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語文要素 發展語用能力

2022-02-25 07:30陳勝健
成才之路 2022年8期
關鍵詞:語用能力語文要素能力培養

陳勝健

摘 要:在傳統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較差,難以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有效轉化。在教育改革進程中,語文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以更好地契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過程進行調整,通過分組交流、個人表達、單線表達、重視寫作,優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文要素;語用能力;核心素養;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8-0064-03

教育現代化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從目前的教學來看,部分教師忽視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導致語文教學很難滿足教育現代化的實際需要。所以,語文教師應該立足語文學科的基本要素,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納入到教學設計之中,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就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

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忽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

近年來,國家不斷號召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減負。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傳統的文字積累訓練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并自主減少教學中的文字積累訓練。在部分教師看來,在小學階段進行文字積累訓練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忽視學生的語文積累訓練,導致學生的語言能力基礎較差,使學生很難將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此外,因為教師忽視語言文字積累訓練,所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訓練也隨之減少,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語言運用能力低下的問題。這成為學生綜合素養提高的阻礙,也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產生了負面影響。

2.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教學內容單一

語言文字的積累是語言運用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礎,雖然目前許多教師都在開展語言文字積累教學,但是采用的教學策略過于簡單,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環節應以教材內容為參考進行設計,但是部分教師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過度依賴教材,導致教學機械化,使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脫離實際生活。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策略存在問題,因此學生在積累語言文字的時候缺乏理論指導,部分學生甚至認為只要四個字組成的詞就是好詞。此外,部分學生并不知道如何判定一個句子是否優美,導致實際摘抄的“好詞佳句”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并無作用。

3.傳統教學模式束縛課堂教學

雖然教育改革的進程在不斷推進,但是部分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忽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選擇單一的口授式教學策略,既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沒有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優化教學環節,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部分教師不在意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理解了多少,只是一味將教材中的內容灌輸給學生。這種機械化的課堂教學并不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基本環節

1.理解

理解是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基礎環節,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會直接影響對知識的運用程度。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著重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當堂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程度。如果學生的理解程度普遍較低,那么教師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策略,尋找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保證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充分理解。要提高學生的課堂理解能力,教師就應該對整個教學環節進行細化,放慢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一篇課文之前,可以先讓學生用課前時間對課文的內容進行預習,使學生通過通讀全文理順文章脈絡,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前就對文章的內容有大致了解。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往往以詞匯理解為主,因此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應該對教材或參考書中已有的解釋進行補充。

2.表達與交流

教師應著重提高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有很大難度。語言是人與人之間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而語文正是以中文這門語言為教學內容的學科,所以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腦海中的想法表達出來。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應該從教學環節出發,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總結和講述出來。此外,教師還應該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落實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地和其他學生溝通與交流,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分享

與表達和交流不同,分享是學生有選擇性地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自己選定的人進行交流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分享,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分享的環境,提高學生參與分享的積極性。學生往往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興趣,且思維比較活躍,也有較強的分享欲望。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特點,提高教學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獲得更多能夠分享的知識,并為學生的分享創造必要的環境。在分享過程中,學生能夠與其他人交換看法。分享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需要在大腦中組織要用于表達的語言,還要將自身的看法表達出來,這對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三、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分組交流,加強語言運用

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交流環境,而小組合作模式為交流環境的構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時,教師應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探討,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發言。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交換意見并達成一致,還需要選出代表小組發言的同學,這對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小組代表發言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對每一個小組的回答進行點評,指出小組回答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能夠不斷改進自身的學習策略。例如,在講解《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由于整篇文章的段落較多,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分段,根據學生的小組數量將文章分成幾個小片段,然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分別負責不同片段的內容。在分好以后,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負責的片段進行劇情概括,同時從片段中畫出能夠表達小英雄雨來個人特點的句子。在分組探究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讓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每個小組中學生的參與情況,對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分別選出代表回答不同的問題,并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并讓小組長分享小組討論的經驗,使其他小組的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交流與分享水平。

2.個人表達,加強語言運用

除了小組合作交流外,教師還應該注重發揮學生個體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主表達看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個體表達就是由教師向整個班級的學生提問,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在幾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答案,或者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這樣,可以在整個班級中形成一次頭腦風暴,使每個學生都能圍繞教師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圍繞少年周恩來的理想展開,字里行間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教師就可以圍繞這兩個主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現在有什么理想?大家學習是為了什么?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在提出問題以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表達。有的學生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學習是為了以后能找個好工作。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原本就沒有固定答案,所以只要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圍繞這些想法闡述自己的理由即可。教師應該肯定學生的不同看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3.單線表達,深化語言運用

單線表達就是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就對文章進行預習,并在預習中尋找一個或幾個問題,同時準備好回答其他學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將自己準備好的問題提出來,然后一起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當然,對于小組成員普遍存在的問題,小組長可以記錄下來,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統一講解。例如,在教學《囊螢夜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前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解,然后讓每個學生都對照教材中的注釋用日常用語表達,同時將自己不能夠順利表達的字詞標注出來。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然后由小組成員共同解決。這樣,學生就經歷了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多次與他人交流,從而有效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重視寫作,創造語用情境

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就應該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課堂交流和互動的環節只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還需要積極開展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能夠用語言文字表達自身的想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傳統的寫作練習往往以寫作課的形式出現,忽視了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將寫作練習融入到日常教學實踐中,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牛郎織女》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圍繞《牛郎織女》的故事進行課堂隨筆練習。這一單元的寫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行神話故事的寫作練習,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牛郎織女》這一故事中任選一個人物進行背景身世的續寫,或者讓學生對《牛郎織女》這一神話故事進行改編,使故事更加豐滿。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讓學生進行神話故事的寫作練習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圍繞著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教學策略的調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秋鴻.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J].課外語文,2021(04).

[2]程燕.淺談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10).

[3]吳麗珍.讓語言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含苞怒放[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4]鄒建成.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淺探[J].教育導刊,2013(02).

[5]張燦.關于小學語文語言能力訓練教學的深入思考[J].課外語文,2019(24).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Based on Chinese Elements

Chen Shengjian

(Hufeng Primary School, Wenheng Town, Lianche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366200, China)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ome teach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textbook knowledge and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Chinese knowledge and makes it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djus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trategies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This requires Chinese teachers to adjus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group communication, personal expression, single line expression, pay attention to writing, optimiz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anguage elem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core competence; ability training

猜你喜歡
語用能力語文要素能力培養
淺談一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基于語文要素優化教學路徑策略的研究
正確解讀課后習題 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在“雙線并進”中落實“雙線組元”思想
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語用能力
微信在高職英語語用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論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聯視閾下的學習者語用能力發展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