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2-02-27 00:25董夢晨劉家欣孟慶強李夢楠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年21期
關鍵詞:廊坊市廊坊工科

董夢晨,劉家欣,孟慶強,李夢楠

(1.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教務處;2.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2017年教育部拉開建設新工科的帷幕,主動應對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加快培養工程科技人才,努力探索新工科教育體系。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產教融合可以作為推進新工科建設的重要引擎,有效解決新工科人才培養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銜接問題。因此,開展產教融合新工科協同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協調的有效途徑。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是一所省市共建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原隸屬航天部,后劃轉到地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機制。學校具有深厚的航天和工學底蘊,現有的12個二級學院中,工科學院占67%,其中機電工程學院、電子控制與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和材料工程學院是老牌工科學院。學校設置50個本科招生專業,以工為主,工、管、經、文、法、藝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學校一直致力于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在產教融合新工科協同育人模式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

1 加強校所合作,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學校聯合中科院遙感所、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航天503所、航天508所等單位成立了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河北省航天遙感信息處理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協同創新中心”),在學校名譽校長孫家棟院士戰略規劃下,積極圍繞國家縣域遙感應用方向開展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產業培育等工作,有力推動了“政、產、學、研”深度合作,成為學校產教融合和新工科建設的典范。

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了遙感圖像預處理、農業遙感、林業遙感、水利遙感等10個項目團隊,承擔國家高分重大課題、省級以上課題以及地方實際應用課題;聯合省政府辦公廳、林業廳、水利廳等部門開展了防災減災領域合作;受廊坊市政府委托制定《廊坊市“互聯網+天基信息應用”工程實施方案》;與廊坊環保部門設置的PM2.5數據監測點實現點面結合,對廊坊市及周邊區域大氣環境、水環境進行遙感監測與數據分析,為政府部門提供了可靠、全面的技術支撐。

除此以外,學校還和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達成合作,把河北省電動汽車監管服務平臺建在學校;引入中科院遙感所在廊坊建立中科院廊坊遙感研究院。以科研合作為基礎,學校和航天各院所、中科院遙感所、物理所等一大批科研機構年均聯合培養本科生1 500余人,碩士研究生100余人。

2 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學校通過與行業企業共建專業、共建產業學院、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共同實施人才評價等形式,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全過程,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2.1 與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和專業

學?,F有航天智造產業學院、華航曙光大數據學院、中興BIM研究院、京東物流華北人才分院、英博學院、石墨烯學院、綠色涂料學院等7個特色產業學院。產業學院實行校企聯合成立的二級學院人才培養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推行院長與廠長、專業帶頭人與車間(研究室)主任、教師與師傅(技術人員)對接聯系制度,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特色產業學院運行機制逐步完善。2021年,航天智造產業學院和英博學院成功入選首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

以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為依托,與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共建軟件開發人才訂單班;以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專業為依托,與北京麥當勞公司共建經營管理人才訂單班。2019年學校獲批為“1+X”證書試點院校,“新工科背景下產教深度融合、協同課堂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新工科下以‘工學結合·德技并修’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訂單培養-特色班項目)”兩個產教融合案例成功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

2.2 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結合共建特色產業學院和專業,把企業引進來,建立了精雕實訓中心、曙光大數據中心、BIM研究中心、航天數控實驗室、羅克韋爾實驗室、微納衛星實驗室、蘇寧易購校園體驗店、京東物流條碼實驗室等8個校內實習實訓平臺;與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系統集成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共建了集實踐教學、科技服務、人員培訓與大學生就業于一體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保證每個專業都有3~5個實習實訓基地,切實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2.3 與企業共同開展人才培養

學校聘請近200名行業企業專家,完成了2015版、2018版、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課、課程教學大綱等;專業核心課程校企合作授課率達到100%;積極開展校企雙導師指導畢業設計(論文),每年700余名企業專家參與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答辯工作,校企雙導師指導率接近80%。此外,中國航天兩大集團、中國航天基金會、何鴻燊航天基金會等23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在學校設立獎學金或獎教金。

2.4 與企業共建科技創新平臺

學?,F有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9個。聯合大城縣華美集團共建“河北省絕熱保溫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開發的浮雕橡塑板、微孔發泡橡塑管等產品得到廣泛應用;聯合霸州市天昊睿工科技公司共建“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產生效益1 000余萬元;聯合中航星北斗公司共建的“北斗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研發的車輛物聯網——衛靈通、幸福工程終端平臺、中航恒通全語音交互智能云鏡、愛波穿戴等四大系列產品得到廣泛應用;與萊格光電儀器有限公司共建“精密光柵檢測技術中心”獲批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通過校企共建的研發平臺(實驗室),學生實訓、科研訓練等實踐活動得到有效支撐,較好地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3 推動校政合作,謀求地方支持

學校緊盯地方政府科學決策、精細管理業務需求,與廊坊市、邢臺市等確定了6個航天遙感技術示范縣。廊坊、邢臺市政府連續投資購買學校的遙感產品和業務化服務平臺。學校定期向省發改委、省高分中心,以及廊坊市和邢臺市環保、農業、林業、城鄉規劃等部門報送遙感專題簡報,為河北省三區和廊坊市、邢臺市技術骨干人員等開展遙感技術培訓。廊坊市委市政府多次將支持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工作寫入市黨代會報告、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支持學校實施“互聯網+天基信息應用”工程,著力打造航天遙感技術民用化示范市。

2015年,廊坊市政府投入500萬與學校共建的廊坊華航e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河北省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河北省軍民融合創新創業中心、河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園等榮譽稱號。學校航天博物館獲批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科普示范基地以及廊坊科普基地,并作為廊坊市科技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學校聯合廊坊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成立了廊坊發展研究院,著力打造廊坊發展新型智庫,為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各類發展規劃、政策建言、咨詢報告。此外,學校還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廊坊市共建河北省軍民融合創新創業中心。通過校政共建,實現了校政共享共用、共贏多贏。

4 加強實驗實訓場所建設,夯實人才培養物質基礎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資源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保障水平,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實驗實訓場所提供基礎保障。完成了航天遙感應用協同創新中心衛星數據FY-3天線工程、工程訓練中心精雕學院基礎改造、大數據展示中心及航天遙感協同創新中心裝飾裝修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航天遙感協同創新中心、精雕學院、大數據中心、航天軟件聯合實驗室、跨介質飛行器實驗室、微納衛星實驗室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實驗室,較好地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學校新建成的實習實訓中心規模達54 997 m2,總投資19 995萬元,即將投入使用。作為學校開展產教融合、新工科建設的功能載體,一方面為學校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新工科建設提供有效的條件保障;另一方面,學校實習實訓場地將達到14.4萬m2,生均實驗場所將達到12 m2,學生實習實訓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5 結束語

結合實際,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探索實踐了“校企政”產教融合新工科協同育人新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如該校2017年獲批國家“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單位;2019年獲批華航創業大學;2020年獲批河北省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示范學校。立項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0余項;立項新工科建設教學研究項目10余項,其中省級項目2項。獲批有國家一流專業2個,省一流專業7個。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校地、校企、校所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70余個。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就業質量良好。

猜你喜歡
廊坊市廊坊工科
中糧工科機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中國人民銀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中國人民銀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職“產學研創”一體化工科類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廊坊專場(二)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