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設計初探

2022-03-03 17:55楊小青熊浩
中國房地產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低碳城市城市設計

楊小青 熊浩

【摘要】為了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低碳城市”成為近幾年來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門課題。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人口不斷的向城市集聚,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經濟不斷發展,對能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量也與之俱增。如何打造“低碳宜居”的城市,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城市設計是從三維的角度對城市的空間進行的設計,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設計。本文通過分析國外發達國家的優秀案例,運用經典規劃理論,并結合中國自身的特點,分別從綠地系統、交通系統和社區單元設計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力圖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尋求建設“低碳城市”的方法。

【關鍵詞】低碳城市;城市設計;綠地系統;交通系統;社區單元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goal of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w carbon c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ather in cities, the urban scale is expanding, the economy is developing,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are also increasing. How to build a "low-carbon livable" c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Urban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urban space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It is a design centered on human activities. By analyzing the excellent cases of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using the classical planning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China'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green space system,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community unit design, trying to find the method of building a "low-carbon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Key words】low carbon city; Urban design; Green space system;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mmunity unit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2.039

1、研究背景

隨著能源危機和溫室效應的日益加劇,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據統計,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世界的80%,所以說,城市是最大的CO2 排放者,是實現“低碳化”的關鍵。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人口不斷的向城市集聚,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經濟不斷發展,對能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量也與之俱增。如何打造“低碳宜居”的城市,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城市設計是從三維的角度對城市的空間進行的設計,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設計。建設低碳城市,不僅僅要重視對土地結構布局、經濟結構等宏觀的層面上和建筑技術節能等技術層面上的研究,還要重視中觀和微觀的人文感受、環境品質等城市設計方面的研究。本文通過分析國外發達國家的優秀案例,運用經典規劃理論,并結合中國自身的特點,分別從綠地系統、交通系統和社區單元設計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力圖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尋求建設“低碳城市”的方法。

2、城市綠地系統優化

城市綠地系統對實現低碳城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吸收CO2,減緩溫室效應,調節城市氣候,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還可以降低城市噪音、殺菌防病、凈化空氣、防震減災,營造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美化城市景觀。因此,建立良好的綠地系統是實現低碳城市的必備要素。

當前中國綠地系統理論研究框架結構已基本形成,但是理論研究廣而泛、深度不夠、研究嚴重滯后于社會關注程度,總體停留在系統內部要素相互關系的研究上[1]。而西方發達國家的綠地系統規劃比中國更趨成熟,因此我們應發揮后發優勢,向國外學習經驗理論,同時要避免后發劣勢,不能一味的模仿,要與中國城市具體情況相結合,體現城市特色。

2.1波士頓綠地系統規劃

波士頓的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布局可以說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經典案例。1880年,在波士頓公園體系設計實踐中,奧姆斯特德等人突破美國城市方格網格局的限制,創造性地將一系列的公園相互連接成為一個公園體系—“翡翠項鏈”[2],形成了景觀優美、環境宜人的公園體系,被公認為美國最早規劃的真正意義上的綠道?!棒浯漤楁湣钡某晒?,使城市綠地建設開始得到重視,由單個城市公園發展到以帶狀綠地聯系數個城市公園,其綠地系統布局結構模式由散點式發展為帶狀、塊狀布局。

隨著經濟的發展,郊區化逐漸出現,城市及其周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1893年提出大波士頓區域公園系統規劃方案,將3條主要河流和6大城市郊區的開放空間連接到一起,形成波士頓地區開放空間體系[3]。1894年州議會通過林蔭道法案,著手建設林蔭道系統。1907年,大波士頓區域公園系統的格局基本形成[4]。波士頓綠地系統布局結構模式由帶狀、塊狀布局向廊道網絡式布局轉變,并朝著區域化的方向發展。

波士頓城市綠地系統的成功,不僅改善了城市的微環境,而且從更大的范圍內調節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并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它的成功在于:一、從區域的范圍內規劃綠地系統;城市綠地系統點、線、面相結合,由城市外圍及內部大面積綠地向其他地區蔓延,形成了遍布整個大都市區的綠地系統;三、綠化面積大,以舊有公園、河道等自然資源為依托,形成“城市綠肺”。

總結國外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的發展,其布局結構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聯系、由聯系到融合,呈現出逐步走向網絡連接、成交融合的發展趨勢[5]。

2.2中國綠地系統規劃

中國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大都歷史悠久或者地理條件優越,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應具有地方特色,不能千篇一律。

比如合肥市城市綠地系統以被譽為城市綠色項鏈的合肥市環城公園為特色,呈環狀在已拆除城墻的遺址上利用原有的護城河及兩旁茂密的林帶作為復合介質建成的,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和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還因其處在城市新舊區之間可有效隔離協調兩側不同空間形態及風貌成為聯結新老城區的紐帶。濟南市則是利用古城內的大明湖、趵突泉公園、五龍潭公園、黑虎泉公園、護城河綠地、泉城廣場等集中的公園廣場綠地、穿過濟南的小清河等河流、散布在濟南市周圍的千佛山、鵲山等自然山體以及散布在城市中的泉城公園、動物園、街頭綠地等散點式綠地共同組成的綠地系統。

但是,在我國城市中,對綠地系統的規劃布局也存在著許多不足:1.各城市綠地之間缺乏關聯性,各大城市公園、濱河綠帶缺乏向城市中的滲透性。2.城市道路系統綠化少。3.城市廣場、城市商貿中心大都硬地鋪裝過多,缺乏綠化與景觀小品,缺乏人性化設計。

為了更好的實現“低碳城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布置應從宏觀到微觀全方位設計。為突出城市特色,應在城市河流、古城區、及風景名勝、自然山體、城市公園等地段建立主要片狀或帶狀綠地,并用道路綠地、街頭綠地等散點式綠地將大面積綠地聯系起來,做到點、線、面相結合。在商貿中心、廣場等人流聚集區更應加大綠化,減少硬地鋪裝,從而調節城市的微氣候。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綠地系統的設計并不只是種植植物,而是建立各種功能相混合的綠地系統,根據需求,可與健身場地、建筑小品相結合,為人們提供更多舒適宜人的交往、休閑空間,從而真正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3、城市交通系統優化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小汽車越來越普及,機動車尾氣無疑是城市CO2的重要來源。優化城市交通系統成為實現“低碳城市”的重要方面。

3.1 TOD模式

TOD是通過對交通站點附近的土地高強度綜合開發利用而實現公共交通主導的城市發展開發模式。TOD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應低碳效應:1.公共快速軌道交通;2.完善的非機動車系統;3.土地集約混合利用,資源與能源利用集約化。由此可見,TOD模式低碳效應顯著。

3.2我國城市交通系統優化

深圳市布吉地鐵站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項目在設計層次上就屬于局部城市設計,是最能體現TOD發展。在實際操作中,因為路經常同程度的不同和車站本身也有一定長度(一般100m-150m),使得步行半徑的劃定不可能向TOD模式的一樣是一個半徑為600m的圓形。因此,設計借鑒“日本札幌市車站及周邊地區改造”的經驗,將用地分成設計區與影響區,即以站點為圓心,200m半徑之內為設計區,之外為影響區。因此,設計范圍占地100hm2,其中設計區17hm2。設計區以火車站、公交站、地鐵站等交通樞紐為核心,強調交通組織的便捷性,和不同交通系統間的“零換乘”,采取詳細的規劃設計。而在影響區,則強調土地的集約混合使用,和宜人的城市步行系統,采取彈性控制,創造24小時活力的城市社區。這個設計的特色在于把地塊分為兩個不同規劃手法不同的設計主題的區域,設計區的“零換乘”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發展公共交通;影響區更注重步行系統、景觀系統的塑造,和土地的集約混合使用。交通“零換乘”和建立景觀步行系統有利于減少機動車CO2的排放,土地的集約混合使用有利于資源和能源的集約化利用??偟膩碚f,深圳市布吉地鐵站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項目是一個合理利用TOD系統的城市設計優秀案例。

經過上述分析,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交通問題是發展“低碳城市”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應在TOD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交通系統優化。(1)堅持“公交優先”的原則,積極發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的可達性,以限制小汽車的發展。(2)實現交通一體化,建立地鐵、輕軌、BRT等快速公交系統,實現交通“零換乘”。(3)完善的城市步行系統和自行車系統,建立宜人的城市景觀步道,保證步行與自行車的安全出行。(4)土地集約混合利用,實現資源、能源的集約化利用。

4、城市社區單元設計

4.1從緊湊城市到混合社區的城市設計

“緊湊城市”在集約利用土地、增加短距離出行頻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推行步行、自行車等出行方式,加強鄰里交往、所有市民共享城市資源等方面比傳統形態模式的城市更具優勢,被認為是一種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6]?!熬o湊城市”也是發展“低碳城市”的重要理念。由于“空間”尺度屬性,緊湊城市理念可以運用在不同的空間尺度層面上。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將,“緊湊城市”理念應該應用在社區的設計,正如約翰弗里德曼說:“社區才是城市之心”。

理想的發展模式是在既定的空間尺度內,以有序的規劃空間形態,和多元化的城市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區內居民的各類生產、生活需求,從而保證城市的基本單元可持續發展,并且通過基本社區單元的有序結合,實現緊湊、低碳化的城市空間結構。所謂“復合社區”,是基于市場經濟及自由選擇的價值理念,借助規劃手段,通過住宅就業區位的多樣化組合創造不同類型的社區(產業型社區、科技型社區、居住型社區等),在保障適度規模的社區建設門檻基礎上,強調生活與生產空間的適度功能混合,并通過水網、綠廊、商業結合的公共開放空間網絡,配合豐富的快慢型交通體系來保持社區單元間動態、開放的活力,塑造出富有變化的城市風貌[7]。

4.2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是從“緊湊城市”到“混合社區”的優秀案例。中新天津生態城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海邊休閑旅游規劃區內,占地34km2。該項目占地為鹽堿地和荒地,節約了有限的土地資源;生態城的中心地區是由生態濕地保護和污水凈化池組成的生態核心區;生態細胞單元構成主要的居住區,每個生態細胞單元都含有居住、商業、辦公、教育、娛樂等建筑和空問,保證最短的交通距離;幾種生態細胞單元組合成一個鄰里,若干鄰里組合成一個區,幾個區組合成一個城市中心;交通主要采用軌道交通,輕軌站、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構成城市主要交通系統,公交車和電車作為補充;為了讓不同收入人群均能體會,在規劃中安排了20%的住宅為補貼住房,使得城市更具活力,實現了建立和諧鄰里的目標[8]。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發展“低碳城市”的優秀案例。它從小范圍內的社區單元入手,混合土地性質,節約資源,并逐漸從“混合社區”發展成為“緊湊城市”,實現土地真正的混合集約利用,另外配以高效的交通和政府的政策性,從而形成了“低碳生態”的城市環境。

結語:

“低碳城市”之所以能在幾年之內成為各國共同研究的共同課題,是因為它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未解決能源危機、氣候變暖、環境惡化等問題提供了可行性道路。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低碳城市”理論會日趨成熟,同時通過理論實踐,城市發展會越來越合理。

本文運用中外優秀城市案例和經典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手法,分別從綠地系統、交通系統和社區單元設計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力求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尋求發展“低碳城市”的方法。

與國外相比,我國城市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在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的同時,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尋求中國特色的“低碳城市”道路。

參考文獻:

[1]張浪.特大型城市綠地系統布局結構及其構建研究—以上海為例[D].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2007.

[2]朱俊夫.從規劃視角看波士頓的形成和發展[J].北京規劃建設,2006(4):90-94.

[3]劉東云,周波.景觀規劃的杰作——從“翡翠項圈”到新英格蘭地區的綠色通道規劃[J].中國園林,2001(3):59-61.

[4]許浩.國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5]劉駿,蒲蔚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6]閆水玉,王正.四川岳池縣城緊湊城市空間規劃[J].城市規劃

[7]陳琳,石崧,王玲慧.從規劃理念到實踐的低碳城市與復合社區—以上海市南橋新城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1(4)

[8]劉帥.“低碳城市”相關理論發展綜述[J].四川建筑:增刊,2010.09//胡海艷,董衛.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設計初探—以武漢解放大道西段城市設計為例[J].

作者簡介:

楊小青(1987.08-),女;民族:漢族,籍貫:山東省濟南市,職稱:中級,學歷:碩士,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

猜你喜歡
低碳城市城市設計
基于生態安全格局下的濱海地區城市開發
基于城市設計視角的建筑遺產文化價值構成及評估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關系探討
江西各地市發展低碳城市評價與對策研究
高鐵車站站前廣場城市設計探討
城市設計視角下的街道綠化規劃設計研究
咸寧市低碳城市發展路徑與治理路線圖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電子商務對上海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
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的有機融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