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合措施

2022-02-09 02:16福建省建陽外國語學校鄭曉萍
亞太教育 2022年24期
關鍵詞:黨史法治道德

福建省建陽外國語學校 鄭曉萍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發展水平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結合黨史知識,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善于挖掘黨史資源中的有利因素,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青少年的健康、全面發展。

一、價值分析:黨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理想信念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個時期獲得的知識和感悟是終身受益的。教師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融入黨史教育,首要意義就是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理想信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進步奠定基礎。

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理想抱負直接關系著整個國家的未來,因此,如何堅定中學生的理想抱負,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付出,是當前所有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黨史作為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融入黨史知識,可以讓學生看到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勵志前行,并從中受到啟發,擁護黨的領導,樹立和祖國發展相關的理想抱負。

21世紀是一個信息交互的世紀,社會中充斥著各種思想文化,中學生很難從中辨別出對自己有益的,有時候會出現清濁并吞的情況。教師結合黨史知識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洗滌學生的靈魂,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信念。

(二)有利于開發和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立足教材,走出教材,開發和利用一切可以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活動的材料和資源。教師在課堂上融入黨史教育,剛好符合課標要求,有利于教師開發和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黨史資源的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和多樣,教師在開展黨史教育時,可以融入相關的視頻、文字、圖形以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這些都可以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資源。另外,教師在開展黨史教育時還可以結合本土資源,如當地的烈士陵園、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進而豐富課程資源。

(三)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的教育技術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而融入黨史教育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意義重大。

首先,常言道讀史可以明鑒。黨史作為一種特殊的歷史資源,不僅具有史實性,還具有教育性。教師在整合黨史資源,完成備課時,也會積極從黨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致力于探尋前輩的智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從而做學生的道德榜樣。另外,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本身就需要教師具備職業精神,可以在教學中將自己的精神動力展示給學生,如敬業精神、人文精神、奉獻和進取精神等。教師在運用黨史資源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受到感染,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操行,更加勝任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其次,將黨史知識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起來,本身就很考驗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在反復嘗試和實踐過程中,會逐漸熟悉黨史知識和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并了解當前的黨史時事,逐漸學會從浩如煙海的黨史知識中找到和道德與法治教學相通的內容,完成整合。最后,教師在整合黨史知識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避免出現教學本末倒置的情況,這也很考驗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黨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應用程度不足

黨史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至關重要,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用程度還不足。第一,部分教師在前期的備課工作中,關于黨史教育方面準備不足。在此次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師隨機采訪了很多道德與法治教師,結果發現,大部分教師只有在教育工作中才會搜集和整理相關的黨史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刻意學習這方面知識,導致教育準備工作不足,選擇的黨史資源不夠全面。第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尚不會處理黨史教育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協調關系,為了避免黨史教育喧賓奪主,在知識教學中慎之又慎,最終使得黨史教育開展不充分,無法發揮深刻的教育價值。

(二)課堂互動不足

在此次教育研究工作中,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了學生對黨史知識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體現的滿意度以及課堂參與情況,結果顯示很多學生都對教師滲透的黨史內容無感,進而沒有參與課堂互動的想法。

首先,部分教師在開展黨史教育時,選擇的案例或者是素材不夠經典和新穎,無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自然覺得整個學習過程索然無味,對教師提出的互動問題不感興趣;其次,部分教師在開展黨史教育時,由于教學安排比較緊湊,為了節省時間,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反饋,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和死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遠遠不足;最后,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黨史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單純地認為黨史就是歷史,和現代生活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使得教育內容和當前的時代背景結合不夠緊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學生的參與興趣。

三、黨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合措施

(一)采取議題式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議題

議題式教學法是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攻克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靈活應用議題式教學方法,結合黨史教育的要求,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議題,促使學生在具體的項目支撐下,展開激烈的討論,在使課堂氛圍更加活潑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

例如,針對“生命可以永恒嗎”這一節的內容,筆者就采取了議題式教學法,融入了黨史教育的內容。在教學之前,筆者從革命歷史入手,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以“回顧革命歲月,思考生命是否可以實現永恒”為議題,完成自主學習。

在筆者設計的議題的支撐下,學生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上網搜集資料,結合那一段革命歷史,對生命的價值進行考問。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搜集了具體的革命故事,如黃繼光以身體堵槍口、邱少云為了掩護同伴在烈火中巋然不動、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就義、小英雄雨來的不懼犧牲等,這些故事學生之前都接觸過,所以有較深的感悟。通過議題學習,學生感受到了這些革命先烈身上不懼犧牲的愛國精神,對生命是否可以永恒也有了自己的見解:有些人即使身軀歸于黃土,英魂卻能長存。有的學生則結合議題學習的要求,以長征時期作為學習背景,融入了黨史知識。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途漫漫,充滿艱難險阻,無數的紅軍戰士倒在了長征路上,但他們的精神鼓舞著剩下的大部隊繼續前行,大部隊最終帶著他們的遺志,完成了所有人的夙愿……

總之,教師通過選擇合適的議題,成功幫助學生結合黨史內容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預習,同時也使學生在議題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較多的感觸,對生命的價值理解更深,為后續的課堂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結合時代背景,實現黨史教育的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黨史資源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在開展黨史教育時,也需要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實現黨史教育的與時俱進。教師要時刻關注時政消息,從中挖掘黨史教育資源,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內容。另外,歷史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不斷演進的時間軸,黨史作為歷史的一部分,自然也不是固化的。教師要分析新的歷史節點,賦予黨史教育時代性的特點,以此提高學生對黨史知識的接受程度,感悟中國共產黨從建立至今的初心和使命,從而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扛起自己身上的責任,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例如,在“服務社會”這一節教學中,教師就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融入了黨史教育。這一節內容的核心在于“服務”兩個字,學生通過學習,需要了解服務社會的價值,從而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積極參加自己力所能及的社會服務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诖四繕?,教師在教學時融入了新時代的新冠肺炎疫情社會服務活動。

在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使很多基層民眾也陷入了恐慌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迅速行動,無數的黨員充當志愿者,奔赴前線,和病毒抗爭,守護國人的生命健康。雖然至今尚未找到徹底消滅新冠病毒的方法,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安撫下,人們對新冠病毒不再恐慌,基本上可以從容應對。同時,也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他們很多都是學生,面孔稚嫩,青春洋溢,跟隨著中國共產黨支持各地的抗疫工作,這些事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了解。

教師通過結合時代背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融入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黨史內容,成功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加深了學生對服務社會的理解。同時,學生在了解我國抗疫工作的過程中,也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加有信心,之后也會積極擁護黨的領導,爭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三)創設教學情境,融入黨史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融入黨史教育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如果教師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穿插黨史資源的過程比較生硬,就很難充分發揮黨史教育的價值,引起學生內心的觸動。因此,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融入黨史教育,使學生的黨史學習有氛圍、有情緒,最終有效率。另外,教師還需要明確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流程,即教師創設情境、學生參與活動、教師積極總結,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情境創設。

首先,教師要善于講黨史故事,學會創設故事情境,吸引學生對故事產生深刻的思考。例如,“凝聚價值追求”這一節內容涉及很多文化精神,教師在教學時就以講故事的形式為學生講解了什么是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領悟到了在這百年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取得了什么樣的偉大成就,對這一百年來衍生出來的民族精神也有了深刻的見解,從而產生了情感共鳴,凝聚了價值追求。

其次,21世紀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出現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為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也需要善于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借助網絡技術媒介,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黨史,感受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進步中的文化精神。例如,在“堅持改革開放”這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就從“改革開放”四個字入手,在課堂上融入了很多影視資料。在音樂、視頻、圖片等媒介支持下,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在改革開放政策頒布以后,我國取得的發展進步。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進步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及中國人民的辛勤付出有直接的聯系,筆者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略到了黨的風采,認識到了堅持改革開放戰略的正確性。

最后,教師要善于創設活動情境,組織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關的活動,在活動中滲透黨史教育。例如,在“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就引入了黨史內容,組織了紅歌傳唱活動,要求學生分小組傳唱紅歌,在感受歌詞、激情演唱的過程中,感受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為了天下興亡、為了革命勝利,在國難當頭之際,前仆后繼的愛國精神。最終,學生通過演唱《地道戰》《長征》《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十送紅軍》等歌曲,成功將活動推向了新的高潮,深化了情境活動的教育效果。

(四)發揮黨史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

黨史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有相同的教育功能,這也是黨史教育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契機。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黨史知識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另外,新時期下的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經濟社會條件較好的時代,很多學生從小養尊處優,在意志上不夠堅定,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遇到困難就想要放棄,也沒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負,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較模糊。在此背景下,教師要將每一位學生都當作一塊璞玉,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融入黨史教育來精心雕琢,以此幫助學生充盈自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之后可以為祖國進一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致力于發揮黨史的德育功能。在前期的備課工作中,筆者仔細研讀了教材內容,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生命,并了解生命的價值,勇于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2)人的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生命的價值有,教師要教育學生感受生命的貧瘠和充盈,從而在平凡的人生中探尋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3)生命是一個從貧乏到豐富的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從開始時都是一樣的,沒有人生來生命就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本質,學會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另外,筆者在教學之前還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了班級學生的理想抱負。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負,對生命的價值以及如何創造生命的價值認識不清,在生活中存在得過且過的情況。于是筆者決定融入黨史知識,以各種有代表性的黨史故事為例,開闊學生的胸懷,進而使其正確理解生命的價值,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在課堂上,筆者為大家講述了雷鋒的日記,雷鋒原本也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但是他用有限的生命做了無數的好人好事,最終在歷史的年輪中留下了永遠也抹不掉的痕跡,留下了雷鋒精神,實現了生命的升華。在筆者的啟發下,很多學生也受到了激勵,不甘心一生都碌碌無為,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點什么,進而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另外,筆者還融入了毛澤東的故事?!昂毫⒅境鲟l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边@是毛澤東17歲時外出求學前寫下的一首詩。年少時,毛澤東的父親一門心思想要讓兒子學做生意,但這不是毛澤東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詩表達自己的決心,毅然決然地選擇外出求學,立志解救國民的苦難。試想,如果少年時期的毛澤東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甘愿平凡,那么還會有之后的推翻官僚主義,建立新中國的壯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傊?,筆者通過融入名人故事,在幫助學生了解黨史知識的同時,也發揮了黨史的育人價值,堅定了學生的理想信念。

綜上所述,黨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較多的價值體現,如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理想信念、開發課程資源等。因此,教師要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念,積極響應教育部門的教育要求,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融入黨史知識,開展黨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黨史,感受黨的文化內涵,學習黨的精神,最終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成長為祖國需要的人才,為祖國的發展建設做貢獻。

猜你喜歡
黨史法治道德
第一次學黨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