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大邏輯、新部署、實舉措

2022-02-27 07:25劉文芳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二十大現代化體系

劉文芳

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胸懷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進行專章闡釋和安排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新時代新征程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邏輯機理

發展與安全是任何國家治理追求的價值目標。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發展與安全戰略具有不同的內涵。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堅持把統籌發展與安全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藍圖,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行了專項戰略部署,蘊含著深刻的價值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

(一)中華民族復興的價值邏輯

習近平同志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保?]19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黨的百年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階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創造了偉大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旨歸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新時代十年以來,我們黨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18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保?]23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但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雖然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水平并不高,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制造業和服務業正在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我國要在現代產業、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等領域接近或者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歸根到底要靠高質量發展。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因此,高質量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為安全夯實基礎并為安全創造根本條件。但是,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發展與安全之間存在一定張力。從國際形勢上看,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時期,一個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體量巨大、向上發展的國家,經濟政治社會持續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在深刻影響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世界格局演變、地緣政治重構。西方國家的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和零和博弈思維,對中國竭力遏制、圍堵打壓、極限施壓使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從國內形勢看,中華民族正處于實現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由于涵蓋領域、行業的廣泛性、觸及利益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巨性,我們面臨的潛在和現實的風險和挑戰越來越多。發展與安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核心任務,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彼此相依而密不可分。統籌法治與安全兩件大事,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牢牢把握住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和堅強保障。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

國家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歷史轉型和深刻變革,實現現代化是各個國家、民族或地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路徑。但是,不同國情、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的國家現代化存在不同路徑和實踐形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保?]西方發達國家是現代化的先行者。中國早期現代化是中國仁人志士們追求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社會歷史進程。多數學者認為鴉片戰爭使傳統中國被強行卷入資本主義現代化潮流。1840 年鴉片戰爭失敗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中國先進分子順應現代化潮流,以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為開端,經器物層面的洋務運動、制度層面的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到文化層面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現代化之路不斷碰壁之后走入了死胡同。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的論述:“自從一八四〇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一派人物……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比欢?,“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保?]正當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摸索,苦苦尋找出路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種基于資本主義又高于資本主義文明的科學社會主義,讓左右碰壁的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農運動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追求現代化之路有了根本性轉折,開始掌握了中國現代化由被動照搬向主動超越的歷史主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構,盡管在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借鑒蘇聯、美西方,甚至在某個特定時期也有對其模仿移植,但從總體上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探索創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著力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向現代轉型和現代發展,體現出了中國在推進現代化過程的歷史主體性、創造性,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歷史和實踐基礎。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保?]18黨的二十大向國際國內莊嚴宣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保?]18-20等五個方面豐富內涵,突出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保?]20的本質要求,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行了戰略擘畫,進一步凸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保?]18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式的現代化之路,是世界現代化的中國樣態,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任務、價值理念、制度內涵、舉措路徑與西方推行所謂“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西方模式的根本差異,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不僅深刻影響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影響世界發展趨勢與格局,也動搖西方現代化模式合法性根基,打破西方國家在現代化國家建構中的話語霸權,中國與美西方在經濟、政治、科技、軍事、意識形態全方位博弈將會越來越激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任務更為艱巨繁重。同時,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先發國家三百年的發展歷程,壓縮式現代化的發展特點,使中國自身面臨西方發達國家“歷時性”風險累積疊加為“共時性”風險。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仍面臨諸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科技自立自強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金融風險、產業轉型、就業壓力等各類問題凸顯,其與政黨治理、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領域事故隱患和風險交織,與全球化、市場化、城市化、信息化隱患和風險疊加,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安全形成了巨大考驗。統籌發展與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三)應對嚴峻復雜風險挑戰的現實邏輯

理論創新是對實踐的回應,治國理政原則是對現實的關切。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新時代新征程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國內安全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客觀反映。習近平總書記主持起草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保?]明確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斗爭的準備?!保?]223當前我國正處于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地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保?]12他同時也指出“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7]81。這是我國由大國向強國發展進程中無法回避的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這對國家體系和社會穩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們需要從戰略大局明確新征程國家政治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大政方針和政策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录S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保?]22基于對新時代新征程國際國內風險挑戰形勢的客觀判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國家安全貫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還專章部署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工作,進一步突出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重要性。

二、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新部署

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擘畫統籌發展與安全新藍圖,聚焦“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引領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體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頂層設計。

(一)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定位作出新判斷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全面回顧總結了新時代10 年我們黨提出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偉大成就的基礎上,作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3]43新判斷,首次闡釋國家安全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基礎性作用,并把國家安全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同謀劃同部署,確立未來五年和二〇三五年目標任務分別是:國家安全更為鞏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

(二)把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并列的新觀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家安全的“五大要素”并對“五個統籌”作出新表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際國內大局大勢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是馬克思主義安全觀在新時代創新發展。在全面系統把握國家安全的豐富內涵和外延基礎上,又突出國家安全的重點、關鍵領域是社會穩定。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具有生成邏輯上的一致性、互動性與同構性。因為,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之本、現代化強國之基,維護好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因此,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應一同作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價值訴求。

(三)提出推進國家安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新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3]43,把安全理念融入經濟、社會、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總體布局各領域。如提出了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及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政策舉措,集中體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把發展與安全同謀劃同部署,發展中安全和安全中發展的新發展觀和新安全觀。

(四)首次明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新戰略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基礎。而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保障,要樹牢安全發展的理念,化解安全風險,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為此,把牢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是主題主線。要始終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在安全領域、體系、機制、能力、舉措等方面下功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確保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方向的安全穩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

(五)著力四個方面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下,提出從四個方面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政策舉措。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保障體系、協調指揮體系以及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以體系建設規范引領推動保障國家安全和能力現代化。二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聚集在重點領域安全能力,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鍛造維護國家安全的過硬本領,以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家安全工作的質量和實效。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構建公共安全事前預防轉型的模式,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等舉措,以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進而推進國家安全和平安中國建設更高水平更高標準。四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通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基。

三、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既是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重大實踐要求。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是點多線長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既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又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新征程上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思想意識是前提,能力素質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

(一)堅持科學思想引領

理論的先進,是最徹底的先進;思想的主動,是最大的主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既面臨后發國家實行國家現代化的共同安全問題,又面臨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安全問題,既要解決好不同發展階段一般安全問題,又要處理好關鍵時間節點重大安全問題,迫切需要科學思想的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統籌發展與安全工作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成果,是統籌推進發展與安全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本質要求,我國的政治安全與社會穩定要著力“總體性”,各領域各行業各方面系統建設上下功夫,既要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7]82;又要眾志成城、科學應對,加大對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物質、技術、裝備、人才、法律、機制等保障方面的系統推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新部署、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特別是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安全保障體系等新觀點,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提供了安全方向指引和改革創新思路。

(二)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安全治理效能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 多年,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斷在面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挑戰又成功應對和化解中,把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推向前進中發展壯大。堅持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協同各地方各部門各領域各方面力量,聚集起戰勝困難和風險的強大合力,是我們黨戰勝風險挑戰的歷史經驗和制勝法寶。新時代新征程一定會遭遇可以預料甚至難以預料的重大風險和驚濤駭浪,在重大歷史關頭、重大考驗、重大困難、重大阻力面前,領導力是最關鍵的條件。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維護黨中央權威,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性,把全體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被打斷。依托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樹牢“大安全”理念、構建“大安全”格局,依靠黨的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是面對未來不確定風險挑戰的最大確定性,是戰勝重大風險重大困難克服重大阻力的底氣和信心所在。

(三)提升風險防控的能力

一是提升風險識別和預警預防處置能力。堅持以法治思維依規治理,通過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和預防預警預報判預處運行程序,一旦風險發生,就能快速識別風險的性質和類型,在短時間內為啟動相應的防控措施提供向導,相關部門、單位及人員就能有條不紊地按制度、按程序采取行動,從而提高風險防控的能力水平。二要增強協同治理本領。必須要樹立各領域各部門各地區協同配合共同治理的理念,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注重重大風險挑戰重大困難重大阻力的連鎖聯動特征,在強化風險防控協同機制上下功夫,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動、能力互補、共同行動。三是信息技術賦能風險防范。要樹立綜合的、動態的風險防范理念,靈活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科技提升洞察風險隱患的及時性、精準性,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行動、早解決,提高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智慧治理能力。四是提升公民風險感知、判斷力、自我調適力。依托全媒體傳播體系宣講宣傳,不斷強化公民對于風險的感知和應對能力,對自身與其他的社會主體在互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要有清晰的認知和判斷,同時要加強對公民面對風險時的自組織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培育。推行社區安全建設,強化全民安全意識,普遍全民安全文化,實現安全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安全目標。

(四)完善安全治理的制度和政策體系

依規依法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手段。完善的法律規定、政策舉措是做好發展與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增加制度供給。建立和完善風險識別與評估制度、風險的應急處置制度、資源要素的調配制度、信息溝通和共享制度以及問責與質詢制度等系列制度和政策舉措,支撐和保障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全治理體系重構和治理能力培育。二是抓牢安全責任制。強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治職責,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制度安排,全面壓緊壓實黨政領導、部門監管、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責任,用責任規范作引領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工作做實做細做好。三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制度。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安全社會治理體制。在合作式安全治理體制格局,強化黨和政府在風險挑戰治理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引導和鼓勵企事業、社會組織、社會公眾有序、有效地參與安全風險的治理,構建基層社會穩定治理共同體,筑牢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毙轮袊闪⒁詠硖貏e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戰勝一個又一個挑戰,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時代新征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統籌發展和安全新部署新要求,深化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大意義的認識,提升辦好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的行動自覺,我們就一定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不斷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猜你喜歡
二十大現代化體系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邊疆治理現代化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