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實施現狀及其建設路徑研究
——以無錫某高職院校為例

2022-02-28 17:20沈迪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受訪者育人思政

沈迪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貿易金融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十九大對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發出新動員令,就是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而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要求即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職院校應把握新時代發展契機,將三全育人落實到雙高建設行動中,形成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新范式,“培養更多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2]

一、新時代高職院?!叭恕睂嵤┈F狀

以時間為軸“三全育人”發展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發展期、開拓創新期這幾個階段。[3]2018年10 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第一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名單,總計試點?。▍^、市)為五個,試點高校包括清華、人大、東南等在內的十所,試點院(系)為五十個。[4]2019 年1 月公布了第二批遴選三個試點區,十所試點高校,五十個試點院(系)。所有試點單位既為“三全育人”理論研究提供了實踐的載體,同時通過實踐與理論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特色鮮明的模式。通過綜合改革試點,教育部指導建設三十二家省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設二十個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四十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究中心。例如華中師范大學強化“4C”協同、實時“八大工程”、優化評價激勵,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推動育人改革創新、提升育人工作導向。

(一)新時代全員育人的綜合素養不斷提升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全員育人中的“員”們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從廣義層面的社會和家庭來說,鑒于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為“00 后”,他們的父母大多是“70 后”,因為經濟的發展,精神文化生活得到相對滿足,因此家庭的認知飛速提高,更加重視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了全社會的育人氛圍。從狹義層面的學校教職員工而言,就以無錫某高職院校為例,其教職員工碩士及以上占比達80%,高級職稱占比達40%,擔任思政輔導員職務的員工還要求為中共黨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有過學干工作經歷等。再談到作為“全員育人”的對象——高職院校大學生自身,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他們獲取信息渠道的廣度在拓寬、深度在下沉,感知問題的高度和深度也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環境下,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科學文化技能素質成為共識性結果。

(二)新時代全程育人的范圍不斷擴大

新時代全程育人需要針對從小學到大學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需求出發,提供與其身心發展相契合的教育教學漸進式培養方式,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蓋于整個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時段。傳統的認知將全程育人范圍圈定在入學時至畢業時,但因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提升,各類型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逐步將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向兩端延伸。很多高校、高職在給新生快遞錄取通知書時會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有的還將地方“非遺”元素加入,達到育人目的。例如無錫某高職院校與各類型中學建立生源基地,將職業生涯規劃課送進高中課堂;在新生入學前組建新生QQ群,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推薦閱讀書籍。畢業生離校后,不定期開展追蹤調研,開展用人單位訪談,組織相關座談會;通過校友會的聯結,傳揚校園文化,強化對校友的粘度引領。

(三)新時代全方位育人的外延不斷拓展

新時代全方位育人需要與“大思政”、“課程思政”高效、緊密融合,將思政教育的載體、資源進行多維度、多角度協作,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作用效果最優機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在技術、渠道、終端、服務層面呈現多樣化,網絡如同雙刃劍,既給了高等教育獲取信息的暢通路徑,但同時因為良莠不齊的交雜元素,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線上+線下”雙軌負擔。大學生MOOC、藍墨云班課、學習通等新興課堂出現,對傳統課堂發出嚴峻挑戰,那么如何運用大數據分析學生,對其進行更好的教育和引導,成為新的“三全育人”的時代課題。無錫某高職院校以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制度、服務、資助、組織育人這十項內容作為育人新體系架構,著力開展全方位育人工作。

二、新時代高職院?!叭恕贝嬖趩栴}及原因分析——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本文通過對無錫某高職院校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發放問卷總計636 份,全部回收,問卷有效率100%。調查有六道客觀題,包括學院名稱、性別、生源地、城市分布、政治面貌以及年級。抽樣調查的受訪者來自9 個學院且均勻分布,男女比例中女生達62.11%。從對“三全育人”的認知來看,47.48%的學生可以準確回答其概念,86.14%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開展“三全育人”非常必要。受訪者的62.11%沒有擔任過社團干部,但有71.54%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加入社團。71.07%的受訪者希望學校能夠多開展專業實踐教學課程,64.94%的受訪者希望學校多開展學生社團活動,61.79%的受訪者希望多開展社會公益服務活動。在“三全育人”備受關注的同時,我們也從成績中調研總結出了一些問題,并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全員育人尚未形成一體化隊伍

雖然高職院校和社會、家庭的育人成員素質大幅提升,對于全員育人的工作效果有較大支持,但是全員育人的聯動性和一體化不夠,高職院校和家庭、家庭和社會、高職院校和社會的育人一體化隊伍沒有形成。高職院校內部的育人一體化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形成自上而下、層層聯動、齊抓共管的協作機制。調查中,32.55%的受訪者認為學?!叭恕苯逃J街小叭珕T”方面做得不足,還有近1/3 的受訪者對學校的管理和后勤服務態度持一般認可態度,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家長、班主任、輔導員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影響程度很大,而同學朋友、社會人員的影響一般或者比較小。問卷中,超過50%的受訪者對輔導員非常有信心并且非常愿意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及時向輔導員求助。行政和服務部門只負責自己的“份內活”,忽視育人目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受到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自我管控能力相對較弱,自我的思政修養尚未達到自我教育的程度。

(二)全過程育人出現銜接斷檔現象

全過程育人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教育教學、管理服務所有過程都必須以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為目標,但因為社會尚未形成從小學到大學到步入社會的全過程轉變銜接的范式路徑,導制全過程育人有效銜接出現斷檔。高職院校全過程育人還體現在寒暑假,但是家庭育人的過程因為忽視了“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意義,從而導致寒暑假脫節。部分老師和學生因為個體、地域、文化、原生家庭等的差異,對育人的理念、重視程度和全過程育人效果不夠重視。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全過程育人過于機械化,將教育、管理和服務的要求僅停留在穩定、不出事這個層面,缺乏頂層設計和領導重視,內涵和深度不夠。最后,盡管各個高職院校都在如火如荼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但是大三在校外實習階段,校內和校外指導老師并未形成聯動育人機制,易出現信息不對稱,出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檔期”。例如在調查中,50.94%的受訪者認為學校在開展“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太多,缺乏有效管理措施”。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只是為了獲取??飘厴I證書,簡單應付學習和考試,沒有真正提高自身素養,沒有達到真正的育人效果,更有甚者,有些學生家長幫助學生提問“是否不到校上課,直接考試通過獲取畢業證”,無視教育的根本意義和目標。

(三)全方位育人沒有達到聯動統一

全方位育人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教育載體,家庭、社會、學校、學生都需要在其中發揮各自元素的力量和作用,互補互聯。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僅有17.61%每天會去瀏覽學校官網和新媒體平臺,50.16%的受訪者偶爾瀏覽(月均1 次),學生主動自覺意識還不夠,同時也反饋出高職院校在各類教育中的效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高職院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結合不緊密,所培育的人才并不是與社會的需求無縫對接。調查中,85.69%的受訪者希望高職理論課程“內容應該豐富,與時俱進,新舊結合,理論創新”,70.75%的受訪者希望老師“靈活機動,創新能力較強”。大部分高職學生家長只是認為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不重視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與學校的溝通缺失,或是過度在乎升學,忽略其他素養培育和技能獲得。再次,部分社會育人的載體功能無法正向發揮。特別對于經管類專業學生實習實踐過程中,社會人員對大學生缺乏指導,唯利是圖,把一些不好的風氣傳染給學生,有的甚至“挖坑”讓學生犯錯誤。例如在一些招聘信息中,很多企業招聘大量銷售人員,給出高薪的虛假信息,學生去后沒有培訓直接上崗,導致學生崗位流動性極高,對工作缺乏熱情,形成惡性循環,既不利于企業發展也不利于經濟建設。

三、新時代高職院?!叭恕苯ㄔO路徑

新時代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從隊伍建設、平臺建設、機制建設上構建路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一體化育人隊伍

首先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不斷加強領導管理和組織規劃,提高高職院校自身干部隊伍、師資隊伍、職工隊伍建設,不斷拓寬育人主題范疇,實現育人一體化隊伍構建。黨委高度重視、行政班子有效組織,保障隊伍建設的穩定性、持續性。其次要以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引,立足高職院校自身實際,將思政工作上升到科學認知的范疇,明晰整個高職教育體系是知識技能教育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有機統一,缺一不可,而思政又處于決定性位置,可以統籌學生整個內生循環系統的積極性、自律性。最后,高職院校的所有育人隊伍、人員需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校園意識形態工作要和文化宣傳、黨團、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師德師風、學生工作隊伍建設融合統一,完善其相互間運行機制,強化思政工作整體的統籌、決策、評估和監督體系。高職院校必須充分挖掘一切育人因素,形成全員育人的合力,全校領導干部、教職員工、外包服務人員應樹立育人的第一責任意識,同時聯動家庭、社會育人力量,將學生健康成長、成長成才作為辦學的第一目標,在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組織、日常生活飲食服務、校外社會活動參加等環節實施育人全浸潤,思政全指導,把育人工作全面落實到全校教職員工的職責范疇,制定育人規范制度,形成“一崗一育”“崗位思政”的全員、全局校園育人氛圍。

(二)加大保障力度,搭建全過程育人平臺

首先要切實加大保障力度。高職院校應對思政“一線部隊”包括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黨團干部加大保障力度,從崗位編制、工作待遇、晉升機制上給予保證,同時定期組織各類、各項培訓學習,暢通輔導員、思政教師專項深造計劃,把思政工作隊伍的表彰獎勵融入到學校人事表彰獎勵的體系中,形成校園思政主體引導的新格局。其次要搭建全過程育人平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對在校學生實施,而應是一個整體的、連貫的、系統的教育體系,從招生、入學、校園學習生活、實習、畢業、就業等各環節入手,將育人工作貫通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不同階段的學生,其思政教育內容也全然不同,例如同為職業生涯指導,一年級側重目標樹立、二年級側重專業知識技能學習、三年級側重可遷移技能學習,自我管理技能是整個大學階段都應該訓練提升的。全過程育人需將持續性和階段性實現無縫對接,前置育人“招生一公里”,后置育人“畢業一公里”,實現“假期育人實踐化”,真正把立德樹人工作的重音和目標落在效果上。

(三)強化責任落實,完善全方位育人機制

新時代對全方位育人有了更高需求,尤其在疫情常態化的壓力下,學生隨時可能會居家隔離上網課,加之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有可能存在不足,就更迫切要求高職院校構建一體化的育人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多主體聯動、多維度增效、多層面育人的新格局。首先要建立健全“十大育人體系”。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這是實現全方位育人的堅實基礎。將思政課程育人、課程思政育人、新媒體網絡育人、校園文化育人、實踐勞動育人這五個高職院校育人切點入手,建立健全育人體系。其次,全方位育人需要各責任主體的聯動運行。高職院校承接的是高考結束后學生考入職業院校到畢業工作這個過程的育人內容,但前期出生到高中畢業的育人,高職院校沒有參與,單獨依靠學校自身力量達到高質量育人效果較為困難,需要家庭、社會多方協同,聯動運行。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到目前為止疫情形勢反復,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居家線上學習也伴隨而來,在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要發揮育人的主體作用,家庭需要發揮育人的基礎作用,社會需要發揮育人的配合作用。高職院校作為育人主體,通過教學課堂、實踐課堂、公寓課堂、活動課堂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家庭聯動學校,在日常生活、居家學習、物質和精神上盡可能做好學生的保障,并盡可能起到家庭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健全人格發展、健康心理養成、健壯體魄鍛煉做好積極支持工作。最后社會在全方位育人中需要配合好學校、家庭的育人工作,形成社會育人的良好風氣,不斷弘揚社會正能量,保證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積極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往社會期待和需要的方向成長??傊?,全方位育人需要在機制、規范、保障上進行系統設計,從微觀、中觀、宏觀上多維把控,力促構建育人的正向循環系統。

猜你喜歡
受訪者育人思政
今天,你休閑了嗎?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