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學術內涵探賾

2022-02-09 14:49王亞文
寧波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類書博物內涵

王亞文

《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學術內涵探賾

王亞文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吳淑《事類賦注》首創以賦聯類的撰寫模式。此模式曾于宋代風靡一時,且于科舉領域影響尤甚。至清,《事類賦注》的續仿著作不斷現世,它們異于以往綜合性類書。賦體書寫模式從語言、音韻、典故等角度賦予這些著作以豐富的文學內涵,其中征引大量文獻,為文獻的保存、輯佚、??钡茸龀鼍薮筘暙I?!妒骂愘x注》及續仿著作的出現亦不斷推動博物學的發展,并展現由宋迄清博物觀念的演變。茲從文學內涵、文獻學內涵、博物學內涵三個方面進行探究,以透視學術著作續仿現象的學術價值。

清代;《事類賦注》;續仿著作;學術內涵

吳淑(947—1002年),字正儀,潤州丹陽人。吳氏曾參編《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又憑一己之力撰成《事類賦》,后奉宋太宗詔令為《事類賦》作注,成三十卷本《事類賦注》。由于該書受皇帝賞識并解決了類書難以記誦的弊端,故而該書一經撰成,其影響力頗大。該書所創“以賦聯類”的撰寫模式備受人們追捧,清人續仿之作《廣事類賦》《廣廣事類賦》《續廣事類賦》《事類賦補遺》《增補事類統編》皆效仿此種創作模式?!妒骂愘x注》及其續仿著作呈現的學術內涵不容忽視,以下將從文學內涵、文獻學內涵、博物學內涵三個角度進行探究。

一、文學內涵

關于類書,眾多學者認為它們缺乏文學內涵。然而,此評價針對一般綜合性類書而言確實如此。但是,有一種特殊的類書,亦即為詩文創作而編撰的類書,它們極富文學內涵。

這種特殊類書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諸如《袖中記》《袖中要集》《珠叢》《采璧》《語對》《語麗》等。這些典籍皆為詩文寫作采掇而編寫,它們大多博采典故且言語華美。它們為詩文寫作準備素材,故而語言追求文采斐然,且多收典故,因此富有極強的文學性。至唐宋,此種類書的文學性得到進一步加強,文學內涵也愈加豐富。彼時可謂名家輩出,大量的詩文作品不斷產生。與此同時,這些名家亦編纂了既博又精的類書以供詩文創作獺祭所用。譬如,白居易所編《六帖》,元稹所編《類集》,溫庭筠所編《學?!?,晏殊所編《類要》等。這種為詩人筆下為詩賦創作采掇所編纂的類書與綜合性類書相比較而言,語言華美,句句協韻,對仗工整,內容精博,有著豐贍的典故。

然而,這種為詩文創作采掇所用的類書,在科舉制度影響下不斷演變,發展成一種特殊的賦體類書。吳淑的《事類賦注》正是這樣一部類書,亦是第一部賦體類書。作為賦體類書,《事類賦注》及其續仿著作皆富有獨特的文學內涵。郭維森與許結在評論《事類賦注》時所言:“在善于熔鑄典故、妙于采擷文獻、章法錯綜繁復等以賦述類的特色外,同時也能在諸多篇章中表現出作為賦文學的文采與情韻?!盵1]不止《事類賦注》,它的一系列續仿著作中的諸多篇章亦兼具文采與情韻。這種風采和情韻主要通過《事類賦注》及其續仿著作的語言、用典、押韻等方面得以凸顯。

語言方面,《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極具文采和情韻。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得益于著作者的文采。另一方面,他們本著造福于學子的初衷,為了便于學子場屋采掇之用,其語言追求頗高,皆可謂詞科之麗澤,各賦撰寫得文采斐然。

譬如《事類賦注》之《月賦》:“惟彼陰靈,三五缺而三五盈。流素彩而冰凈,湛寒光而雪凝。顧兔騰精而夜逸,蟾蜍炫彩以宵驚。容仙桂之讬植,仰天星之助明……瞻瑞彩于重輪,其清光于千里。而其游西園之飛蓋,騁東鄙之妍詞。會稽愛庭中之景,陸機攬臺上之輝。圓光似扇,素魄如圭。同盛衰于蛤蟹,等盈缺于珠龜。暈合而漢圍未解,影圓而虜騎初來?!盵2]18-19句中“圓光似扇,素魄如圭”“流素彩而冰凈,湛寒光而雪凝”等多為四六句式,且句式整飭,極富排宕之力。其中“顧兔騰精而夜逸,蟾蜍炫彩以宵驚”“會稽愛庭中之景,陸機攬臺上之輝”“暈合而漢圍未解,影圓而虜騎初來”等采用七言,句中使用“而”等虛字,讀之抑揚頓挫,更富音樂美。又如《廣廣事類賦》的《月賦》:“信有月天宮殿,無非大地山河。比晨鳧而影捷,讬燋兔而靈多。勞如懸弓而偃瓦,人如帶劍而披蓑……飛行無忌,走遍蘇摩。娥影夫人直處金鑾之觀,結璘仙子分披玉樹之華。自昔生于俊,后浴出方登。夢曇遷而嬖食,儆大禹而乘行。影澈娥池之水,光摩拒格之乘?!盵3]此賦語言之優美、婉轉與《事類賦注》可比肩。其語言如同吳作,亦多采用駢四儷六。而《廣事類賦》《續廣事類賦》《事類賦補遺》亦是如此這般文采斐然,令人稱嘆。

韻律方面,《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句尾押韻,誦讀朗朗上口,易于記誦?!妒骂愘x注》及其續仿著作在句式、音韻方面有著極高的追求。譬如,《事類賦注》之《天賦》:“太初之始,元黃混并。及一氣之肇判,生有形于無形。于是地居下而陰濁,天在上而輕清。斯蓋群陽之精,積氣而成。澒洞蒼莽不可為象,溟浡濛鴻莫知其終。其氣皓軒,其體穹窿。觀文以察時變,乖象而見吉兇?!盵2]1-2以上“并”“形”“清”“精”,“終”“窿”“兇”皆押韻,讀之朗朗上口,且極富音韻之美。由于《事類賦注》讀之朗朗上口且易于記誦,這種優點被《事類賦注》的清代續仿者所繼承,諸如《廣事類賦》《續廣事類賦》《廣廣事類賦》《事類賦補遺》等行文皆注重韻律。譬如,《廣事類賦》之《虹霓賦》:“陰陽氣沴,乃生虹霓。雌雄分象,見藏有時?;蚯喽?,或東而西。斗精詳于孔演,螮蝀詠于風詩?!盵4]又如《廣廣事類賦》之《天賦》:“乾道初萌,混沌乍啟。剖以三門,張之八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去地八萬一千余里。羅寶柱而空擎,轉風輪而遞起。穹然太皓之形,何限圓毬之體?!盵3]以上《虹霓賦》之“霓”“時”“西”“詩”與《天賦》之“啟”“紀”“里”“起”“體”亦皆押韻??梢?,《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對韻律要求頗高,誦之呈現出一定的音韻美,與此同時賦予它們以文學內涵。

用典方面,《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連綴典故,征引群書,其文學性特征更被凸顯。吳淑撰寫《事類賦注》時旁搜博采,引經據典,并皆注明出處。譬如,《事類賦注》之《雷賦》:

夫動萬物者,莫疾乎雷者也。(當其虩虩方來,(《易》:“震來虩虩?!保瞅澄匆?。(《詩》:“虺虺其雷?!保┩Τ鋈f物,(《說文》:“雷霆余聲,所以挺出萬物?!保┱痼@百里(《易》)。既明罰而敕法,( “雷電噬嗑,先王以明法敕罰?!保┮囿@遠而懼邇。(《易》:“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保┤舴蛎旃?,(《河圖帝紀通》:“雷,天地之鼓也?!保┲饕攒幮?。(《拾遺記》:“軒轅星主雷雨之神?!保2]60

以上僅一小部分內容便引用了《易》《詩經》《說文解字》《河圖帝紀通》《拾遺記》五部典籍,足可見其征引內容的廣博程度。而此書的清人續仿著作亦征引大量文獻,頻頻用典。譬如,《事類賦補遺》之《霽賦》:

太平之世,時雨時晹。(《白虎通》:“太平之時,不以恒晹,而以時晹,天地之氣宣也?!保┬斓刂畾?,新日月之光。(傅元喜《霽賦》:“覩日月之光榮?!保叱鑹|,(又曰釋昏墊之蒙昧。)倐覩青蒼。欣開明于萬景(殷覬《應晴詩》:“景遲兮開明?!保┇@晴朗于八荒。(潘岳《閑居賦》:“六合晴朗?!保5]

《增補事類統編》之“都邑補”:

光宅那居左思《吳都賦》:“一六合而光宅?!薄对姟罚骸巴踉谠阪€,有那其居?!鄙穸缄懞!短茣罚骸皷|都光宅,元年曰‘神都’?!薄稘h書》:“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钡煺斫病斗ㄑ浴罚骸拔粼诩Ч?,奠枕于京?!碧聘咦诮|都,詔:“朕聞踐華固德,百二稱乎建瓴;定洛歸仁,七百崇乎定鼎?!盵6]

總之,《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不同于一般的綜合性類書,它們在語言、音韻及典故等方面均展現了豐富的文學內涵。它們相較于綜合性類書編寫更為自由,作者還可利用內容沒有特別指定性的特點,走筆所至,創造出一些優美的意境[7]。

二、文獻學內涵

吳淑曾于《進注事類賦狀》中稱:“凡識緯之書,及謝承《后漢書》,張璠《漢記》《續漢書》《帝系譜》,徐整《長歷》《玄中記》《物理論》之類,皆今所遺逸,而著述之家相承為用,不忍棄去,亦復存之?!庇诖丝梢?,《事類賦注》文獻學價值不可小覷。然而,《事類賦注》續仿系列的文獻學價值則更甚之。

類書最初用于封建帝王了解治國策略,士子應付科舉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功用發生了轉移,其保存文獻、???、輯佚的價值愈加顯著。從“文獻輯存”這一意義上說,類書是“原始資料的分類匯編,是輯佚的淵藪,??辈牧系膶殠臁盵8]。故而,對《事類賦注》及清人續仿著作的文獻學內涵是不容忽視的。

從文獻保存來說,古籍在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五厄”“十厄”“兵燹”“禍亂”等眾多災難,大量古籍不斷散佚,令人扼腕。然而,類書為文獻的保存立下汗馬功勞。由于類書是在采錄原始文獻的基礎上成書,一旦原始文獻亡佚,其中眾多的遺文舊事借類書得以流傳于世。古往今來,不少學者對類書的文獻保存功用做出較高評價。

四庫館臣曾言:“然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遺文舊事,往往托以得存?!端囄念惥邸贰冻鯇W記》《太平御覽》諸編,殘璣斷璧,至捃拾不窮,要不可謂之無補也?!盵9]孫星衍亦言:“類書第九,先以事類,次以姓類,次以書目,古書亡佚,獨賴唐宋人采錄,存其十五,非獨獺祭詞章,實亦羽儀經史,謂之事類;譜學之傳,自東晉板蕩,南宋播遷,周泰世系,不可復尋,或多偽托,唐宋學有專家,傳書幸在,故為姓類;流傳書籍,目有淵源,證以各家著錄,偽書缺帙,不能妄托,宜存其目?!盵10]梁啟超曾指出:“類書者,將當時所有之書分類鈔撮而成,其本身原無甚價值,但閱世以后,彼時代之書多失,而某一部分附類書以幸存,類書乃可貴矣?!盵11]

吳淑在撰寫《事類賦注》時,便已有保存文獻資料的超前意識。他于《進書狀》稱《事類賦》“凡讖緯之書,及謝承《后漢書》,張璠《漢紀》《續漢書》《帝系譜》,徐整《長歷》《玄中記》《物理論》,皆今所遺逸,而著述之家相承為用,不忍棄去,亦復存之”,業已表明吳氏已經覺察到已佚文獻的重要意義,并重視已佚文獻的保存工作。這就越發凸顯《事類賦注》在文獻保存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文獻輯存”這一意義上說,《事類賦注》及續仿作品對各自的原始資料進行分類匯編,這些類書不僅是輯佚的淵藪,亦是??钡牟牧蠈殠?,在史料學上有重要地位。梁啟超曾言:“書籍遞嬗散亡,好學之士,每讀前代著錄,按索不獲,深致慨惜,于是乎有輯佚之業?!盵12]《事類賦注》及清人續仿作品為后世的??陛嬝畬W提供了豐贍的文獻資料。

早至明代,徐元太撰寫《喻林》時,已經使用《事類賦注》作為輯佚及校釋工作的參考依據;鐘惺利用《事類賦注》輯佚《毛詩解》;孫谷利用《事類賦注》輯佚《詩推度災》。至清,輯佚亡書,幾成時尚。汪繼培輯校的《尸子》,洪頤煊所輯的《太公金匱一卷》,皆使用《事類賦注》中的文獻資料。除此之外,黃奭利用《事類賦注》輯佚《河圖緯》《春秋保乾圖》《纂要》《鄧粲晉紀》《曹嘉之晉紀》《虞預晉書》《河圖括地象》等近五十部典籍,馬國翰利用《事類賦注》輯佚《論語撰考讖》,孫星衍利用《事類賦注》輯佚《尸子》《神農本草經》《物理論》等?,F當代,《事類賦注》的可供輯佚和??钡奈墨I價值依舊突出。譬如,魯迅輯錄的《中國古小說鉤沉》和《會稽郡故書雜集》,余嘉錫箋疏的《世說新語箋疏》,黃暉所著的《論衡校釋》,逯欽立編著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汪榮寶撰寫的《法言義疏》,王明校釋的《抱樸子內篇》,王利器撰寫的《顏氏家訓集解》,方詩銘和王修齡重輯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周天游輯注的《八家后漢書輯注》,吳樹平校注的《東觀漢記》,陳尚君所輯的《茶譜》,均使用《事類賦注》作為編撰、輯佚和校釋工作的重要材料。

除卻《事類賦注》,后人利用《廣事類賦》等續仿作品進行???、注釋工作的亦不在少數。諸如:清代厲荃撰寫《事物異名錄》時征引《廣事類賦》材料;清代方旭撰《蟲薈》時征引《廣廣事類賦》作注;清劉毓崧撰寫《通義堂文集》時亦征引《廣廣事類賦》作注;繆楷撰寫《爾雅稗疏》時亦征引《廣廣事類賦》,清黃鍔纂修《民國雙流縣志》時征用《事類賦補遺》等等。譬如:清代黃奭利用《廣事類賦》輯佚《蕭廣濟孝子傳》,詳見《殷惲》篇:

殷惲生而謹愿,七歲喪父,哀號毀悴,不為戲,弄得瓜果可啖之物,懷持進母,未嘗先食。(《初學記》十七○案《廣事類賦》十六,“不為戲弄”上多“勤身苦體以奉供養”八字。)[13]

清代方旭撰《蟲薈》時征引《廣廣事類賦》作注,詳見“茲白?!睏l:

《逸周書》:大夏茲白牛。(注:大夏,西北戎。茲白牛,野獸。旭按:茲白牛,王會篇注只云野獸。而《廣廣事類賦》注引:“王會篇注云:‘茲白牛,野獸也,牛形象齒?!保14]

清黃鍔纂修《民國雙流縣志》時,征引《事類賦補遺》,詳見“香水村”條:

香水村《輿地記》:“宜城山有香水村,段成式,別業也?!币嘁姟妒骂愘x補遺》:“成式于私地鑿池,工人土下得鐵一片,成式尺而量……”[15]

總之,《事類賦注》及續仿作品保存了諸多珍貴的古文獻資料,在輯佚、??焙筒闄z古文獻資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些作品為輯佚、??焙涂甲C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依據。

三、博物學內涵

除卻上文談及的文學內涵與文獻學內涵外,《事類賦注》及清人續仿文獻亦富含豐厚的博物學內涵。劉秀《山海經表》曾明確闡發了博物學的概念:“《山海經》者,出于唐虞之際?!允ベt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坑墒嵌嗥妗渡胶=洝氛?,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故《易》日:‘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镏?,其可不惑焉?!盵16]所謂“博物”,是幫助人們不惑于事物。由此觀之,博物學則兼有開闊眼界、格物致用的功能。余欣亦曾客觀地對博物觀進行了評價:“我國傳統的博物觀常常被褊狹地看作前科學時代粗糙知識和技能的雜燴,實際上是關于世界體認的基本思維方式,借由博物學著作,與字書、醫方、類書、雜抄等周邊文獻及人際傳播等方式,擴散、沉淀而為常識、異聞,且為文人雅士和一般民眾所津津樂道。中國博物學不僅是一個知識體系,而且是理解和體認世界的基本范式。中國博物學的關切點不在‘物’,而是镕鑠天道、人事與物象,直面自身生存世界的理解方式、人生實踐和情感體驗”[17]。由此可見,博物學不僅是傳播知識學問的學科,它亦體現著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是一種人類觀念、信仰和情感的投射。

中國古代早已產生博物觀念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詩經》《離騷》已是明證??鬃釉唬骸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盵18]王逸稱《離騷經》:“《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訐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币陨峡鬃优c王逸之言皆體現了《詩經》《離騷》所蘊含的博物觀?!渡胶=洝啡摹捌嫘喂治?,靡不悉陳;異獸珍禽,燦然畢具”[19]《爾雅》收納眾多動植物名字,幫助人們辨識鳥獸草木,使人們“博物不惑”[20]。至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對山水地理、飛禽走獸、神話故事、人物傳記等進行分類記載。較之《山海經》《爾雅》等蘊含博物思想的著作,《博物志》體現了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更趨系統。與此同時,它也體現了魏晉博物學思想開始趨于體系化。至唐宋,這種博物學思想隨著類書的繁榮獲得更為迅猛的發展。

這種博物觀在漢大賦中得到展現。賦作家繼承《詩》之遺義,借諷頌以勸誡統治者,但在知識系統方面,尤其以博物知類見勝。西晉陸機于《文賦》中也曾談到:“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盵21]可見,早在漢大賦時期,賦體文學就已經具有體物之精神,這也是賦體文學與生俱來的特征。只是在漢大賦時期,賦體文學所具備的博物知類特征,有著賦代類書性質,至宋吳淑之《事類賦注》,其賦代類書的性質發生了改變,搖身一變成為賦寫類書。此變化體現了賦代類書更趨專題化。當然,以賦體寫類書的現象一經現世,其所具有的創新性使之形成一股新的風氣,即賦寫類書風氣。譬如,《春秋類對賦》《術業賦》《刑統賦》《魯史分門類屬賦》《歷代紀元賦》《六書賦》等等以賦體寫類書的作品層出不窮。至清代,《事類賦注》的影響力未曾消弭,一些續仿作品出現,這一系列作品中蘊含著廣義的博物學內涵。認識這一點,將能夠進一步深化《事類賦注》續仿作品的產生與價值的研索。

《事類賦注》及清人續仿文獻敘寫天文地理、人事器用、動植物等,由天地上下四方,全面鋪排山川樹木、城邑、昆侖懸圃、奇人異事、九州分野等,充分呈現了賦體類書博物知類的描寫特征。該系列文獻的分類中體現著宋代和清代的博物觀,此系列續仿文獻內容豐贍。清人在《事類賦》的基礎上增補大量文獻,以其補前書之不足,更好地滿足時人所需,且各書分類各具特色。吳淑的《事類賦注》反映了宋代人的博物觀,而清人續仿作品則集中反映了清代人的博物觀。這些續作延續至清代,在這個漫長的續仿過程中,各作品的體例、分類以及內容的選定,皆體現了由宋迄清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認識的不斷變化情況以及人們博物觀念的嬗變,它們推動中國傳統博物學的發展,與此同時為現代學者的博物學研究提供極大便利。

《事類賦》的部類大致可以統分為“自然”和“器用”兩個類別。其中“自然”一類由天文地理和動植物構成,天文地理包括天部、歲時部和地部,動植物又包括禽部、獸部、草木部、果部、麟介部、蟲部。人類的“器用”介于以上兩個大類之間,由寶貨部、樂部、服用部、什物部、飲食部組成。作者將“自然”一類中的天部和地部置于《事類賦》的上半部,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敬天畏地的傳統觀念。又將人類所使用的“器用”置于“自然”之后,既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的尊敬和崇拜,又反映了人們對“器用”的重視,故將其安排進《事類賦注》的結構之中,與此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文觀念的提升。此書的最后是動植物部分,該部分之所以置于天地部和器用部之后,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的統攝、認識和改造?!按藭r的博物觀念脫離了先秦、秦漢時期懵懂混沌的狀態,人們對博物學的關注不再局限于訓詁名詞或記敘異物,而強調通過自然界萬物探究終極之理,反映出其時文人群體審美情趣與知識追求的深刻變化?!盵22]

與吳淑的《事類賦注》相比,清人續仿作品《廣事類賦》《廣廣事類賦》《續廣事類賦》《事類賦補遺》《增補事類統編》在部類和子目方面均增補了大量內容,且不斷對部類和子目進行細化,并重新對其排列組合。該內容或天文地理,或人事器用,抑或動植物,皆事無巨細,可謂宇宙萬物,無所不包。這種部類和子目的不斷細化和重新排列組合,正反映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地發生變化。譬如,《廣事類賦》在《事類賦》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帝王部、職官部、仕進部、禮樂部、政治部、文學部、學術部、技術部、戚族部、交際部、閨閣部等部類;《廣廣事類賦》又新增了武備部、靈異部、訂訛部等部類;《續廣事類賦》對前書地理部做了詳盡的擴充,此書改稱地輿部,僅地輿部二十卷,占全書近三分之二;部類名稱也發生改變,諸如天部改為天文部,地部改為地理部,又改為地輿部,樂部改為音樂部,什物部改為器用部,草木部和花木部改為植物部等。其中地輿部行政區劃分類思想反映了清人博物觀在空間和地域方面的認知變化。與此同時,還有一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在上文提及的部類增補情況之中,增加了帝王、職官、仕進、禮儀、政治、文學、學術、技術、人倫、交際、閨閣、人品、人事、武備、靈異等眾多人事、禮儀、制度方面的部類。其中帝王、職官、仕進、禮儀、政治、人倫、人品等部無不體現著傳統社會儒家所倡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觀念。這種增補現象體現了清人對人事制度、生活品質的愈加重視,同時也體現了人們更加注重人品等個人修養。從分類次序來看,《事類賦注》及清人續仿文獻皆按天、地、人、物的次序排列,這種排列方式顯然受到儒家傳統天人思想的影響。正如《古今圖書集成·凡例》所言:“法象莫大乎天地,故匯編首歷象而繼方輿。乾坤定而成,位其間者,人也,故明倫次之。三才即立,庶類繁生,故次博物?!盵23]

以上不管是部類的增加、內容的擴充抑或是部類命名的變化,皆反映了由宋迄清名物的演化,透視出不同時代主流思潮對《事類賦注》的牽制與影響,反映了彼時文化風貌等。[24]與此同時,亦反映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全面、細致、科學、系統,從整體上折射出人類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這是清人在宋人博物觀基礎上的演進。這一演進過程正如《〈事類賦〉與〈增補事類統編〉所見宋清博物觀之演變》一文中所言:“《事類賦》在分類和內容上的變化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博物學興起的繼承性與復雜性?!盵25]

四、小結

《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作為賦體類書的現世,改變了學者們對于類書缺乏文學性的傳統看法,賦體書寫賦予類書以文學內涵。與此同時,它們征引典籍資料極為豐贍,其中包含諸多已佚典籍,不僅有保存文獻之功,又兼具輯佚、??钡葍r值,故又極富文獻學內涵。另外,此續仿系列,時間上由宋迄清,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博物觀念,頗具博物學內涵。以上《事類賦注》及續仿著作所體現的學術內涵對續仿現象的學術內涵研究提供思路,而續仿現象的研究值得我們進一步發掘。

[1] 郭維森, 許結. 中國辭賦發展史[M].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 636.

[2] 吳淑. 事類賦注[M]. 冀勤, 王秀梅, 馬蓉, 校點.北京: 中華書局, 1989.

[3] 吳世旃. 廣廣事類賦[M]. 清嘉慶元年聚秀堂刊本.

[4] 華希閔. 廣事類賦[C]// 續修四庫全書本(第1248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01.

[5] 張均. 事類賦補遺[M]. 清寶華堂刻本.

[6] 黃葆真. 增補事類統編[M]. 光緒十四年(1888)上海積山書局石印本.

[7] 祝尚書. 論賦體類書及類事賦[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5): 78-84+100.

[8] 潘樹廣, 涂小馬, 黃鎮偉. 中國文學史料學[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175.

[9] 永瑢, 等. 四庫全書總目[M].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 1141.

[10] 孫星衍. 孫氏祠堂書目序[A]. 叢書集成初編(第40冊)[C].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1-3.

[11] 梁啟超.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54.

[12] 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 俞國林, 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20: 430.

[13] 黃奭. 蕭廣濟孝子傳[M]. 清道光黃氏刻民國二十三年江都朱長圻補刊本.

[14] 方旭. 蟲薈[M]. 清光緒十六年(1890)刊本.

[15] 黃鍔. 民國雙流縣志[M]. 清乾隆八年刻本.

[16] 吳任臣. 山海經廣注[M]. 欒保群, 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20: 22-23.

[17] 余欣. 中國博物學傳統的世界價值[N].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4-12-26(4).

[18] 楊伯峻. 論語譯注[M]. 北京: 中華書局, 1958年版: 183.

[19] 吳任臣. 《山海經圖》跋[A]. 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C].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 13.

[20] 郭璞注. 爾雅注疏[M].邢昺疏, 王世偉, 整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6.

[21] 蕭統. 文選[M]. 李善, 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66.

[22] 劉立佳. 中古博物著作與博物觀念研究[D]. 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 2014.

[23] 陳夢雷, 等. 古今圖書集成(凡例)[M]. 蔣廷錫, 重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34.

[24] 王亞文. 吳淑《事類賦注》續補書敘錄[J].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1, 37(7): 20-26.

[25] 張金銑, 韓婷. 《事類賦注》與《增補事類統編》所見宋清博物觀之演變[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3): 62-67.

Academic Connotation of the Imitation Works to

WANG Yawen

(College of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Wu Shu initiated the writing mode of Fu in her book. This pattern was once popular in Song Dynasty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field.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parody works of,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comprehensive books. The fu-style writing mode endows these works with rich literary connot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rhyme, and allusion. The citation of many literatures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servation,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literatures. The emergence of imitation works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how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natural history from So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literature, phil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to see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e phenomenon of reproduction in academic works.

Qing dynasty;; A sequel to a copy; Academic connotation

G256;Z225

A

1672-3724(2022)04-0054-06

2022-11-12

云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事類賦注》清人續仿研究”(YJSJJ21-B37)

王亞文,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

猜你喜歡
類書博物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家富隋珠 人懷荊玉
——論唐代類書編纂的特點與價值
挖掘習題的內涵
西夏類書《圣立義?!饭适滦驴既齽t
博物館奇妙頁
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
內涵漫畫
類書編纂與類書文化(上)
Forbidden Mone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