文對異地溫州商會空間變動過程的分析發現,1995 年在云南昆明成立第一家異地溫州商會,2001 年3 月,新疆塔城地區成立第一家異地溫州商會,同年11 月和田地區成立第二家商會,此后異地溫州商會陸陸續續在新疆成立,這種空間分布與1988 年鄧小平同志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提出的“兩個大局”以及政府在2000 年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密不可分。為切實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強調當東部沿海城市發展到一定時期,需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幫助西部地區發展,而且鼓勵加大發達地區對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推動要素的跨區域流動。為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溫州人成為浙江省參與西部大開發的一支主力軍。截止到2002 年,參與西部開發建設的溫州人達到60 多萬人,投入資金超過200 億元,在西部省份已創辦117 個市場、1,400 多家工業企業和約7,000 家商貿流通企業,涉及到了服裝、電器、電子、印刷、鞋革、食品加工等多個行業。溫州非公有制的靈活機制和溫州人的創業精神不斷在西部省份“復制”。

2、中部崛起戰略的驅動。2004 年后,溫州人在安徽阜陽、淮北、滁州,河南新鄉、信陽、駐馬店,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荊州、隨州,湖南郴州、懷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西宜春、贛州、鷹潭等地成立異地溫州商會。異地溫州商會在黃河中游地區和長江中游地區成立商會與我國2004 年提出的中部崛起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中部崛起戰略明確提出要增強中部地區的糧食生產能力,支持該地區的煤炭基地建設,建設精品原材料基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再加上中部地區優惠政策的提出,沿海發達地區開始向中部六省擴張。如,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的同時,金華溫州商會會長姜永忠率隊包機抵達河南鄭州,與中原百姓采博城簽約2,000 多萬元的項目。

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推動。通過上文分析發現,東北地區異地溫州商會成立的時間和數量增長情況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時間相吻合。2003 年《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經由中央、國務院發布,給溫州民營企業家帶來了機遇,該意見鼓勵“民營、外企企業等各類投資主體參與老工業基地企業改革重組”。2003 年,受振興東北老工業的影響,哈爾濱市舉行了浙江省與黑龍江省經濟技術合作活動,溫州人通過該活動簽訂了21 個經貿合作項目,總投資達40.6 億元,其中由哈爾濱溫州商會、溫州人創辦的黑龍江南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了19 億元,是這次投資項目中力度最大的一個。

結語

從演化過程來看,異地溫州商會省際擴張和省內擴張均按照跳躍式空間擴張-滲透式空間擴張-復合式空間擴張的模式進行演變。通過對異地溫州商會空間演化過程分析得出,溫州人自身經濟基礎、階級基礎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動了異地溫州商會的成立。

猜你喜歡
溫州人商會異地
揚中華商會十年成其大而強
中國西班牙商會
在歐洲邂逅溫州人
沈亞:溫州人電商巨頭之路
推進醫保異地結算 穩字當先
如何開拓異地市場?
破除異地結算的地方抵制
保定商會檔案及其出版
溫州人的本質:溫州實踐、傳統文化抑或社會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