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詩和遠方”還給學生

2022-03-03 11:35毛紅麗
學周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詩和遠方詩歌鑒賞高中語文

毛紅麗

摘 要:山水田園詩是古典詩歌的一類題材,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知識點之一。作為高考語文考查重點內容,其課堂教學內容往往過于強調鑒賞技巧,而忽視了詩歌本身。此類詩歌教學,教師應該嘗試通過賞析,讓學生愛上山水田園詩,感受到詩中的自然之寧靜與和諧,從而生發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熏陶,并聯系現實,牢固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最終實現德育滲透。同時,詩歌的魅力,不僅僅是會鑒賞、會考試,更重要的是把“詩和遠方”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愛上詩歌,并能嘗試去賦詩寫歌,這才是如今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山水田園詩;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8-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71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边@是近年很流行的一句話,雖然簡單且通俗,卻也點出了詩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內涵和特殊地位。就高中語文教學而言,詩歌鑒賞更是占據極其重要的篇幅和內容。但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現在高中的詩歌教學很多過于追求鑒賞技巧和分數,往往忽視了詩歌本身,以及其蘊含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魅力。因此,山水田園詩的賞析應該突破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要把“詩和遠方”還給學生,促使學生陶冶情操、開闊視野。

山水田園詩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學術價值。詩人通過簡單的一首詩,描繪了詩人眼中富有特點的山水田園畫面和意境,而且在很多時候都傾注了詩人的情感態度,極具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因此,山水田園詩的教學,應該成為中學詩歌教學的重點。另外,新課改對高中語文學科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內容,而山水田園詩歌的鑒賞正好能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正是基于此,山水田園詩歌的鑒賞也成為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重點內容,更是高考考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針對山水田園詩的教學,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增長知識,掌握鑒賞技巧

高中語文中詩歌教學的重點是鑒賞,高考對詩歌的考查重心也正是放在鑒賞之上,因此能否真正掌握詩歌的鑒賞技巧,是決定學生詩歌鑒賞水平和應試能力的關鍵。山水田園詩作為高考備考考點,不管怎么講,增長知識,掌握鑒賞技巧,是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對其考法的指導教學。

首先,從鑒賞角度掌握技巧。通過對課本中所舉例的典型山水田園詩的學習,學生能夠體會到“一切景語皆情語”,運用五步鑒賞法(意象、意境、手法、情感、語言),總結出此類詩歌常常描寫的清新明麗的自然山水和田園景物,理解通過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方式來抒發詩人的情感。掌握景語,即把握意象,就是首先得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景物,從哪些角度去描寫。這是山水田園詩歌鑒賞的第一技巧,也是最基礎的。接下來的學習,就是在景語的基礎上,探討意境,分析詩人手法,進而理解詩人的復雜而細膩的情感變化。雖然情感復雜多變,而且每首詩歌的情感都不一樣,但是情感賞析也是有章可循的,無非為對其的喜愛和向往,或為對現實的不滿等。最后在總結規律的基礎上學會規范表達。尤其是使用“通過意象—營造意境—運用手法—表達情感”等術語,這對于高考背景下的高三備考生來說,是非常實用的課堂教學內容,當掌握了這些必備知識,自然也具備了鑒賞能力。

二、品鑒“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為古典詩歌中的精髓,山水田園詩一直是古人乃至今人心底的一縷清風。故課堂教學絕非僅僅應考這一目標,否則將會扭曲詩歌鑒賞的真正意義。學習山水田園詩更大的價值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愛上詩歌,感受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在美,從詩歌中悟到更多向上向善的精神,既能學有所獲,更能修養自身?!爸腥A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盵1]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2],他的這些觀點都道出了山水田園詩的美學意義。山水田園詩不僅創造出了美麗的山水田園意境,還飽含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為例,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雨過后的山村傍晚畫面,語氣自然,畫面清新。在這幅畫里:雨后的空山空氣清新,月光輕輕地灑下林里,清澈的泉水緩緩流淌在石間,竹林中時時傳來浣女們輕吟的笑聲,小船慢慢劃過荷塘,蕩開了一層層波紋……層層畫面漸漸打開。通過詩人的描寫,我們仿佛置身于安謐的山村里,盡情地享受著雨后的自然風光,充滿了詩情畫意。在這首詩里,詩人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景色迷人,讓人流連忘返,自然地沉浸其間。

通過對山水田園詩歌的鑒賞、領悟,陶冶學生的情操,期待學生能夠真正“愛”上詩歌,從中感受到山水田園詩歌中蘊含的道德美、人性美。如詩中對山山水水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河山之壯美,從而生發出愛國之情;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的描寫讓學生生發出對故鄉甚至對親人的懷念與愛意;對貧困的田園生活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農村生活的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等??傊?,學習山水田園詩絕非只是為了應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文學審美中感受、表達并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

三、歷史回歸,探尋背景知識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币簿褪钦f,好文章一定是緊扣時代,有感而發。只不過,這些故事或隱或明地穿插于詩歌人物或詩句里。再者,“文如其人”,即一篇優秀的詩歌,往往是詩人境遇與閱歷的總結,飽含了詩人濃郁的情感和寄托,因此,在鑒賞山水田園詩的時候也不能離開詩詞的背景知識。只有巧妙地結合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體悟詩歌,品味真、美。

例如,前文所引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鑒賞這首詩,只有在了解了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寫作背景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意,也才能準確地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內涵。王維所處時代正是唐朝由盛轉衰時期,少時成名便累世為官,卻也幾遭擢黜,一度隱居終南山以保自身。了解了這個背景后,我們會知曉王維是為了躲避官場斗爭才寄情于山水,由此便也明白了“王孫自可留”之意。詩人在詩歌里描繪了極其美好的生活畫面,有明月、有清泉,更有蓮舟和笑語。正是這些山間美好和向往,才更能反襯出社會的黑暗和詩人的厭煩。詩中的明月、清泉、翠竹,既是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生活追求,更是詩人在精神世界的精神追求。在這里,“王孫自可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安慰式的解脫,詩人如果有用武之地,也不會因“春芳”而久留了。

四、德育滲透,結合時代發展

一部優秀的作品,必然觸及社會,反映現實。講好一部作品,也必須結合時代發展,折射民族精神和社會本質。因此,在鑒賞古詩時,要引導學生從時代發展、民族精神等方面出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鑒賞山水田園詩,要理解我國古代儒道釋三家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構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所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3]。受天人合一自然觀的影響,山水田園詩表現出的精華是人與自然的極度和諧。詩歌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空靈蘊藉的意境、情景交融的美好寄托。當學生真正地愛上詩中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發自內心感受到頭頂藍天、白云,腳踩大地、碧草的幸福時,也會得到心靈的寧靜。

再聯系今天的現實環境,如水土流失、資源枯竭、氣候變異、生態平衡失調等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一系列現象,自然會心生感慨,進而生發出保護環境的感情。教師可再做適時引導,緊密聯系國家高度重視的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自然心存敬畏,從自身做起愛護自然,保護自然人人盡責。我們更要明白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社會,并且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到保護大自然,有你也應有我。

總之,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視野下,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需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但又不能僅僅局限于此,更高的目標應該是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方面的德育滲透,詩歌教學鑒賞更應如此。山水田園詩歌的特點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詩人將自己的情感付諸筆端,形成文字與畫卷,留給讀者“詩和遠方”,令讀者回味無窮。在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總是以高考為導向,單純地機械地教會學生答題技巧和解題思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精神,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積極創造,從而引導他們慢慢獲得真正的藝術享受。通過語文學習,學生獲得了美的感受。通過這樣的詩歌鑒賞,學生會逐漸把自己代入詩歌,用詩人的情感去感悟、體會山水田園詩歌的內在美。如果學生擁有了這種自主學習能力,能通過語言建構,獲取詩歌美的感受和審美的變化,那么詩歌鑒賞對他們來說就不再是難題,還會具備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對別的題目也就可以觸類旁通,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 伍蠡甫.山水與美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

[2] 王國維.人間詞話[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2.

[3] 蔡黎.山水田園詩中的自然空間——中國“天人合一”自然觀與山水田園詩[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2.

[責任編輯 薛曉靜]

猜你喜歡
詩和遠方詩歌鑒賞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賣北京房到麗江開客棧:給“詩和遠方”潑點冷水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和閱讀題的審題訓練芻議
通過微課培養高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詩和遠方”的撫慰作用不可小看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