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學路徑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獻整理與故事生產

2022-02-23 20:17彭殿波
前沿 2022年5期
關鍵詞:交融共同體少數民族

彭殿波

(內蒙古師范大學 圖書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大學圖書館時指出:“要加強對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保?]這個講話對深入推進新時代少數民族文獻工作提出綱舉目張的要求,即要深入挖掘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促進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因此,通過整理各少數民族文獻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激活少數民族文獻對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作用,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推出各種版本的“少數民族民間故事選”,如《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故事選》《中國少數民族民間寓言故事選》《民間故事選》《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叢書·故事大系》等。這些文學作品突出了民族史料的故事轉化,但關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內容的史料轉化并不明顯。因此,對民族文獻進行系統梳理,通過故事鮮活地呈現出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軌跡,是當下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路徑。

一、民族文獻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

少數民族文獻,通常簡稱民族文獻,主要是指漢族以外的其他中國少數民族的相關文獻。[2]按照有無民族文字,可以將少數民族文獻分為文字類和無文字類兩大類。學界主要從文獻的內容、文獻的文字呈現和作者的民族屬性三個方面對文字類文獻進行界定,并且關于文獻的內容呈現方式如何界定需視情況而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撰寫的關于少數民族的文獻以及用漢語撰寫的關于少數民族的文獻,都應界定為民族文獻。根據這一原則,民族文獻的判斷依據為文獻內容是否與少數民族相關。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各民族的文獻不僅僅是本民族歷史的記錄,更是見證了民族間文化融通、文化互生的重要歷史文本。朱崇先認為:“中國少數民族古典文獻具有多文種、多語種、多載體的優勢,從不同的視角和層面客觀地載錄了中華文化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極大地彌補了漢文文獻資料之不足?!保?]14因此,對中國少數民族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不僅是繼承弘揚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豐富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任務,也是為現代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的迫切需要?!保?]200

民族文獻記錄并見證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封建社會時期,中央為了促進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歷朝歷代都會冊封少數民族官員,那些詔書、敕書、冊書印璽,還有封臣、官員與朝廷往來的奏章、政令等文書都是治國安邦、維護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的見證。大量的民族文獻證明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這一歷史事實,如《舊唐書·吐蕃》對吐蕃和唐朝親善的史實多有記載,滿文文獻《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也多展現了中央王朝與西域少數民族的政治往來。有的民族文獻記錄的是本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軌跡,如《兩朝平攘錄·三娘子傳》記載的就是中國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族傳奇人物三娘子的事跡,她為促進蒙漢民族團結和內蒙古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民族文獻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民族文獻還記錄著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的歷史發展脈絡,呈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過程。蒙古族《娜仁格日勒仙女圖吉》文獻手抄本至少有六本,一本收藏在蒙古國國家圖書館,一本為蒙古國作家杜固爾扎布找到的竹筆抄本,其余四本均收藏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圖書館?!赌热矢袢绽障膳畧D吉》后來經過??闭?,現收入《蒙古古代文學一百篇》,講述了蒙古族姑娘娜仁格日勒嫁給漢族小伙的故事,以民族通婚為主題,體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蒙古族韻文版《寶匯集之書》于20世紀后期由珠榮嘎先生譯為漢文版《阿勒坦汗傳》,自此該書成為研究明代蒙古歷史的重要史料。[5]書中主要人物如三娘子、那木岱徹臣汗等的史績體現了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的進步歷史,也證實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因此,透過民族文獻,可以看到歷史上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各民族敞開胸懷接納其他民族文化和主動融入的事實。

此外,民族文獻還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礎,民族文獻記載了諸多體現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同根同源、相互依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雍正時期,由康熙十七子果毅親王胤禮組織翻譯的蒙古文抄本經卷《寧瑪派伏藏》是極其珍貴的民族古籍文獻,多處內容都體現了文化融通對民族間關系的影響?!短妻瑫吮穭t是漢藏民族友誼的歷史見證?!稖娼瓡盒颉酚涗浟税鬃逦諠h族文化以推動民族教育,實現文化融合的過程?!对颇仙贁得褡逯腥A文化認同文獻典藏》中收錄記載的云南少數民族如苗族、布依族、白族等民族的歷史文獻,較為集中地體現了云南各民族形成對中華文化認同的歷史發展脈絡。官方和民間關于各民族間的往來書信、民間契約也能充分體現親密的民族關系。此外,各類作品集、史志中關于民族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服飾文化、書法藝術等史料也展現了民族間多元文化融合互滲。

正因為少數民族文獻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提供重要的歷史依據,因而挖掘少數民族文獻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并對其進行藝術轉化,生產主題鮮明、導向正確的民族團結故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實踐路徑。

二、文獻主體確定:將文獻故事轉化的前提

在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中,怎樣推動和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具體的實踐指導,即要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6]對民族文獻進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這些文獻里隱藏的故事線索,找出符合要求的故事主體,形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體系進行推廣,弘揚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辟一條扎實的實踐路徑。

故事主體有別于故事主題,主要是指故事的類型,確定故事主體是進行故事生產的重要基礎。確定故事主體首先要對故事選擇的標準進行分類,按照分類確定進一步演繹的方向。根據已有文獻的故事類型,可以將故事主體分為人物類、文物類、事件類等。

人物類的文獻可以加工轉化成具有典型性、針對性的歷史正面人物形象,從而傳遞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區域進步的思想。這類文獻的轉化要挖掘的故事本體多集中在人物行為和個人貢獻方面。

人物類文獻在加工中主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多為面對外強入侵時,能夠團結群眾、英勇反抗、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如在整合壯族抗倭領袖瓦氏夫人的故事時,既要凸顯其抗爭精神,又要刻畫其抗爭心理的形成動機,要深入發掘故事主人公受多重文化熏陶而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此外,還要重點刻畫瓦氏夫人受多重文化影響而產生的斗爭智慧??梢哉f,與以往單一表現人物英勇事跡的故事不同,圍繞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發掘人物心理變化過程,要在這個過程中體現文化融通的作用。如此類推,在塑造反擊沙俄的赫哲族勇士全亮、抗擊法國侵略者的苗族民族英雄項從周等人物形象時,要重點刻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以少數民族歷史人物為主題的故事要向大眾傳遞“四個共同”思想,即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文物類文獻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文獻類型,文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語碼,如何架構這類歷史語碼是文物類文獻進行故事生產的重要指向。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不計其數的文物,其中不乏大量反映各民族社會歷史發展和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代表性文物[7],這些文物是我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例如清王朝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邊防、維護國家統一而修建的承德避暑山莊;位于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民族團結誓詞碑就是各族人民心向祖國的歷史證物;兩千多年前的青銅列鼎則再現了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文化彼此交融影響的歷史。文物對社會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的作用[8]78。因此,通過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讓讀者走進歷史,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內涵、藝術底蘊,挖掘文物的思想教育價值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之一。

事件類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獻的重要內容。由于文獻記載的片段化造成了歷史事件表達的碎片化問題,再因為敘事的立場差異,導致出現同一事件不同表達立場的現象。因此,要選取內容符合基本史實、導向正確的文獻進行故事生產。宏觀來看,重大的民族性歷史事件主要包括民族起源、民族遷徙、戰爭以及朝代的更迭等,微觀上事件眾多,如婚喪嫁娶、耕織牧田、商貿往來等。選取宏觀和微觀層面的正面歷史事件進行故事轉化,要確保主題的準確性以及立意的正確性,例如選擇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錫伯族的西遷、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等史實進行故事轉化過程中,應重點刻畫不同民族間文化相互借鑒融合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印證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三、故事生產的實踐路徑

文獻故事轉化的實踐路徑是具體地進行文獻知識再生產的實踐環節和技術手段[9],這主要包括確定呈現方式、故事架構的形式、組織實施以及藝術性的保障等。

故事的呈現方式是根據文獻進行故事生產的先決條件。故事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基于“鏡像神經元”理論,故事更容易與讀者產生“共情”,形成共識。[10]在將文獻故事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其呈現方式,要選取大眾熟悉的故事情節,通過大眾熟悉的故事形式將民族文獻中的相關歷史事實轉化成迎合受眾心理以及接受方式的,貼近群眾生活實際和接受習慣的故事。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獻中,要重點選擇容易激發讀者國家榮辱觀、國家整體觀以及體現文化融通對生產生活帶來巨大促進作用的文獻進行故事轉化。這些情節鮮明、導向明確的故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眾對民族古籍文獻的陌生感,能更好地發揮文獻的主題教育作用。

所謂故事架構是指根據文獻史料邏輯進行再加工轉化為藝術表現邏輯,由單一的史料主體演化為藝術形象,繼而激活和外化文獻主體的內在含義,實現文獻的教化作用。故事的架構可以圍繞一點兩線三綱四面進行考量,一點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中心點,兩線是從時間延續性和空間覆蓋性兩條線索確定文獻主題,三綱是指以本民族內部、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與漢族之間的關系為綱,四面是尊重歷史文獻的確證性、史料的限定性、史料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故事架構以上述為依據確定故事的敘事方向和人物的歷史形象。

組織實施是現實故事生產的絕對環節,在組織團隊方面,要設立文獻挖掘組、故事轉化組、文字審讀專家組。依據《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少數民族文字文獻編》《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叢書》等對各民族的文獻進行預選,圈定文獻書目。組建預審專家團隊,對圈定文獻進行二次審讀,圈定文獻范圍,確定主題指向。在此基礎上,系統整理文獻,提煉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事實。最后,對這些歷史事實進行藝術轉化。通過對民族文獻中挖掘的人物、事件、事物進行形象化演繹、藝術再造、敘事重編,最終生成民族覆蓋面廣、有較大歷史跨度、主題層次清晰、故事情節豐富、情感飽滿、文字生動、可讀性強、易于推廣的系列短篇故事。

除卻上述的基礎表述,在具體的文獻轉化上還要注意體現故事生產者的文學想象力,這是故事轉化的藝術性保障。故事的文學性體現在符合歷史情景的人物對話、人物心理和社會風俗的描寫以及不同時代生活細節的描寫等方面,要以主人公為核心,雜取種種事件,圍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題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藝術性生產上,要重點體現文獻中蘊含的情感教化導向,要重點打造中心人物,凸顯中心事件,圍繞文化融通主題通過心理刻畫、環境描寫以及人物對話等保證故事的感染性。此外,還要充分注意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充分發掘各民族的民族諺語、歌謠等民間藝術形式,體現民族特性,保證故事的文學特質。

四、結語

依據鮮明的主題對各民族文獻進行閱讀、篩選,選取典型的文獻,提煉體現民族內部、民族之間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材料,在尊重民族性基礎上,創作出文質兼美富有教化意義的可讀性強并且易于推廣的故事文本,發揮民族文獻教化意義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路徑。在這條實踐路徑中,文獻主體的確定、故事轉化等既要考慮到文獻的歷史性,也要考慮故事的文學性,要在二者之間做到不失真、不虛擬,真正體現故事的確證意義。

猜你喜歡
交融共同體少數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真美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中外藝術精品展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