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商業銀行角度分析碳達峰、碳中和的機遇和挑戰

2022-02-02 02:14佟宇
中國商論 2022年3期
關鍵詞:碳中和碳達峰綠色金融

摘 要: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如何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碳中和”已成為當前國內各項政策的主要著力點之一。面對這場顛覆性的能源革命和經濟轉型,商業銀行勢必會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從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談起,指出商業銀行在此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機遇和挑戰,并從商業銀行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綠色金融;機遇;挑戰

本文索引:佟宇.從商業銀行角度分析碳達峰、碳中和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商論,2022(03):-090.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2(a)--03

1 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危機已成為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隱患,《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就曾指出,環境將成為未來10年影響全球的前五大風險之一。此外,2017年全球碳匯總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國家,碳排放量達到98.39億噸。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就成為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危機的重要舉措,勢必將極大促進全球氣候環境治理的進展,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中國將進一步自定政策,爭取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至此,我國首次在國際會議上宣布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時間規劃。此后,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和2021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對話會上又多次表示了中國實現“碳中和”的決心,彰顯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風范。

2021年3月,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爭取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再次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至此,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目標。

2 “碳達峰、碳中和”的意義

“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務。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預期目標,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因此,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已經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

3?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機遇與挑戰并存

目前,我國距離實現碳達峰目標只有10年,距離實現碳中和愿景也只剩30年。在這一大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管理好因氣候變化引起的金融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3.1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3.1.1 巨大的投融資缺口帶來新機遇

資金融通是現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在我國,銀行業在匯聚資金,聚集資源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我們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資金融通的水平和能力是影響碳減排目標達成和氣候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大規模的資金供給給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同時,實現經濟的低碳轉型會帶來大量投融資機遇,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牽頭的《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報告測算,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2030年,中國大約需要22萬億元的投資,到2060年大約需要139萬億元的投資,這意味著與碳金融相關的業務規模將持續上升。面對如此大量的資金需求,僅通過相關行業的自有資金和政府資金是無法達到的,需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資金融通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對商業銀行來說,如果不參與這個過程,就會失去大量的投資機遇和業務增長機會。

3.1.2 綠色轉型升級帶來新動能。

2021年7月,我國已全面啟動碳交易市場。預計2030年,交易量將達到8億噸,市場規??蛇_320億元至400億元。隨著碳市場的發展,碳交易的金融屬性會越來越強,這不僅會給我國金融機構提供更廣闊的創新空間,也會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更多的動力。

綠色低碳技術的更新換代在推動科技進步和帶動產業綠色升級的同時,也提升了部分行業的投融資價值,吸引了更多的資本投入,提高了整體的社會資源配置,從而更好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在 “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隨著我國碳市場的活躍度逐步加強,與之相關的碳金融業務空間也將逐漸被打開。碳市場的活躍和發展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產品創新、機構創新和制度創新,從而不斷的豐富市場交易產品,增加市場交易主體。對商業銀行來說,應利用好這次機會,加快經營理念轉變,做好業務的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3.1.3 加強國際合作帶來新途徑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廣泛開展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穩步推進我國金融領域的雙向開放,加強國際金融治理的廣度和深度,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引入競爭,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軟件”和“硬件”,從而提升商業銀行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隨著中歐綠色金融共同標準的推出,我國相關行業的綠色標準將逐步與國際接軌。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的機會也大大增多。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有利于商業銀行加強、加深國際合作,促成更多綠色國際合作項目的落地,為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綠色金融合作提供更多的新機會、新途徑。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結合自身發展和實踐為全球綠色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提升商業銀行自身形象和國際評級,獲得更多國際投資者青睞,也是中國深度融入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關鍵 。

3.2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它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大量機遇,但也會對其經營發展產生諸多影響,特別是在碳金融市場還不成熟的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參與碳交易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

3.2.1 風險評估和防范能力要求加大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各國央行和監管機構已紛紛開始認識到開展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對于金融業的重要性,即環境風險已經成為主要的金融風險之一。各國商業銀行已開發關于氣候和環境因素相關的金融風險模型,對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進行監測和管理。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對氣候風險評估和防范的認識還不足。面對“碳中和”壓力,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行業偏好和業務布局,逐漸較少對“兩高一耗”行業的資金支持。

3.2.2 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和能力亟待加強

隨著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商業銀行在滿足信息披露和壓力測試等方面要求的難度也隨之加大。相比傳統的“兩高一耗”行業,商業銀行的碳減排壓力雖然較小,但仍需從戰略上予以重視,著手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制定碳減排措施,這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新課題。

此外,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引導資金流向的前提基礎。環境信息的及時披露有利于緩解低碳投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引導資金投入綠色產業中。目前,我國并沒有強制披露環境和氣候信息的相關要求,商業銀行環境信息披露的水平與“碳中和”要求不匹配情況突出。與此同時,企業披露環境和氣候信息的缺乏,會給商業銀行貸前收集信息和評估企業項目碳排放帶來極大困難,影響商業銀行作出正確投資決策。

3.2.3 新規定、新標準給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商業銀行在為企業或項目提供貸款時,如果對貸款企業或項目的環境合規資質審批不嚴導致貸款企業或項目造成環境污染事故,銀行機構將有可能為貸款企業或項目的環境污染事故承擔連帶責任。這就要求商業銀行要制定更加嚴格的貸前審查標準,嚴格把控好“準入”環節,避免承擔連帶責任。

隨著我國環境標準的提高,傳統“兩高一耗”行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導致這些行業貸款人的償債能力受到影響,比如煤電企業,這些企業貸款違約概率的上升會增加銀行不良貸款的概率。由此可見,面臨著行業和客戶結構調整、高碳客戶信貸違約、高碳項目貸款損失等風險,作為資金提供方的商業銀行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在面對一些對氣候變化敏感的行業和項目時,商業銀行要謹慎投資,以防這些行業和項目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資產價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3.2.4 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資源布局成為新難題

2019年11月,央行發布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顯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成果顯著。從國內看,綠色債券規模接近6000億,綠色貸款余額8.23萬億,綠色金融市場規模擴大。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不斷涌現。盡管目前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層出不窮,但從產品結構、需求和服務上來看,都遠遠不能滿足“碳中和”目標的要求。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產品主要以綠色信貸為主,產品種類較為單一,針對性不強,并不能滿足我國綠色金融轉型過程中的巨大融資需求。與此同時,我國還存在著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各地產業和發展側重點的不同造成了碳實際排放量差異較大。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地區經濟綠色轉型的進程和效果也截然不同。這就迫使商業銀行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的資源布局來調整自身的業務側重點和信貸政策。

4 措施和建議

為助力我國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目標、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4.1 更新金融經營理念

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要積極貫徹國家發展綠色經濟的理念,把握好綠色發展的大趨勢,切實承擔起社會主體責任,從制定自身“碳中和”目標做起,提倡綠色辦公、節約能源,減少自身業務與運營的碳排放,逐步實現零排放。更新金融經營理念,從傳統的金融機構需求轉向企業需求,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加便捷、易得、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同時,加強自身建設,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將綠色經營理念納入銀行戰略、公司治理和商業決策中去,更加重視可持續發展。在戰略規劃和目標的設定上,充分考量反映和體現應對氣候和環境變化的資源配置、監督、考核、評價等內容。

4.2 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

綠色金融項目往往前期投入大,普遍存在回收周期長、回報率低等問題,可能影響銀行短期盈利水平,從長遠來看,也會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我國的綠色金融項目大多剛剛起步,運作模式還不成熟,商業銀行參與此類項目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此外,如何將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更好地有機結合,形成多方共贏,對銀行而言也是個挑戰。未來,商業銀行要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豐富綠色金融產品種類,比如,可以開發并推出與氣候變化掛鉤的理財產品、擴大綠色信貸支持的投融資項目范圍等,做到因地制宜的探索行業、區域最優金融結構,為不同的綠色行業量身定做綠色金融產品,做到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的“精準滴灌”,切實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4.3 強化風險管理能力建設

商業銀行要始終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金融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加強對環境與氣候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風險管理體系,并將其納入全行風險管理系統中,提高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完善壓力測試。同時,穩步推進自身實現碳中和,減少自身運營產生的碳排放。

在開展具體業務時,做好貸前準入環節的審核,從行業、客戶、產品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的風險識別。對于系統性重要客戶要定期進行環境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并通過實地走訪和財務報表分析,盡職審查進行授信審批。

4.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積極鼓勵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與國際氣候信息披露框架接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氣候信息披露,循序漸進擴大氣候信息披露主體范圍和披露內容,向投資者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緩解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按照赤道原則、負責任銀行原則(PRB)等國際領先披露框架的要求,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通過國際金融平臺來強化共識,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綠色轉型成功經驗,積極參與全球的氣候治理,大力引進歐洲等國外低碳技術和低成本資金,推動我國 “碳中和”目標盡早實現,提升商業銀行的國際影響力。在內部上,要明確各部門分工和職責范圍,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意愿和能力。

5 結語

目前,我國面臨的“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十分艱巨。國家從財政、稅收、金融等各方面都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加大支持綠色產業的力度。商業銀行應把握住這次歷史性機會,拓展“低碳”業務,開發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國家經濟實現綠色轉型助力。在拓展該類業務時,商業銀行也需要謹慎選擇投資項目和交易對手,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有效控制項目風險,實現助力國家經濟轉型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周宏春.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思考[J].中國煤炭, 2021(5).

[2]陳葦,逯建.碳中和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危與機[J].貿易金融,2021(5).

[3]陶緒翔.借碳達峰、碳中和之東風融資租賃低碳業務拓展之道[J].貿易金融,2021(7).

[4]劉滿平.雙碳目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貿易金融,2021(6).

[5]李政.碳達峰與碳中和的辯證關系[J].碳達峰碳中和與能源轉型,2021(5).

[6]王志軒,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路徑與政策框架研究[J].電力科技與環保,2021(8).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partment of Kunlun Bank Co.,Ltd.? Beijing? 100033

TONG Yu

Abstract: Sinc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nounced that China will achieve “carbon peak” in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2060 at the 75th Sessio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how 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cuses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policies. Facing this subversive energy revolution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ommercial banks are bound to face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s in this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Keywords: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ization; green finance; opportunity; challenge

猜你喜歡
碳中和碳達峰綠色金融
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清單研究
用好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倒逼機制開拓內蒙古綠色發展新未來
淺談“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的發展與公平問題
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際綠色債券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之策
我國綠色金融在發展中如何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
綠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業的運用研究
旅游風景區碳估算與碳中和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