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學”觀念的突破與探索——金雅人生論美學思想的內核和特色

2022-02-09 14:49鄭玉明
寧波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人學美學教授

鄭玉明

“人學”觀念的突破與探索——金雅人生論美學思想的內核和特色

鄭玉明

(浙江工業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以“人”為中心,以創美審美的實踐與“人”的關聯為考察重心。她重視美的實踐中經驗人生個體的美學主體地位,強調以情為內核的審美主體能動性,把審美主體性理解為知情意行的動態張力統一。金雅教授探入重要的美學基礎原理問題,予以了深入的精研,闡發得極為簡潔生動又平實透徹。她把重要的理論探索和突破,表述得非常自然平靜。金雅教授對美學在“人學”觀念上的突破和探索,是其人生論美學思想重要的理論貢獻和人文價值。金雅教授的美學研究也許并不以理論術語或口號上的標新立異見長,但綜合起來看卻是有獨到見地,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美學研究的發展和深化,也顯示了她自己獨特的學術研究風格。

人生論美學;人學;大美;美情;中華美學

金雅教授長期聚焦中華美學民族資源的挖掘和中華美學(育)精神的探究,從梁啟超美學個案到中國現代美學家群體再到人生論美學的思想學理,中華美學的民族話語、民族意趣、民族學派始終是她關注的中心,而人生論美學更是她美學思想一以貫之的核心命題和重中之重。

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建構,資料豐沛扎實,理論意識強烈,民族立場突出,人文關懷深沉,思辨與激情融通,體現出鮮明的個人色彩。特別是她對“人學”觀念的突破與探索,尤其值得關注?!叭松撁缹W的中心是人,是讓美回歸人與人生,是讓人在美的人生踐行中,創化體味生活的溫情和生意,涵成體味生命的詩情與超拔,達成創美和審美的交融?!盵1]177金教授把人生論美學看作中國現代美學精神、中華美學(育)精神的特性所在,清楚地彰顯了她的美學思想的“人學”向度。她強調審美、藝術、人生的統一,表現出對人的強烈肯定、尊重,重視審美主體的自我陶冶;重視真善美的貫通,強調知情意行的和合;關注美學的實踐向度,倡導美學與美育的融通。其理論探索,始終指向美的實踐的主體——作為人的人。鮮明的“人學”底蘊,本應是美學的本義,也是人生論美學的本義,是金雅教授人生論美學思想的內核和特色。認真審視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可以清楚地發現她在美學的“人學”觀念上的突破和發展。

一、重視經驗人生個體的美學主體地位

重視經驗人生個體的美學主體地位,是金雅教授從當下語境出發對中華人生論美學精神的新發展。金教授指出:“審美藝術人生動態統一的大審美觀是人生論美學的理論基礎?!盵2]173而這一“大審美觀”突破了審美和藝術上的精英主義觀念,關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藝術化、審美化,對經驗人生個體給予充分尊重,使其美學思想呈現出鮮明的人文色彩。

受梁啟超并不要求人人都做“美術家”,卻主張人人都做“美術人”(用“美術”指代廣義的藝術,是中國近現代時期的用語,“美術人”實際指藝術主體,包括藝術創作者和欣賞者——作者按),并把藝術與布帛菽粟等同起來看作人生必需品的思想的啟發,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也把研究目光投向生活中的普通人,關注人生的審美化。她強調中華人生美學精神不同于西方美學的重要特征就是關注人,追求人生的審美超越,強調通過審美來陶冶、提升人的人格境界?!芭c西方美學突出美的抽象本質命題和審美心理命題不同,中華美學重在將美與人的鮮活生命、與人的現實生活相關聯,不僅在哲學和藝術的層面觀審省思美,也延展至生命和生活的時空來創化體味美”;“中華美學始終叩問美之于人的意義。它關注的不是美游離于人的純粹理論問題,而是美與人、與人的現實生存、與人生存于其中的天地萬物間的溫情而又詩意的動態關聯”[3]60。這就使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具有了突出的人文價值。

在當今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在極大豐富人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加劇了生存競爭,使人的生活粗鄙化。金雅教授就是在這種現實背景下,關注人的經驗人生,重釋中華人生美學(育)精神,力求激活并發揮美學研究的人文價值的。金雅教授認為,中華美學的突出特征就是重視美育實踐,重視審美的超拔功能。她指出,中華美學“與西方理論美學以美論美的封閉特性不同,體現出向人生開放的鮮明思想——實踐品格,聚焦為既熱烈執著又高遠超逸的審美啟蒙意向和詩性生命張力。當下,面對技術人、工具人、物質人、欲望人等種種人的異化和單面化,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人生審美精神,發揮其獨特的審美功能”[4]。

金雅教授的這一看法準確把握了中華人生論美學的思想品格。中國古代哲人并不認為,圣俗神凡之間存在清晰的區分界線。相反,推崇在挑水砍柴的日常生活中,追求人生超越,努力把經驗與超驗統一起來提升人生境界,實現人生勝境,這是中華傳統哲學思想的重要觀點。中華人生美學傳統同樣重視經驗人生活動,強調審美、藝術從經驗人生出發而超拔人生現實的實踐功能。因此,正如禪宗大師百丈懷海所實踐的“農禪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以及禪宗思想主張的眾生皆有佛性;莊子認為的“道在屎溺”;孟子認為的人人皆可為堯舜等等:中國古代哲人總是“不拘一格”地強調人在日常生活中對世俗的超越和提升。雖然,審美經驗不能等同于儒道釋思想的修養、修行經驗,但兩者具有明顯的同構重合性。儒釋道各家所提倡的經驗與超驗相統一的人生勝境既是人們希冀、期待的修養、修行勝境,也是人生論美學所主張的大美境界。金雅教授也正是據此提出了“美情”體驗超拔“常情”(日常生活因功利得失需要是否滿足而形成的情感——作者按)的重要意義,同時,通過“美情”的命題,金雅教授也窺見了從現實經驗人生超撥到審美經驗人生的可能。在金雅教授這里,哲學和美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不是特別挑選出的人和事,其理想和目標就是現實經驗人生和審美經驗人生的具體可感的詩性和合和張力統一的生動性,既不否棄于實存,也不陷溺于實存。

金雅教授的這一思想,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當代實踐唯物主義美學的理論困境。長期以來,近現代的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及其實踐的認識存在一定的思想抽象性。比如,在實踐唯物主義美學中,生產實踐推動的社會制度改造實踐成了美學研究關注的中心,而受制于生活習俗的日常生活實踐以及讀書、就業、擇偶等的人生實踐,則因為由生產實踐所決定而被邊緣化了。與之相對應,不再是經驗人生個體,而是積極推動時代變革的革命主體、生產主體才是美的創造和欣賞的主體;不再是現實人生,而是改革社會制度的革命實踐才是美學關注的中心。不得不說,實踐唯物主義美學堅持“勞動創造美”雖然在揭示美的勞動根源和美感的形式感“積淀”根源時,有其理論深刻性,但相對脫離審美和藝術實踐的哲學抽象性也非常突出。后實踐美學的理論創新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這些理論探索因為在美學研究中的非理性主義思想傾向而依舊無法真正回歸經驗人生個體——無論是生命美學的“生命”還是存在美學的“存在”,無論研究都在“理論描述”時多么強調其理性特征,但始終無法揭示其理性特征的內在機制——以生機活躍為快樂之源何來理性特征呢?然而,經驗人生個體無論如何都是理性的生命存在,因而這些后實踐美學的理論探索也無法解決理論上的哲學抽象性問題。

其實,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的“歷史合力說”已經為重視歷史個體即經驗人生主體的存在價值奠定了理論基礎?!皻v史合力說”認為,歷史發展規律及趨勢并不是如同電影劇本規定好了電影故事的情節進展一樣,確定好了歷史的未來發展細節,而是由所有歷史主體的歷史行為甚至是完全相沖突的矛盾行為共同決定的。這樣,所有歷史個體的人生實踐都是歷史發展的影響因素,每個歷史個體都有其不可或缺的歷史存在價值。同時,哲學上一般與個別、必然與偶然的辯證統一中,個別、偶然與一般、必然的矛盾、沖突,作為一般、必然顯現的方式同樣為個別、偶然的存在意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論辯護。個別、偶然因素并不是如以往所認為的,僅僅是一般、必然的顯現機緣,而是一般、必然的一定程度上的決定者。因此,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重視經驗人生個體的人生實踐有其理論的合理性。這種理論研究真正實踐了實踐唯物主義哲學從“人的感性活動和感性活動的人”出發進行研究的追求。同時,抓住經驗人生個體開展的統一經驗與超驗的人生實踐,來理解、認識美的創造和欣賞,可以為當今經濟社會中人的靈魂凈化,提供新的啟蒙思路,這是從當下語境出發對中華人生論美學精神的新發展和重要的理論突破。

二、強調以情為內核的審美主體能動性

倡揚以情為中心的審美主體性,是金雅教授人生論美學思想的突出特征,這集中表現在她對“大美”“美情”和“美境”等命題的論釋建構中。在金教授所建構的人生論美學中,“大審美觀”是理論基礎,“真善美張力貫通的美情觀是人生論美學的理論核心”,“物我有無出入詩性交融的審美境界觀是人生論美學的理論宗旨”[2]174-177;而無論是大美、美情,還是美境都暗含著對以情為內核的審美主體能動性的高度肯定和倡揚。

哲學上,主體性原本是指人在主客體關系活動中,積極認識并運用自己對主客體關系的認識而實現自己目的的能動性,它以突出的理性意識為特征。而在人生論美學視閾的審美活動中,人在審美主客體關系的基礎上以情感意識為主導去主動追求“美情高趣至境”的能動性就是審美主體能動性的突出表現。具體地說,金雅教授對情感中心審美主體性的重視主要表現如下:

其一,金教授推崇追求“大美”的主體意趣和精神建構。她說:“崇揚大美,是中華文化與中華美學的重要價值旨趣。中華之大美,既是對象的剛健超曠之美,也是主體超越小我之束縛,與天地宇宙精神往還和合的詩性美?!盵5]32“大美”與通常所說的崇高、優美不同,尤其是與柔和輕婉的優美有明顯不同?!按竺馈逼鋵徝佬螒B和審美風格偏向于激揚蹈厲、陽剛勇健,與通常所說的崇高或者“陽剛美”相通。但對“大美”的創造和欣賞并不局限在審美主客體的二元對立,而是聽憑情感意識的主導,努力激發身心整體潛能把審美世界擴展、融入審美活動背后的現實人生世界。審美主體超越了日常生活局限于得失成敗的功利狀態,自我精神和人格境界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天人合一”狀態,人的主體能動性也發揮到了極致。在對崇高、優美的沉迷樂享時,人也可以去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功利庸俗,追求情感的凈化通透,但主體精神境界的拓展提升,還未達其邊界限度,其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未盡其極。金雅教授高度倡揚“大美”,體現了她對情感中心審美主體性的高度重視。

其二,金教授高度重視“美情”的陶冶升華之生成。她指出,“美情是美的實踐中生成的詩性情感。與其相對的,是常情。常情是指日常原生狀態的情感。美情則突出了美的實踐活動對原生日常情感的加工、改造、提升、完善、傳達、處理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強調了美的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情感的新質”[6]。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主要由生活中的得失成敗所制約,其性質是功利性的;美情則產生于常情的審美涵化和形式化,其性質是非功利性的。常情向美情的加工、提煉,體現著審美主體情感活動的能動性。抓住審美、藝術與日常人生實踐的張力關系來理解美和藝術,是金雅教授關于人生論美學思想的立論基點。她肯定審美主體的美情追求,主張審美主體在審美創美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情感品質。

其三,金教授高度重視人以人生趣味為標志的人格境界,尤其是審美人格境界的陶冶和提升。人生趣味是指人長期對某些事物有特別的穩定愛好,它形成于人的人生實踐,反映著人的人生觀念,體現著人的人格境界。人生趣味因其非功利性、純粹性而與審美、藝術相通,高雅的趣味往往就是審美、藝術趣味。這種雅趣往往是人的審美素質和能力的集中體現。

客觀地說,不同的人因出生教育背景、成長經歷等不同,在生活中往往會形成不同的人生趣味。如有人好聲色犬馬,有人喜華服美食,有人愛走馬斗雞等,這類人生之趣味因為偏于物質享受和個人享樂,所以并不屬于高雅趣味。有些人的人生趣味則完全不同,他們或愛奇山秀水或喜舞文弄墨等,這類人生趣味因多偏重于精神享受,且帶有明顯的非功利性,就屬于比較高雅的人生趣味,而且大都就是審美趣味。對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生趣味,正如“審美趣味無爭辯”,這種趣味的差別很難去苛責,去強求一致。但面對這些趣味的性質區別和層次差異,人無疑應該從情感意識出發積極、主動地陶冶自己高雅的人生趣味,而不是耽溺于低俗庸俗媚俗的快樂中不能自拔。人對高趣、雅趣的自覺、主動追求就是人生論美學視野中人的審美主體能動性的表現之一。梁啟超重視趣味教育,要求把青年的人生趣味往高雅的方向去引導;朱光潛在藝術活動中關注“純正趣味”的培養,認為“涉獵愈廣博,則趣味愈純正”等。美學大師們的目的就是要激發人的審美主體性,進而使人不斷陶冶審美人格,提升自己的審美人格境界——人生趣味就是人格境界的標志。

總之,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受梁啟超、朱光潛等的啟發,在審美、藝術、人生的動態統一性中重視審美人格的陶冶和提升,肯定“大美”和“美情”,在總體上呈現出高度重視以情感為內核的審美主體性的特色。而且,在金教授看來,審美主體性體現在人的日常實踐和審美實踐中,它永遠在發揮著審美超拔之功能,賦予人生重要的張力,使人得以實現生命的詩意建構和張力和諧。也就是說,金雅教授認為,生命的審美建構和人格的審美陶冶,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始終在具體而感的人生實踐中,現實地生成著和時時地前行著。

客觀地說,金雅教授在人生論美學研究中對人的審美主體能動性的高度重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中國古典人生論美學的認識。在中國古人那里,同時作為審美境界的自由人生境界,其實現往往也要經歷比較復雜的修養提升過程,人的審美主體性同樣也主要體現在這一過程中。如儒家美學思想所推崇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需要經過長期的禮義約束訓練才能夠實現;道家美學所追求的與道合一的“逍遙游”需要經過“體道”四境界——“至人、真人、神人和圣人”的不斷提升才能夠達成;佛教美學的“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俱是法身”開悟境界,也是要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是山”的境界提升來實現。但無論儒釋道美學思想的任何一家,其審美主體性往往偏重于倫理自覺,即屬于主動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善”的自覺,而且在審美活動中的審美對象往往并不發揮實際作用——審美客體在審美活動中好像僅僅提供了一個審美活動發生的契機,尤其在審美主體通過對各家最高哲學原則如“禮”“道”或者“涅槃”的自覺服務和實踐實現了最終的審美人生境界后,審美客體的作用更是可有可無了。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中國古典人生論美學中人的審美主體能動性其實是非常抽象的。而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研究則不然,審美主體性是以“情感意識”為中心的。審美對象之“真”,以及審美主客體關系背后的人生規律之“真”,都在審美體驗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叭松撁缹W也不能簡單等同于倫理學的美學,它不僅要研究美與善的關系,也要研究美與真的關系。它是要超越一切孤立地對待真美關系或善美關系的美學研究方法,而將真善美的立體張力關系納入自己的視野?!盵1]175因此,在金教授的人生論美學研究中,審美主體性不是像中國古典美學中一樣,僅僅體現在對更高的審美人生境界的抽象追求過程中,而是在審美體驗中自覺地以審美主客體關系為基礎,不斷向大美、美情和審美人生境界去客觀地超拔。

金雅教授對審美主體性的高度重視,也超越了中國現當代美學的通??捶?。在對審美主體性的認識上,中國現當代美學受西方近現代審美心理美學的影響,力求科學地把握審美活動中審美主體的心理活動機制,其中精神分析心理美學的影響最為突出。而根據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當把審美活動與人的本能無意識聯系起來后,審美主體性就成了由無意識“情結”所驅動的,而這實際上就取消了審美主體性。比如,朱光潛從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內心潛意識壓力的釋放來理解審美的功能,認為人作為生命體其生機活力受到阻遏則會體驗到苦悶,審美活動包括藝術活動其作用就在于疏解內心苦悶,釋放人的生機活力。朱光潛借弗洛伊德的潛意識苦悶概念,把當時社會的動蕩混亂所引發的精神苦悶容納進來,力圖借助審美愉快來改造人的精神和心靈進而影響社會存在。這種理論努力不僅存在著如林毓生在《中國意識的危機》中概括并批評“五四”一代的思想方法時所指出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的錯誤傾向[7]43,而且還沒有充分發掘和利用審美主體性的作用。再如,中國當代美學家李澤厚受精神分析心理學派代表性學者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心理積淀”思想的影響,從不斷發展的生產實踐所實現的形式感的“積淀”來理解審美的起源——人通過勞動實踐改造“外在自然”時所實現的“內在自然”的人化。而具體的審美活動是從既有的審美心理期待(由積淀而形成的形式感)出發去發現、去加工創造美的對象,類似于工人從對產品的既定設計出發加工原材料生產出產品一樣,李澤厚的這一看法看似強調了審美主體性——劉再復等就是由此而把李澤厚的實踐唯物論美學看作文藝主體論的思想源泉的。但如果審美活動的驅動力是“無意識”的,則整個審美心理活動從性質看就已經成為由審美本能所驅動的了,審美主客體關系上的審美主體性明顯就受到了限制。因此,相對于人生論美學肯定審美主體以美情體驗為中心對日常生活的超拔和提升,很難說李澤厚的美感“積淀說”充分認識了審美主體的主體能動性??傊?,朱光潛、李澤厚一定程度上都是從人的“心理本能”來認識審美的功能和起源的,這雖然一定程度上有認識上的科學性和深刻性,但他們對審美主體能動性的認識還不夠充分。

三、把審美主體性理解為知情意行的動態張力統一

金雅教授的中華人生論美學思想,特別強調美感體驗的情感特性。金教授強調,“從整個世界美學來看,中華美學是最為注重審美活動中情的要素的美學理論之一”[8]152,“情是美學的關鍵詞之一。美情,則是中華美學的關鍵詞之一”[6]。情感活動是人身心全部投入的活動,它是獨立的,但又與“知意行”有緊密的內在聯系。與僅僅聽憑理性命令的意志活動或者受本能驅使的生理活動相比,情感活動無疑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人性的和諧,閃爍著人性的光芒。美情作為常情的升華,更是人性的重要標志之一。從心理學上看,情感是需要是否滿足的反應;而美情則由超越了個體需要的普遍性審美需要能否滿足而決定。由此,對“美情”的看法凸顯著人們的“人學”觀念及其探索。

通過與西方美學理論的比較,金雅教授特別強調中華美學中“美情”的“知情意行”動態張力統一特性?!拔鞣浇浀涿缹W中的情是與知、意相區分的獨立的心理要素,是一種粹情。中華美學中的情,則與知意相貫通,是在美的實踐活動中升華和涵成之情,即美情?!盵6]美情與“意志”的緊密聯系并不僅僅停留在精神領域,還直接指向超拔人生現實,使其轉化為實際的美育實踐。在“知意情行”的貫通中理解“美情”,強調美情的認識前提、輔助和情感的真誠,主張美情(美育)指向現實人生的詩情超拔,金教授的這一主張與其倡導整體和諧的人學觀念是相一致的?!皩徝廊烁竦木枋且悦篮菡嫔?,以情提領知意?!盵9]“人生論美學視野中的人,是揚棄了感性與理性、生理與精神、個體與社會的分裂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盵1]175

金雅教授強調美情的“知情意行的動態張力統一”特性,從心理學上看是科學的。這是因為,在對心理活動的認識中,我們可以在理論上把“知情意行”區分開來;而在實際的知、情、意心理活動和美育實踐中這四者卻很難截然割裂開來。正如梁啟超論美術與科學的相通時所說:“熱心和冷腦相結合是創造第一流藝術品的主要條件。換個方面看來,豈又不是科學成立的主要條件嗎?”[10]14審美情感活動需要對審美對象一定程度的客觀認識,需要對審美主客體及其所處人生“語境”的統一性的深入認識,需要對審美規律的深入了解和把握,這甚至是與科學研究所需要的相應認識態度和認識積累是一致的,而且審美情感活動也會產生影響人的人生使其藝術化的意志結果,即審美情感活動與認識、意志和美育實踐之間有復雜的內在聯系。所以,金雅教授強調美情是知情意行的動態張力統一,這是具有科學性的看法。

從美學理論的發展上看,金雅教授強調美情的“知情意行動態張力統一”特性,這一認識源自對中華人生論美學思想發展規律的洞察和概括。還在研究中國現代人生論美學傳統時,金教授就注意到了中國現代美學接受了西方近現代美學重視科學理性的影響而強調情理統一融合的特點?!爸袊F代美學的核心命題是以情(美情)來蘊真含善。西方文化的理性啟蒙在中國現代文化語境中,轉換為理性與情感的雙重啟蒙?!盵11]12

中國現代人生論美學傳統是在中國傳統人生論美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人生論美學思想有重視“美情”的悠久傳統,但由于受傳統人生觀念的影響而在“美情”觀念上偏重于倫理方面的“以理節情”。概括地說,古人所推崇的人身自由境界在很長時間里都是要求人積極主動地自覺恪守“理”的規范的“積極自由”,最為典型的是宋明理學家們所主張的要克制個人欲望,服從“天理”,從而實現最高的作為“天理”化身的人身自由。直到陸王心學,特別是王學左派才對人的個體存在給予真正重視,認為“理”在個人欲望中,“人”由此才能夠作為情理統一的自由生命而存在。在李贄、公安三袁等人的思想探索中,尊重個人的人生趣味,強調人的個性的思想被大力提倡。他們的思想中甚至不乏“崇情反理”的明顯傾向。像袁宏道談人生之快活,甚至把因追求人生快樂而坑家敗業以至于“托缽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盤,往來鄉親,恬不知恥”為其中之一,這明顯已經非常偏激了。湯顯祖感慨人世之事“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明顯也把“情理對立”起來了。無論是片面地強調理,還是極端地推崇情,都沒有做到情理的和諧統一,如此理解人及其人身自由都不夠科學。這反映在中國傳統美學觀念及對美感經驗的認識上,就是在總體上存在著“理大于情”的偏頗和不足。

中國現代人生論美學的“美情”觀正如金雅教授所指出的,受到了西方近現代美學重視科學理性的深刻影響開始強調科學理性與情感的融合統一。稍具體地說,西方近代哲學作為認識論哲學,其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反映在人的認識上就是生活主體的經驗有限性與理性意識無限性的矛盾——人要處處受生活現實的制約,但作為具有意識性的生命存在,人始終在渴望著無限完善。無限完善作為萬事萬物,包括人的生命存在理想,其實是價值性的,但從認識論哲學的視角來看,這種無限完善只能作為事物的理念真實通過科學的理性認識來把握——而理性認識實際上只是通過對事物發展規律(包括能夠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主觀認識方法)的把握來認識事物的無限完善存在。價值評價與真理認識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精神活動,但局限于認識論哲學的理論范式,價值評價活動包括審美價值評價只能被當作真理認識活動來把握,價值把握的客觀性而不是價值把握的貼切性受到最多的關注。在這種錯位的研究范式中,審美心理活動和藝術心理活動都無法得到準確的認識。比較典型的如黑格爾美學,雖然“想象”被黑格爾看作藝術家最主要的藝術才能,但想象的性質在黑格爾看來卻與思辨哲學的理性認識相同——它們都是把握理念的理性認識活動。對“審美情感”的認識也一樣。黑格爾明確肯定審美活動的情感性,而且認為審美“情感”從性質上看就是成功把握理念的滿足感。但這實際上并沒有準確地認識情感的形成原因——價值評價,而且還錯誤地把情感看成了認識活動的結果。西方現代美學則走向了強調審美獨立性的另一個極端。因為西方現代美學在美學觀念上堅持“粹美”,強調審美作為情感活動相對于認識和意志活動的獨立性、純粹性,因而審美心理和藝術心理同樣也無法得到科學的認識。像叔本華認為審美靜觀是擺脫生命意志驅使,超越了關注質料存在而直觀事物的理念的精神活動。這種看法又何曾正確地認識了審美想象和審美情感,何曾正確地揭示了審美心理的活動機制呢?

金雅教授總結中國現代人生論美學在“美情觀”上的發展規律,形成了中華人生論美學一方面重視審美活動作為純粹情感活動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又從人生對審美、藝術活動的根本性影響、制約出發,強調認識、意志活動對情感活動的滲透、影響以及肯定情感活動決定美育實踐的辯證審美觀念。這就科學地揭示了審美情感活動的知情意行動態張力統一性,以及審美情感體驗的非功利性與功利性的辯證統一性?!斑@種真善美相貫通的美情觀,既將情感從古典倫理美學的道德前置和以善統美中剝離出來,確立了情感在審美中獨立的關鍵地位,也揚棄了以理性作為情感規范和目標歸宿的認識論方法和科學論立場,確立了審美情感的價值目標和人文向度。特別是其以真善為美的張力內涵,為審美實踐對人生實踐的提升超拔奠定了內在基礎,揭示了這種美情既是真實的,也是高摯的;既是個體的,也是普遍的;既是現實的,也是超越的;既是觀審的,也是創化的?!盵2]177金教授中華人生論美學研究中這一科學的真善美相貫通,同時又“知行一體”的“美情觀”,清楚地說明她在人學觀念上既突破了中國傳統人生論美學局限于倫理學范圍把審美主體在根本上看作倫理主體的理論偏頗,同時又突破了西方近現代美學局限于哲學認識論的影響把審美主體僅僅看作認知主體的理論缺陷,正確地把審美主體看作“知情意行動態張力統一”的人,在“人學”觀上實現了科學認識。

綜觀金雅教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她把美學的目光瞄準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人生個體,強調人以情感為內核的主體能動性,持平和的“知情意行動態張力統一”的人學觀念,這些看法也許并不以理論術語或口號上的標新立異見長,但綜合起來看卻是有獨到見地,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美學研究的發展和深化的。通過簡潔、生動的理論語言,金教授把深刻的美學問題闡發得極為平實、透徹,把重要的理論探索和突破表述得非常自然平靜,具有自己獨特的學術研究風格,她的人生論美學思想值得認真研究。

[1] 金雅. 人生論美學與中國美學的學派建設[J]. 社會科學戰線, 2017(10):167-177.

[2] 金雅. 人生論美學傳統與中國美學的學理創新[J]. 社會科學戰線, 2015(2):172-179.

[3] 金雅. 中華美學精神的實踐旨趣及其當代意義[J]. 社會科學輯刊, 2018(6):59-64.

[4] 金雅. 論中華人生審美精神[N]. 光明日報, 2015-3-18(14).

[5] 金雅. 大美: 中華美育精神的意趣內涵和重要向度[J]. 中國文藝評論, 2020(8):32-40.

[6] 金雅. 以情蘊真含善育美[N].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9-22(6).

[7] 林毓生. 中國意識的危機[M]. 穆善培, 譯.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6: 43.

[8] 金雅. 論美情[J]. 社會科學戰線, 2016(12):150-159.

[9] 金雅. 審美人格與當代生活[N]. 光明日報, 2012-12-18(11).

[10] 梁啟超. 美術與科學[A]//金雅. 中國現代美學名家文叢·梁啟超卷[C].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 14.

[11] 金雅, 聶振斌. 論中國現代美學的人生論傳統[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5):10-14.

The Breakthroug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heory of Human: the Very Co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 Ya’s Life Aesthetics

ZHENG Yu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4, China)

Professor Jin Ya’s aesthetic thought of life theory takes “human” as the center, and focuse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 practice of creating beauty and “human”. S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esthetic subject status of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ing life in the practice of beauty, emphasizes the emotional core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initiative, and understands the aesthetic subjectivity as the dynamic tension unity of knowledge and emotion. Professor Jin Ya probes into 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aesthetics, and makes an in-depth study. She expounds her views simply but vividly and clearly. She expressed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breakthrough in a very natural and calm way. Professor Jin Ya’s breakthrough and exploration of aesthetics in the concept of “human studies” i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nd humanistic value of his aesthetic thought of human theory. Professor Jin Ya’s aesthetic research may not be as unconventional as theoretical terms or slogans, but taken together, she has unique insights. She has real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aesthetic research, and also demonstrated her own unique academic research style.

Life aesthetics; Humanity; Great beauty; Aesthetic emotion; Chinese aesthetics

B83-0

A

1672-3724(2022)04-0032-07

2021-12-05

鄭玉明,男,山東泰安人,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現當代美學。

猜你喜歡
人學美學教授
盤中的意式美學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借東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學“說”法
花農精神:教育學就是人學——李保均長篇小說《花農》簡評
外婆的美學
北人學沒
家園憂思與人性之殤——“生態學”與“人學”視野下的“山珍三部”
純白美學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