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出導向法”理念下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融入

2022-02-28 17:20焦揚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思政大學

焦揚

(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江蘇省徐州市 221132)

關鍵字: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視聽說;思政元素;

2017 年,教育部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各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1],旨在“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2]?!锻鈬Z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指出,外語學科肩負著“培養青年一代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等重大育人使命”[3]。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必要。而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備,是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由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授課對象較廣、教材內容多取自西方,通常是西方文化及思潮的“泛濫地”。除此之外,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開設的對象一般為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對于三觀還未完全形成的大學新生來說,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尤為重要。英語教師一定要在這段時間,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平臺進行思想教育,在傳道受業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何合理、有效地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潤物細無聲”?除了自身需具備思政素養和思政意識外,教師還需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為依據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而“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注重立德樹人,符合中國特色,與思政教學有不謀而合之處。在該理論的指導下,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融入思政元素,以期課堂教學與思政元素協同互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建設人才。

一、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現狀

全球化大趨勢和科技的長足進步對英語聽說技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經濟社會發展亟需應用型英語人才。而傳統的大學英語聽說課堂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總體上依賴于傳統教學理念,即教師為主導,聽說習題訓練為主,因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較低。而聽說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積極、高效地參與課堂活動。其次,受制于有限學時和大班教學,課堂無法兼顧每一位學生的聽說需求,更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材內容多取自西方,通常是西方文化及思潮的“泛濫地”,學生大量接觸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很容易忽視自身文化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辯證地對待外國思想,揚棄其文化內容,同時培植本國文化自信?;谝陨犀F象,以“產出導向法”為指導,融入思政元素,改革傳統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體系

從教學理念來看,“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與思政教學有極高的適配度?!皩W習中心說”的核心在于“有效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有效完成產出任務?!皩W用一體說”與中國傳統的“知行合一觀”一脈相承,強調課堂教學中輸入和輸出一體化[4]?!拔幕涣髡f”主張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對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學習[5]?!瓣P鍵能力說”也稱為“核心素養說”,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識。

從教學流程來看,“產出導向法”由驅動、促成與評價三個教學環節構成。其中,在“驅動”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營造“知識饑渴”,創設相應情境,明確教學任務及產出結果。教師應發掘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并結合到課堂教學中,有易于學生內化,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在“促成”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基于產出任務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同時融入思政元素,使學生能夠有選擇地處理視聽說材料以實現預期結果?!霸u價”主要指教師對于“驅動”及“促成”環節學生的表現以及課后的任務給與的及時評價和延時評價。評價方式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材內容豐富,人文、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幾乎無所不包。而為了創造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視聽說教程中提供的視頻、語料、練習等大部分節選取自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等,部分語料進行修改編入教材,部分語料甚至就是全部照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占比嚴重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主流思想和意識形態的沖擊和影響。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快,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多元的價值觀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涌現和碰撞。因此,更需要教師充當大學生的領路人,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不至于迷失在多元語言和思想文化碰撞的環境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思政元素有機滲入視聽說課程中可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最終完成教育的隱性目標——立德樹人。本研究依據“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和流程,教師在現有教材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設計教學任務。

(一)課前驅動

課前,教師下達本單元任務,使學生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做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學生在預習單元任務中出現的單詞、詞組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繼續查找和教學單元主題相關的詞匯及各類相關材料,引導學生提前做好相關知識儲備。同時,教師可以選擇與教學單元主題貼合度高的思政元素視聽材料讓學生提前學習,也可以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提前思考,為課中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廣大教師應該充分借助互聯網大平臺選取富含教育意義、時效性強、前沿色彩明顯的思政主題,深入挖掘思政資源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比如講到21 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中“婚姻”(Marriage)這一單元時,可以搜集一些和婚姻有關的英語視頻,比如中西方國家婚嫁的習俗、婚姻觀等。為課堂內進一步展開、升華主題以及中西方婚姻習俗、觀念對比做準備。合適的“驅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提前思考,激發探索思維,同時也能節省部分課堂導入時間。如果針對教學單元確實沒有挖掘到相關的思政元素,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和中國文化相關的短小英語演講,比如中國的傳統節日等。在上課時引導學生將中西方傳統節日進行比較,了解和掌握中西方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的表達方式,這樣一來,語言的學習就能兼顧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精華。借助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突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魅力,以此增強文化自信。

(二)課中促成

課中,以課前推送素材為載體進行課程導入,在完成了視聽說技能的教學目標之后,再進行主題的升華,將從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學習強國英語學習頻道等搜集的思政元素融入。從聽力素材中學習新的單詞、詞組和句型,并鼓勵學生嘗試將新的知識點運用到英語交流中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設計兩種難度的教學任務。標準任務:根據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分組模擬對話,教師可以把重點單詞、詞組在黑板上列出,使產出目標更加明確。較高任務:話題討論或分組辯論。教師可以選取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思政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話題討論,也可以通過分組辯論的模式構筑團體意識,教師在此環節中進行啟發、引導,以便學生能夠樹立積極、正確、向上的價值觀。此環節教師充分發揮中介作用,指導學生圍繞輸出內容選取合適的輸入材料,進行有選擇的學習,促成任務的完成[6]。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設計多個子任務,注意任務程度的漸進。任務偏難或偏易,均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也會大打折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能力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幫助學生完成各項子任務。

比如講到21 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中“職業規劃”(Career Planning)這一單元時,可以設置四個教學子任務。首先,讓學生思考和職業相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型,進行詞匯量儲備。學生有一定詞匯量的積累才能更好地進行英語表達。其次,用英語介紹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并闡明擇業原因。在關注學生發音和句法的同時,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擇業的原因,以便進行思想引領。再次,播放先進人物的擇業事跡小視頻,要求學生用英語簡單復述,將學生的擇業觀始終置于良性、科學、正確的軌道上。此環節可以設置為兩個程度的產出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選擇,教師可適時進行鼓勵、引導學生敢于挑戰自我。標準任務:根據所給出的單詞、詞組復述。較高任務:根據學生自己的速記進行復述。此項任務不僅對學生的聽力能力有一定要求,對學生的速記技能也要求較高。最后,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擇業觀、就業創業環境進行對比,傳遞我國為大學生營造的良好就業創業環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國家、民族。最終實現輸入和輸出結合,既能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也能在思政教育方面得到錘煉和提升[7]。

(三)課后延伸與鞏固

課堂之外,教師應將思政元素的拓展學習內容與課堂知識點練習相融合,鞏固、轉化、重構教材資源和思政元素。成功的學習不只取決于教師的講授,更源于學習者的自主實踐或協作探究[8]。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決不能僅滿足于課堂教學和實踐,更應該在課外花時間、下功夫。借助于教師的合理引導,將思政元素融入聽說練習中,使學生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在不斷地探索和反復的實踐中,催生出對思政內核的新體悟、新感受。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質的課外英語學習App,比如“學習強國”里就含有很多英語學習資源。同時,教師也可以組建微信群、QQ 班級群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現代化手段,篩選含有思政元素的視頻、聽力素材等內容發送到群對話中,鼓勵學生互相交流、交換思想和心得,基于此給出總結評價,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領。

四、重構評價體系

合理的評價體系是檢驗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課程思政融入度的重要手段,應從單一的試聽說技能考量向學生的“三觀”、團隊合作度等多方面考量。傳統的視聽說教學評價主要考查學生聽說的準確性、完整性等,而引入思政元素后,視聽說考核的評價指標和形式必然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地評價產出結果,POA 創設有師生合作評價的形 式(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簡稱為TSCA),主要針對學生的聽說與書面產出,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多維度評價,達到以評促學的效果。這種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豐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6]。教師應結合師生合作評價模式,嘗試建立常態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加入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學生互評等,以評促教。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長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優秀的學生為榜樣,產生良性競爭。而教師評價依然占據重要地位,教師在課上的即時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的內化,課后的延時評價可鞏固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現代化學習手段不斷發展的今天,學生在單元學習任務結束后可將產出成果上傳至“超星教學平臺”、微信群等,教師可利用平臺功能進行評價。評價的方面不再局限于視聽說技能方面,也要考慮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習態度等。

五、教學反思

作為“課程思政”的第一推手,高校英語教師首先要把理想信念置于核心地位、夯實理論基礎,在學生面前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樹立和培養“大局觀”意識,使“課程思政”的理念一以貫之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對大學生的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影響顯而易見、亦不可避免,面對這一現象,教師不能搞一刀切,必須理性、辯證地對待,有效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堡壘作用,將西方思潮中對校園文化和學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其次,課程設計過程中不能為了強調思政內容而犧牲本身的教學目標和規律。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和其學習程度的基礎上融入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只會適得其反。教師應把握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點和最佳時機,使得思政教育起到作用、收到實效。再次,應繼續探索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具體標準和實施步驟,使評價體系更加公正、客觀、科學。最后,必須借力智慧教學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兼顧線上和線下,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將思政教育貫穿于課堂內外。

猜你喜歡
產出導向法思政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