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進教授運用麻辛附子湯加減治療疫病經驗

2022-02-05 00:20李長瑾金羽王雪梅蔡碧波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名醫經驗疫病

李長瑾 金羽 王雪梅 蔡碧波

摘要:疫病是一類受癘氣毒邪所感而發的高致死性、傳染性疾病。疫癘之邪入口鼻,后直中肺臟、旁涉三焦,逆傳心包。鄭進教授認為,其病位表現為多臟受邪,病機有“濕、毒、瘀、虛”,故治療以祛穢排毒為主,扶正養陰為輔;方選助陽解表代表方麻黃細辛附子湯,加上健脾化濕、清肺化痰之藥,全方寒溫并用、扶正養陰、加減靈活、切中病機;體現了病證結合,審證求因的中醫診療思路。

關鍵詞:疫病;麻黃細辛附子湯;名醫經驗

中圖分類號:R25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1-0007-03

疫病是人類從古至今面臨始終與之對抗的難題。其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篇·刺法論》:“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后至隋巢元方《諸病源侯論》提出“癘氣”、“乖戾之氣”的觀念。再至明清時期《溫疫論》《時病論》等書將瘟疫理論的內容補充完善[1]。鄭進教授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發現中醫藥既能有效減輕疫病患者前期出現的呼吸道、胃腸道等癥狀,又能幫助患者后期調節脾胃功能、恢復機體正氣、陰陽平衡。本文主要討論疫病中的濕毒疫,現將麻辛附子湯加減治療疫病患者案例分享如下,以求進一步總結鄭進教授診治疫病的思路,以饗讀者。

1 中醫對疫病的認識

1.1 癘毒致病特點 癘毒致病具有強烈流行性、傳染性和高致死性,患者通常起病急、病勢兇、傳變快[1]。張仲景于《傷寒論》中載:“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梢娝觥皞敝滤佬愿?,非普通外感傷寒,乃是“時行寒性疫病”[2]。吳又可《溫疫論》明言:“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又言“非其時而有其氣,春應溫而反大寒……冬應寒而反大熱,得非時之氣,長幼之病相似以為疫”[3]。提出此病之因非氣候變化帶來的“六淫邪氣”,而創新的稱之“戾氣”、“癘氣”、“雜氣”,有“無形、無象、無聲、無臭”的特點,且來無時,著無方[4]。

1.2 邪入肺胃,阻遏脾陽,內陷心包 宋欠紅等[5]專家對本次“疫病”發病時間的五運六氣、地域、臨床表現進行分析,認為此病屬中醫學“濕毒疫”范疇?;颊吒惺堋皾穸拘皻狻?,濕邪黏滯,導致起病緩而纏綿[1]。早期邪氣由口鼻而入,定先傷肺氣,故多數患者早期可見發熱、咳嗽、喘促等肺衛癥狀。又因肺胃經脈相通,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加上濕毒之邪困阻中焦,脾氣不舒,胃之受納和脾之運化功能受影響,故患者逐現惡心欲嘔,納呆,腹脹,便溏等胃腸道癥狀,以及厚膩的舌像。由此可見該病早期可見發熱,多為高燒,干咳、氣短、呼吸困難等,并逐漸出現,腹脹、便溏、納呆乏力等癥狀;胸部CT主要表現為多葉段磨玻璃間質性改變,且進展迅速,嚴重時呈“白肺”。若因失治誤治或濕毒熱化,傳變為陽明腑實或內陷厥陰少陰,患者會出現肺衰、心力衰竭、神昏、喘脫等危重癥狀[5]。

1.3 重視辛開逐邪,預防傳變 疫病因感戾氣而發,發病急、傳變快、病情重,故治療上強調“客邪貴乎早逐”,強調于早期人體各臟腑、氣血、精液損耗少,病情較平緩時抓住逐邪的良機?!稖匾哒摗分忻餮浴胺蛞咧畟饔芯拧^而邪氣一離膜原”[6]。治療疫病應以“逐邪為第一要義”,宣肺祛濕透邪之法貫穿始終,同時防止傳變,合理使用開上、暢中、滲下之法[5]。除外疫病治法,我國古代醫家也一直在尋求能預防疫病的藥物和食物?!渡胶=洝酚涊d了食用箴魚防病的方法;《素問》中也載有用“小金丹”預防疫病的相關內容[1];唐代時有飲“屠蘇酒”來辟邪防病的習慣;再至明清時期古人用枇杷葉湯預防外感時邪。此外,古人還采用燒煙、塞鼻、藥浴、涂擦等外治法進行疫病防預?!秱浼鼻Ы鹨健分嘘P于防治疫病接種的記載,更是顯示了中醫在人工免疫方面的積極探索[7]。

2 濕疫“病證結合”診治思路

鄭進教授常說:“我們治療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生的病”。在治療疾病時強調整體辨證的重要性,祛除毒邪為主,扶正養陰為輔。方選助陽解表代表方麻黃細辛附子湯為基礎方,加上溫中化濕、清肺化痰、消積化滯之藥。麻辛附子湯出自《傷寒論》“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8]。吳佩衡先生由該方臨床經驗總結出“守好太陽門戶,把握少陰樞機”的核心病機。他認為太陽經作為藩籬之經,如果受邪氣,很容易出現從陰寒傳化和從中傳化,所以守好太陽門戶就可以固護太陽、少陰二經的陽氣極為重要;少陰主心腎兩臟,陽回則生,陰盛則死,把握少陰樞機乃把握生死之樞。所以選用麻辛附子湯,其溫陽扶正之效可提前干預陽虛寒化證的出現,是把握少陰樞機的首選之法。由上可見麻黃細辛附子湯能開腠里解表邪又能固護腎陽,性純而不烈,發汗而不傷正,是守好太陽把握少陰的首選方劑。遵循該辨證論治規律,麻辛附子湯適應范圍不止一證,臨床上用于治療頭痛、鼻淵、腰痛、乳癰等也能取得明顯效果[9]。

3 典型病案

患者孫某,女,42歲,曲靖人;在武漢生活10年。既往有腦血管病史多年。2020年1月17日駕車從武漢回曲靖,18日至昆。隨后出現頭痛,陣發性非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無咯血及痰中帶血,無發熱、心悸、胸悶氣促、呼吸困難。自服“三九感冒靈顆粒、感冒清熱顆?!?,病情無好轉,1月23日遂至當地醫院就診。肺部CT示:左肺上葉、下舌段及雙肺下葉,胸膜下區散在病變,多考慮感染,1月24日復查肺部CT與前日對比,雙肺散在病變較前增多增大。當地疾控采樣呼吸道分泌物,以病毒核酸陽性確診,給予“克力之、干擾素、利巴韋林”抗病毒及激素治療。2月6復查肺部CT示:肺部多發病灶,部分吸收?;颊呷杂锌人?、咳白色黏痰,偶有胸痛,頭痛。痰(+)3次。2月7日以(1)新冠肺炎普通型。(2)呼吸性堿中毒并乳酸中度。(3)中度貧血。(4)肝損傷。(5)細菌性肺炎轉上級醫院治療。住院時見陣發性咳嗽,咯痰,痰少,色白,質黏,偶有頭痛,精神欠佳,納差,二便正常,氧飽和度97%,雙肺呼吸音粗。2月8復查肺部CT:較1月24號CT病變范圍擴大,部分纖維化改變;理化檢查:血紅蛋白83 g/L,紅細胞2.3×1012/L;輕度肝功異常,肺炎支原體弱陽性。西醫予抗病毒(阿比洛爾、干擾素及莫西沙星)、抗真菌(復康唑)、保肝、糾正貧血,抗纖維化治療。

1月22日初診,患者癥見:咳嗽,咯痰、量少、質黏、色黃,無咽干咽癢,無口干口苦,不欲飲,無腹脹,納差,眠差;二便正常,舌淡胖,有齒痕,苔厚膩。

中醫診斷:疫?。ê疂耖]肺證)治法:溫肺化濕。處方:麻辛附子湯加減。具體藥物:麻黃10 g,細辛10 g(后下),附片30 g(先煎2h),干姜15 g,蒼術15 g,厚樸15 g,薏苡仁30 g,桂枝10 g(后下),草果10 g,藿香20 g,炒黃芩15 g,桑白皮15 g,金蕎麥20 g。3劑,水煎服,3次/d。

2020年1月24日二診,患者自訴咯痰癥狀明顯好轉,仍咳嗽,感咽干癢,口干苦,納差,眠差,舌尖紅,苔白膩。綜合現癥,予方:麻黃10 g,細辛10 g(后下),干姜15 g,蒼術15 g,厚樸15 g,薏苡仁30 g,桂枝10 g(后下),草果10 g,藿香20 g,炒黃芩15 g,桑白皮15 g,金蕎麥20 g,蘆根20 g,焦三仙各15 g。3劑,水煎服,每日3次。

1月26號患者核酸復查雙陰,諸癥好轉,胸部CT病灶明顯吸收,1月27日出院。

按:患者本受寒濕之疫邪所侵犯,表邪未解,又注射抗生素、激素等寒涼藥物,用藥時間較長,損傷元陽,郁閉肺氣,阻遏脾陽,影響其肺宣降和脾運化功能,患者陽氣不足,濕邪侵犯,所以在治療過程中逐漸出現腹脹、腹瀉或便溏、納差等脾虛濕勝諸癥,以及典型寒濕困脾的厚膩舌像。寒濕郁久化熱,寒熱錯雜。方選麻辛附子湯加減取其溫陽散寒之意:附子溫里振陽氣,以解里寒,麻黃行表泄皮毛,散外寒而驅邪;細辛歸肺、腎二經,辛溫香竄,通徹表里,既能協附子溫里,又能助麻黃解表[10]。三藥合用則具宣上溫下、開竅啟閉之功;且三藥用量較少,是防發汗過而傷陰。配伍桂枝佐助麻黃發汗解表邪,又與附子溫腎助陽。干姜則取附子干姜湯之意,可溫中散寒以回脾胃之陽,也助附子暖下以復肝腎之陽;配伍蒼術、厚樸、薏苡仁、草果、藿香,取《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治療瘴疫時氣的行氣化濕通腑之意;焦三仙消積化滯、健脾開胃,助化濕之藥固護脾胃,恢復中焦功能;配伍黃芩、桑白皮、金蕎麥、蘆根清泄肺熱、宣肺止咳化痰。上述藥物組方,有助陽解表、化濕消滯、清肺化痰之功效;兼辛溫祛邪、寒溫并用、扶正養陰之特色。

4 小結

疫病主因濕性癘毒致病,有強烈傳染性,來勢迅猛,變化較快,致死率高。病位在肺、脾、胃、大腸,病情進展可涉及心、腎,有多臟受邪;病機特點為“濕、毒、瘀、虛”[1]。感邪由口鼻入,直中肺臟,旁涉三焦,逆傳心包。初起為發熱,咳嗽等肺衛癥狀,后出現惡心欲嘔、便溏等胃腸道的癥狀;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邪陷心包等危級重癥。鄭進教授認為治療疫病應病證結合,在辨病的同時仔細揆度因前期治療產生的臟腑功能、津液輸布異常、陽氣受阻等病機;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標本緩急,辨病與辨證結合而治。此外,鄭教授還重視正氣在病程中的主導作用和調暢脾胃氣機運行。以祛穢排毒為首要治法,用藥上體現出辛開逐邪、寒溫并用、固護脾胃的特點,開上與暢中相結合。將鄭進教授診治疫病的思路與用藥經驗分析如上,以期為中醫藥治療該病提供更多思路。

參考文獻:

[1]李杰,李靖,梁騰霄,等.基于中醫瘟疫理論淺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證特點及防治[J].世界中醫藥,2020,15(2):172-176.

[2]李曉宇,謝立科,郝曉鳳,等.從中醫疫病角度淺談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識及其眼部表現和防治[J].世界中醫藥,2020,15(2):155-158.

[3]吳又可.溫疫論·下卷正名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69.

[4]韓盡斌.從內生伏毒談內疫病機與治法[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0,33(4):57-59.

[5]宋欠紅,李琴,葉勇,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辨治思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4):4-6.

[6]黃雄杰,賴敏,賈春華,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之中醫論治觀[J].世界中醫藥,2020,15(2):134-139.

[7]孫巧思,胡鏡清,劉理想.論中醫學疫病防治特色[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1,27(1):42-45+49.

[8]彭紅瓊.探討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麻黃附子細辛湯的療效[J].中外醫療,2018,37(8):196-198.

[9]吳文笛,姜莉云,吳麟梓.守好太陽門戶 把握少陰樞機——麻辛附子湯圓通運用[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5,38(3):73-77.

[10]安頌歌,陳琳,魏方,等.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反復發熱舉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5):22-24.

(收稿日期:2021-10-20)

猜你喜歡
名醫經驗疫病
動物疫病監測在預防控制中的作用
豬的疫病監測與養豬場疫病防控對策
動物疫病監測在動物疫病預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動物疫病監測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淺談豬的疫病防治
農村散養雞疫病防治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帥燾運用加味酸棗仁湯治療失眠150例臨床觀察
新修珍珠囊藥性賦
不同性別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診療經驗與思考
孫躍農健脾補腎化痰方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