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社區教育發展新路徑的思考

2022-02-01 07:27劉利俊
寧波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成員社區教育

劉 婧,劉利俊

社區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社區教育發展新路徑的思考

劉 婧,劉利俊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社區教育服務體系要適應培養社區治理參與者的新需求,推動社區教育從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學習活動向提升社區居民學習能力進化?;趯ι鐓^教育融入社會治理的發展邏輯和現實意義的分析,提出構建基于數字化治理方法的“治學”體系、服務于社區治理需求的多元課程供給“能學”模式,實現社區治理現代化所需要的“善學”到“善治”的目標,既可以實現社區教育的價值,又可以推動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

社區教育;社區治理;社會組織;數字化治理

一、引言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三個階段的具體目標,最終在21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社區是社會構成體系的最基層組織,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礎是社區治理現代化,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是培育具有現代化思維能力的社區成員。社區教育在實踐層面如何作用于社區治理,成為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推動力,是社區教育應重點思考的現實問題。在社區治理現代化的視角下,準確定義社區教育的角色,通過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推動社會治理創新[2],可以實現社區教育與社會治理相融合,逐步適應社區治理的需求,成為創新社區治理的有效載體。

二、基于社區治理現代化的社區教育發展機理

(一)社區治理現代化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3]。該定義從地理、文化、組織和人員構成四個方面表述了社區的基本內涵,社區內的組織和人通過各種社會活動和互動關系聚集在一起,建立居民間的社會關系,形成了趨同的地緣歸屬感及文化認同感。社區治理是以社區內的公共事務為對象,基于居民需求的滿足和各方面利益的尊重,維護和改善社區秩序的過程。社區治理現代化的主體是社區居民,基礎是法治,其顯著特征是由傳統的社區一元化管控式管理向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個人、社區內的單位等多元主體參與的,以民主、協商、法治為基礎的治理方法和治理手段的轉變。

(二)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面向社區居民開展的教育活動,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教育形式。政府是社區教育的主導者,社區教育需要反哺政府治理。例如,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而產生的人口膨脹問題和勞動力崗位適應性教育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城市布局不合理而導致的人際關系冷漠淡化問題等等,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社區教育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素養、改善社區環境得以緩解。各類社區組織是社區教育的重要參與者,它們通過參與社區教育實現社區組織的自我發展。社區居民是社區教育的主要群體,他們既是社區教育中的學習者,同時在社區教育中還扮演著組織者、管理者、志愿者等角色。

(三)社區治理和社區教育的需求耦合

馬斯洛需求理論在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領域同樣適用[4]。經濟社會發展的早期,社區成員的需求層次較低,政府一般以行政手段實施治理和教育;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社區成員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越來越強,政府需要通過允許社區成員參與協商的方式優化完善公共服務產品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為了提高政府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不能依靠約束社區成員的參與意識和行為來實現,而應在組織體系上實現治理和教育方式向度多維化,通過協商機制,建立自上而下引導和自下而上自組織體系共同運行并開展合作協商的多維度治理體系。社區治理和社區教育都具有參與主體多元化、組織向度多維化、活動內容拓展化等特征。政府在社區治理和社區教育活動中居于引領地位,社區教育是政府主導開展社區治理中提供的諸多公共服務產品之一。社區組織是社會治理和社區教育的重要執行者,按照政府確定的教育和治理目標,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分擔政府的工作職責,有利于提高管理和運行效率,在社區建設和居民參與意識、參與能力的培育中有重要作用。社會治理和社區教育都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通過社區成員積極參與,開展自主協商,建立和諧的工作關系,共同推進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活動。

(四)社區治理是社區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平臺

新時代社區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4]。社區治理為社區教育提供良好平臺,明晰了社區教育主體,增強了社區教育能力,豐富了社區教育內容資源。

一是社區治理提升社區教育的主體參與度。社區教育是社區范圍內的不同主體協商合作,共同為居民提供多樣化教育產品和教育服務的治理模式[5]。社區治理活動在政府主導下,包括公共文化設施、教育科研機構、地域教育資源、公益性社會組織等歸屬不同行政部門且相互沒有隸屬關系的參與主體形成了協同治理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社區教育與社區治理的目標一致,它通過道德建設教化社區全體居民,實現社會控制,最終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的功能。在實踐中,社區治理能夠讓社區教育活動由以自上而下的“管理型”組織方式向多元主體自治協商為主的“治理型”組織方式轉變,進而又促進多元主體的社區治理管理協同機制的不斷優化,實現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主動性提升,改變社區教育居民參與度不高和協同性缺位的現狀。

二是社區治理增強社區教育的實施能力。一方面管理層面賦予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教育的激勵機制不足,社區教育活動向度比較單一,呈現出來的大多是垂直向下的行政體系,政府通過四級社區教育體系開展活動,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社區成員參與組織社區教育的能力不夠,缺乏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符合社區居民需求的教育活動,自下而上自主能力略顯不足。社區治理通過提高社區成員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包括自上而下的管治型方式、自下而上的自主性方式、上下互動的協商型方式等多維化向度,提高社區教育的組織力。同時,社區治理通過制度設計,給予社區成員對社區公共事務參與的權利,增強社區成員參與決策公共事務的能力,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培育,能夠在社區教育的實施中有能力形成主動介入的態度和自主組織的行為。

三是社區治理促進社區教育的資源整合。社區教育的要素資源包括課程、場地和師資。課程方面,社區教育課程需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社區居民的需求去設計課程,但目前優質社區教育課程供給不足;場地方面,由于缺乏治理機制,場地盡管數量眾多但共享利用率不高;師資方面,社區教育的師資包括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志愿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能力尚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事實上,基于社區治理的需求,在內容層面,社區教育課程不僅僅要滿足居民的娛樂性需求,更要滿足居民的知識性需求和參與性需求,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等內容都應該成為課程的主體;在實施層面,要在社區教育中體現社區治理的理念和實踐形式,在社區治理中體現社區教育的內容和價值[6];在價值層面,要滿足不同類別的社區成員的不同學習需求,也要滿足特定社區成員不斷發展的學習需求,從而體現社區治理現代化體系下的覆蓋面和公平性。

三、社區教育推動實現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價值體現

(一)社區教育是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治理實踐的良好載體

社區教育是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治理實踐的載體。在制度層面,要求更多的主體參與;在操作層面,社區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管理、服務、協調職能,不能單靠政府部門,而是需要更多發揮社區成員的作用。政府的利益關切點是社會公平、社會穩定、培訓效果,以及是否可以對社區教育政策落實的公平性進行社會監督;社區成員的利益關切點是社區教育的內容是否對社區成員的現實需求有效反饋和響應,是否有正常途徑可以表達對于社區教育滿意度的意見。自上而下貫徹政府關于社區教育的政策意圖,自下而上反饋社區成員對于社區教育的合理需求,上下互動建立良性的運行機制,是社區教育活動實踐社區治理目標的有效方式,既可以培育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和能力,又能夠實踐社區治理中各方溝通協調機制的建立,實現各方在社區教育活動中的利益訴求趨向正和。

(二)社區教育是社區成員形成一致文化認同感的催化劑

社區教育可以教化社區成員,形成社區文化。一是統籌社會化教育因素。家庭是形成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第一粒紐扣,家庭參與可以使社區內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學校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體機構,學校大門向社區敞開,可以充分體現其在社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社會是一個綜合體,是教育三維坐標的一個組成部分,家庭和學校對于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體系尤為重要,社區教育活動可以統籌三者的教育力量和因素,使三者形成一體化合力。二是實現道德建設和社會控制。引導社區成員參與積極向上的社區教育活動,宣傳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抵制低俗文化因素的滲透,幫助社區成員形成鞏固道德習慣,從而使人的社會化環境得以凈化,得以優化。三是培養與塑造行為規范。通過社區教育活動,實踐社區成員間的理解與協作,在遵守社會規范的前提下,社區成員可以獲得展現其個性特色的空間,社會整體與社區成員個體在主流價值導向下,體現出統一性和差異性,社區成員的行為既符合社會的統一性行為規范,又顧及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圖1 社區教育的需求轉變

(三)社區教育是社區成員實現利益博弈正和的推動力

社區治理的多元化參與主體的各方都是“利益相關者”,是參與治理各方的合作與妥協,最終增進各方的利益以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實現各方主體的正和博弈,在社區治理中,政府、社區居民、社會組織甚至包括自然環境都是“利益相關者”?;谀芰εc特長,社區成員在社區治理活動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功能,有的要放棄既有的部分利益,有的要對過程進行監督,有的要對結果負責,有的要分擔管理風險,因此,社區治理活動中的制度性決策應該全面考慮社區成員的不同利益需求,同時要接受社區成員的需求約束。政府為了實現治理目標,需要綜合平衡多元化參與主體,尋求合適的社區治理模式進行社會管理,在此過程中,需要社區成員的積極投入和參與,但是,政府追求的是參與主體的整體利益,而不是某些參與主體的利益。

社區教育活動必須識別出社區治理參與主體在培育意識、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走出傳統的教育框架,擴大教育邊界,針對性地開發社區教育課程內容,面向各方主體設計課程資源,涵蓋法律法規等制度性層面、溝通協調方法等能力層面、現代信息知識等技術層面的內容,培育成熟的社區治理參與主體,幫助推進制度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在社區治理中實現合作博弈的催化作用,培育治理主體熟練運用協商手段,推動社區治理參與各方的利益博弈趨于正和。如圖1所示,社區教育保持現有功能的同時也要面向新的需求,要實現從A到B到C,或者A到C,或者A到D到C的轉型。

(四)社區教育是培育成熟治理主體的教育平臺

社區成員能否有效參與社區治理活動,外因是制度性因素,內因是個體的意識和能力。制度性因素是政府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等途徑賦予的權利,給予社區成員對社區公共事務知情、表達、監督的權利,同時也要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合適的社區教育課程內容可以培育并增強社區成員參與決策公共事務的能力。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是人的因素,參與意識是具備法治觀念、公共意識,參與能力是清晰的表達、嚴謹的邏輯、良好的協商。對社區成員來說,人的現代化就是要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提升社區治理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從而主觀上形成參與社區治理活動的訴求和行為,社區教育給社區成員提供了學習的良好平臺。

(五)社區教育為社區治理社會化提供新的途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治理需要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7]。社會化是治理的本質,在法律框架下,客觀上要建立制度性程序,鼓勵社區成員全過程參與涉及社區事務的協商與決策,主觀上要培育社區成員的參與意識,讓其意識到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社區事務的決策過程中。社會化內涵中社區成員參與是基礎,參與程度基于區域認同程度、組織化程度、融合程度、社區管理功能。

參與社區治理活動是基于社區成員一致的區域意識認同,區域認同不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而必然產生,社區教育針對各種年齡、職業、階層的需求開展知識技能、行為規范、價值觀的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社區成員的價值觀念,塑造社區的共同價值,最終形成一致的文化認同感。其次是組織化程度的培育,隨著社會開放性程度的加強,人口流動加劇,人的單位屬性轉變為社區屬性,因此社區治理的任務加重,社區教育活動作為一種載體,社區成員通過參與社區教育活動會形成自發的學習型組織,隨著學習型組織的發展與完善,對于社區事務的參與意識會越來越強烈。最后是社會融合程度的培育,社區教育活動具備公共交流屬性,是社區成員之間對社區事務交換意見的社交平臺,推動社區成員的區域認同感,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5],使社區轉型為熟人社會,同時,社區教育活動培育社區成員具備溝通協調能力,在基層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區的穩定。

四、社區治理數字化改革進程是推動社區教育實現發展的新動力

社區治理的數字化改革是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從上到下都在強調政府實施數字化轉型、社區實施精細化治理。社區治理的數字化改革目標是梳理統籌社區事務、優化再造事務流程、分析整合社會資源、精準服務社區居民,有效的社區治理模式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研判識別社區成員的個性化需求,并給予回應。社區教育適應培養社區治理參與者的新需求[8],緊跟社區治理數字化改革的進程,基于數字化治理目標構建全新的“治學”服務體系、形成服務于社區治理需求的規范供給“能學”模式,實現社區“善學”到“善治”目標,既可以適應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又可以借助數字化改革實現社區教育的新發展。

(一)構建基于數字化治理方法的社區教育“治學”體系

首先是精準培育發展適合新時代社區治理需求的社區教育管理及從業者隊伍,厚植社區教育現代化基礎能力。通過健全制度規范、完善管理體制、推動機制創新等方法,根源性解決從業人員的目標認知和積極主動性。以社區教育機構的專職教師為骨干,吸引有意愿、有能力的志愿者積極參與,推動多跨聯盟協作,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以智慧化武裝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和效率,建設一支覆蓋寬廣、數量充足、素質良好、結構合理、一專多能、勤奮敬業的專業化服務隊伍,同時服務于社區教育和社會治理的需求。

其次是建立“一體化、一站式”的社區教育導航系統,開展社區治理數字化改革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實踐?!耙惑w化”旨在整合現存各系統之間的便學資源,構建基于地理區域、學習型社團、教學內容、學員對象等維度的網格體系,著力打造社區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耙徽臼健眲t以平臺功能建設為依托,集數字化服務、數字化學習、大數據應用三大功能于一體,將資源管理、教學服務、活動組織、服務監管功能有機結合,為社區成員的學習需求提供普惠、便捷、智慧的數字平臺。通過社區教育活動管理模式創新,為社區治理模式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定性轉變為定量、粗放轉變為系統提供實踐參考。

(二)形成服務于社區治理需求的規范供給“能學”模式

“能學”模式以“多層面、多規格”為特征,指向“從心而學”?!岸鄬用妗被诰€上、線下、社團等多元學習需求;“多規格”基于“現場型直播課堂”“便學型移動課堂”“定制型專題課堂”“隨身型閱讀課堂”四個學習場景,開發涵蓋線上線下“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供給系統,精準服務社區成員的個性需求。同時,構筑家校社與教學研內外雙循環終身學習新生態,以學習生態為引領,協調社區教育與社區治理的相互促進關系。解決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與時空條件相對滯后帶來的矛盾[9],建設多跨協同、內外循環的社區教育服務生態平臺,探索實踐社區治理體系中管理和服務理念、業務流程、服務方式,建立生態管理機制,以共建共享的開放理念和模式,完善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業務協同。

(三)實現社區“善學”到“善治”目標

社區教育的“社會性”培育社區居民具備良好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10],即培育既“善學”又“善治”的社區居民,人的“善學”提升為社區的“善治”,是教育性實現社會性的價值體現?!吧茖W”以“全方位、全過程”為特征?!叭轿弧敝赶蚪⒕珳驶?、多元化的學習指數體系,重點發揮數據的導向作用,通過動態沉淀社區教育機構、市民、教師、課程、管理等多方面的數據,設計鎮街、區縣、市三級學習指數指標體系,為精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叭^程”指向將學習指數分析結果應用于終身學習的各個環節,重點發揮數據賦能評價激勵的功能,通過數據反饋了解社區在學習目標、學習資源、學習結果等方面的實際狀況,為調整學習內容、改進學習策略提供助力?!吧浦巍笔峭ㄟ^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公共意識、表達能力、協商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11],合理反饋需求,包容矛盾和沖突,形成良性互動,最終實現行政主導的自上而下一元體系向教育主導推動多元參與合作協商的多元體系的轉變,這種治理模式的轉變是社區治理社會化本質的重要體現。

[1]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A]. 2019-10-31.

[2] 教育部. 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A]. 2014-08-11.

[3] 王穎. 基層社會的重塑: 以新社區為基點[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5(06):2-11.

[4] 陳志凌, 劉利俊, 劉婧, 等. 基于社會治理需求的社區教育發展路徑研究[J].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4):9-14.

[5] 李曉婷, 竇瑞娜. 以社區教育優化社區治理[J]. 人民論壇, 2019(18):78-79.

[6] 彭景陽. 社區治理背景下社區教育課程內容的價值選擇[J].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1(2):32-35.

[7] 徐漢明. 習近平社會治理法治思想研究[J]. 法學雜志, 2017,38(10):1-27.

[8] 張冬冬.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理論和實踐邏輯[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9(11):86-92+108.

[9] 李擁軍.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與中國法治模式革新[J]. 學習與探索, 2021(5):76-83+2.

[10] 劉子悅, 冷向明, 丁秋菊. 柔性力量:社區教育嵌入社會組織能力發展的實證研究[J].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34(6):10-18+27.

[11] 朱永新, 汪敏. 教育如何不再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公共品格教育的邏輯向度與實踐進路[J]. 教育研究, 2020,41(2):61-71.

New Path of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LIU Jing, LIU Lijun

(Hangzhou Polytechnic,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China)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should adapt to the new needs of cultivat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participants, and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from organizing community residents to carry out learning activities to improving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log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to soci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governance methods, an “easy learning” model of multiple curriculum supply serving the needs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good learning” to “good governance” required by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which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valu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Community educ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Social organizations; Digital governance

G77

A

1672-3724(2022)04-0010-05

2022-05-09

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多跨協同的數字賦能終身學習機制研究”(2022SCG370);2020年浙江省社區教育指導中心規劃課題“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建設路徑研究——以杭州實踐為基礎”(SQ20z01)

劉婧, 女,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劉利俊,男,浙江麗水人,副教授,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社區教育。

猜你喜歡
成員社區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題解教育『三問』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