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能訓練在排球技術提高中的應用研究

2022-02-26 06:26王毅紅北海職業學院
灌籃 2022年18期
關鍵詞:扣球杠鈴平均分

王毅紅 北海職業學院

一、前言

如今,以“進攻”為主要思路的戰術布置成為賽場主流,扣球、攔網等技術成為當前排球技術訓練的主要部分。相比身體一致性練習,體能訓練的成果轉化是長期的、緩慢的,短時間獲得的收益較低,且投入時間過長。為快速體現排球訓練成果,提升隊伍比賽成績,體能訓練內容逐漸被一致性訓練內容取代,僅剩與核心技術匹配的調高訓練、手臂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靈活性訓練等內容。為使我國教練員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實現訓練成果的科學轉化,筆者通過實驗研究的方式,探究體能訓練與排球技術提升的關系,并以此為線索,提出相應的體能訓練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排球協會網站、中國知網等網站進行查閱,以“體能”“體質”“技術訓練”等關鍵詞進行查閱,瀏覽大量有關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類書籍、文章,尋找國內先進且有效的體能訓練方法,為本次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基礎。

(二)實驗法

1.實驗目的

探究體能訓練與排球技術之間的關系,分析各體能訓練方法對排球技術提升的有效性,為科學體能訓練提供指導。

2.實驗對象

挑選我校具有實驗參與意向的、具有排球基礎技術的、具有良好身體素質的男性學生50 人,并告知四周訓練計劃的主要內容。參與實驗人員均簽署排球訓練情況同意書,承諾在排球體能訓練期間合理飲食,并能夠服從訓練安排。

3.實驗項目

傳統的排球體能訓練可以歸結五個部分,即力量訓練、靈敏度訓練、速度訓練、耐力訓練、柔韌訓練等訓練內容。本次實驗當中主要采用傳統的訓練方式,力量訓練采取硬拉、臥推、挺舉、杠鈴深蹲、俯臥撐、直腿跳高等方法,靈敏度訓練采取10 米折返跑、30 米加速跑、5 米折返跑等方法,速度訓練采取50 米計時跑、后退轉身加速跑、20 米計時加速跑、100米計時加速跑等方法,柔韌訓練采取前進高踢腿方法,耐力訓練采取1500 米跑、連續縱跳、3000 米跑等方法。

在第一周體能訓練中,布置俯臥撐、小步跑、3000 米耐力跑、100 米計時跑、前進高踢腿等訓練內容;在第二周體能訓練中,布置杠鈴高翻、杠鈴深蹲、1500 米跑、50 米計時跑、前進高踢腿、5 米折返跑、連續縱跳等訓練內容;在第三周體能訓練中,布置杠鈴挺舉、前進高踢腿、杠鈴深蹲、3000 米跑、15000 米跑、30 米加速跑、10 米折返跑、5 米折返跑、前進高踢腿、100 米計時跑、直腿調高、連續縱跳等訓練內容。在第四周體能訓練中,布置臥推、杠鈴挺舉、硬拉、杠鈴深蹲、直腿跳高、5 米折返跑、30 米加速跑、后退轉身跑、前進高踢腿、3000 米跑、連續蛙跳等訓練內容。

通過一分鐘正面扣球、一分鐘跳發球、一分鐘移動傳球、單人攔網等項目進行檢測,從而分析體能練習對各技術動作的影響,探究其中關系。

4.實驗過程

在實驗前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本次參與實驗的大學生身體素質情況,以體重指數(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000 米跑等項目為評價指標,總分120 分,其中90.0 分及以上為優秀,80.0-89.9 分為良好,60.0-79.9 分為及格,59.9 分及以下為不及格。根據最終測試結果,剔除不及格學生共1 人、最高與最低分數各5 人,剩余44 人成績均勻,更利于展現本次實驗結果。

在體能訓練結束以后,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學生體能訓練結果。在體能訓練前、四周體能訓練結束以后,分別組織學員進行排球技術測試,通過一分鐘正面扣球、一分鐘跳發球、一分鐘移動傳球、單人攔網等指標,分析學員在進行體能訓練后的排球技術提升效果。

(三)數據分析法

使用Excel 軟件,對排球運動員體能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對實現前后的體能測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對實驗前后學生排球技術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為研究實驗前后體能數據的整體情況,本次實驗結果以平均分的指數進行數據對比。

三、結果分析

(一)體能情況

在本次實驗前,實驗學員的平均成績為74.4 分,其中體重指標平均分11.8 分、肺活量指標平均分13.3 分、50 米跑指標平均分8.9 分、坐位體前屈指標平均分7.7 分、立定跳遠指標平均分8.2 分、引體向上指標平均分7.7 分、1000 米跑指標平均分14.6 分。另外,平均附加分為2.2 分;在四周體能訓練干預后,實驗學員的平均成績為81.0 分,其中體重指標平均分11.8 分、肺活量指標平均分16.2 分、50 米跑指標平均分9.1分、坐位體前屈指標平均分8.9 分、立定跳遠指標平均分9.3分、引體向上指標平均分8.3 分、1000 米跑指標平均分14.7分。另外,平均附加分為2.6 分。從實驗結果來看,在體能訓練以后,學員的整體體能素質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其中1000米跑的耐力指標增長不夠明顯、肺活量指標增長最為明顯。

(二)技術情況

在本次實驗前,實驗學員的一分鐘有效正面扣球次數平均數為23 個、一分鐘有效跳發球平均數為17 個、一分鐘有效移動傳球數量平均數為22 個、一分鐘有效單人攔網次數為16次;在四周體能訓練干預后,實驗學員的一分鐘有效正面扣球次數平均數為28 個、一分鐘有效跳發球平均數為23 個、一分鐘有效移動傳球數量平均數為27 個、一分鐘有效單人攔網次數為26 次。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看出,學員在四周體能訓練干預前后的技術提升較為明顯,技術完成速率得到提升。

(三)實驗分析

1.體能是排球技術實現的前提條件

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通過我國學者的不斷研究發現,人的體能水平與身體形態特征和身體機能水平有著密切關聯。人體形態是構成體能的質構性基礎,人體的機能特征是其體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礎。從排球技術實現的過程來看,單一技術的實現需要身體各部位肌肉、骨骼、韌帶、肌腱的相互配合,良好的體能素質能夠加速這一過程的轉化,使某個技術動作高效完成。此外,排球技術動作內容中包括姿勢和肢體運動過程兩個部分,通過體能訓練能夠改善身體的形態,使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加、肌肉力量增強、筋膜韌性提高,從而使運動員獲得強化肢體運動過程的條件,強化技術動作的速率和有效性。

2.體能與技術的增長是持續同步的

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力量訓練、速度訓練、平衡訓練、協調訓練、柔韌訓練、耐力訓練等素質訓練內容,但在長時間訓練以后,運動員的體態、精神狀態、意志品質等方面都能得到明顯的提升。這種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整體能力的提高,能夠使運動員獲得穩定的身體結構、強大的爆發力、身體控制能力、身體調動能力、應激反應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幫助運動員保持大腦清醒、建立自信心、快速適應環境。擁有上述優點的運動員,能夠在復雜的比賽過程中,依據現有條件隨賽場變化快速轉換戰術,高效地完成某一項技術動作。而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不切合,就會導致影響身體一致性訓練的結果,導致某項技術動作無法高效使用。另外,排球的新的進攻技術在近五年內開發緩慢,核心技術內容早已透明,在比賽中的雙方運動員的技術水平相差不大,因此,最后排球比賽的技術競爭會變為身體素質競爭,擁有良好的體能素質,是未來運動員打完整場比賽的基礎,也是獲得比賽優勢的重要前提。

四、與排球技術對應的體能訓練策略

(一)彈跳能力訓練

在排球運動當中,與跳遠相關的技術主要有正面扣球技術、跳發球技術、攔網技術等,筆者通過對這些技術的觀察發現,助跑雙腳起跳、原地雙腳起跳運動員常用的起跳技術,而助跑起跳技術又涵蓋了原地雙腳起跳技術的全部動作。因此,對起跳技術動作的分析,可以間接理解為對助跑雙腳起跳技術動作的分析。在助跑雙腳起跳技術當中,動作過程可以劃分為助跑、下蹲、擺臂、蹬伸,通過密切的動作銜接來完成。在助跑時,運動員的身體重心獲得一定水平速度和下降沖量。這時,運動員雙腳向下運動,在接觸地面的同時,腿部肌肉離心收縮,將身體重心的水平速度和下降沖量轉化為肌肉彈性勢能。這時,運動員的雙臂向后擺動,使身體肌肉拉長到合適范圍內,以加大動作幅度,使向上起跳獲得更大的空間。在擺臂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中心降到最低點,腿部蹬伸肌群開始產生向心收縮,使運動員的身體再次離開地面。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運動員的彈跳力增長與腿部肌肉力量、腿部肌肉柔韌性、核心平衡性有著密切關聯。在本次實驗過程中發現,有意識地進行縱跳、蛙跳和腿部力量訓練,能夠快速提升運動員的彈跳能力。通過四周力量干預訓練,運動員的腿部支撐能力逐漸提升,小腿跟腱力量得到有效加強。在配合連續縱跳以后,運動員上肢與下肢的協調能力得到提高,向上發力的力量調動能力提升。因此,在排球體能訓練當中,可以著重布置縱連跳、立臥撐起跳等訓練內容,同時配合杠鈴深蹲,來強化排球運動員的彈跳能力。

(二)移動能力訓練

在排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多數處于無球狀態下,并持續準備移動。在有球狀態下,運動員需要通過移動接近,進行有效防守,并創造進攻機會。從這一特征來看,在排球運動中運動員的移動方式為高速、近距離的移動。針對這一特點,訓練方法可以選擇半“米”字訓練法進行移動能力的訓練,即從排球“3 米線”的后場區底線中點處站立,分別跑向左右場區邊線處、左右場區邊線中點處、“3 米線”中點處等構成半“米”字的邊緣處,教練員可以隨機設計折返跑順序,也可以按照順時針、逆時針的固定方向訓練。另外,為提升運動員的短距離起跑能力,可以相應布置下坡跑、放松跑等訓練內容,幫助運動員學會放松發力的起跑技術。通過布置小步跑、高頻抬腿等訓練內容,可以幫助運動員熟悉前腳掌著地的跑步技巧以及學會高頻率疊腿的加速跑技術。此外,教練員還要進行語言指導,來培養運動員的制動意識、應激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保障訓練的安全性。

(三)揮打能力訓練

在排球比賽過程中,屈臂揮打動作是跳發球、接扣球等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排球進攻技術的核心內容,屈臂揮打的力量感和松弛感直接影響著進攻球的速度和力量。在接發球、扣球的發力過程中,屈臂揮打主要采用拋球引臂動作,從力學角度看,擊球的速度、運動軌跡、擊打位置、作用力大小、接觸面積、擊球時間和擊球角度的不同,排球在擊打后的運動方向、旋轉方向、運動軌跡和運行速度也會有所差異。經過我國學者的研究發現,揮臂過程中的多環節協調運動能夠使速度疊加,這種協調運動過程為:肩關節至末端腕關節線速度、角速度的依次活動。影響末端出手速度的因素有軀干轉動角時間、上臂內旋角速度、水平內收角速度、肘關節角速度、手內收角速度。另外,在攔網過程中,運動員需要高高跳起,以腰部力量帶動雙臂擺動,手腕下壓,以攔截對方扣球、吊球。在攔網過程中,雙方手臂力量的差異直接能夠影響攔球技術的最終實現。在上肢力量訓練中,可以布置肌肉靜態訓練和肌肉動態訓練內容,靜態訓練以倒立、實心球俯臥撐、手指俯臥撐、倒立俯臥撐為主,動態訓練有正反握引體向上、屈肘上拉彈力帶、附中直臂外展、推小車走、負重揮臂等方式進行,擊球訓練可以采用原地拋球練習、貼網拋球、擊固定球等方式練習。

五、結語

體能訓練按照功能性區分可以分為兩類,即形態訓練和機能訓練。身體形態訓練能夠幫助運動員獲得穩定的身體結構,擴展肢體運動范圍,獲得技術動作完成的基礎能力。機能訓練能夠使運動員獲得較高的身體能量,獲得長時間運動能力,使身體肌肉強度得到較大提升,提高身體的力量水平、速度水平、耐力水平、柔韌水平,關系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在排球訓練中,通過長時間的體能訓練,運動員的正面扣球技術、移動傳球技術、攔網技術、跳發球技術得到有效提升,跳躍能力、移動能力、手臂揮打能力不斷加強,直接提升了運動員的技術水平。通過本次實驗研究發現,上肢力量訓練、下肢力量訓練、短程往返跑訓練、連續縱跳訓練的訓練效果最優,與排球運動的契合程度最高。在日常體能訓練中,教練員可以布置短程沖刺跑、短程往返跑、杠鈴深蹲、連續縱跳、立臥撐起跳、杠鈴挺舉等訓練內容,來強化排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

猜你喜歡
扣球杠鈴平均分
我國優秀男子舉重運動員抓舉關鍵技術位移類指標分析
這樣做合理嗎
教你學會平均分
基于不同來向 指導排球正面扣球
杠鈴練習可增肌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與使用
平均分一半
中學生排球扣球技術的應用分析
2015—2016年大超北京體育大學校女排主攻扣球技術分析
淺談高考體育專業學生如何用杠鈴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