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建話語的守正與發展
——以《人民日報》七一社論(1950-2021)為中心的考察

2022-01-25 10:45高曉林駱良虎
關鍵詞:人民日報社論話語

高曉林,駱良虎

(復旦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433)

政治話語是政治活動參與者利用語言達到特定目的(如表達訴求、發布政綱等)的話語表達,其特殊的邏輯架構和內容鋪陳為人們觀察政治實踐提供了獨特視角和生動素材,社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吧缯撌谴韴笊?、刊物或通訊社編輯部(政黨機關報代表同級黨委)就當前國內外重大事件、事變或問題表明立場的指導性言論?!盵1]《人民日報》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其社論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承擔著宣傳黨和政府方針政策、記錄中國社會變革的重要任務。自毛澤東1938年5月在《論持久戰》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2]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將每年的七月一日作為建黨日予以節慶紀念,并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重要報刊上發表社論進行政治宣傳。

中國共產黨的七一社論屬于節慶社論,具有極強的紀念意義和政治意義,《人民日報》七一社論尤其如此?!度嗣袢請蟆菲咭簧缯摷蟹从沉它h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階段推進自身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研究黨建理念變化的“透視鏡”。因此,文章以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七一社論為研究樣本,通過七一社論黨建話語的嬗變研究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理念的演進及其背后的發展邏輯。這樣做的意義在于:第一,從研究視域來看,突破以往研究視角的局限,通過對權威、具體的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為學界對相關問題的討論略作貢獻;第二,從研究方法來看,彌補以往定性研究的不足,以文獻計量學的定量分析為支撐,可視化呈現《人民日報》七一社論的高頻詞匯,更為直觀準確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建理念的變遷進行把握。這不僅可以科學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建設規律,也可以為新時代不斷推進和加強黨的建設提供有益指導和經驗借鑒。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設計

作為文獻計量學重要內容的詞頻分析研究方法,是文本數據可視化呈現的有效手段。詞頻的變化不僅反映文本語言的敘述規律,也折射文本內容的變遷。因此,通過對《人民日報》七一社論高頻詞的分析,探究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建理念的嬗變,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由于《人民日報》某些年份沒有刊發七一社論,故首先根據人民網、新華網等權威網站對七一社論數量進行統計,最終確定1950-2021年《人民日報》共刊發七一社論50篇(1)根據筆者統計,有些年份比如說1951年,《人民日報》并沒有刊發七一社論,但是以組稿的形式,刊發了陳云、彭真、賀龍、李立三、鄧子恢、李濟深、張瀾、陳叔通、馬敘倫、陳其尤、司徒美堂的紀念性文章,這些紀念性文章并不在本次統計的社論范圍之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段時間內,《人民日報》7月1日刊發社論極不規律,20世紀50年代10年間僅刊發七一社論2篇。有些年份,比如說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6年等,都是《人民日報》、《紅旗》雜志社和《解放軍報》編輯部聯合發布的社論。1984年開始,有些年份會在社論標題后面以“(社論)”“——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XX周年(社論)”等形式進行說明,比如1984年、1985年等。而在特殊的歷史節點上,《人民日報》會根據形勢的變化在七月一日刊發特定主題的社論,比如1964年7月1日刊發社論《堅決粉碎美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和挑釁》。自2004年開始,《人民日報》每年七一刊發社論形成慣例。。社論全文通過《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2)《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http://data.people.com.cn/rmrb。下載,50篇社論共計約13.6萬字。

之后對所下載的社論全文進行編碼處理,利用“微詞云”在線分詞軟件對全部社論進行自動分詞、詞頻統計及無意義詞過濾(3)對無意義詞過濾主要包括:代詞,例如“我們”;部分形容詞,例如“偉大”;數詞,例如“一個”“兩年”“百分之四十”等。在分詞過程中,某些專有名詞中包含其他詞語,二者分開統計。例如,“中國”出現詞頻為397次,“中國共產黨”出現詞頻為252次。,并生成詞云圖。詞頻統計顯示,在50篇七一社論中,“人民”“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建設”“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群眾”“中國共產黨”10個詞出現頻率位居前10(見表1)。

表1 《人民日報》七一社論(1950-2021)全文前10高頻詞

為進一步探究《人民日報》七一社論黨建話語所傳達的黨建理念是否存在變化,筆者將1950-2021年的七一社論分為1950-1978、1979-2012、2013-2021(4)之所以這樣分,是因為目前學界普遍的觀點認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因此,本文以1978年為時間節點,對《人民日報》七一社論進行分時段詞頻分析,以此來探究黨的建設理念在改革開放前后是否存在變化。需要注意的是,這樣劃分只是出于學術研究的考慮,并不是把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割裂開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而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在黨建領域有更多的話語創新,對黨建的重視程度也遠高于以往,因此將2013-2021年劃分為第三時段。三個時段進行重新編碼考察,并統計其分詞詞頻結果(見表2)。

表2 三個時段《人民日報》七一社論高頻詞表

二、不忘初心:黨建話語的守正篤實

從表二可以看出,在1950-2021年的《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人民”“社會主義”等政治話語始終居于高頻詞之列,折射出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守正篤行。

(一)人民性:中國共產黨的最鮮明品格

在1950-2021年《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人民”作為高頻詞總共被提及651次,并且在三個時段中,“人民”始終是穩居前五的高頻詞,這充分體現了人民性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和特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之一便是“堅持人民至上”[3]66。自革命戰爭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為誰執政”的問題,這既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人民性”論述相契合,也與中國傳統儒家“民本”思想相承接,是歷史、邏輯和現實的有機統一。

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體現,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目的也是圍繞踐行初心、履行使命而展開。1950年《人民日報》七一社論明確指出:“改善黨的組織狀況,和整頓黨的工作作風,是一個總任務的兩個方面。這個總任務就是提高黨的政治質量,以利于鞏固與人民群眾的團結?!盵4]提高改善黨的建設質量、整頓黨的工作作風是為了更好地加強與人民的連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思想認識上的,更是行動和實踐中的,因此黨還需要“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才干”[5]。提高本領、增強才干,需要廣大黨員與時俱進加強理論學習、立足本職進行艱苦奮斗,這是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員錘煉黨性、增強人民性的題中之義?!包h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現形式”[6],黨性和人民性向來都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本質上取決于黨和人民的關系,“贏得人民信任,我們黨就能夠無往不勝;得到人民支持,我們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7]。人民的支持擁護是黨的各項事業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正是因為在人民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才能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克服諸多困難挑戰,最終帶領廣大中國人民在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向前。

(二)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事業的本質屬性

社會主義最初作為一種社會學思想被提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發展了社會主義學說,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從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形態。社會主義在中國政治話語中具有特殊的指征,既是區別“我們”與“他者”(其他非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符號,也是連接中國共產黨政治理想與政治實踐的橋梁?!吧鐣髁x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盵8]313因此,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始終將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價值引領話語和奮斗目標不斷進行昭示,并在黨的各類政策文件中頻繁出現加以強調,這既是對我們所走道路的宣示,也是“四個自信”的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掌握著國家政權,需要并且能夠有效利用全社會資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在1950-2021年的《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社會主義”作為僅次于“人民”的高頻詞出現高達421次,充分說明黨在加強自身建設過程中,對領導中國人民所走道路的堅持、對奮斗目標的堅定。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增強黨的戰斗力、提高黨員質量,“以便率領全國人民為國家的工業化和社會主義的前途而斗爭”[9]。換言之,為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奮斗是加強黨的建設的目標之一。隨著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在此過程中逐步演變為中國政治實踐中的標識性話語,并最終在話語表述中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外延不僅包括傳統社會主義的核心特征,更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的社會主義特殊性的闡明。由社會主義話語衍生出的其他系列政治話語,涵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面面,比如“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事業”“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現代化”等。這些社會主義話語所構成的話語體系,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目標,也與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要求接榫融合。加強黨的建設,目的就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帶領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貫徹落實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諸多目標。因此,社會主義作為高頻詞出現在中共中央機關報刊發的七一社論中,既是因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走道路本質屬性的強調。

(三)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領導”作為位居第八的高頻詞出現,表明在加強黨的建設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是極端重要的。政黨作為人類社會組織發展到較高級形態的必然產物,始終將掌握領導權作為其政治目標之一,馬克思主義政黨也不例外。政黨領導權的建立,是政黨實現其政治主張的必要舉措,惟其如此,政黨才能對社會進行有效動員、資源汲取、爭取支持,進而實現政黨的各項政治目標。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3]65。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只有不斷加強其對各方面的領導,才能為實現初心、踐行使命爭取時機、創造條件。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則必須要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增強黨領導人民干事創業的本領和能力。

加強黨的建設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內在統一、邏輯接洽、有機融合的。不斷注重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就是“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10]。在思想方面,要始終加強對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斷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以崇高的使命感、緊迫的責任感、深切的危機感,牢牢占據人類道義制高點,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在組織方面,要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不斷健全和完善黨的各項組織建設以提高黨的組織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家要實現有效治理,將十幾億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必須要有一個高度紀律性和組織性的政黨來領導,否則將有“四分五裂,一事無成”[8]341-342之虞。因而,在紀律方面,要始終堅持依法治黨和依規治黨相結合,以監督執紀永遠在路上的韌勁,“嚴肅執行黨的紀律,對于那些敗壞黨和人民事業的腐敗分子,必須堅決清除,決不能姑息養奸”[11],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邁向深入。在作風方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群眾路線的觀點,堅決反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政治路線確定之后, 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2],因此,尤其要注意改進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推進各項黨內集中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性、深入化開展。

只有全方位加強黨的建設,才能為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提供思想、組織、紀律和作風保證。從這個層面來說,加強黨的建設為堅持黨的領導提供必要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

(四)群眾路線: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雖然在中國政治話語表述中,“群眾”與“人民”常相伴出現,但如果仔細考究“人民”和“群眾”的區別,就會發現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話語中“人民”更多地指向黨的人民立場,指向黨的宗旨和原則。而“群眾”話語雖然與“人民”話語的指征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但是其更多指向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背后所折射的是黨群關系命題。因此,在《人民日報》1950-2021年七一社論中,“群眾”一詞作為前10高頻詞出現260次,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群眾工作的高度重視、對群眾路線一以貫之的堅持。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立足于唯物史觀,確立了以人民群眾為核心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毛澤東看來,關心群眾疾苦、改善群眾生活、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和職責所在,只有和群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做群眾的學生,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而群眾路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作為聯系黨和群眾關系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處理黨群關系、治國理政的本土化制度性資源,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進一步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并對黨的建設與群眾路線的關系進行了深刻論析,“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一個重大問題是不斷鞏固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13]。加強和鞏固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已然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環節,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來自群眾而又為了群眾,黨的執政根基和力量源泉是群眾。只有加強和群眾的血肉聯系,黨改革發展的各項事業才能有扎根之基、源頭之水,才能蹄疾步穩、一往無前,“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4]。這是對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研判,也是對加強黨的建設、繼承和發揚群眾路線優良傳統、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要求。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盵15]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群眾路線工作,在全黨范圍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與黨的建設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改進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風、提高執政能力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早在浙江工作時期,他就認識到“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16]。這是對群眾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肯定,也是對貫徹群眾路線必要性的生動闡釋。

三、與時俱進:黨建話語的變化發展

透過《人民日報》1950-2021年七一社論高頻詞可以看出,在三個時段中,黨的建設理念不僅守正篤行,也與時俱進。這集中表現在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以“革命”“無產階級”“斗爭”等為代表的革命性話語逐步隱匿,而以“改革”“發展”等為代表的現代性話語逐步興起并成為主流。黨建話語嬗變的背后,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理念的變遷與發展,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政黨本色、與時俱進的政黨品質。

(一)革命話語在黨建中的興起與隱匿

1.革命話語在黨建中的興起。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革命話語作為高頻詞出現具有其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是革命性政黨,革命性話語是其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生政權還面臨著來自國內的各種挑戰,因此,在新中國建立后的一段時間內,“革命”“斗爭”依然時常見諸于各種政治場合,并在黨的紀念社論中反復出現,這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建設密不可分,也與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接洽融合。具體而言,這種革命性話語主要包括三個維度的要義。

第一,國家革命。革命話語反映的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是革命代言人(包括組織、個人等)向被革命對象發出的表達利益訴求、尋獲利益目標的話語表達。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國家革命更接近于傳統觀念中“革命”一詞的原始語義,主要指的是暴力性政治活動。雖然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軍隊肅清了新解放區的多股匪徒,“但在股匪業已肅清地區,又發生多次反革命的武裝暴動”[17]。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以革命手段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把革命進行到底,肅清公開的和隱藏的反革命殘余力量”[18]依然是當時的一個重要任務。

第二,社會主義革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又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贏得了偉大的勝利”[19]。社會主義革命是社會生產關系的重大調整,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建立。之所以在變革社會生產關系過程中使用“革命”一詞進行描述,一方面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傳統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領域變革的徹底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第三,黨的自我革命。作為革命性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自我革命精神是熔鑄在政黨基因中、流淌在政黨血脈里的偉大品質。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就告誡全黨同志,“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20]。全黨在奪取政權后面臨的內外環境更加復雜,考驗誘惑更多,全黨同志要始終做到“兩個務必”,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因而,在掌握全國政權之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社會和國家領域推進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也要通過在黨內強調革命性來加強自身建設,以此來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建設。新中國成立后革命話語在黨建中的不斷復現和強調,本質上是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追求,并與國家、社會領域的革命接洽耦合。比如,1954年《人民日報》七一社論就開宗明義地指出:“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最根本的原理,是革命勝利的基本保證?!盵21]這里的革命更多地是指國家和社會革命,這表明加強黨的團結、推進黨的建設,目的在于為國家和社會革命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這集中體現出革命話語在黨的建設、國家建設和社會建設中三位一體的融合。

2.革命話語在黨建中的隱匿與彰顯?!案锩煌谠旆春团褋y,因為革命導致根本性的變革,即政治制度本身的變革,這與純粹的統治精英的更換或政策的變化并不一樣?!盵22]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革命和社會革命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革命性變革,因為這是對政治關系和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調整,并對中國后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當國家革命和社會革命的任務基本完成后,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自然而然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這一點在1956年黨的八大報告中得到明確。然而,在之后的60年代中期開始,革命話語一度被濫用和誤用,從而使黨的建設遭到嚴重影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調整和曲折之后,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自此以后,以階級斗爭為代表的革命性話語在中國政治場域呈現出隱匿狀態,以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為代表的現代性話語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各領域的主流話語,這是基于對國內外形勢實事求是的研判所做出的科學決定。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23],但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屬性決定了革命性話語在中國政治話語體系中只是隱匿,而非完全退場,黨建中的革命話語依舊是中國共產黨對純潔性黨性追求的生動體現。當然,關于革命的方向,主要是“刀刃向內”,即黨的自我革命;關于革命的形式,則體現為堅持“兩個維護”、“嚴肅黨內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方面,解決黨內國內矛盾不再是通過斗爭,而是重在建設。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在反腐倡廉、黨內集中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等方面,革命性黨建話語依然呈現出“在場”狀態,并在現實黨建場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執政目前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24]。這表明,在新的歷史時期,革命敘事的話語邏輯雖然呈現出隱匿的狀態,但仍舊是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成為使命型政黨建設的重要話語表達。使命型政黨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奮進意識,作為使命型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尤其如此。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黨所面臨的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精神松懈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25]。在此情形下,惟有不斷以黨的自我革命持續推進黨的建設,發揚偉大斗爭精神,永葆黨的純潔性,才能為開啟新的百年征程提供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和政治保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自我革命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3]70。

(二)現代性話語在黨建中的發展豐富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穩步推進?,F代化建設和改革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共生邏輯,現代化建設為改革提供具體目標,改革則充分釋放現代化建設的動能。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自身建設始終與國家的發展氣脈貫通,在經歷執政制度的恢復性重建和執政理念的功能性調試后,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朝著現代化政黨方向闊步前進,這集中體現為在黨的建設領域,以“建設”“改革”等為代表的現代性話語也逐漸發展和豐富。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黨的建設面臨的時代背景。當前中國所走的現代化道路,是國家主導的后發外生型中國特色現代化之路,這種獨特的現代化實現機理不僅需要國家的主導,更需要強有力的政黨進行領導。因而,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懊鎸︼L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苦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26],需要鍛造更加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帶領中國人民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從這個層面來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黨的建設提出新要求,黨的建設需要順勢而為、因時而變,把握時代震動脈搏、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這不僅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維度,也是中國共產黨通過對自身的改革和調試以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實現政黨現代化的過程。

加強黨的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皥猿贮h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立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是保持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盵27]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推動黨建話語創新,本質上是在鍛造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F階段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因此在黨建領域除了“發展”“改革”等現代性話語不斷彰顯之外,“中華民族”“復興”“國家”等民族復興話語也不斷凸顯,這是由黨的初心使命以及現階段黨的任務所決定的。同時也應看到,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危險與機遇并存、挑戰與前景同在,在此情況下,就必須要不斷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調動國內外一切有利因素,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既定目標邁進。因此,“必須始終把黨的自身建設和國家改革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28],二者協同發力、互相促進,形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黨的建設提出要求、黨的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保障的良性互動局面。

四、變與不變: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理念的調試與守正

變與不變,是一對重要的哲學命題?!白儭?,是事物變化發展過程中的流動性;“不變”,則是事物生發演變過程中的確定性,“變與不變要辯證地看,哪些不變,哪些要變,這也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一個問題”[29]。通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七一社論的高頻詞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理念集中體現了變與不變的深刻哲理。

變,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務實創新、與時俱進的生動寫照。恩格斯曾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盵30]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是對其自身建設理念和思想的集中反映,本質上是對其領導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過程的映照。中國問題的復雜性、特殊性、全球性和時代性,決定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必須要不斷調試其執政理念,因時因勢而變、順時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加強自身建設、主動出擊適應時代變化。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國家革命保衛新生政權、開展社會主義革命變革生產關系,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決定,再到黨的十九大錨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始終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在順應世情、國情、黨情變化的過程中乘風破浪、闊步向前。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加強黨的建設,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重要的時代課題。作為先鋒隊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前列、干在實處,不斷調試自身建設理念。從革命話語在黨建中的衰退隱匿,到現代性話語在黨建中的勃興發展,集中體現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理念與國家社會發展的同向同行。這既是中國共產黨調試政黨與國家、社會關系變化的必然舉措,也是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不變,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接續奮斗、薪火相傳的生動體現。作為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初就肩負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并在百年時間里賡續傳承初心,不斷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離不開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堅持,更離不開以刀刃向內的精神持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建設。因此,“人民”“群眾”“社會主義”“領導”等詞語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始終處于前列的高頻詞,“人民觀點、人民立場,是一種正確的建設黨的思想”[31],黨的建設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背離這一根本政治立場,否則黨的事業就失去了力量源泉。社會主義是黨領導事業的本質屬性,進行黨的建設是為了鞏固、發展、開拓社會主義事業,因此在黨的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對“社會主義”加以強調。加強黨的建設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提高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治理能力、領導能力,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舉旗定向的堅強領導核心?!度嗣袢請蟆菲咭簧缯擖h建話語的守正,實則是黨建理念的守正,背后是中國共產黨對根本政治立場的堅守、對社會主義事業本質屬性的堅持、對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的強調和昭示。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七一社論黨建話語背后的變與不變,深刻揭示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要義。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是學習型政黨,具有極強的自我調試能力。當黨的建設面臨新的挑戰時,中國共產黨可以適時調整自身建設重點以適應國家社會發展需要。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理念的變與不變是對立統一的哲學范疇,不變中又蘊含著變的成分和要素。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立場、宗旨和原則不能變,從這個意義上講,黨建理念的不變是絕對的。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政黨不變的立場、宗旨和原則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處于外延不斷拓展、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黨建理念不變中又蘊含著變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建設話語亦即建設理念的變與不變,統一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在實踐矛盾的對立統一中不斷走向成熟。

五、結論與討論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無論思想或者語言都不能獨自組成特殊的王國,它們只是現實生活的表現?!盵32]作為政治語言代表的社論,亦是如此。通過檢視《人民日報》七一社論高頻詞的變與不變,可以清晰地尋找出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理念的守正與創新,背后所蘊含的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發展建設的年輪?!稗k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盵33]中國共產黨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既不忘初心、不忘出身,將黨性和人民性有機統一起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又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對執政理念進行適當揚棄,并在黨的建設中及時體現,最終確立切實可行的現代化發展路徑,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限于篇幅原因,文章只是從《人民日報》七一社論政治話語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進行自身建設的理念進行探究,很多問題并未完全展開闡述。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理念的守正與發展對新中國的國家治理有何意義?其間的邏輯轉圜與作用機理如何?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依然擺在學界面前,這些都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契機和空間。

猜你喜歡
人民日報社論話語
畫與理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雷人話語
雷人話語
新中國成立前后《人民日報》社論如何引導輿論
《紐約時報》社論批評美國陸軍發布的虐俘事件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