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2022-02-23 04:55賀靜坤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有效途徑思政教育

賀靜坤

摘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素養。這一點和思想政治學科有著較強的相似性。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的同時教師可以融入“思想政治”課程,尤其是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斷力,但是需要“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導。所以,大學語文教師將“思想政治”融入語文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學語文作為高校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工具性特征。同時,該門課程還包含豐富的文化底蘊,對于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發揮著異常重要的作用,更關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在提倡“大思政”理念背景下,如何讓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是每一位高校語文老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此文開始闡述了在大學開展思政教學的意義和可實施性,并基于高校在校生思政教育的開展情況,針對語文課上進行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的教學經歷,對大學語文融入思政內容進行探索研究。從語文教學對大學生未來道路的發展意義和重要性出發,在思政教育的培養理念下,針對“教與學”兩個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對老師與學生雙管齊下,以求實現現階段大學院校語文與思政內容相結合的目的,在此前提下提升思政內容的滲透和語文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大學語文;思政教育;有效途徑

一、大學開展思政教育的意義

對于本科學校的在校生來說,其思想政治的覺悟能力還處于較低水平,在思政上的意識還沒有達到成熟的狀態,在互聯網的便利中學生接收到來自網絡的形形色色消息,無時無刻不在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此外思政的教育資源在本科學校的各學科中還沒有被充分利用和發揮出來,換句話說,在本科學校思政教育還沒有完全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中,其受到的限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教師自身對思政教育的欠缺正確的態度,在教學準備上比較輕視思政內容的加入,也沒有對思政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未能與所教授的學科內容進行結合,最終導致課堂中思政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釋放。

在本科院校的學生中開展思政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需要采取德和育并行的教學手段,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巧妙運用,使其更好地輔助語文教師,在大學語文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想政治素材。在語文課上進行思政內容的滲透,其教學目的除了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外,還可以借學生思想層面的提升達到推動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提高本科生語文成績上也有間接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需要注重將思政教育全面地導入學生的所有課程的學習中,從而幫助在校生提升自己的綜合成績,促進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和價值方面的觀念,畢業之后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思政素養進入社會。學生們在學校打好思想的基礎,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能夠對自己負責的部分擔起應有的責任,在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工作做到出色,才是一個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應該達到的狀態。

就目前階段的思政教學情況來看,形勢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大部分本科院校將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漸漸地轉向了思政領域,尤其在大學語文教學上進行了思政改革,大力倡導在課堂中融入思政內容,讓學科學習接近生活的同時也能關注政治,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和引導,更好地推動教育中的素質教學內容。此外還明確提出要求將思政教育貫穿進整堂課,潛移默化地在學生的意識中形成關注思政的意識。在思政落實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對思政內容沒有興趣,在教學方式上也沒有將語文與思政進行巧妙地結合。另外學生在觀念上的調整與改變發生后,沒能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可能在今后遇到挑戰時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對的選擇。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可實施性

思想政治與語文在培養學生人文理念方面有互通之處,思政內容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真正的人生價值,對學生的思想形成具有教育意義,而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其價值可受用一生。被選入大學教材的文學都是經典中的精髓,對歷史和現在的生活的體現,傳遞出的理想和人格都對學生都有積極地教育意義。比如教師在講解杜甫的作品時,要結合杜甫士大夫的理想和信念,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中所傳遞的遠大理想,詩人對服務于人民的強烈渴望。古代文人墨客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擔當之情,對當代的年輕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其傳遞的思想也正符合課堂思政的要求,這也正是大學語文與思政教育之間存在的共同點,兩者的核心是一致的。在大學語文內容中適當地加入思政內容,會對大學在校生全方位的文化素質有積極的影響。

三、大學院校大學語文課程

在思政浪潮的推動下,需要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進行重新規劃,了解當下教育情況的不足,對自己的后續教學計劃進行改進,旨在提升接下來的思政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團隊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立不夠重視,在教學的準備工作中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僅僅是通過回憶的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檢測,在教學上的態度太過隨意,這樣也不利于課堂思政教學效果的檢驗。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學目標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授課對學生是否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也很難進行有效判斷。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在制定的教學目標中做出體現,以幫助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得到落實,來達到全方面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在以語文教育為基礎的根基上,將思政目標融入課堂,將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借助知識進行傳遞,利用語文課的隱性育人功能,扭轉過去不重視價值觀引導的教育現象。大學階段的語文課是在無聲無息中,實現了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引導,語文課也是將馬哲思想進行傳播和培育的重要課堂。之所以對大學在校生進行更多層面的教育,讓在校生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就是因為大學語文課的教學比較多樣化,如果學生的知識層面無法與教學要求相匹配,那么學生將很難取得較好的成績。對于沒有掌握較多知識的大學生,教師需要進行分層教學,對于不同的學生施與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補足教學中沒有完成的教學成果。學校也要積極地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合作,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更全面地了解,再從學校層面對教師的授課進行支持,結合教學大綱中的要求,對語文的授課提出改進意見,對學生將要接受的語文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當下校方要求思政內容進入各學科課堂,需要教師將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內容進行重新思考,挖掘其中的思政切入點,加入思政教育資源,將我國的核心價值取向帶到課堂中,引發學生對政治思想的感悟,將正確的理想信念通過教學傳遞給學生。通過教學實踐來正面這些措施對學生的思政意識形成具有良好的帶動作用,學生在學習中對思政內容的理解效果也非常好,通過對語文教學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來實現大學院校中語文課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進行探索。

四、結語

學語文是傳播文化內涵和文學底蘊的有效途徑,在課程上,它針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以及思想教育而展開.大學語文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語文作為母語其基礎性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大學語文是一項重要的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的人才從知識型逐漸變成高素質多面發展創新型人才,這就迫使針對大學生的教育方法有所轉變。素質培養的向導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滿足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大學語文面臨著課程整改,作為文化素質重要的一門課程之一,大學語文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方面有著重要地位.大學語文具有獨特資源,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一科多教的目的,將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教育方法上更注重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全方面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大學語文教學方式是學校一直以來的研究課題。大學語文課程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語文要堅持立德為先,注重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相統一,充分挖掘大學語文課程中隱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將思政教育融入語文課程全過程的有效途徑,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協同發。通過對現階段課程思政的了解,并對大學院校語文教學情況進行的調查整理,需要加快在語文課堂中思政內容的加入速度。院校和任課教師都應該給予重視,進行有效研討和探究之后提出有效地實施策略,充分考慮學生思想發展的需求,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在大學語文課中的融入。另一方面學生必須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積極跟隨教師的引導貫徹思政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8(01):152.

[2]王嵐,徐中玉.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語文課程的條件及路徑[J].陜西教育,2017(04):108-110.

[3]雒艷敏.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索[J].公關世界,2021(15):120-121.

[4]馬希琴.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策略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0(41):126-127.

[5]楊敏.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7):191-192.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有效途徑思政教育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二)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學語文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與時俱進推動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探究
國際法務會計應用現狀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