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助力貴州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02-28 14:02蓬桂華王永平胡明文
辣椒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科研單位供銷辣椒

蓬桂華 王永平 殷 勇 胡明文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辣椒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9)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1]。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提升產品品質、增強產業效率、維護綠色生態、提高市場競爭力等多維度的高質量發展[2]。2021 年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2022 年1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指出: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具有貴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此,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發布《貴州省2022 年特色優勢產業鞏固提升行動方案》,確定辣椒種植面積33.33萬hm2,其中規?;?3.33 萬 hm2以上[3]。為進一步服務好貴州辣椒產業,本文從貴州辣椒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助力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個方面進行系統梳理,為辣椒產業發展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助力貴州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1 貴州辣椒取得的成績

1.1 辣椒資源豐富、特征挖掘逐步深入

貴州氣候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傳統說法,多變的氣候類型孕育出了豐富的辣椒種質資源。通過“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http://www.anluyun.com/)檢索,截止2021 年,貴州已經登記9 個地標辣椒品種(地理標志農產品),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9 年對“蝦子辣椒”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9 年第131 號)(表1),更有許多傳統名椒在當地代代相傳,比如‘獨山線椒’(皺皮、長線形)、‘百宜平面椒’(光滑、羊角形)、‘林卡辣椒’(光滑、羊角形)、‘魚塘線椒’(微皺、長線形)、‘湄潭團籽’(光滑、圓珠形)等。2021 年,貴州省辣椒研究所在“貴州朝天椒優勢產業集群建設”項目的支持下,完成“貴州辣椒種質資源中期庫”建設,保存能力達到10 000 余份,現已保存各地辣椒資源3 034 份[4]。為了挖掘辣椒資源的特征特性,科技工作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宋拉拉等[5]運用簡化基因組測序技術將30 份貴州地方辣椒品種分成3個亞類,其中‘蝦子辣椒’、‘綏陽朝天椒’和‘黃楊小米辣’等朝天椒可歸屬為一類,而線椒品種(‘六枝辣椒’和‘獨山線椒’)和皺椒品種(‘黔西辣椒’和‘平塘辣椒’)分別屬于不同的兩大類。蘇丹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結合感官評定法分析30 份貴州地方辣椒資源的辣度,發現低辣組群13 份、中辣組群12 份、高辣組群4 份、特辣組群1 份。詹永發等[7]選用綜合生產性能表現較好、性狀差異較大的10 個貴州地方品種,采用雙列雜交設計,對現蕾至門椒紅熟天數、側枝數、株高、始花節高、果長、果寬、鮮果質量、單株結果數、單株產量、單果優良種子數、種子千粒質量、干物質含量、維生素C 含量、鹽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等14 個指標進行配合力和遺傳參數分析。杜勃峰等[8]對5 種貴州典型干辣椒揮發性風味物質進行綜合分析,5種辣椒共檢出62 種揮發性風味物質組分,其中,朝天椒23 種、米椒33 種、平板椒29 種、皺椒36 種、線椒31 種。蓬桂華等[9]分析了93 份貴州地方辣椒資源的品質性狀,粗纖維含量在22.99%~44.06%之間,粗脂肪含量在11.49%~27.46%之間,蛋白質含量在12.81%~22.97%之間,辣椒素含量在0.28~7.61 mg/g 之間,并將辣椒分為高品質型、中品質型、一般品質型和特殊品質型。

表1 貴州地理標志辣椒品種登記信息

1.2 采用三系育種技術、加快品種選育進程

貴州辣椒育種始于20 世紀80 年代[10],目前有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辣椒研究所、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辣椒品種選育單位,研發獨具貴州特色的‘黔椒’、‘黔辣’、‘辣研’、‘遵辣’等系列品種。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辣椒研究所胡明文團隊[11-14]于2016 年開始辣椒三系選育,并成功選育出‘黔椒11 號’、‘辣研101’、‘辣研201’等三系品種;楊紅團隊[15-17]先后選育出‘黔辣8 號’、‘黔辣10 號’、‘黔辣15 號’等三系品種。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余常水團隊[18-19]先后選育出‘遵辣9 號’、‘遵辣10 號’等三系品種。隨著三系育種技術的實現,辣椒新品種選育進程逐漸加快。

1.3 栽培面積穩定、栽培技術逐步提升

近年來,貴州省辣椒栽培面積常年穩定在33.33 萬hm2以上,這得益于貴州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也離不開當地“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2019 年2 月,貴州出臺《省委省政府領導領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工作制度》,成立12 個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12 位省領導分別領銜推進12 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辣椒位列其中;2020 年,“貴州朝天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獲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建設,這是第一批建設的50 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辣椒產業集群建設項目。2021 年,“貴州辣椒輕簡化栽培技術模式”作為貴州省十大農業主推技術進行發布,這既是對貴州辣椒科研工作者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又為今后辣椒標準化種植提供科學依據。該技術集成運用了“辣椒漂浮育苗技術”、“辣椒噴霧器點灌技術”、“辣椒機械打孔定植移栽技術”等規程。2017—2019年,該技術模式在全省9 個市州72 個縣市區累計推廣應用44.96 萬hm2,新增總經濟效益110 867.76萬元,平均每667 m2增產增收200 元以上,平均每667 m2降低勞動力投入560 元以上[20]。隨著科學種植技術的推廣,至2021 年,貴州辣椒平均每667 m2鮮椒產量增加至1 378.3 kg,比 2017 年的1 086.0 kg 增加292.3 kg,增產26.9%(表2)。

表2 貴州辣椒種植面積與產量

1.4 加工企業數量多、生產效益好

2020 年,貴州省辣椒加工企業302 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 家,省級龍頭企業43 家,市級龍頭企業73 家;辣椒干生產企業120 家,發酵辣椒生產企業93 家,油辣椒生產企業57 家,辣椒面生產企業41 家,休閑辣椒生產企業4 家,其他產品生產企業14 家[27]。貴州辣椒產品遠銷川渝湘、珠三角、長三角及海外108 個國家和地區,2021 年貴州省辣椒交易額達800 億元[26]。

1.5 市場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辣椒交易量全國第一

全國最大的辣椒集散中心位于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蝦子辣椒批發市場”始建于1992 年,2002 年該市場被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定點市場”;2014 年在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社區毛壩組選址新建,并命名“中國辣椒城”,2017 年“中國辣椒城”建成交易;2020 年,在“第5 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開幕式上,農業農村部為省部共建的“國家級遵義辣椒市場”“中國辣椒城”授牌。目前,該市場總占地40.33 hm2,建筑面積25萬m2,其中干辣椒交易區4.3 萬m2,加工區3.1萬m2,普通倉庫2.1 萬m2,冷鏈倉儲5.65 萬m2,總容積30 萬m2,低溫庫靜態儲存量為2 萬t(干辣椒),常溫庫靜態儲存1 萬t(干辣椒),配套設施9.8萬m2;可滿足75 萬t 辣椒交易量、56 萬t 冷鏈倉儲周轉量、120 萬t 物流年吞吐量[28]。

2 貴州辣椒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2.1 土地破碎、機械化程度較低、生產成本較高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東部,喀斯特地貌廣布,地勢西高東低,坡度較大,土地破碎,不利于機械化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目前,辣椒種植上使用較多的小型機械包含旋耕機、起壟機、打孔機及飛防無人機,辣椒集中育苗基地配置半自動或全自動播種機。小型機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勞務成本,但是在采收環節依然無法實現機械化采收,人工采收成本較高。貴州是一個多雨的省份,濕度較高,辣椒紅熟后要及時采收,否則就會發生腐爛,人工采收成本一般在0.6~2.0 元/kg,線椒采收成本較低,而朝天椒較高。

2.2 辣椒品種市場較亂,品種選擇困難

2017 年,辣椒作為“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開始登記,只有獲得登記證書的辣椒品種才能在市場上推廣,很大程度上規范了辣椒品種市場,但市場上流通的品種依然很多。通過2020 年調研發現,全省種植的辣椒品種豐富多樣,種類繁多,包括線椒、螺絲椒、指形朝天椒、角椒、珠子椒、錐形椒、燈籠椒等多種類型,除地方名椒外,涉及遵義朝天椒系列、黔椒系列、黔辣系列、遵辣系列、艷椒系列、湘辣系列、川椒系列、卓椒系列、韓辣系列等近30 余個商業品牌,每個品牌下面又形成不同類型的品種,不同品種在不同生態區域適應性不同,種子經銷商并不完全掌握,椒農也不知道哪些是市場需求品種,哪個品種適合其種植,導致椒農在選擇品種時無從下手,甚至選錯品種,嚴重影響種植產量與效益。

2.3 管理技術不到位,產量與質量得不到保障

貴州辣椒種植以椒農自發種植為主,規?;N植面積較少,規范化科學化種植模式推廣力度還需加強。椒農在辣椒種植過程中,傳統種植較為普遍,如肥料施用隨心、不開廂不覆膜、不打側枝、病蟲害預防不到位等現象。盡管每年針對椒農的技術培訓較多,但是培訓效果并不理想,導致優良品種特性不能充分體現,好品種沒有好產量,良種良法良技未能配套推廣應用于生產,從而也影響新品種推廣應用。

2.4 市場信息不對稱,種植效益不穩定

市場信息直接關系到椒農的種植效益,主要包含品種選擇和市場價格方面。在選擇品種時,椒農通常是根據直覺經驗及當前市場行情,選擇來年需要種植的辣椒品種,而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準確預判來年市場走向,這樣易導致辣椒單品供過于求,品種與市場需求脫節,降低種植經濟效益。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推廣、種子銷售、訂單收購、市場銷售嚴重脫節,影響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2.5 辣椒單品面積小,供應量不能滿足加工需求

貴州辣椒種植面積穩定在33.33 萬hm2以上,品種多以地方良種為主,因貴州“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環境氣候,生產上應用的雜交品種數量多達200 余個,單個品種種植面積較低,專用品種原料供應缺乏,產品原料統一度差,導致加工產品的穩定性較差,尤其在泡椒產品中表現突出,果實的硬度及色澤、果皮的厚度影響產品的成色及口感,而不同的品種在色澤、硬度等方面也不相同,導致加工企業在收購加工辣椒原料時難度大、規模上不去。

3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助力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3.1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的構成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圍繞辣椒品種、農資、技術、加工、銷售等生產環節,聯合科研機構、種子、農資、加工、銷售等企業,組建“貴州辣椒種產銷聯盟”,提供“良種良資、良法良技、訂單保收”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重點解決當前椒農“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三大痛點問題?!翱蒲袉挝弧睘楦骷壙蒲袡C構,負責提供優良的辣椒品種及專業的生產技術;“供銷聯盟”包括種業、農資、技術服務、市場銷售、加工等企業,負責提供物資、服務和市場;“種植主體”為椒農、合作社或平臺公司。由科研單位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專用辣椒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提供“椒專家”指導辣椒種植基地;由種業公司轉化科研單位的專用辣椒品種,開展商業制種,提供品質穩定的雜交種;由技術服務公司提供“辣師傅”蹲點辣椒種植基地,隨時指導辣椒種植,“辣師傅”處理不了的問題反饋給“椒專家”;由肥料、農資企業提供專用的辣椒種植物資,確保品質穩定,降低成本;由種植主體(合作社、椒農)按照技術標準及蹲點技術人員的要求種植辣椒;由市場銷售與加工企業按照“保底價+市場價”統一收購,做到應收盡收。

3.2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的服務優勢

3.2.1 科技成果的轉化器與加速器,為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是科技成果的轉化器?!奥劦烙邢群?,術業有專攻”,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強項是在選育辣椒優新品種、解決栽培過程中出現的生產問題上,在面對豐產后的市場銷售往往“力不從心”,導致成果雖好,卻難于轉化。而“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的合作,彌補了“科研單位”在市場端的不足,雙方優勢互補,即實現了“種得好、賣得也好”,也打破了“科研人員自己推廣成果”、“科研成果委托公司開發”、“科研單位與某一家公司合作開發”等傳統成果轉化模式,“一站式”服務即科研單位牽頭,聯合種、產、銷企業,全程專業跟蹤服務,讓成果直達基地并產生效益,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是科技成果的加速器。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對發展的辣椒種植基地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實現科技護航。通過“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的市場運作模式,由“供銷聯盟”聘請“椒專家”為基地提供技術指導,聘請“辣師傅”蹲點全程技術跟蹤服務,創新了科技人員技術服務方式,更好體現了專家價植,他們將更加主動的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規?;l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點及痛點,也必然會去認真思考、細致分析,最終形成切實有效且生產可行的解決辦法,在轉化中不斷完善更新科技成果。

3.2.2 農民增收的助推器,為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椒農在種植辣椒時,首先是品種選擇困難。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辣椒品種,不知如何下手,品種產量高不高、抗性強不強、用途廣不廣、市場好不好等問題,只能通過店家介紹,常常出現因品種選擇失敗而虧損。其次是種植技術的執行不到位。辣椒種植產量和品質形成的關鍵是技術措施是否到位、細節是否落實,傳統種植規范化與標準化程度不夠、商品意識不強,導致種植效益不高。最后是椒農市場應變能力較弱。椒農在選擇品種時,往往參照去年的市場,哪種價格好就種哪種,容易出現辣椒單品“大小年”現象,導致種植效益較低。通過“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可以實現“五統一”(統一種苗、統一物資、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發展辣椒產業,椒農按照技術要求種植辣椒,每667 m2鮮辣椒產量可以突破至2 000 kg,按照2 元/kg 的保底價交易,可實現產值4 000元,扣除土地及物資成本,可實現效益2 400元。按照一個家庭2 hm2計算,保底收益7.2 萬元。優良的品種、專業的技術、廣闊的市場、可觀的產值,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在家鄉發展辣椒產業。

3.2.3 鄉村產業主體的孵化器,為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經營主體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的末端是種植企業、村合作社或種植大戶。村合作社主要發動群眾參與、協調地方矛盾、監督技術執行、配合開展辣椒收購等職能,從鮮椒的收購中給予0.1 元/kg 的產量獎勵,每667 m2可獲得獎勵150~200 元不等,單位面積產量越高,獎勵越高。按照平均每村66.67 hm2計算,每年僅辣椒產業就可為村合作社實現15 萬~20 萬元的獎勵款,逐漸盤活村集體經濟,提升基層組織的服務能力。

3.2.4 鄉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器,為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延長產業鏈條 “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可以在種植端及加工端進行產業鏈延伸。在種植端,采取合理輪作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在增加椒農收益的同時,又不影響第二年的辣椒種植,如針對正季辣椒(2 月育苗,7 月上市)可以在辣椒采收后輪作大蒜,如針對早春辣椒(10 月育苗,次年3 月上市)可以采取水旱輪作(5 月至10 月種植水稻)。在加工端,如果當地的辣椒基地穩定發展以后,可以按照200 hm2配套建設1 條履帶式烘干線,實現產地初加工,推動第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供銷聯盟作為紐帶,上結科技、下連椒農,構建起“科研單位+供銷聯盟+種植主體”的市場化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科研單位在技術成果、供銷聯盟在物資供應與市場保障、種植主體在勞動能力與土地資源等三方面的優勢,不僅解決了“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的產業發展難題,更為農村產業的發展培養技術人才,增強基層組織服務能力,助推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科研單位供銷辣椒
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庫存化肥51萬噸
嘉吉(Cargill)進軍RAS飼料研發,與美國知名科研單位達成合作
辣椒也瘋狂
科研單位人事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辣椒之爭
關于科研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揀辣椒
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我國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供銷合作社:精準施策發力“十三五”
淺析科研單位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