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守正創新

2022-02-17 16:34李麗娜高川晴
關鍵詞:思政課思政理論

李麗娜,高川晴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開啟了思政課教學改革新時代。2020 年,中宣部、教育部《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指出,“本科及高等職業學校??普n程重在加強理論教育和學習,高等職業學校課程還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課程內容要“根據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層次人才培養要求,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材體系“由中央宣傳部會同教育部組織編寫本科、高等職業學校???、研究生必修課教材”[1]。因此,建設富有高職特色、符合高職學情的思政課,并推動其教學守正創新,將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創高職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產生深遠影響。

1 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的內在邏輯

準確把握高職思政教育的內在邏輯是思政課教學的應然狀態,思政課教學的守正創新應堅持以下兩方面的融合。

1.1 政治性與理論性融合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與高校其他課程相比,其特質在于用理論的力量回答學生的現實之問。該課程體系直接關系高職院校培養什么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因此,高職思政課要重視并加強理論性學習,這是由思政課的雙重性質決定的:①它是思想政治課,這是其政治定位,其基本內容和基本觀點由國家統一規定,在重大問題的認識上必須同黨中央保持一致,這是政治紀律,不得違反;②它是理論課,這是其學術定位,思政課不能僅是傳達中央精神,而應對政治性很強的問題達到科學研究的水準,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因此,思政課是政治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結合[2],政治性與學理性是其價值基礎。只有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真理的魅力,自覺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助力學生成長成人成才。

1.2 高等教育階段性與職業教育類型性融合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階段性和職業教育類型性的綜合體現。高職屬于高等教育,同時又是職業教育的高等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這給職業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打破了困擾其發展的“身份認同”危機,為推進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思政課作為高職課程體系中的關鍵課程,理應凸顯高職教育的獨特性,體現職業教育類型化,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職生基礎薄弱、生源多樣,導致學情較復雜。從年齡上看,高職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從學習特點看,高職生理論知識不足,其耐受力、理性思維、探索創新、總結反思等能力較弱。政治的堅定,源于理論的清醒。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社會思潮紛至沓來,這對于缺乏豐富理論儲備的高職生來說,更易陷入困惑和迷茫。因此,要充分了解學生特點,把思政課立德樹人與高職教育專業育人有機融合,既突出思政課的引領作用,又服務于高職教育的戰略發展和育人目標,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思政課教學模式,為學生講好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故事,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 高職思政課教學現狀

2.1 理論魅力被沖淡

理論特質是高校思政課的鮮明特色,也是課程“高階性”的重要體現。與小學、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及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著重講“是什么”相比,大學思政課更強調“為什么”的理論闡釋。高職思政課應體現應有的理論魅力,但在教學中卻面臨著政治理論黯然失色的困境。①從學生需求看,大部分學生對理論學習的渴求并不強烈,更愿意傾聽現實案例。究其原因,一是學生通常認為理論學習較枯燥、難以理解;二是學生希望所學理論能解答現實困惑、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如何運用案例進行理論知識傳授,回應學生現實訴求,教會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是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重難點。②從科研現狀看,高職思政課科研投入與產出較單薄。以2021 年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為例,151 項立項名單中只有2 所高職高專院校獲批立項,占總數1.99%[3]。高職作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思政課教師卻在疲于上課中逐漸消磨了學術意識,難以做到圍繞教學做科研,導致淺層次教學難以滿足學生豐富的精神渴求。③從高職教育特點看,三年學制使思政課的數量和時間都受限,再加上缺少本科教育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兩門課程,無形中增加了高職生理論學習的困難程度?!案呗殞W生與本科生在學習行為上的差異主要歸因于知識存量,而非認知水平[4]”。同時職業教育注重專業課程建設和實操能力培養,易忽視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的培育,難免出現輕理論學習的傾向。眾多因素綜合起來,導致高職思政課教學普遍缺失理論魅力。

2.2 類型特征被遮蔽

從教材編寫看,高職與普通本科一直都使用相同版本的統編教材,這使得教材在兼顧本、??茖W段共性的同時,遮蔽了職業教育類型化特征。2020 年通過的《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提出由中央宣傳部會同教育部組織編寫本科、高職、研究生必修課教材,對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教材的分開編寫目前仍在推進階段,尚未真正落地。因此,高職院校通常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并結合地方資源進行思政課改革創新嘗試,但仍缺乏更高層面的統籌推進。

從教師的教育經歷和研究方向看,高職與本科的思政課教師普遍具備研究生學歷,接受的教育類型均為普通教育,缺少職業教育經歷,與高職生較難產生共鳴。加之研究生階段更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而鮮有對職業教育深入探索。因此無論是教育經歷還是研究方向,思政課教師都與職業教育缺少緊密聯系。這就導致高職思政課教師缺乏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對高職教育特色和學生特點也了解甚少。高職思政課如何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2.3 教學內容被碎片化

教學內容是高職思政課的核心,也是課程“挑戰度”的內在體現。高職生專升本、考公務員的比例較低,對思政課的實際需求不高。為提高學生抬頭率,教師通常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重點,教學內容面臨被碎片化的困境。

從時代背景看,在“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閱讀和學習已成為許多人的偏好。錄制微視頻、打造網絡育人名師等舉措能有效迎合當代人獲取信息的喜好,占領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然而思政課是系統性非常強的課程,部分教師認為高職生基礎普遍薄弱,講理論聽不懂,只有將教學內容故事化,把課堂辦成故事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抬頭率和參與度,但同時也面臨理論性和完整性被降低的風險,會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消解在一個個“有趣”的片斷中。

從信息技術的應用看,現代技術的發展無疑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展現形式,但也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服務教學的能力提出挑戰。制作精美課件、精良視頻以及利用主流媒體公眾號為講好新時代思政課提供了海量資源,但教師如何精準選取資源十分重要。部分教師針對高職生偏好視頻資源的特點,在課堂中大量播放視頻,為了提高觀賞性,甚至選取影視劇中的視頻。一來視頻內容真實性有待確證;二來缺少教師的點評總結,實效性大打折扣。有的課堂甚至成為教師展示課件的場所,全程與學生缺少交流互動。這種完全依賴信息技術的課堂,既不能解決學生的真實困惑,也不能讓教學內容入腦入心,更難以保證課堂的政治性、思想性、價值性和嚴肅性。

3 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的實踐路徑

實踐路徑是思政課教學應然與實然的辯證統一。培育理論特質、凸顯職教特色、堅持內容為王,是實現高職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的重要路徑。

3.1 培育理論特質

培育理論特質是高職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之根本,是提高教學質量,打造高階性“金課”的必然要求。要通過研讀經典、深耕教材、深化科研,培育高職思政課理論特質。

3.1.1 通過研讀經典增強課程理論養分

理論是幫助學生看世界的“透視鏡”,是“授人以漁”之“漁”。理論性是思政課的基本屬性,是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的內在要求。思政課的理論魅力來自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講好思政課一定要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5]思政課教師應通過讀經典、悟原理,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縝密的科學思維回應和吸引學生,提升課程的學術含量,增強課程的理論養分,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改造思維,引導學生看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培養時代新人。

3.1.2 通過深耕教材提升課程理論魅力

思政課的理論魅力體現在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靈活運用,這一運用源于對教材的深耕細研。思政課要“統一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教材使用情況作為教學監測、評估、檢查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指標。組織教師加強教材重點難點的研究,準確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1]高校思政課教材內容豐富,涉及學科領域繁雜,結論性觀點較多。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深耕教材、讀懂教材、提煉教材,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相比章節目錄講授法,可充分發揮專題化教學的優勢,突出目的性、選擇性和研究性三個特點,致力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進行內容選取,使得課程的理論魅力得以彰顯。

3.1.3 通過深化科研突出課程理論特色

育人先育己,傳道先明道。思政課的理論魅力根植于教師對教學改革的創新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逐步加大對思政教育相關課題研究的支持力度。各地、校也逐步加強對思政課研究的重視程度,營造了課題研究和成果交流的濃厚氛圍。圍繞教學作科研,使思政課教師在解答時代之問、現實之惑時更能深入淺出、以理服人,從而增強教學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時,深化符合高職特色的思政課建設研究,是思政課教師充分發揮平臺和自身優勢,開展科研的重要方向。綜觀以往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思政專項課題,獲批立項的高職院校幾乎都是立足高職辦學特色和學情展開研究,有效彌補了思政課教師對高職教育規律和學情知之甚少的先天不足。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蒲械木M也有助于教師形成個人的政治品格和學術魅力,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形塑其價值觀。

3.2 凸顯職教特色

凸顯職教特色是高職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之基礎,是實現課程“有生”、“有色”,打造創新性“金課”的必然要求。

3.2.1 突出高職學情特點

思政課有其學科特點,高職學情亦有其獨特性。不考慮高職學情,只顧沉浸在學科構建中的思政課,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樓閣,無法連接現實世界。只有將學科特點和高職學情有效結合,打造專屬高職生的思政課,才能有效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可度和信效度。課堂教學實施前,教師通過對學生整體狀況和個別特征的分析把握,預設學習狀態,重構教學設計,取舍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的關注點、興奮點的動態觀察,適時推進學習,這是學情分析的重點難點,也是教師在每堂課上要注意把控和掌握的關鍵要點。課堂教學實施后,教師應以實現品質內化為目標,設定情境讓學生做出選擇,獲得全面的學情信息,反思改進課程教學。

3.2.2 突出高職專業特色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與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內在一致性。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避免培養出只熟練掌握技能的“工具人”和缺乏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單向度的人,以實現高職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思政課主要負責培養學生投身建設制造業強國所必需的道德和品質,更多涉及“愿不愿意”的問題;專業課在培養學生具備行業發展所需的素質和技能過程中,磨煉意志,鍛造工匠精神,更多涉及“能不能行”的問題,二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因此要將思政與專業課體系有機融合,打造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雙循環系統??赏ㄟ^建立思政與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共建團隊、互進課堂的“雙向助課”模式,充分發揮育人合力,培養出情懷深、素質高的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3.2.3 突出高職實踐特質

高職院校強技能、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高職教育蘊含豐富的實踐特質。馬克思認為,理論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和發展。思政課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6]。因此,要不斷加強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推動學生理論認知水平“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這既是思政課實踐性的內在要求,也是高職教育實踐特質的充分體現。

3.3 堅持內容為王

堅持內容為王是高職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之核心,是實現學生精神突圍,打造挑戰度“金課”的必然要求。

3.3.1 教學內容要緊扣時代脈搏,常講常新

黨的理論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用時代思想培育時代新人,要講清時代的內涵、特點和趨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國正處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是順應時代所向的重要舉措。要通過思政課教學幫助學生判斷時代方位,明確責任使命,把握人生方向,勇立時代潮頭。特別是要讓學生明白自身的未來發展與社會先進生產力的前進方向具有內在一致性,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認可度,與時代同頻共振。

3.3.2 教學內容要回歸生活,升華境界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理論回歸生活世界,是提高思政課親和力和體驗性的邏輯要義,能在一定程度上軟化思政課的刻板與生硬。因此,要積極尋找思政課教學內容與生活世界的契合點,將富有生命力的生活實際轉化為教學資源。如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來證明和表達思想,選取趣味性和知識性兼具的教學案例,啟發學生的主體性思考。但要注意回歸生活世界,不是對現實的簡單復制,而是立足現實世界,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超越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升華其人生境界。

3.3.3 教學內容要彰顯制度優越性,增強自信

加強“四個自信”教育,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要求之一。思政課要通過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以實現培養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課程目標。大學生思維活躍,接觸信息廣泛,單純的政策宣講很難使其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產生內在認同,因此要通過橫向和縱向的科學比較,使學生明白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以抗疫這堂“大思政課”為例,通過中外疫情防控表現,引發學生關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深入討論。同時從根本上闡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是指其根本制度的優越,并非指現行一切具體制度,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續完善和發展,以實事求是的立場使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自內心地認可和信服。

猜你喜歡
思政課思政理論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神秘的混沌理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