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

2022-01-19 07:35劉鳳林路旭升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年4期
關鍵詞:和田地區就業結構第二產業

□文/劉鳳林 尹 聰 路旭升

(1.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新疆·阿拉爾;2.國網阿克蘇供電公司 新疆·阿克蘇)

[提要] 就業結構的發展依托于產業結構的發展,產業結構的發展對就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就業結構的失衡反作用于產業結構,會導致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緩慢,所以促進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發展對于經濟水平的高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以南疆地區較為典型的和田地區為例,通過對和田地區的產業結構偏離度以及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度進行研究,了解現階段南疆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發展現狀以及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南疆地區作為國家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就業扶貧是扶貧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而近年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是地方政府的重點工作,因此南疆地區就業結構問題集中表現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因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是優化南疆地區就業結構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南疆和田地區為例,對該現階段的經濟結構以及產業結構與結業結構的偏離度以及協調度進行研究分析,對促進南疆地區經濟結構協調發展提出相應的政策及建議。

一、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況。和田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隅,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集地區,在24.81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上,分布著22 個民族,少數民族占比高達97.15%。和田地區位于亞歐大陸腹地,物產富饒,盛產礦石、絲綢、地毯和瓜果,和田玉享譽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鄉。此外,和田地區獨特的風蝕地貌和歷史文化交融使其有著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近20 年以來,伴隨著和田地區的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其經濟結構調整也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產業結構由2000 年的“一三二”轉變為“三一二”布局,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優化與調整。第三產業從2006 年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經濟總量的增加對傳統農業的依賴性逐步下降,現代產業開始占據主導作用,但不難看出和田地區經濟結構還亟待調整,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在經濟總量中仍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從GDP 總額來看,和田地區從2000年的27.13 億元,增加到2018 年的305.57 億元,經濟總量增加了約11倍,經濟發展速度較為緩慢。三次產業比重從2000 年的55.14∶14.85∶30轉變到2018 年的22.47∶17.92∶59.61,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和田地區經濟總量對第一產業依賴度仍然較高,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仍然較為薄弱,產業結構存在明顯失衡現象。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從2000 年的5.58∶18.34∶76.08 轉變到2018 年的26.73∶9.66∶63.61,由此可見和田地區第三產業較為發達,同時勞動力集中分布于第三產業,但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占比呈下降趨勢,說明第三產業對于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逐漸趨向于飽和。第一產業從業人數占比呈逐年增長趨勢,一方面第一產業經濟占比逐年減少但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呈上漲趨勢,不難看出和田地區農業生產中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與此同時,和田地區工業基礎薄弱,第二產業發展緩慢,不難看出和田地區就業結構同樣存在明顯失衡現象。如何促進和田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是解決和田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失衡以及促進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方法。

(二)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運用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和田地區一二三產中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偏離度,分析其經濟結構是否合理。再通過SPSS 軟件中的kappa 系數分析法分析和田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的協調性。

產業結構偏離度表達式如下:

式中,P 為產業結構偏離度;Li為第i 產業從業人數比重;Ci為產業產值比重。

(三)數據來源。本文數據選取的是2000~2018 年《和田統計年鑒》中三次產業構成及三次產業從業人員數。

二、和田地區經濟結構分析

(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發展演變趨勢分析。和田地區產業結構演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2005 年的“一三二”結構,在這個時期,三次產業中農業占比高達50%,農業比重下降較為緩慢,和田地區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農業帶動。第二個階段是2006 年以后的“三一二”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田地區第三產業呈現平穩發展趨勢,于2006 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略微高于第一產業。和田地區產業結構的演進總的趨勢是第一產業緩慢發展,第二產業波動不大,第三產業穩步發展。

長久以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都是和田地區的主要產業,數據顯示,自2000 年以來,超過70%的勞動力集中于第三產業,2003 年和2004 年和田地區第三產業對于勞動力的吸納數量更是達到了80%。自2000~2018 年,勞動力開始緩慢地由第三產業向第一產業轉移,2014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首次下降到66.28%。和田地區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發展緩慢且落后,近二十年來第二產業發展十分緩慢,吸納的勞動力有限,從而導致第二產業從業人數波動不大。和田地區就業結構呈現出由第三產業緩慢向第一產業轉移的趨勢,這與一般的經濟發展規律相背離。

(二)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通過公式(1)對和田地區產業結構偏離度進行計算可知,和田產業結構偏離度受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影響較大,總產業結構偏離度和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波動變化基本同步,產業結構偏離度總體呈下降趨勢。2000 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占比分別為83.29∶3.17∶13.54,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甚是嚴重,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在農業生產中存在著較多的剩余勞動力。2018 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占比為23.19∶66.67∶10.14,在近20 年的發展中,第一產業經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農業生產剩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F階段產業結構偏離度較為嚴重的是第二產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失衡占比高達66.67%,這是因為近20 年來和田地區工業基礎薄弱,第二產業發展緩慢,吸納勞動力有限,造成了第二產業中存在著較多的勞動力剩余,第二產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偏離度呈平穩緩慢下降趨勢。近20 年來,和田地區第一產業經濟結構失衡有所改善,一部分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了其他產業,第二產業發展緩慢,對勞動力吸納能力有限,經濟結構失衡較為嚴重,如何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增加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是現階段解決和田地區剩余勞動力及經濟結構失衡的重中之重。第二、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是巨大的,和田地區第三產業經濟平穩發展,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較為協調,因此在大力發展第二產業的基礎上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才能有效改善和田地區經濟結構,妥善解決勞動力剩余問題。

三、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度分析

KAPPA 系數一般用于遙感圖像的分類精度,本文通過KAPPA 系數對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協調度進行分析發現。就業結構相對產業結構有著一定的滯后性,滯后性的大小是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是否協調發展的重要原因。運用SPSS 軟件對和田地區2000~2018 年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進行KAPPA 系數檢驗,結果顯示,和田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2006 年處于輕度失調階段,其KAPPA 系數均為0.25,說明這段時期和田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輕度失調,且在這一段時期內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基本處于不變階段。第二階段是勉強協調時期,這個時期和田地區產業結構和結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從失調發展到協調,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三階段是中級協調階段,其KAPPA 系數平均值為0.68,從2010 年開始和田地區經濟結構達到了勉強協調水平。不難看出,和田地區的經濟結構總體協調度越來越高,但現階段和田地區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度仍處在勉強協調水平,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有待改善。隨著第一產業產值的減小,農業從業人員由于自身技能水平不足和學歷低的原因無法及時由第一產業轉移到二三產業,導致第一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降低。同時,不難看出和田地區第二產業發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第三產業發展也較為緩慢?;谕獠渴袌鲈蚺c勞動力自身因素,使得和田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度處于失衡狀態。

四、結論與對策

(一)促進第一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新型農業。和田地區三次產業結構由“一三二”型結構轉變為“三一二”型結構,與經濟發展規律相背離。第一產業作為和田地區的經濟基礎,產值占據和田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22.47%,吸納了26.73%的勞動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第一產業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協調發展:第一,發展現代化農業,提升第一產業現代化水平,根據和田地區的自身特色,走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道路;第二,加快建設規?;?、集約化、產業化的新型農業,實現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注重品牌建設與品牌保護,提高和田地區地標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三,注重農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業生產勞動人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能。

(二)大力發展第二產業,發揮工業“造血”功能。和田地區三次產業結構之所以會呈現出“三一二”型結構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第二產業發展停滯不前,第二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支撐,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和田地區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第二產業發展更是處于停滯狀態,要改變現階段經濟結構畸形的現狀必須注重第二產業的發展。促進和田地區第二產業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促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注重對和田玉等特色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第二,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業,推動當地少數民族手工業上檔次、上水平;第三,合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田地區有著豐富的礦產、石油、天然氣資源,但由于和田地區地處沙漠,生態環境脆弱,在大力發展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應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綠色礦產業和清潔能源。

(三)持續發展第三產業,以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就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不僅對經濟有著強大的拉動作用,還能吸收大量勞動力就業。和田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深入開發旅游資源。和田地區擁有豐富且獨特的旅游資源,通過合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可以有效促進和田地區旅游文化的發展;第二,轉變觀念,提升服務品質;第三,政府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并積極營造良好的服務業發展環境。和田地區經濟結構的協調發展離不開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可以有效促進就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和田地區就業結構第二產業
新疆和田地區察合臺文契約文書探析
國內生產總值指數
陜西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實證研究
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分析——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貴州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同關系研究
我國本科院校工科類專業招生規模研究——基于產業、就業結構偏離理論
和田地區洛浦縣雙語教育現狀調查
新疆和田地區管花肉蓯蓉生產技術標準操作規程(SOP)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