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化自信視域下的小學英語“1+N”教學*

2022-02-09 03:40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8期
關鍵詞:美食教學模式英語

居 潔

(江蘇省高郵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江蘇高郵 225600)

“1+N”教學模式是新提出的教學策略,結合其在當下的實際應用情況,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且日趨成熟,并得到了大力推廣。新時期,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也提出了諸多建議。其中,更是特別強調了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亦要立足這一教育角度,在文化自信視域下,科學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1+N”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充分體現,使其能夠更好地展開英語知識的學習,并在實際參與中實現文化自信、跨文化意識的有效形成與提升。

一、“1+N”教學概述

“1+N”教學模式中,“1”指基礎課程教材,“N”則是“1”的補充與延伸,指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發展而開設的拓展性教學活動,且這一活動與學生實際發展情況相適應。兩者具有融合共生、相輔相成的特點,通過融合開展,能夠有效轉變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地位,使學生真正有效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1+N”教學更具科學性、實效性及立體性。具體而言,“1+N”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與“N”個學生互動學習的模式;是以課堂學習活動為中心,與“N”項課外學習活動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是以教材為核心,與“N”種課外學習資料相整合的學習模式;是學習任務與“N”種學習途徑及方法共同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1]

二、“1+N”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價值

“1+N”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過去學生被動式學習的狀態,使學生能夠全面參與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整體氛圍,還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且高效地完成學習。除此之外,還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發展的同時,亦能夠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體而言,其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能夠實現“小班化”教學模式,使目標學習群體范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通過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目標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共學。其間,教師可給予各小組學生不同的任務目標,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多元性,從而打造立體互動形態的課堂。

二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團隊意識。在這一模式下,其主要形態即是合作學習,側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而學生在合作期間,既要完成學習任務,亦要與同伴形成合作,相互分工,從而更好地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則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2]

三是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在“1+N”的教學應用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性、被動式的聽課學習,而是由學生主宰課堂,與小組共同探究目標知識點。在學生的親身參與中,知識與學生的“融合性”則能夠大幅提高,不僅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落地,文化自信的培養備受關注與重視,旨在引導學生認可、學習并傳承民族文化,能夠在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堅定本民族文化自信。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文化自信的培養具有諸多意義。

首先,文化自信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知,有利于學生塑造健全的文化品格。其中,文化品格涉及學生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直至學生內心。小學生處于思想認知及各項能力的發展初期,文化品格亦是在發展中的初始及重要階段,易于接受新事物。通過對此階段開展文化自信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文化品格。

其次,文化自信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辨識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呈多元發展趨勢,各種文化都將走進學生視野與內心當中。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能夠使學生正確看待不同文化,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不僅如此,還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其今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文化自信的培養能夠促進文化傳承,提高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在小學英語階段,文化自信的教學需要借助傳統文化的融入,使學生能夠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從而達到提升文化自信的效果。而在此期間,學生也是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因而也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弘揚。

四、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從當前小學英語整體教學情況來看,文化自信的培養還有所欠缺,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相對較少。一方面,教材本身涉及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占比并不充裕,更側重對學生西方文化的滲透;另一方面,則是教學過程當中,缺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小學英語以場景、話題為主要教學依據及方式,但能夠充分彰顯中國文化特色的場景卻相對較少,從而影響文化自信的培養效果。此外,還存在教學引導的不足,并未對學生進行深度的文化滲透與指導,導致學生缺乏跨文化意識,因而也難以有效形成文化自信。

五、文化自信視域下,小學英語“1+N”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立足教材,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激發學生文化自信

小組合作活動的開展,既是“1+N”教學模式的實踐,也是文化自信培養的重要方式。學生能夠通過相互合作、交流,實現對文化知識的進一步拓展與掌握,并在了解更多文化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文化辨識能力,從而對中華優秀文化形成良好認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3]例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6 My e-friend”的教學中,結合本單元目標內容,教師則可立足教材,引導學生向“線上異國網友”回復郵件——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1+N”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則可將學生個人學習的方式進行轉變,讓學生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具體在學習任務安排上,教師則可設計開放性主題,如“中國文化有哪些?你對哪方面的文化最感興趣?你準備如何向你的異國網友介紹中國文化?”或者,教師亦可明確合作學習任務,讓各小組完成各自對應的學習任務。具體而言,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多種傳統文化的介紹方向,如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美食、中國建筑、中國藝術、禮儀文化、語言文化等,進而讓各小組隨機選擇其中一種展開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學習語言表達方式、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通過信息共享,亦能夠實現文化自信的強化,使中西文化真正得到融合教育,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同時,學生在此過程當中,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通過相互交流、發表各自的想法,從而逐漸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并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如此一來,則能夠有效實現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養成。

(二)根植課堂,整合課外學習活動,多元培養文化自信

“1+N”教學模式提出將課堂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進行教學。事實上,從文化自信培養的角度而言,課外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亦是必不可少,能夠增強文化自信的培養效果,使學生受到更為全面的熏陶與感染,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亦可將課堂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多元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展開英語知識的學習,實現文化自信、英語素養的綜合提升。[4]例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6 At the snack bar”的教學中,該單元融入了多數西方常見小吃,據此,教師則可以“美食文化”作為切入點,整合課外活動,開展教學活動。具體而言,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實踐活動任務——搜集有關中國美食文化的資料,并將其制作為“新聞小報”“美食攻略”“美食介紹短視頻”等。其間,教師亦可引導學生將中國美食與西方美食做對比,并在制作小報、攻略及視頻等的時候,闡述自己的想法,如“更喜歡中國美食還是西方美食?中國美食的優點有哪些?”等等,讓學生在深入思考中,逐步形成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在學生自主搜集并整理資料的過程當中,通過將中西美食進行對比,還有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與提高,從而促進英語知識的有效學習。之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可將課外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將各自的作品展示出來,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及其內容,借此進一步實現文化交流、文化拓展,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基于教材,適時進行課外拓展,全面滲透文化自信

“1+N”教學模式還體現在課堂與課外資源的整合教學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需基于教材,適時引入課外資源,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與延伸,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學習資源,豐富知識文化。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通過資源拓展,學生能夠了解更多文化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形成,還能夠達到文化傳承、文化素養提升等的效果。例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8 At Christmas”的教學中,根據這一單元主題——“西方節日(圣誕節)”,教師則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拓展并展示與之對應的中國節日——春節。同時,在內容形式上,可為學生提供視頻、圖片、音像等內容,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在課堂中進行學習了解。其間,教師則可立足教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春節與圣誕節有什么不同?與圣誕節相比,春節的起源與傳承時間更長、文化意蘊也更高,你對春節文化都有哪些了解?”等,借此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在文化對比中,對中國文化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教師亦可再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根據課外拓展資源展開深入分析,促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認同,使其能夠逐步意識到中國文化的優秀及其精髓所在,并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審視中西文化差異。

(四)關注學生,探尋多種學習途徑,強化學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培養僅憑借教師自主滲透是難以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還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堅持以生為本理念,進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學習途徑及方法,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展開文化知識的學習,并逐步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則可借助繪本開展教學,形成“課本+繪本”的“1+N”教學形態,讓學生在繪本故事、圖畫的引領下,逐步提高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感悟中國文化的內涵,以此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學中,教材引入了“皇帝的新裝”的故事,結合這一角度,教師可將中國的寓言故事滲透其中,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在此期間,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提出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并鼓勵其談談故事的內涵是什么。這樣,在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我國文化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亦能夠逐漸增強,從而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培養。

除繪本之外,教師還可以“路”為主線,通過拓寬“路”的范圍,進一步拓展文化自信的培養路徑。比如,教師可聚焦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課堂+實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實踐參與中,切實體驗中國文化的深蘊,以此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六年級上冊“Unit3 Holiday fun”為例,教師則可在課堂教學時,引入中國名勝古跡,借助多媒體設備,帶領學生了解中國地域的自然風光,感受各旅游勝地背后的政治意義、人文特色。在此期間,教師可先以當地為主進行內容拓展,以北京為例,則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北京的旅游勝地,如故宮博物院、天安門廣場、頤和園、明十三陵景區等,并帶領學生觀察其中的建筑特色。進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討論,使其能夠深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以及名勝景區背后的歷史故事,以此激發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之后,在實踐課堂中,教師則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周末及節假日小范圍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參與。比如,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旅游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和參觀。為有效融入英語教學,教師還可在前期確定好參觀目的地,并讓學生先行查閱資料,并隨機選擇一至兩名帶隊學生,作為本次實踐活動的“導游”,讓學生向隊伍進行文化內容的介紹,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其他學生在聽講解和參觀時,也需以英語提問和交流。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實地情境中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亦能夠實現英語聽說能力的有效訓練。

結語

“1+N”教學模式是對原課堂教學的一種創新,通過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將其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當中,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以客觀、正確、理智的態度對待不同文化,并在多種活動的加持下,實現文化素養、文化自信的有效形成與發展。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還需積極開展“1+N”教學,立足教材、根植課堂、關注學生,采取多種教學活動,將文化自信滲透其中,使學生能夠有效實現文化素養、跨文化意識及文化自信的培養,更加健康、全面地發展。

猜你喜歡
美食教學模式英語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美食
讀英語
美食都被玩壞了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酷酷英語林
美食的誘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