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研究

2022-02-23 13:57趙天緣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遺存館藏樂器

趙天緣

“泛紅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北方的重要遺存之一,其與中原地區的文化集團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其波及范圍較為廣泛,涉中國四?。哼|寧省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吉林省西北部及河北省北部地區,并在發展中不斷與其他文化集團相互融合、壯大。有學者指出,“泛紅山文化”在后期已經有了向文明社會、“古文化古城古國”發展的趨勢?,F有“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主要為塤、磬、笛、鼓、口簧等。

現有關于“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的研究主要為對樂器的音高測量、對私人館藏樂器的形制研究,部分對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樂器的整體研究中也含有“泛紅山文化”相關音樂遺存。但這些研究僅停留在對其形狀、材質、音高等客觀表層論述,尚未上升到音樂本體及相關文化解讀的層面。

筆者現已對部分“泛紅山文化”分布地區進行調研,通過對“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進行相關研究,試圖以同墓器物、民族遷徙與融合、原始宗教祭祀及崇拜等角度進行分析,對“泛紅山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中可能體現的原始宗教祭祀信仰及文化交流遷徙情況進行研究。

一、國家館藏里的“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

國家館藏即由國家承辦、負責,面向社會公眾的國家及地方省、市、縣等博物館收藏的藏品?!胺杭t山文化”波及范圍較廣,涉四省,在許多地級博物館可看到音樂遺存藏品,如赤峰市博物館。筆者在此按樂器種類,將國家館藏“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進行分類梳理。

(一)出土塤

塤,亦作“壎”?!爸袊糯底鄻菲?。呈橄欖形、圓形、橢圓形、魚形、平底卵形等多種。大小各異。頂端開一圓形吹孔,塤體上開有1、2、3至5個按音孔等多種?!盵1]現已發現的塤有屬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兩件石塤,均為殘件。

表1 “泛紅山文化”出土塤統計表(來源:《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

(二)出土笛

笛,亦稱“笛子”,中國橫吹管樂器?!吧祥_有吹孔和膜孔各一,按指孔6個。不設膜孔的笛稱‘悶笛’?!盵2]“新石器時代的骨笛為豎(或斜)吹按孔樂器。一般用大型鳥類的翅骨截去兩端關節,鉆孔制成?!盵3]在“泛紅山文化”出土的笛類有位于中國內蒙古赤峰市的骨笛,其具體地點為內蒙古省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鄉三座店村。

經考古學家鑒定后,推斷出其屬于興隆洼文化。興隆洼文化的存在時間大致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其主要分布在“北起烏爾吉木倫河、南達燕山及其南山麓地區、西始大興安嶺、東抵醫巫閭山,包括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河北東北部、天津北部、北京北部的燕山南北地區?!盵4]

該骨笛由飛禽肢骨制成,呈深黃色,長約15厘米,直徑為0.7—1.5厘米,上面有5個等距離的音孔。音孔的直徑約為0.3厘米,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2厘米相互對立的小孔。經過試吹,從上一孔至下五孔,可發出“D、E、G、A、C”5個音。

(三)出土鼓

鼓,打擊樂器。在鼓框上蒙以鼓皮,用鼓槌或手敲擊鼓皮發聲?!肮挠兄锌胀靶?、淺箍形、鍋形等多種形狀。鼓框可由木、銅、鐵、竹、陶等材料制成,鼓皮有牛皮、羊皮、蛇皮、塑料等多種?!盵5]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學者依出土陶鼓形態及相關文獻,提出陶鼓等認定標準:鼓匡圓形中空;上部有可以蒙革的部位,或為了更好地蒙上皮革而制作的凸棱、凸鈕等附件;上下貫通;器壁上有鏤孔;有便于提攜或可以懸掛的把、耳等附件;有鏤孔或彩繪等精美的裝飾?!捌渲杏纫怨目锖兔筛镒顬橹匾??!盵6]

陶鼓是中國遠古時期的樂器之一,因以陶為制作材料,才得以保存和流傳?,F出土的陶鼓有遼寧凌源和建平縣交壤處牛河梁遺址的部分陶鼓,其大多以筒形器碎片形式出現。牛河梁遺址的陶鼓是考古學家們把部分出土在非生活用品區域的筒形器進行判斷而鑒定的,如出土于遼寧牛河梁遺址一號積石冢內外墻之間的筒形器碎片陶鼓。此外,“泛紅山文化”中還有很多遺存出土筒形器存在是陶鼓的可能性,如麥源城子山遺址、阜新胡頭溝遺址、喀左東山嘴遺址等。

(四)出土磬

磬,中國古代打擊樂器?!笆苹蛴裰?。有半圓形和曲折形兩種,懸掛于架上,以木槌敲擊發音?!盵7]在史前時期,紅山文化遺存地帶出土諸多石器及石質樂器,其中便有石質樂器——石磬。由此可見,石磬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胺杭t山文化”出土的石磬有內蒙古石磬13件,如喀喇沁大山前磬坯、喀喇沁西府石磬及遼寧出土夏家店下層文化石磬4件,分為直頂石磬和倨頂石磬。

內蒙古地區出土的13件石磬中,有6件為民間征集,其中4件完整石磬,2件為殘缺品。剩下的7件石磬均發掘出土樂器,屬夏家店下層文化。內蒙古出土的喀喇沁大山前磬坯和喀喇沁西府石磬為該夏家店下層文化出土磬的代表石磬??叽笊角绊嗯饔?996年出土于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第I地點149號灰坑?!捌涞走?6.6厘米、鼓上邊27.3厘米、鼓博11.1厘米、股上邊12.0厘米、股博10.5厘米、厚4.5厘米?!盵8]喀喇沁西府石磬為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收藏,與灰燼、陶片、燒土、燒骨等于1977年出土,其能發二音,“分別為f2-43(690.41Hz)、#f2+21音分(750.08Hz)。通長37.0厘米、通高19.0厘米、厚2.5厘米?!盵9]

表2 “泛紅山文化”出土磬統計表(來源:《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

(五)出土口簧

口簧,又名口弦,是一種靠一端被固定的具有一定彈性的薄片振動而發音的體鳴樂器?;尚沃戚^為簡單,多以動物骨骼為制作原料。

20世紀60—70年代,遼寧建平縣政府所在地東北方向約46公里,東南方向距朝陽市42公里的建平水泉遺址出土了骨質口簧,其中保存較為完整的是12、13號口簧。它們與赤峰夏家店遺址出土的M14:6口簧形制相似,尺寸相近,骨制。兩處出土地相近,文化堆積分為夏家店下層文化,其時代相當于中原夏商時期,時間下限不晚于西周早期。

12號骨簧從簧框的形狀來看接近縱向的等腰梯形,破損的前端部分略微變細。該骨簧全長9.5cm,寬1.0—1.8cm,厚度0.06cm,寬端長寬比為0.189。

13號骨簧從簧框形狀來看,整體呈梭形?;缮嗲岸酥饾u變細,形狀接近等腰三角形。在Kolltveit發表的尺寸中,“該骨簧全長8.1cm,寬0.4—1cm,厚度0.06cm。寬端長寬比為0.123。其簧舌末端的厚度僅有0.06cm?!盵10]

(六)小結

“泛紅山文化”出土樂器種類較多,即塤、笛、磬、鼓、口簧,且頗具規模,部分出土樂器可能具有祭祀功能。通過對其出土同墓器物的研究和判斷,筆者發現其可能體現“泛紅山文化”時期已經初步具備酋邦及社會祭祀等級的形態。

二、私人館藏里的“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

“泛紅山文化”相關音樂遺存不但有博物館藏品,還有部分音樂遺存藏于民間私人收藏家博物館中。德輔博物館即為此類博物館,其坐落在有“三燕古都”之稱的遼寧省朝陽市,也是新石器時代“泛紅山文化”的分布區域之一。

2021年5月初,筆者前往遼寧省朝陽市德輔博物館對相關樂器進行田野調查,發現德輔博物館現存“泛紅山文化”時期相關樂器有:陶鼓1件(屬小河西文化時期)、石磬29件(1件屬趙寶溝文化時期、28件屬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骨笛2件(屬興隆洼文化時期)、塤5件(2件石塤屬興隆洼文化時期、2件牛頭陶塤和1件陶鳥形塤均屬紅山文化時期)、陶哨1件(屬紅山文化時期)、玉制排簫1件(屬興隆洼文化時期)、玉律管8件(所屬時期未知)、骨律管1件(屬興隆洼文化時期)、陶鈴2件(屬青銅時代)、螺號1件(所屬時期未知)和陶響器2件(屬紅山文化時期)。經調查,其來源多為民間征集或私人收藏,暫無明確的出土時間、地點,暫未發現相關發掘報告。

(一)館藏塤

遼寧省朝陽市德輔博物館的館藏塤共有5件,且形狀各異,有卵形塤、牛頭形塤、鳥形塤等。其材質主要有兩類,一類為石質,另一類為陶質。

石質塤有2件,一件是二孔石塤,屬于興隆洼文化時期,另一件為石流星。興隆洼文化時期的二孔石塤以淺黃色砂巖為材,“全長10.1厘米,寬5.5厘米,厚4.6厘米?!盵11]頂部鉆有兩孔,其中邊緣凸起一孔為吹奏孔,平齊孔為按音孔,吹之可奏音。筆者認為,雖然石流星無法通過吹奏發聲,但其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能會通過氣體發聲,可能具備“氣鳴樂器”[12]的功能,屬于樂器。

朝陽市德輔博物館的陶質塤有3件,2件為牛頭陶塤,另一件為陶鳥塤,二者均屬于紅山文化時期。牛頭陶塤以夾砂灰褐陶為材質,其長“為5厘米,寬度為4.5厘米,通體高為4.7厘米,”[13]其牛角中間的孔為發音孔,經吹奏,可發音。陶鳥塤雖然也由陶土制成,但其材質為夾砂紅陶,與前兩件牛頭陶塤材質不同,大小較牛頭陶塤稍大些。其“體長9.7厘米,寬3.4厘米,厚6厘米?!盵14]陶鳥塤的脊背上有一吹孔,筆者暫未發現測音或發聲記錄。

(二)館藏笛

笛,氣鳴樂器,歷史悠久,是隨著中國音樂的產生而發展的。朝陽市德輔博物館館藏的笛子有興隆洼文化時期的骨笛,其制作材料為鳥類的骨骼?!霸摴堑讶L28厘米,外徑2厘米至4厘米,有不等距的5個音孔,可發出(1、2、3、6)4個音?!盵15]

(三)館藏鼓

德輔博物館的館藏陶鼓屬小河西文化,材質為夾砂灰陶,經火燒制而成。鼓體顏色分布不均,可能是因為其在燒制過程中受火不均勻。受火溫度偏高的部分呈灰褐色,溫度低的部分呈淺褐色?!靶『游魑幕展牡母叨葹?5.5厘米,口徑27厘米。底徑13厘米,底厚1厘米,口沿厚0.5厘米,距底部1/3處留有兩個圓孔,孔徑2.5厘米,底部也有一圓孔,孔徑2厘米?!盵16]現館藏的小河西文化陶鼓鼓身有破損,德輔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專家指導下對小河西文化陶鼓進行了等比復制,可敲奏、擊奏。

(四)館藏磬

磬為石磬的簡稱,在樂器分類法中屬體鳴樂器。朝陽市德輔博物館的館藏磬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趙寶溝文化石磬、另一類為夏家店下層文化石磬。

館藏趙寶溝石磬1件,其材質為灰白色石灰巖,磨制而成,形狀為扁方長條狀。該石磬的正上方有一貫通小孔,孔壁有明顯的繩紋摩擦痕跡,可能是懸掛的磨損痕跡。該石磬未經專家測音,僅在敲打時候會發出清脆之聲。

朝陽市德輔博物館館藏石磬共29件,除上述1件趙寶溝文化石磬,其余均為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磬。這28件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磬中,有27件為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磬,剩余1件為祖紋浮雕石磬。27件石磬經過測音,均可發音,并可以排列出一定音階。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祖紋浮雕石磬以青石為材質,磨制制作,為倒三角形狀,下端有一殘缺。頂部有一通透小孔,系懸掛之用?!罢婺タ谈〉褡??!盵17]但筆者暫未就此達成共識。

(五)其他館藏樂器

除上述塤、笛、鼓、磬,朝陽市德輔博物館關于“泛紅山文化”的音樂遺存館藏還有骨哨、陶鈴、陶鐘、搖響器等。

德輔博物館館藏骨哨由鳥骨制成。陶鈴呈筒狀,采用鈴舌撞擊鈴體的方式發聲。陶鐘形狀也是筒狀,上方為柄,采用不發聲的物體敲擊鐘體發聲。搖響器有2件,通過搖晃使內部物體撞擊壁面發聲。

(六)小結

筆者將“泛紅山文化”出土樂器與私人館藏樂器進行比對,發現兩類音樂遺存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塤方面,出土塤多為陶質卵形塤,在發現時已為殘片,不能發聲。而私人館藏塤的形狀各異,且材質不同(有的是石質,有的是陶質),只有1件牛頭陶塤和二孔石塤經過測音。骨笛方面,將興隆洼文化時期的2個骨笛進行對比,發現其笛孔數量及制作材質相同,只是出土笛發音更齊全。石磬方面,除夏家店下層文化館藏石磬中有1件帶“祖”圖案,其余均無圖案,且都可以發聲。鼓方面,小河西文化陶鼓與紅山文化牛河梁筒形器陶鼓雖均為陶制,但形制及陶土材料不同。

三、“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的文化解讀

在“泛紅山文化”相關遺址的發掘中,雖不及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等出土樂器繁多,但其現存音樂遺存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泛紅山文化”時期的文化發展。筆者在此以音樂遺存出土地點、同墓器物等方面為出發點,對“泛紅山文化”時期音樂遺存可能存在的原始祭祀功能進行論述。此外,從器物紋飾及相關出土遺物形制等方面,對該時期的文化交流與遷徙進行分析。

(一)原始祭祀信仰

1983—1985年,牛河梁遺址的筒形器碎片陶鼓于遼寧省凌源和建平交界處的“牛河梁二號積石?!盵18]石槨以南3.3米處被發現,此外,在一號積石家(Z1)的內外墻之間,發現大量紅陶筒形器碎片。在東西向的石墻內側,發現一排紅陶筒形器,已掘得24件。另外在M4墓蓋東端出土彩陶筒形器的大塊殘片。在“三號積石家(Z3)內石圈和中石圈里散布著大量的紅陶筒形器碎片?!盵19]

觀其制作材質(紅陶)及形狀,它們與日用筒形器并無區別,但由于出土地點位于祭祀壇附近,其折沿、卷沿形制可蒙皮,加之鼓是祭祀等宗教場合必需的樂器。[20]陳星燦老師認為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彩陶筒形器為陶鼓。加之牛河梁出土筒形器陶鼓地點位于女神廟附近,有泥制人像、泥制動物殘像和陶制祭器等一同出土。故筆者贊同其觀點,認為這些筒形器為陶鼓,且具有原始祭祀的功能。

此外,內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第I地點出土“夏家店下層文化石磬(96KDIH149:2)”[21],其出土同墓器物有卜骨,卜骨上均存有鉆孔和灼燒的痕跡。筆者發現殷墟出土的卜骨上具有類似的痕跡,其在祭祀有所使用,筆者認為內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第I地點出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石磬可能也是原始祭祀功能的一種體現。

(二)文化交流與遷徙

牛河梁遺址的筒形器碎片陶鼓于遼寧省凌源和建平交界處的“牛河梁二號積石?!盵22]石槨以南3.3米處被發現,此外,牛河梁一號積石冢內外墻也有發現,其發掘時間為1983—1985年。其中遼寧凌源的牛河梁陶鼓,“口沿下有數圈平行條紋,紋下有鷹嘴鉤狀突起一周?!盵23]

筆者發現部分牛河梁遺址筒形器碎片陶鼓的紋飾具備部分“素面陶集團”遺器形制特征?!八孛嫣占瘓F”為處于黃河下游地區的文化集團,其逐漸發展、遷徙,一支向西遷往內蒙古和山西地區,另一支遷往燕山以北?!八孛嫣占瘓F”器物表面無圖案,紋飾在后期發展時也十分簡單。它的后崗一期文化與紅山文化為同一時期文化。與牛河梁遺址筒形器碎片陶鼓同時期出土的陶器紋飾進行對比,發現其具有部分“素面陶集團”的文化特征。這可能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不同文化間遷徙、交流的表現。

(三)小結

筆者通過對牛河梁遺址筒形器陶鼓的出土地點及作用方面的分析,認為其可能具備原始祭祀的功能。從內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出土石磬的同墓器物推斷其可能具有原始祭祀的性質。在原始社會,樂器不僅具有娛樂功能,可能還具有一定的祭祀作用。

牛河梁遺址的筒形器陶鼓其紋飾具備部分“素面陶文化集團”的特征。從考古學角度看,其出土筒形器已反映出紅山文化與同時期“素面陶集團”的文化交流,故音樂遺存可能也會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出當時文化交流和遷徙的情況。

結 論

“泛紅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著重要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中華文化“多點多元”的起源說?!胺杭t山文化”相關遺址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一些相關文化遺址被盜,或在發現時已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部分遺物流傳民間,其年代、地點及真偽性暫不可考?!胺杭t山文化”音樂遺存主要有塤、笛、鼓、磬和口簧等,目前,磬的出土數量較多。筆者將現有“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分為“國家館藏”和“私人館藏”兩類分作討論,并從材質、形制及發音原理等方面稍加比對。

由于“泛紅山文化”距今時間久遠、分布范圍較廣,可能仍有相關遺址尚未被發現、挖掘。筆者在此僅對現有“泛紅山文化”音樂遺存進行研究,發現從同墓器物、民族遷徙與融合、原始宗教祭祀及崇拜等角度進行分析,“泛紅山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中可能體現了中國新石器時代北方的原始宗教祭祀信仰及中國新石器時代各個不同文化間相互交流、遷徙的情況。

注釋:

[1]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682.

[2]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127.

[3]王子初.骨笛、骨哨[J].樂器,2001(07):82.

[4]王冬力.八千年石塤的發現及史前禮樂之器初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9(12):33.

[5]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213.

[6]許永杰.紅山陶鼓:蒼勁聲伴古人載歌載舞[N].大洋網—廣州日報,2016-08-17.

[7]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494.

[8]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總編輯部.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17.

[9]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總編輯部.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21.

[10][挪]Gjermund Kolltveit.考古發掘的最早的口弦:遼寧省夏家店遺址的一個考古發現[R].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考古會議手冊,2016:27.

[11]白耘歌.德輔博物館館藏樂器音樂文化生態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20:34.

[12]埃利克·M·馮·霍恩波斯特爾 柯特·薩克斯.樂器分類體系(續)[J].安東尼·貝恩斯 克勞斯·P·沃斯曼 英譯,劉 勇譯.中國音樂,2014(04):48.

[13]王冬力.德輔典藏[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9:141.

[14]王冬力.德輔典藏[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9:140.

[15]白耘歌.德輔博物館館藏樂器音樂文化生態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20:28.

[16]白耘歌.德輔博物館館藏樂器音樂文化生態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20:17.

[17]白耘歌.德輔博物館館藏樂器音樂文化生態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20:26.

[18]方殿春,魏 凡.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冢群發掘簡報[J].文物,1986(08):7.

[19]陳星燦.紅山文化彩陶筒形器是陶鼓推考[J].北方文物,1990(04):26.

[20]陳星燦.紅山文化彩陶筒形器是陶鼓推考[J].北方文物,1990(04):28.

[21]朱延平,郭治中,王立新.內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1996年發掘簡報J].考古,1998(09):48.

[22]同[18].

[23]費玲伢.新石器時代陶鼓的初步研究[J].考古學報,2009(03):299.

猜你喜歡
遺存館藏樂器
從佛教文化遺存看天水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學樂器
工業遺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時光與鮮花
館藏幾件殘損《佚目》書畫瑣記
黑龍江省書法活動中心館藏拓片選
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東巴經》
樂器
浙江安吉漢代土墩遺存
介紹兩件館藏青銅器
奇妙樂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