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現狀、問題及解決路徑研究

2022-03-01 08:00任肖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3期
關鍵詞:解決路徑資助育人貧困生

任肖

摘 要:本文通過對重慶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活動持續豐富、思想教育效果明顯,激發了學生奮斗動力、提高了學生社會責任感,但仍然存在貧困生認定不精準、貧困生的按需資助不充分、資助育人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為此,提出搭建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打造多元能力訓練平臺、構建多維資助育人體系等解決路徑,進一步實現職業院?!爸Аし鲋尽娔堋钡慕逃δ芎蜕鐣熑?。

關鍵詞: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解決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31

“資助育人”作為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實現教育公平、促進社會穩定、幫助貧困學生提升個人能力、解決發展困難的重要舉措。然而,在高校的資助育人工作實踐中,仍然存在貧困生認定困難、資助申請弄虛作假、部分受助學生發展需求未得以較好匹配等問題?;诖?,本文針對重慶多所高職院校在校生開展了個體訪談及資助育人工作問卷調查,旨在探究學生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了解度、價值取向以及行為選擇,剖析當前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增強資助育人工作實效的實施路徑。

1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調研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為研究對象,將調研的內容劃分為受訪者基本情況、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現狀、受資助主體資助育人項目意愿征集等三個維度,涵蓋被調查者對資助政策的認知程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要認定因素、學校已開展的資助育人活動類別、受助者誠信及感恩意識培育情況等22個具體調研問題。

調研的開展主要采用了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一方面,通過遴選重慶3所高職院校貧困生聊天談心形式,對不同年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狀況、受資助真實情況以及個人發展幫扶需求進行深度訪問和了解;另一方面,項目團隊選取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調查問卷》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92份,回收有效率99.4%,以期獲取貧困生對資助育人活動的真實感受、探索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及受調研對象對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改進建議。

2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調查的結果呈現

2.1 主要成效

2.1.1 資助政策知曉度提升,增強了學生安全感

在受調查的對象中,有51%的同學為學校認定的貧困生,49%為非貧困生,但數據顯示,在所有受訪對象中,15.16%的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非常了解,71.41%為一般了解,13.43%的人對資助政策不了解。由此可見,不僅貧困生對資助政策認知度普遍較高,且超半數非貧困生也對資助政策有基本的了解,這與學校對資助政策的積極宣傳是分不開的。此外,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能全部參加或經常參加集體活動的占86.1%,經常受到人際關系困擾的僅占6.7%,與非貧困生的數據相近。這說明資助政策良好的推廣和運用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以放下心理包袱,以平常心投入大學學習生活之中,也為其敞開心扉參加人際交流和集體活動奠定了基礎。

2.1.2 思想教育顯成效,激發了奮進內動力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往往因為家庭背景、教育環境和成長經歷的特殊性,致使其心靈較為敏感而自卑。因此,各高職院校也愈發重視將扶貧與扶志、幫困與育人相結合,通過開展諸如“誠信大講堂”“做感恩實事”主題實踐、“榜樣人物勵志事跡”宣講會等活動,激發受助同學感恩奉獻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品質。在“貧困生不能完全依賴資助,得靠自己努力脫離貧困”這一觀念認同度調查中,僅有1.65%完全不贊同此種觀點,大部分同學認為幸福是靠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同時,相比于非家庭經濟困難同學而言,家庭經濟困難同學群體整體自學學習時長明顯高于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表現出了更為濃厚的學習熱情。這說明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成效明顯,為受助學生營造了積極向上、奮斗自助的良好風尚。

2.1.3 育人活動持續豐富,提升了社會責任感

資助育人活動是落實教育公平、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推動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資助育人理念貫穿、滲透至整體育人活動之中,從過去單純的思想政治主題教育延伸至交流學習、理論學習、政策學習等課程思政大格局中,從道德、精神激勵類活動延展至勞動實踐、專業技能提升、就業指導等教育活動,從校內育人拓展至校企、校地、校校等多主體協同育人。在“您所在的學校開展過哪些資助育人活動”項目調查中,心理幫扶活動占比最高,為62.64%,其他按占比排序依次為誠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律教育、綜合技能提升以及學校自主特色活動如脫貧攻堅系列文藝活動等。綜合調查結果顯示,90.1%以上的同學認為所在學校近三來資助育人活動及平臺得以豐富,學生奉獻意識及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

2.2 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2.2.1 貧困生的認定不夠精準

在“您認為所在學?,F有資助模式主要有哪些不足”一問的調研中,排在前三的問題有“爭當貧困生的現象普遍”“民主評議制度主觀性太強”“貧困證明開具容易、但可信度不高”,這說明在貧困生認定環節,認定依據過于簡單、認定標準不夠科學,認定程序尚缺乏規范性。究其原因,一是對貧困生的認定主要基于貧困生所提交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調查表》,僅用貧困生的家庭承受能力來作為認定貧困生的主要參考因素,顯然是不夠全面、具體的;二是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較多,輔導員等學工人員難以逐一家訪核查,僅憑輔導員及班級民主評議代表根據貧困生的生活狀況來主觀評定資助等級和額度,較為片面和表面化;三是現有貧困資助申報程序為“貧困生申請—班級評議—院系評議—學校審核”,有些并不貧困學生出于助學金的誘惑而提出申請,而真正貧困的同學礙于自尊或面子等原因而不提出申請,導致“助而非貧”“貧而未助”現象。

2.2.2 貧困生的按需資助不充分

高職院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多來源于偏遠山區,他們求學目的不盡一致,對資助育人的需求類別和程度也迥然相異。但實際上,很多高職院校較少考慮貧困生不同需求類別、所處階段等個性化需求,也礙于信息化應用程度低、資助育人工作人員配置不足等客觀原因,不能做到“因人幫扶、因需施策”。在對受資助對象資助育人幫扶意愿征集中,除“專業(職業)技能指導需求”外,按需求類別占比排序,依次為“學業輔導需求”“心理咨詢與輔導需求”“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需求”“強身健體等健康生活指導需求”“藝術素養提升需求”“勤工助學和勞動實踐培訓需求”“創新創業專項指導”“團隊訓練及人際視野開闊需求”“勵志成才等精神引領類教育需求”以及其他個體需求如親子關系處理等,遠多于現已開設的資助育人活動類別和項目。

2.2.3 貧困生的資助育人體系不完善

在學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調研中,反饋較為集中的問題為“育人活動范圍較小,多為校內公益活動,校外活動較少”“育人活動形式匱乏,多為宣講會及體力勞動”“育人活動主體單一,多為輔導員,學校其余部門工作人員和企業主體參與較少”“育人活動主要針對貧困生,難以接觸其他優秀學生”等四類。這說明現有的資助育人工作實施主體協同不足、活動對象狹窄、活動范圍局限、形式較為單一,且不成體系。學生難以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受幫扶的活動模塊,只能被動地參與到學校舉辦的活動之中;也難以像參照人才培養方案一樣預期未來可接受的培育內容,進而影響個人科學地制定個人學習成長計劃;此外,由于缺乏持續的跟蹤管理機制和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無法對比、檢視、考核受資助同學在參與資助育人項目前后的各項能力的成長度,難以保障教育要素與學生培育需求的精準對接以及動態調整。

3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困境的對策建議

3.1 確立大數據思維,搭建資助管理信息系統

大數據具有大量、多樣、高速、價值等優勢特點,能有效地推動高職院校家庭貧困生的精準認定、精準幫扶及精準育人,高職院校資助育人要樹立大數據思維,將零散的數據整合為引領資助育人的有效工具。學校層面要結合資助工作實際,升級校內各職能部門數據軟件的形態和格式,構建數據標準統一、可有效對接和提取的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同時,暢通學校資助管理信息系統與地區相關部門如民政局、社區、生源地中學、銀行等的信息對接渠道,實現信息協同共享。借助數據系統,不僅能采集和分析學生家庭收入狀況、職業類別以及重大疾病、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等情況,進而精準認定資助對象和劃分資助檔次,第一時間發現家庭突發意外致貧的未受助學生以及虛假申報的偽貧困生,還能通過對學生入校后校園卡、網購、社交等數據的動態檢測,及時掌握受資助同學的貧困變化態勢,作為匹配和調整資助項目的重要依據。替代了以往“當眾述貧”“代表評議”等有爭議的方式,充分彰顯了人文關懷,也保護了貧困生隱私。

3.2 精準識別貧困生需求,打造多元能力訓練平臺

精準識別貧困生的差異化、階段性、層次化需求是提供有效供給、做好精準育人的前提,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統、談心談話、發放問卷等方式對貧困生的課堂表現、圖書借閱、心理求助、志愿活動參與情況、自媒體行為數據等進行調研分析,綜合研判其在學業、思想、能力、心理、就業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作為搭建能力訓練平臺、開設資助育人項目的基礎依據。一方面,根據所挖掘的資助需求類別,搭建類型化能力訓練平臺,如為創業指導需求的同學提供創新創業指導和訓練平臺、為學業精進需求的同學推行“1+X”證書學習培訓平臺、為人際交往障礙的同學構建人際交往能力發展平臺等。另一方面,爭取社會組織如政府、企業、社區等廣泛參與,例如引導企業提前介入“準員工”培養項目,企業與貧困學生簽訂資助合同,并提供實訓崗位和配備企業導師,精準提升受資助學生目標崗位的技術技能,貧困生在日后的工作服務中逐步償還企業培養費用,不僅為貧困生解決了就業去向問題,也為企業精準培育了所需人才,實現校、企、生多贏局面。

3.3 立足“大思政”格局,構建多維資助育人體系

資助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秉持“大思政”理念,充分調動校內外育人主體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建設多維度、發展性資助育人體系,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一是以“扶志”與“扶智”為導向,突出學生技術賦能,從道德浸潤、精神激勵、人格塑造技能拓展四個育人維度出發,設計“誠信為本”“感恩意識”“愛國主義”“勵志成才”“勞動實踐”“文明修身”“心理健康”“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創新創業專項指導”“藝術素養培育”等11個育人模塊,并開設對應的活動,致力于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二是落實資助育人主體責任,完善管理體制。健全“學?!Y助育人中心—各職能部門—院系”四級資助育人體系,貫徹資助育人工作責任制,保障資助育人工作各環節、任務精確到崗、落實到人,同時,對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常態化、高質量的在崗培訓,鍛造業務素質高、知識復合的資助育人精兵強將。

參考文獻

[1]何旭娟,吳曉君,周艷玲,等.高校資助育人“雙助”模式的建構與實踐——以南華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

[2]鄺洪波,高國偉.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精準化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2).

[3]夏濤.高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面臨的困境及解決路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05).

猜你喜歡
解決路徑資助育人貧困生
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權利沖突的解決路徑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探析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貧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籌資千萬元 資助八千貧困生
結對"百千萬"情暖貧困生
克力朩傾心捐助貧困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