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古籍整理與各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研究

2022-02-27 00:25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年21期
關鍵詞:古籍整理民族

余 靜

(新疆藝術學院 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刻錄在龜甲、獸骨、竹木簡、繒書、紙等材質上的民族古籍,承載了大量中華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和民族歷史演化的相關研究信息,是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體現,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熏陶下獨有的思維模式、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見證,體現了我國歷代文人的文化觀的演變。例如,在東晉時期葛洪的《肘后備急方》記載著:“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描述的是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的過程。而現代人屠呦呦受此啟發,利用榨汁再濃縮成藥的方式,成功提取出無色的結晶體“青蒿素”,這是一種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對各型瘧疾有特效,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受到國際國內眾多學者的追捧,因此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這也讓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國古籍豐富的內涵,蘊含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加大對民族古籍的保護和整理再挖掘、利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最好的古籍保護,傳承中華文脈和傳統文學。

1 民族古籍保護工作現狀

民族古籍即“少數民族古籍”,其主要特點,諸如紙質屬性、修復用紙、書寫材料等物理體性方面與漢字古籍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結合漢文古籍的保護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還需針對民族古籍自身的特點和類型深入開展針對性研究。

1.1 民族古籍涉及廣泛,整理保護難度大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總計有56個民族,其中有21個民族是擁有自己獨立文字的[1]。他們用自身的文字記錄了珍貴的民族文史資料,還有一些無文字傳承的民族,用其他民族的文字編寫自己種族的歷史文獻,比如比較典型東北“三少民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借助滿文、蒙古文以及漢文記載了民族的發展歷史[2]。也有民族通過口述來保留自身文明,這些不同形式的古籍資料整理保護難度大,同時由于缺乏整理方法、修復設施、書寫材料、檢索信息數據庫等,進一步增加了民族古籍在數量上、質量上的排查摸清和整理保護的難度。

特別是不同的古籍資料的材質不同,因目前對于古籍資料的保存并沒有很好的使用不同材質分類規整的制度,所以造成不同材質相同保存使得部分古籍資料,特別是大部分紙張類、木材類古籍卷冊混亂,隨意的擺放,致使古籍遭受水蝕、鼠咬、蟲蛀等毀滅性的侵害。

1.2 文物古籍歷史久遠,自身非常脆弱

因為很多古籍都是使用紙張、竹簡等一些材質,而經過多年的存放,本身就已經很脆弱了,所以一般都是密封保存在倉庫的。而還有一些碑銘、摩崖、墓志等是以石刻的形式存在的文獻,他們在戶外遭受了大自然的侵害,如酸雨的侵蝕、風化等自然侵蝕。再加上新疆高校圖書館自身的一些限制,如文獻資料稀少,辨識能力較好的專業人員較少,所以古籍破損的情況就更加嚴重。作為多民族的國家,我國民族古籍本身具有展示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再加上各地圖書館、保存單位及相關保護人員對古籍的認識不到位,認為一些民族古籍只是普通書籍或物件,保護意識的缺失,使得整理和保護方式不到位。

此外,目前我國對于古籍清查并沒有統一的編制,沒能設置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人員數量的不足和結構的不合理給古籍資料的整理工作增加了很多不可估計的困難和障礙。

1.3 立法不完善,保護力度不夠

雖然,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相關法律文件,對于民族古籍整理保護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大多數法律文件多為概括性規定,具體實施操作難以落實到位。這使得民族古籍的整理匯總工作在某種程度上面臨沒有法律條文可依據的情況,導致一些外國人士往往鉆法律的空子去往偏僻山村,大肆收購我國珍貴的民族古籍。例如流失在海外最多的古籍大多為:藏文、蒙古文、滿文、維吾爾文、彝文、東巴文、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等稀有貴重的少數民族的文化古籍[3]。

我國目前缺乏古籍版本鑒定專家,對于很多少數民族稀有的古籍資料的辨識能力不高,通過漫長的歷史更迭,時間久遠、輾轉流轉,加上以前我國古籍保護的法律不健全,致使很多的古籍資料的流失甚至被變賣。專業的古籍修復人員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如果沒有專業的人士進行收集和整理,很多的古籍特別是少數民族的一些珍貴的文化資料恐怕就會永遠變成歷史的“故紙堆”了。

1.4 民族古籍保存條件不一,保護設備質量不高

因我國各地收藏單位保護設備質量不一,質量高的保護設施普遍存放在省級收藏單位,針對古籍存放時發生的霉變鼠啃等損害情況,其保護處理方式和程度因設施設備質量高低而有所不同。此外,民族古籍保護工作是工程浩大且持續時間長的工作,雖然目前我國針對民族古籍的保護工作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我國地大物博,而以往沒有經過系統整理的、流落在外的民族古籍數量巨大,且民族古籍分布廣、范圍大、種類多,導致整理和保護工作異常艱難。古籍損害程度嚴重,各地區培養相關人才時間長等客觀原因,使得撥付的經費在面對這些客觀原因時,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真正改善其條件。

2 民族古籍工作的優化對策

2.1 加快建設民族古籍保護立法管理機制

加快建設民族古籍保護立法管理機制,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都涉及古籍保護工作的相關內容,目前需要盡快針對古籍保護出臺正式的法規,結合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對一些古籍保護工作中涉及的行政管理保護機制、各級政府權責分明機制、保護設施設備利用、嚴格禁止古籍倒賣行為等細小層面的保護工作進行法律法規的約束,進一步完善我國各地域民族古籍保護工作相關法律條文的統一性,以此完善民族古籍的整理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人民對古籍的保護意識,并為古籍保護提供行之有效的法律條文的依據,為推進我國文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2.2 加速建設民族古籍檢索數據庫數字化建設

①通過數字化處理復制民族古籍,并將經典古籍收錄進數據庫,建立數字化的線上資源共享體系,是保護民族古籍的重要渠道。甚至可以通過數字化的線上資源的建設,讓流落海外的珍稀古籍以另一種形式“回家”。②基于元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庫數據著錄的標準化建設,針對生僻字、標引語言、字符編碼、檢索語言等標準,提高不同收藏單位信息數據庫間的互聯互通、靈活運用,加快古籍普查在線上登記,網上免費共享的建設步伐。③注重保留民族古籍中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詞匯、圖片、顏色、排版等資料,豐富收藏單位及保護單位檢索數據庫的內容,更多地載錄未被發現和選用的版本信息,使得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記錄從傳統的文字記錄轉化為大數據共享平臺記錄,為今后的學術科研和公眾文化傳播提供有力的學術保證。

2.3 增加民族古籍工作經費,培養古籍保護人員的綜合素養

①政府需增加對保護少數民族古籍項目的資金投入,設立專項保護經費,實行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以確保各個負責收藏、保護古籍的單位或者機構都能獲得基本的費用支持。②政府需要進一步豐富項目保護工作的申報內容,縮小申報項目范圍,降低保護工作準入門檻。將地域性的民族古籍保護工作納入全國文化的重點項目中,將大項目逐漸拆分為若干個小項目,面向專業機構及社會力量放寬申報條件,使得各個社會領域都能積極參與申報工作,爭取相關經費以開展民族古籍整理保護工作。③拓寬獎勵資金渠道,引入社會力量及資金來充實保護經費,同時還能增強民間對于古籍保護的認知和意識。

少數民族古籍整理保護修復人才在全國范圍都是普遍缺乏的,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現有人才培訓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例如,一些高??稍O立古籍修復專業,或者可以采用復合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師傅帶徒弟”的師承教學模式,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在民族古籍整理保護工作中的落實。

2.4 加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積極普及線上優秀典籍

聯合及整合各級政府資源(如:國家典籍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和博物館等資源)和社會各級收藏資源,在古籍整理保護和傳統文化弘揚推廣的基礎上,創建線上“無接觸”分享平臺,并固定推廣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和傳播周期,豐富傳播目錄,內容可包括社會教育講座、考古修復保護工作、優秀歷史典籍講解、傳統文化校園弘揚、公益展覽和展會介紹等,逐步推廣、輻射至全國,為積極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打下扎實基礎。此外,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充分挖掘民族古籍數量、民族古籍保護研究新成果、民族古籍原始版本、民族古籍中的非遺技藝等內容進行大力宣傳,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3 結束語

民族古籍數字化建設是與時俱進、順應時勢的舉措。數字化圖書館是對民族古籍的保護和整理,是再次高效利用,讓古籍再次煥發生機的手段,它不僅可以造福研究學者,也令業余的文史愛好者可以跨越以往“古籍保護”的鴻溝,掀開了中華文化的神秘面紗,讓社會大眾更容易地認識、了解和利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推進國家經濟文化建設奠定了強而有力的學術保證、科研保證和文化保證。這是對古籍資料收集整理方式的一個大跨步,對于弘揚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古籍整理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多元民族
我是古籍修復師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房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