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空經濟視角下航空運輸的發展研究

2022-02-20 11:30趙康
時代商家 2022年3期
關鍵詞:航空港

趙康

摘要:如今我國航空運輸行業雖然呈現持續發展的趨勢,并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整體的、相對完善的航空運輸交通網絡。雖然相對于上一個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的航空運輸經濟整體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在實際中依然存在著區間發展不平衡,缺少穩定持續的發展模式且尚未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后坐力。從近幾年航空運輸的經濟效益中來看,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航空運輸網絡整體協同效益相對較低,缺少必要的長期發展規劃。因此,繼續加大對航空運輸的扶持力度,提升各個航空港自身的綜合運轉能力,加強航空港之間的聯合合作關系,加快航空運輸市場化進程,完善整體航空網絡布局分工,充分發揮航空港增長極作用,對于促進我國臨空經濟發展,推動航空運輸業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臨空經濟;航空港;航空運輸;航空產業

我國在21世紀進入了數字化經濟的時代,“航空、數字化、全球化、時間經濟”構成了我國最基礎的全新競爭體系,航空運輸業逐漸發展成為繼水運和鐵路以及高速公路之后的驅動經濟發展的新的沖擊力,機場也不再是以承擔單一運輸功能為主的航空交通樞紐,在全球貿易活動和要素流動背景下,發展成為具有臨空指向性的國際貿易經濟中心,憑借強力的吸引力,吸引著大批產業資源在周邊呈現規?;奂?。航空運輸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催生了“臨空經濟——臨空經濟區——航空大都市”體系。自進入2003年后,我國便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機場屬地化改革工作,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航空運輸改革發展階段。在2012年7月,國務院對《?。ㄊ?、區)民航機場管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作出批復,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大力推動航空經濟發展,并在近幾年,通過了多個地區的航空經濟港綜合試驗區發展等多個戰略規劃方案,發改委和民航局聯合出臺了關于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相繼在北京、青島、廣州等13個機場設立了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直至近幾年,臨空經濟以航空運輸業為核心,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憑借其高速、精準、易達的特性,逐漸成為一支強有力的“強心劑”,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本文從臨空經濟視角下,結合現階段中國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情況,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問題根源,提出相應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議,為完善中國航空運輸網絡,發揮臨空經濟優勢,提升航空運輸協同效益,促進我國航空運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建議。

一、臨空經濟視角下航空運輸的發展現狀

(一)航空運輸設施不斷完善

我國航空運輸基礎設施在航空運輸規模的擴大中得到了全面的升級。截至2020年,我國機場旅客吞吐量和固定資產投資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用以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周邊區域規劃的投資均占超過三分之二的比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速率超過11%(如圖1、圖2所示)。

在各大機場建設中,新型現代化機場建設和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工程正不斷向前推進,佳木斯東郊機場以“十四五”建設規劃為目標,將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納入“十四五”戰略規劃,踐行航空運輸發展的新理念;溫州龍灣國際機場投入200億元全力開展三期擴建項目工程,至今已步入竣工階段;同年,廣州白云機場同步開展第三期擴建項目工程,為建成現代化交通運輸樞紐提供基礎設施的有效保證。近幾年來看,民航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增加,各大樞紐機場的硬件水平位于世界先進行列。此外,各個機場不斷增加在通訊設施、分配管理、通信導航、氣象預警等航運保障體系的投資建設,升級航運安全設備,強化航運安全體系,目前已經基本在區域、終端與塔臺之間建立了三方管控的三級航空交通監管分配系統,借助專用衛星等建立完成了內部管制通信網絡、航空數據系統等服務網絡的初步構建,為新時期的航空運輸發展提供了科學、安全、系統、全面的保障。

(二)基本形成航空運輸交通網絡

近幾年中,我國逐步形成了以北上廣三地為核心,深圳、成都、杭州等較發達地區以及鄭州、西安、三亞等高速發展地區為重要基點,蘭州、沈陽、太原等待繼續發展地區為支撐的多極化、多層次、干線與支線共同支撐的現代航空運輸網絡,標志著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航空運輸網絡體系,也意味著我國航空運輸產業逐漸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2020年民航局的統計數據中來看,我國不斷加強和完善航空運輸網絡體系,截至年底,已經擁有超過約5500條定期航班航線,將近240個通航城市,覆蓋了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完成旅客吞吐量近8.6億人次,航空運輸指標位于世界前列,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形成頗具規模的航空運輸體系,并不斷加強與支線機場和支線航空公司的聯合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基本形成了穩定高效的航空運輸交通網絡(詳見表1)。

(三)臨空經濟發展成為新的動力源

從步入2020年之后,航空運輸的發展速度和航空工作量已經不再是各個城市、各級政府對航空運輸港的唯一評價標準。隨著航空運輸網絡的逐步成型,中國航空運輸產業已經從初期的追求效率和速度,逐漸向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在結合各個航空港發展實際和網絡分工的基礎上,合理的考量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性因素,從多元化、系統化、機制化等層面,制定符合航空港發展實際的各項政策規劃,逐步引導航空運輸向更加穩定高效、科學健康、可持續的現代化方向發展。航空港的不斷完善,驅使具有臨空偏好性的產業、企業以及資源在機場周邊大規模集聚,形成機場特有的“臨空經濟產業發展圈”,在提高區域經濟指數、完善區域產業體系、促進區域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2013年,鄭州開始了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的投資建設,大批優秀企業入駐周邊地域,很快便形成了臨空經濟產業發展圈,帶動了鄭州市各項重要指標的飛速增長,截至2018年,便已經超過2012年同期數倍,同時也帶動了電子信息產業、對外貿易產業的快速增長。此外,臨空經濟以航空運輸為核心,具有明顯的高新技術科技產業的偏好,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具有時間價值、開放性強、包容度高、環保便捷等諸多優勢。發展臨空經濟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高度化、規?;?、高質量發展以及經濟增長的持續轉換中有著巨大的引領力量。

臨空經濟的發展,對于加快推進我國市場體系規模的完善、加快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并在加快促進區域合作,構建我國區域核心增長極體系,加快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中也保持著明顯的優勢??傊?,發展以航空運輸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勢必要將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納入城市的建設規劃,關注航空運輸對于臨空經濟高速發展中的特殊性地位,使其成為臨空經濟發展的契機與保障。

二、臨空經濟視角下航空運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航空運輸發展不平衡

雖然近幾年我國航空運輸總體呈現向好趨勢,然而在客貨運吞吐量和航線分布中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航空運輸客貨吞吐量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為區域間存在較大差距,個別航空港運輸任務超過負荷。在2018年,全國航空客貨運輸量主要集中在華東和中南地區,總計占比超過全國半數。西北和西南地區雖然與前幾年相比有所增長,然而且依然不及華東和中南地區總數的一半。旅客吞吐量總體呈現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此外,從航線分布來看,沿海地區航線分布居于全國首位,其次是中部內陸地區,而西部地區多年來居于末位。中西部地區航線稀疏分布,導致中西部航空運輸發展不足,缺少持續發展的后坐力,難以在全國形成共同發展的協同局面。

(二)航空運輸抗風險能力不足

從整體來看,我國航空在高速發展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二是缺少應對緊急事件的抗風險能力。雖然大多數機場在經過屬地化改革之后取得了規?;陌l展,然而由于在短時間之內實現經濟提升,自身尚未形成和快速發展相匹配的運輸能力,綜合實力較為薄弱,難以鞏固和充分利用利好政策所帶來的政策發展成果。此外,絕大多數機場過度依賴國家政策的利好傾斜,在航空運輸中存在著“一切對標、一切看齊”等問題,容易受到國家政策、國際經濟等外部突發事件的影響。與發達國家相比,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機場風險應對機制,長此以往將不利于航空運輸的可持續

發展。

(三)與腹地區域的互動不足

臨空產業的大規模集聚,對于推動腹地區域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然而,從實際發展中來看,航空港區與腹地區域之間的互動發展仍需加強,其互動性不足主要表現在盲目規劃、主體制約、不合理布局等方面。首先,航空港區在整體規劃建設中,忽略了道路交通、人才流動、產業互動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導致規劃建設不協調,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后續力量。第二,在建設過程中,區域政府、機場主體、航空企業、海關等利益主體在政策管制下難以形成有效的協調發展模式,對航空港與區域之間的良性互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三、臨空經濟視角下航空運輸發展策略

(一)針對加大扶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從區域自身出發,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產業發展結構,結合區域航空運輸的最大承載力,制定科學合理的航空運輸發展政策。完善西北和西南等中西部內陸地區的航空運輸基礎設施,放寬資源和人才的流動通路,加強西北、西南等中西部內陸地區與其他區域的經驗交流,促進各大臨空經濟區之間的資源交換,形成良性互動。

(二)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不斷強化航空港信息化建設,加強管理隊伍的人才培養機制,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管理手段,結合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提升航空港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國際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采取科學化、信息化的管理辦法,不斷提高對航空風險的預判能力,提高航空運輸的抗風險應對能力。

(三)充分發揮航空港增長極作用

借助航空運輸的高效便捷優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組合特點,發揮航空運輸高效安全、通速易達的發展優勢,吸引跨國公司,加強航空科技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設立自貿區與自貿港,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利用港—城耦合發展模式,豐富經濟功能,充分發揮航空港的增長極作用。

四、結束語

臨空經濟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多元產業具有積極的作用。我們要在臨空經濟的視野下,大力推動航空運輸產業的建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循環,保障我國經濟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建軍,高燕菲.臨空經濟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OL].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04):1-9[2021-10-18].

[2]王凱峰.臨空經濟概念、模式及演化研究綜述[J].民航學報,2021,5 (05):14-18.

[3]何梟吟,梁欣悅.中國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現實困境與對策[J].改革與戰略,2021,37 (08):80-87.

[4]王海杰,孔晨璐.臨空經濟示范區與腹地中心城市的耦合發展[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3 (06):49-54.

[5]淮河流域航空運輸業的發展與變遷(1949—2009)[J].楊金客.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04):69-70.

[6]我國航空運輸業發展趨勢分析[J].丁文霞.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 (09):103-105.

[7]放松管制下的自由競爭原則——美國航空運輸業中的反壟斷[J].鄭興無.國際貿易,2002 (06):87-88.

猜你喜歡
航空港
淺議航空港臨空經濟發展
基于鄭州航空港的高校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鄭州航空港區臨空經濟與航空物流協同發展研究
航空港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探析
西咸保稅物流中心發展對策分析
鄭州航空物資流發展困境剖析及對策建議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經濟發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鄭州航空港的建設與發展問題研究
鄭州航空港法律政策風險防控機制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港口物流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