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古今之變:儒者郭嵩燾的書學觀念探究

2022-01-23 09:24唐杰作
書法賞評 2021年3期
關鍵詞:帖學碑學郭嵩燾

唐杰作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郭嵩燾(1818—1891),字伯琛,號筠仙,晚年自號玉池老人。因筑室“養知書屋”,又稱養知先生。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生于湖南湘陰縣城西一個日趨式微的富裕之家。與同為湘人的曾國藩、左宗棠、劉蓉等人交往密切,是湘軍意識形態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著作宏富,主要有《郭嵩燾日記》《周易釋例》《毛詩余義》《校訂朱子家禮》《禮記鄭注質疑》《中庸章句質疑》等。

一、天變道亦變與研幾廣識

郭嵩燾的一生貫穿整個清朝晚期,受時代經世致用的學術政治思想背景的影響,注重學以致用。經世致用要求關注當下、實事求是,如果死守前說,脫離實際的人情物理,經世致用就會淪為一句空談。郭嵩燾為此非常注重“通權達變”“時為大”,對于只知記誦不懂變通,動輒“先賢如何如何”,于圣人之言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者、腐儒表示極大的蔑視。毫無疑問,只有與時變化,才能實現經世致用。郭嵩燾關于變化的觀念得益于郭嵩燾始終宗奉的有別于程朱和陸王宋明理學的王船山哲學,也正是船山哲學構成郭嵩燾經世致用思想的理論基礎。在郭嵩燾看來,王夫之的道統地位在朱熹之上。

船山哲學和程朱理學最為重要的區別在于“理氣”“道器”觀念的理解不同。朱熹講“理在氣先”“理在事先”,王夫之則認為“氣在理先”“即事以窮理,無立理以限事”,堅持了物質第一性的認識論,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與“理氣”觀互為表里的是“道器”觀,宋儒一般認為“道在器先”,王夫之則主張“器”在“道”先,“道”在“器”中,“器”與“道”不可分離。郭嵩燾繼承了王夫之事物先在性的“理氣”觀、“道器”觀,不否認“天理”的客觀性,但也絕不承認“天理”的絕對性,認為“天變道亦變”。他說“勢之必然謂之理”,“理”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應該在當下具體的人情、物理當中去“循理”,否則“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則與時違矣”。只有“即事以悟道,審幾以致功”,才能做到真正的經世致用。在此基礎上,他又強調“深識”“廣識”的重要性。站在“廣識”“研幾”的角度,郭嵩燾持開放的文化心態,既不立門戶、也不盲從,致力于通知古今之變、博采眾之所長,實現與時變化、實事求是、為我所用的經世目的。

在治學方面,郭嵩燾基本的學術立場是宋學,信奉道統,所謂“先立乎其大”。與此同時,他并不排斥漢學,而且考據功底深厚、成績斐然。他認為漢學之考證、訓詁是“學者之一藝”,是治經通經的基礎。對于偏重心性義理的宋學和以考據訓詁為主的漢學,郭嵩燾采取兼容的態度,肯定二者不可偏廢。事實上,郭嵩燾正是在漢學考據訓詁的基礎上探尋義理、服膺圣道的。郭嵩燾漢學實事求是的樸學精神,打破了宋儒對儒經、道統的壟斷,對宋明以來長期僵化的義理系統、凝固的道統觀念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使得其理學觀、道統觀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充分肯定漢學、宋學的價值的同時,郭嵩燾對于它們各自的缺點也予以嚴厲的批評,體現出一個學者治學的審慎態度。如漢學“能為其精,而不能為其通”“援引傅會,屈《經》以從其說”;而宋學“非通其文,則志固無由通”“求之過密,析之過紛”,等等。除了漢學、宋學,郭嵩燾還廣泛涉獵佛學、道學、諸子學、西學等,西學部分又囊括宗教、哲學、心理學、科學、文藝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可見郭嵩燾作為一個學者的博大胸襟、開闊視野以及開放的文化心態。郭嵩燾能學貫古今中西,“于學無所不通”,自然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勤奮功夫。

在不立門戶、博采眾家之所長的基礎之上,郭嵩燾不墨守前人舊說,敢于懷疑世俗權威與傳統,始終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為我所用。他的“三質疑”研究,便是對當朝官方欽定圣人朱熹以及漢代經學大師鄭玄提出的挑戰。郭嵩燾甚至還顛覆了有著幾千年傳統的“夷夏”觀,開時代風氣之先。首次提出以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禮樂政教的發展程度作為文明與否的評判標準,認為中國文化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在此基礎之上郭嵩燾提出“西學有本有末”和“道器多元”的觀念。因此提倡全面學習西方,包括政教、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洋務派“師夷長技”的物質層面。這樣的觀念和舉動在當時“切切焉以評論西人長處為大戒”的中國,無疑一顆重磅炸彈,引起軒然大波。事實上,郭嵩燾也因此時時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屢遭排擠。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就連最先進的人物薛福成、王韜、鄭觀應等也還只是停留在“中體西用”“中道西器”的認識水平而已。當然,郭嵩燾認為中國文化也有自己的長處,中西方可以相互借鑒。

因“變”而“研幾”,“研幾”須“廣識”,“廣識”又要求極盡古今之變、博采眾家所長及勤奮功夫,亦即郭嵩燾所謂“非博攬無以厚其藏,非精思無以析其理”。在詩文書畫的學習上,郭嵩燾也同樣秉持勤奮刻苦、極古今之變、博采眾長、與時俱進、為我所用的觀念。

二、極古今之變以自立其體

郭嵩燾認為天地萬物日新月異,文章亦當隨時變遷,而不能為“古人所限”。他覺得這正是“斯文之廣大”以及“詩可以觀”的真正原因所在。郭嵩燾講文章當隨時代,并不意味著拋棄古人,而是要求在“極盡古今文字之變”的基礎之上,結合具體的時代情況及個人性情,反本開新,自立其體。郭嵩燾推崇韓愈之文、李白杜甫之詩,也正因為他們是“以才自放而極盡體制之變者”的典范。在書法的學習上,郭嵩燾同樣重視極古今之變,博采眾長,為我所用。郭嵩燾極古今之變的書法學習觀念主要體現在厚古不薄今、碑帖兼容以及勤奮功夫三個方面。

1、厚古不薄今

古之賢達人,樹立必岌嶷。書家游藝資,在圣貽典式。鐘張有浩氣,萬弩回筆力。雷雨根青冥,松柏挺正直。君時與盤礴,往往幘濡墨。于時所尊事,足以樹奇特。吾耽草圣意,未習古法則。波瀾頗見委,巾篋常充塞。冥想見揮毫,俊氣資遠識。去君如決驟,感念廢餐食。要當潤鴻都,豈獨資篆刻。南宮試今法,規程苦逼仄。安能逐君翔,使我生羽翼。

“岌嶷”,高峻的樣子,“古之賢達人,樹立必岌嶷”說明古人流傳下來的作品經過歷史的考驗與淘汰,大都是佳作。所以,郭嵩燾注重取法古人經典,認為“書家游藝資,在圣貽典式”,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這里所說“典式”的范圍是很廣泛的,“鐘張”只是其中的代表?!拔岬⒉菔ヒ?,未習古法則”又是郭嵩燾自謙的說辭,正好說明他對古人法帖范式、規矩的重視。也就是說,書法的學習當有所取法,不能憑空嘎嘎獨造,要先推陳,才能出新。為此,他比較贊賞有出處及古人意味的書法,他評價范君“善書,又經取古,無人能與爭拔矣”。郭嵩燾對古人書法的學習不可謂不勤奮、全面,他一生所走訪、寓目、收藏以及學習過的古人書法,毫不夸張地說,與他同時代之人罕有其匹。(見表1)

在書法的學習上,郭嵩燾一方面尚古,一方面亦不薄今。

五月初八日。裕(卿時)〔時卿〕以楊海琴所繪《壽芝圖》、王式杜所繪《鐘馗圖》屬題,皆名跡也,正不必百年以上人物乃可寶貴。

歐、顏、虞、褚世無有,百年卻見雍丘叟,脫帽淋漓墨污首。使君南來歌楚風。

可見,他對同時代優秀的書畫家、書畫作品也是同樣看重,把他們可以作為欣賞學習的對象。郭嵩燾和同時代的很多書畫家都有交游,例如何紹基、劉熙載、翁同龢、潘祖蔭、莫友芝等,并對他們的書法表示極大認可。

2、碑帖兼容

郭嵩燾極古今之變的書法學習觀念,從時間的維度,有古有今;從書體的維度,有篆、隸、楷、行、草;從審美的維度,則有碑學、帖學。下面我們將以表格的形式,按照碑學帖學的分類,把郭嵩燾曾走訪、寓目、購買、獲贈、收藏、學習過的重要書法作品予以呈現。(見表1)歷來關于碑學和帖學的概念,爭議不休,一直沒有定論。這里我們不做過多的概念糾纏,主要從審美的角度加以簡單區分,把篆隸、北碑劃歸碑學范疇,而隋碑、唐碑、宋元以來刻貼以及歷代墨跡等則劃歸帖學的范疇。

表一

由上表可見,郭嵩燾書法取法的對象確實是非常廣泛,囊括五體、兼容碑學帖學。從這些碑學帖學書法的比重、出現的時間先后以及郭嵩燾流傳尺牘墨跡之風格轉變,我們可以大致描繪出郭嵩燾一生的書法學習歷程。毫無疑問,郭嵩燾的書法主要歸屬于帖學范疇。受科舉考試影響,郭嵩燾早中期書法的學習純粹是傳統帖學一路,風格秀美典雅,而這個時期寓目、購買、收藏的書法也主要側重于帖學一脈。中年以后,受時風影響,郭嵩燾的帖學書法逐漸融入碑學的審美,風格趨于質樸厚重。對應的是,這一時期他對碑學書法收藏的熱衷以及日益增多。

郭嵩燾一生的帖學取法對象非常廣泛,下面我們從郭嵩燾傳世作品以及相關文獻稍作梳理。

三月十六日 左廊蘇文忠表忠觀碑,僅存四方,李敏達(衛)補刻二十六字,云其裔孫家藏本有此,為摹刻其旁,以存舊觀。囗廊則錢梅溪(泳)所鉤勒者,全碑具在,而字法精神不逮舊碑遠矣。

七月十二日。購得東坡行草書數種

十月初五日。接冒小山信,并貽字帖三種:一、摩崖碑,一、懷素草書,一、東坡書荔子丹詩。

九月廿八日。與黎簡堂至琉璃廠同好齋、蘊真齋、集古齋等處看字畫。又蘊真齋高宗《三希堂御刻法帖》《大觀帖》兩種皆舊拓,惜不能全?!度L觅N》三十余部以蘇、米、趙三種為最佳,今米、趙二種存而蘇帖亡矣。

內府書畫五百余件:蔡襄墨跡已刻入三希堂。米芾詩帖。米帶尺牘。趙孟頫行草絕交書。趙孟頫八札已刻入三希堂趙孟頫詩札。董其昌臨蘇、米書。董其昌自書詩卷。以上系書上上等。

郭嵩燾日記中提及購買書畫、拓片的次數并不多,他收藏的字畫大部分都來源于他人饋贈。其中就有兩次明確記錄他購買了東坡的書法,一次是蘇文忠表忠觀碑,一次是東坡行草書數種,時間分別在咸豐六年三月十六日和咸豐八年七月十二日。另外,光緒五年十月初五日郭嵩燾又獲贈了友人冒小山贈送的東坡書荔子丹詩,友人此舉視為“投其所好”也未嘗不可。此外,從郭嵩燾傳世尺牘墨跡可以明顯看出取法蘇書的痕跡。綜上所述,郭嵩燾曾取法于蘇東坡應該是沒有問題。

其次,從郭嵩燾對蘇、米、趙三人書法的評價,“蘇、米、趙三種為最佳”“以上系書上上等”以及蘇、米、趙三人書法在其日記當中出現的頻率,我們又可以推斷,除蘇書以外,郭嵩燾還非常偏好米芾、趙孟頫書法。馬宗霍在其《霎岳樓筆談》中所說:“玉池老人,楷書法歐,典重矜嚴,淳然儒者;簡札則略取松雪之韻,尤多秀挺?!笨梢姽誀c還學習過歐書。如此種種,我們都可以從郭嵩燾傳世的書法作品當中窺見一二。

在離他時代不遠的帖學書家中,郭嵩燾則比較喜好張照、劉墉、翁方綱、王文治等人書法。

八月初五日。過長橋午飯,店主人柳子謙,故世家子弟,張掛劉文清七言聯,并劉文恪條幅,以錢二千購得之。出所藏董文敏手卷及羅慎齋聯,索價太昂,未及購買。

十二月二十四日。過王漁莊學使署,觀藥洲九曜石遺跡…翁覃溪學士碑記甚多,未暇細覽,屬漁莊為拓之。

除了取法傳統帖學書法以外,郭嵩燾中晚年以后還注意到了時代的風尚,關注并學習碑派書法。他親自購買過“華山碑”,并收藏了許多他人饋贈的碑版拓片。這些拓片的范圍相當廣泛,其中包括有金文大篆、小篆、隸書、以及北朝碑刻等。而且,從郭嵩燾于眉生手中“乞而得之”“漢魏百三家”時的喜出望外可以看出,他對碑學書法的關注和激賞。他對碑學書法的取法主要從審美及精神內質層面進行發掘,即在帖學的基本面目及間架的基礎上融入碑學書法中實、氣滿的線條質感以及沉雄、恣肆的審美追求,最終形成晚年融碑入帖、碑底帖面的成熟風格。

3、勤奮功夫

郭嵩燾極古今之變的書法學習觀念還體現在他的勤奮刻苦,肯下功夫方面,這和他的治學精神互為表里。

七月初九日。予謂楚人只帶三分蠢氣,蓋孔子所謂其愚不可及。次翁言: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癡,浮光掠影,終不濟事。

歐陽公所謂勤一世以盡心于文字。勤而后工,不勤則宜日退也。

他認為在書法方面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得有“三分蠢氣”,能勤奮、肯下功夫才行。否則,“浮光掠影,終不濟事”。關于這點,也可以從郭嵩燾出洋期間對馬克斯威諾夫人所繡校獵圖表示的激賞可以看出。與馬克斯威諾夫人繡畫技巧相抗衡的人“亦多有之”,而唯獨她能成就如此巨制,除了她自負的神技,還歸功于她十余年持之以恒的勤奮和功夫。郭嵩燾勤奮功夫還體現在具體的書法學習實踐方面。

第一,郭嵩燾為了獲取書法的學習資源,可謂是不辭艱辛,四處搜求尋訪。這點首先表現在他的訪碑活動中,其文集中有許多相關描述。

昔我南尋會稽穴,越中巖壑恣奇絕。

亂后樓臺知幾在,壞墻銷盡舊題痕。

搜求奇古到泉石,植杖走徧荒山隈。

往年曾作衡岳游,捫蘿剔蘚窮遐搜。

其次,他在入值南書房前后曾在一個月之內七次前往懋勤殿觀看字畫。這件事情記載在郭嵩燾的日記當中,內容非常詳實,包括陪同者、所觀字畫、評價等等,事后還感慨一句“內府珍奇,得一寓目,亦生平至幸”。內府珍藏字畫一般人是難以見到的,郭嵩燾倍加珍惜入值南書房的良機,抓緊時間多次前往觀看學習。

再次,郭嵩燾在咸豐十年三月初八日的日記中花費大量筆墨記錄了他入值南書房以來所見到的書法、繪畫作品等,可謂事無巨細。

第二,郭嵩燾的勤奮功夫還體現在他對書法的全面學習上面,如考證碑帖、毛筆以及收集書法相關書籍等。郭嵩燾一生寓目、收藏的碑帖不計其數,且大都有所考證,其中經多次考證并取得顯著成果的有《晉任城太守孫夫人碑》《瘞鶴銘》。他收集的書法相關書籍亦非常豐富,為大家所熟悉的有董逌《廣川畫跋》、鄭杓《衍極》、洪適《隸辨》《隸續》、劉熙載《藝概》等。

三、小結

郭嵩燾治學重在“致用”,“致用”須“研幾”,“研幾”又得“廣識”,因此郭嵩燾持開放的文化心態,致力于極古今之變、博采眾長、為我所用。郭嵩燾在書法的學習觀念上亦致力于極古今之變,主要體現為厚古不薄今、兼容碑帖以及勤奮功夫三個方面。

猜你喜歡
帖學碑學郭嵩燾
定識人間有此人
書卷氣VS金石氣
定識人間有此人
清代笪重光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初探
晚清畫家吳觀岱書法的地位與意義
書法賞析
由姚華評《蘭亭序》看其碑帖觀的轉變
清遠養拙碑之學
新帖學價值范式的確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