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課視域下高?!岸嗄B”課堂改革

2022-02-09 02:41柴紅新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內涵式多模態金課

柴紅新

(安陽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疫情背景下,依托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成果實現以質量為核心的自我升華與變革,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打造“兩性一度”的“金課”,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關鍵詞之一?!敖鹫n”建設強調教學主客體在語言、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深度互動交流,注重各種思想觀點的交鋒、碰撞和啟發。在新形勢下欲實現“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亟需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作用,全方位構筑課前引導探究、課中教學互動、課后拓展學習相結合的“多模態”教學模式,融合多元模態信息以創建內容數字化、決策數據化、互動多樣化、評價及時化及資源推送智能化的智慧學習環境。

一、“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點

2020年5月14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對高校課堂改革提出建議:“在線教學在疫情控制之后,在學校正常開學之后,仍然可以進行,它可以跟我們的課堂教學并行,甚至于混合式教學。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毙鹿谝咔槠陂g的在線教學不僅為高校課堂改革探索了新實踐、新范式,同時也為“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首先,高校要將“戰時措施”衍化為“平時機制”,以“質量行動”取代“臨時教改”,讓“金課”建設計劃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自覺追求,借用教育信息化技術成果作為課堂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一整套包括思想、內容、方法、范式等在內的改革方案,確保五大“金課”建設穩步推進。教學團隊要延續新冠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模式積累的好經驗,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支持下的互動課堂管理平臺,堅持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從而真正引導和實現學生探究式、個性化學習。

其次,“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應注重教學形式的先進性和互動性、教學內容的探究性與精準化,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效能,鼓勵多種互動形式以激發課堂活力,促使學生身份重構并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其中,真正實現“深度互動交流”?!吧疃然咏涣鳌必叫栉战梃b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借助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教學管理的智慧教學平臺,利用高新技術的交互性、構想性特點,形成交互效能多維化的信息環境,營造和諧的教學生態,甚至將學生置于仿真的虛擬世界中,體驗情感的交匯輸入,實現知識與情境、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營造對話式、混合式、沉浸式智慧教育新模式。

二、“金課”建設存在的難點與痛點

“金課”建設涉及從理念到施行的復雜變革,其實質絕非預設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應是建立在師生融洽關系基礎上的彼此走近與激發。然而不可否認,在“金課”建設進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理念和實踐上的卡脖子難題。因而,在新形勢下推動“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必須正視傳統且滯后教育觀念影響下依然存在的短板、瓶頸與軟肋。

首先,較為明顯地表現在“一言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在課程設置方面講求“大統一”“標準化”,在教學方式層面講究“求全責備”“求同存異”。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我選擇,剝奪學生的行為體驗和情感共鳴,最終導致學生主體性喪失殆盡。因一味要求學生適應教師的“教”,于是學生被教師牽著走,內在習得動機缺失,學習異化為他人的事情,其結果是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情趣發展極不平衡,教育無疑將偏離其本質。

其次,近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研制完成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中指出,部分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尚存在教學模式創新性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慕課、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不足。課堂教學互動形式較為單一,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性難以得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不愿變通,固執地遵循著“我問你答”式的陳規陋習。教學模式創新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與“學”的疏離,即教師的“教”不能引發和啟迪學生多樣化的“學”,學生的“學”也不能激勵教師多變性的“教”。

三、多元模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指導下的“多模態”課堂改革旨在組建多元模態信息融合的新課堂,包括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技能的融合,信息媒介的融合,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各種感官的融合等,努力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實現“金課”建設所提倡的“深度互動交流”。

(一)基于線下“金課”的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

通過對眾多高校傳統課堂教學實際的考察,不難發現沉默式教學依然是當下大學課堂的普遍現象。一些教師久已成型的教學習慣難以改變,教學互動方式太過單一,只是課堂的“點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語言交流和思想對話嚴重缺乏。教師依然主導著課堂,盡管教學外在形式完備,卻并未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受益,高品質的教學并未發生。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迫切需要深度改革。

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的重心是啟發學生由被動學向主動學轉變,根據個性差異實施精準教學引導,通過飽蘸情感的對話開展深度互動交流,引領學生打破自我封閉走向自主學習,從沉寂走向靈動[1]。具體而言,在課前、課后教學階段引導學生主動搜集、檢索來自互聯網、大數據等知識庫的資料并通過篩選、甄別、比較等參與教師發布的任務,在支持、補充、修正、建構等活動中,慢慢產生自己新的理解和認知。

在線下課堂教學階段,引導學生在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中求得新解,倒逼學生圍繞學習主題,在學習障礙處展開持續深鉆互動,在高縝密、邏輯性對話中超越對手,在激烈的思想交鋒與對話中達到破舊立新。隨著深鉆互動難度的加大,學生因語塞、困頓、彷徨、不解而深受刺激,迫使其撬開一切預設的封閉性,打破自我設限,在痛苦的掙扎中緩慢前行。此刻正是教師的“教”引發學生“學”的重要發生點,即學生有所明白又不完全明白的時候,教師的啟發和誘導才能起作用,因而對話式互動教學的關鍵點在于學生真切的獲得感——一種積極的心理認同,這樣學生才會愿意與教師進行坦誠交流。這一攀爬過程,需要學生秉持一種自我反省和批判的基本態度,通過深度參與課堂對話,針對學習認知上的困境、障礙展開辯論甚至爭論,發現和承認自身不足,逐漸進入一種主動融入和思想上不斷燃燒的狀態,自覺地自我建構。

總之,深鉆互動的對話式教學絕非灌輸,而是點燃,重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磨煉學生的意志力,提升學生的感知力和判斷力,在互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才能如和風細雨般讓充滿溫暖的感情細流滲入學生心田,使課堂的“靈動”真正發生在師生的內心深處。

(二)基于錄播授課的混合式翻轉教學模式

長時間以來,傳統高校課堂普遍存在著學習秩序錯亂的狀況,甚至很多學生在課前缺乏起碼的準備,其知識空白不得不占用課堂時間來補缺,導致教學主體責任錯位,教學成效不顯著。隨著“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對淘汰“水課”,打造高階性、創新性、挑戰性課堂的倡導越來越清晰。在此環境下,基于錄播授課的混合式課堂改革旨在創建課前知識輸入與探索、課中知識構建與內化、課后知識外化與應用等全過程管理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的基礎上,實施混合式教學。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虛擬仿真技術等在高校教育中的廣泛應用,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變得可行和現實。在課前備課、自主在線學習階段,授課教師需完成高質量且短小精悍的課程視頻錄制,內容清晰且有較強的針對性以強化顯性知識的傳遞。在此基礎上,組織和督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微課、慕課等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有整體的認知和了解,并通過互動平臺整合學生的問題和疑惑。

在實際課堂教學、引導式集體學習階段則重在集體交流加深理解,可采取討論辯論、實驗實踐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內容轉向重難點、前沿動態及針對性實踐訓練等,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與探究,通過自發式學習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在互動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與吸收。授課教師只是課上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以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為導向,在關鍵節點給予指導與點撥,重在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的能力。提供多種互動創新場景,多方設計比較、反思、交流、情境、重構等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讓課堂活起來,促使學生從接受到參與,再到貢獻。學生也不只是被動接受教學安排,而是教學方案的參與者和應用者,是探索性與自主性學習的實踐者。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構,實現“教”與“學”之間的翻轉。

在課后反思鞏固、體驗式綜合實踐階段,授課教師需將話題、作業等與學習內容對應的測驗內容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并在線批閱、實時查重,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輔助課上的討論、提問和答疑;引導課下實踐、實驗、訓練和拓展,進一步加強課程體系的互動性、多元性和靈活性。同時,可借助教學互動平臺自動管理教學成績、分析教學過程、收集整理學生的自我學習評價與反思,做到可留存、可追溯。通過來自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集中評議,進一步優化與完善教學方案,實現反饋中教、反思中學的教學目標。

總之,基于錄播授課的混合式翻轉教學模式將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通過線上線下多元統一的方式[2],實現課程資源從“資源共享”向“價值共創”轉變,課程設計從“獨立授課”向“混合翻轉”轉型。依托信息化教學技術的網絡共享學習平臺,讓線上成為線下的基礎,線下成為線上的拓展,將兩者的優勢動態嵌入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來,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

(三)基于體感交互的沉浸式情境教學模式

伴隨著未來虛擬現實技術的進步,尤其是3D虛擬仿真軟硬件系統的不斷開發,在帶動大批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沉浸式情境教學法。作為新式教學方法,沉浸式情境教學模式營造出交互效能多維化的信息環境,第一、第二課堂之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教學變得越來越簡單、直觀、有趣。從未來教育改革需求和發展態勢觀之,沉浸式情境教學模式有望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新趨向。

如國內逐漸興起的基于VR技術支撐的“沉浸式課堂系統”,脫去課堂教學的傳統外衣,創造出趨近真實的世界表象,讓學生“身臨其境”,沉浸其中。VR課件皆據教學大綱同步編寫,可有效滿足新形勢下教育新要求。教師通過一臺PAD和一個手指就可指揮課堂,通過場景的切換、暫停、恢復等,既可獨立分散學習,亦可集中式操控授課。同時通過系統教學監控功能,教師可全程管控學生的注意力,既可全程記錄每個學生每一秒的學習狀態,也可以選擇任意學生即時監控。從學生角度來看,通過系統的人機交互功能,他們既可自主學習又能接受教師管理。既可在VR場景中自由探尋,又可以隨時抓取有用場景拍照后即時傳給教師與全班共享。通過大數據傳輸功能,快速同步傳輸和存儲,為教師提供針對性的分析依據。這種不拘泥于場所的教學模式,可深度融合知識與情境,讓教學變得容易高效,預示著一個新的教育紀元即將到來。

總之,基于實際場景并結合AR、IR、體感交互等新感官體驗形式的沉浸式情境教學模式,形式多元、無縫交互,可深度激發學生潛能,轉變學生固態思維模式,重構學生身份,編碼其行為,不僅能夠使學生體驗到情感的交匯輸入,也可調動感官參與其中,在虛擬世界和網絡空間中獲得對應的信息反饋[3]。沉浸式情境教學模式的一大重要舉措即是教學方案、教具的創新與創編,通過動態的畫面、多彩的顏色、生動的聲音等交互效能多維化的信息環境,變抽象、枯燥為形象、有趣、可視可聽,實現二維課堂向三維課堂的轉變,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抽象的內容通俗化,枯燥的操練情境化。通過多元智能的人機交互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欲望和動機。

綜上所述,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思維中。為迎合時代發展所需,全國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擠水鑄金”,以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為目標的新一輪課堂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以“智能+”為焦點的教學模式革新已呈不可逆擋之勢。然而,信息化教學理論的紛繁復雜性、信息化教學實踐的無體系性、無規律性亦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敖鹫n”建設語境下“多模態”課堂教學模式旨在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VR等信息化技術,探索“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求下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如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混合式翻轉教學模式、沉浸式情境教學模式等,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問題為抓手和突破口,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帶來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創新加以優化,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對接產業人才服務。

猜你喜歡
內涵式多模態金課
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 推動新時代樂山市縣黨校內涵式發展
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本為本“金課”打造之精講精練與發散思維在微積分中的應用舉例
基于“金課”標準的《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探討如何打造“金課”在中西醫結合眼科教學上的實施
十九大精神與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分析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走創新驅動內涵式發展道路
淺析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外延式”與“內涵式”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多模態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研究
多模態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