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音樂劇表演中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2022-03-06 14:50王巾杰
藝術家 2022年12期
關鍵詞:緊張感表演者音樂劇

□王巾杰

我們時常有這樣的感受:被一部舞臺劇中的情節打動而落淚,或者在一場演唱會的現場興奮沉醉,又或是為舞臺上舞者的舞姿驚嘆折服。而時常又會有這樣的感受:替表演糟糕的演員尷尬,被一次跑調破音的演唱敗了胃口,為臺上蹩腳的舞蹈捏一把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們對舞臺上的表演產生了如此差異的反應呢?正是表演中的緊張感與松弛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基于這個問題展開探索,探討在音樂劇表演中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一、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在音樂劇表演中的體現

音樂劇集舞蹈、聲樂、表演于一體,既強調藝術層面的升華,又強調表演的自然真實。因此,張弛有度是音樂劇表演的重要標準。優秀音樂劇演員的表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既不會讓觀眾產生矯揉造作、刻意為之的感受,又能夠讓觀眾體驗到音樂劇的藝術之美。

(一)緊張感源自演員的積極性

在音樂劇表演中,緊張感并不是指表演者心理的緊張,而是指表演者的表演規范性。音樂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動作標準、語言表達、表演方式上都有一套成熟的體系。為了體現音樂劇的藝術特性,表演者需要在唱、跳、演等方面遵循音樂劇的基本要求。這種對音樂劇藝術特性的表現即音樂劇表演中的緊張感。在音樂劇表演中,緊張感是表演者最基本的要求,缺乏緊張感的音樂劇表演,將喪失音樂劇的藝術價值,甚至導致音樂劇的表演效果缺乏專業性。良好的緊張感能夠體現音樂劇的美感,使表演者的動作、發聲及表演有鮮明的藝術效果,在美學層面滿足觀看者的需求。同時,緊張感也是音樂劇表演者對專業的基本尊重,是體現表演者基本藝術素養的重要因素。在音樂劇表演教學中,無論對發聲方式的教學,還是對動作標準的教學,教師對唱、跳、演各方面的精準要求,都是音樂劇緊張感的一種體現。

(二)松弛感是音樂劇表演的升華

如果根據表演效果將音樂劇表演劃分為不同水平層級,那么松弛感則是在緊張感的基礎上實現表演升華。表演自然是所有音樂劇表演者的至高追求。讓表演沒有表演痕跡,表演者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同時也需要具備扎實的藝術素養與能力。緊張感令演員的表演更加規范,保障了音樂劇表演的基本藝術特性,而松弛感則體現了表演者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舞臺經驗。良好的松弛感能讓演員收放自如,擺脫標準動作對表演的束縛,更好地刻畫人物特點,展現音樂劇的人文文化底蘊和社會情感基礎。松弛感彰顯了音樂劇的藝術魅力,良好的松弛感可以消除音樂劇的表演痕跡,讓觀眾產生更強的代入感,產生情感和思維的共鳴。

二、音樂劇表演中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方式

緊張感和松弛感的平衡是音樂劇表演效果的保障,也是音樂劇藝術魅力的充分體現。尋求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應從表演、演唱、舞蹈三方面著手。

(一)音樂劇中表演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音樂劇中的表演一般表現為語言和行動。表演是音樂劇演員刻畫人物特點的重要環節,也是音樂劇故事性的主要體現方式。在音樂劇中,要實現表演松弛感與緊張感的平衡,從形式上需要對表演節奏、動作幅度、肢體柔韌度、停頓點、爆發點等予以關注,需要演員從內在上由“動作刻畫”轉向“人物刻畫”。這要求表演者的動作和語言如流水般自然流暢,注意表演的留白,給觀眾一定的想象空間,同時輕重有度,緩急有章。如在音樂劇《冰雪奇緣》中,艾莎的表演者薩曼莎·巴克斯在表演中的動作張弛有度,特別是其在表現艾莎對自己能力恐懼和對妹妹造成傷害的懊悔時,其肢體動作幅度較小,身體略有蜷縮感,腳步滯空時間較長,但落地快速,充分體現了其恐懼與懊惱的心情。這些動作并不是演員的“刻意表現”,而是出于恐懼和懊悔的心情而自然形成的。

但是這種表演的松弛感并不是任由表演者自由發揮,其需要對語言和動作有深刻的理解,語言要字正腔圓,動作要張弛有度。為了在松弛感中保留良好的緊張感,表演者需要反復訓練,使動作幅度、語言語氣等成為一種肌肉記憶,在動作規范的基礎上,使表演成為一種由內而外的情感表達。如在音樂劇《怪物史萊克》的百老匯音樂劇版本中,史萊克父母的表演者,在鼓勵史萊克外出闖蕩時,母親聳肩、搖頭、睜大眼睛等動作,看似是隨語言而形成的自然動作,但實則是嚴格按照人物動作要領表現的,動作的節奏和頓挫感明顯而自然,充分體現了松弛感與緊張感的平衡。反觀父親的表演,則略遜于母親,其肢體動作不夠鮮明,動作幅度顯然不足,緊張感匱乏,給人以“松垮”之感。

(二)音樂劇中演唱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音樂劇中演唱的緊張感與松弛感平衡表現在聲音的處理和情感的處理兩方面。音樂劇中的歌唱不同于單純的聲樂表演,劇中的人物是具有特定故事背景和人物特性的。音樂劇中的演唱既要突出音樂劇“音樂屬性”的價值,也需要通過演唱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為故事的發展助力。

音樂劇中的演唱作為一種音樂表現形式,其本身應富有美感,在韻律、節奏、音準等方面有嚴格標準。在演唱中,緊張感是一種積極的演唱狀態。表演者歌唱時保持一定的緊張感,這是演唱吐字清晰、音準準確、氣息穩定、旋律優美的保障。一些演員采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來演唱音樂劇,就會出現演唱過于松弛,無法達到塑造人物或推動劇情的目的,此時的音樂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累贅,反而影響舞臺效果?!陡鑴△扔啊肥且徊抗诺漭p歌劇風格的音樂劇,在演唱上大量使用美聲唱法,這就要求演唱者持續處于積極的狀態,即保持演唱的緊張感。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劇情和人物,表演者需要在咬字和語氣上有一定的對話效果,即體現演唱的松弛感。但若表演者在演唱部分出現過度松弛的問題,就會使《歌劇魅影》中大量的音樂對白模糊不清,進而影響整體舞臺效果。

演唱的松弛感可以避免因過度關注“唱”本身,而導致其跳脫故事背景和人物特性。演唱的松弛感需要表演者放下音樂表演的包袱,在聲音處理的基礎上,加入情感的處理。音樂劇中的歌曲都有固定的旋律,是對劇情的一種聽覺呈現。在音樂劇表演中,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場景和故事情節,在演唱時就有特定的表達,如個別歌詞的強或弱、停頓的緩急調整等,甚至是一些顫音的特殊運用。演唱的松弛感會讓音樂更靈動。

總體而言,實現演唱松弛感與緊張感的平衡,是在保持音樂整體藝術特性的基礎上,對局部的自由發揮,即緊張感保障了聲樂的共性,松弛感體現了聲樂的個性。

(三)音樂劇中舞蹈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舞蹈表演可以使音樂劇更富有張力,同時以優雅的藝術美感呈現音樂劇的故事發展。舞蹈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主要體現在舞蹈動作的規范性和舞蹈情感的表達兩方面。演員的舞蹈動作過度松弛,會導致舞蹈動作不標準、不到位,從而影響舞臺整體的藝術美感。而過度緊張則會顯得舞蹈動作僵硬扭曲,流暢性不足,表演者會專注于舞蹈動作本身,而忽視舞蹈所要表達的內容。追求舞蹈的緊張感與松弛感平衡,需要表演者對舞蹈動作高度熟練。在音樂劇的表演中,舞蹈動作應形成肌肉記憶。表演者在排練中要對舞蹈動作進行精準矯正,包括動作的幅度、肢體的柔韌度、腳步的節奏,甚至是舞臺的走位等。同時,在音樂劇表演中,表演者要充分理解并沉浸于人物的情感,使舞蹈動作隨劇情走勢和人物心理呼之欲出。在表現形式上,這種松弛感可以呈現為舞蹈動作的緩急轉換及面部表情的配合。

“到位”是對舞蹈緊張感和松弛感平衡的最佳體現,表演者需要明白“過猶不及”和“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道理。過度松弛和過度緊張會導致舞蹈的藝術美感不足,而松弛感與緊張感均衡的舞蹈則會呈現出巨大的舞臺感染力。如在劇目《貓》中,表演者的動作從不拖泥帶水,動與停之間界限分明,沒有多余動作,這是舞蹈緊張感的充分體現,給人以“拿捏”但不“做作”的感受。同時,表演者也達到了一定的松弛感,如在若騰塔格貓的出場舞蹈中,舞者頭部的甩動頓挫感明顯,大腿動作有力,小腿動作松弛,配合良好的面部表情,充分體現了若騰塔格貓驕傲與固執的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放浪不羈”的形象。

三、音樂劇表演中實現緊張感與松弛感平衡的方式

緊張感是一種對能力和態度的強調,而松弛感則源自情感的共鳴和心理的釋懷。實現這種平衡,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培養。

(一)精準訓練表演基礎

無論表演還是舞蹈和歌唱,音樂劇的表演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過度的松弛。在表演初期,由于表演者缺乏系統的訓練,其動作的規范性不足,易產生“松垮”之感。第二階段是緊張感。在專業的訓練下,表演者的動作逐漸規范,表演逐漸專業化、系統化。第三階段便是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當演員經歷了緊張感后,表演就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但這種標準是基礎的。

由此可見,無論是緊張感還是松弛感,都建立在演員對劇目表演的高度熟練基礎上。因此,表演者應加強表演基礎的精準訓練,通過對動作、音準、表情、走位等方面的不斷訓練,逐步經歷“刻意的表演—自然的表演—沉浸的表演”的過程,實現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二)深刻理解劇本與人物

劇情和人物是音樂劇不同于其他音樂形式的主要特點,劇情和人物賦予了音樂劇更深刻的內涵和更生動的舞臺表現。因此,要實現松弛感與緊張感的平衡,表演者就需要對音樂劇劇目有深刻認知,了解人物的心理動態,理解人物情感走向,能沉浸于故事中,而不只局限于舞臺這一狹隘的范疇。劇本與人物的深刻理解包括情感的共鳴、主題的理解、思維的同步等。只有對人物和劇本故事有充分的理解,演員才能在表演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將自己真正帶入人物角色,不再是表演人物,而是表演者本身就是人物本身。

因此,音樂劇的訓練不僅包括舞蹈、表演和歌唱的訓練,還要進行劇本的深度學習和人物剖析。一方面,表演者要不斷研究劇本內容,分析劇情的走向及人物心理動態,掌握整個故事脈絡,從宏觀視角審視整個劇本結構,全面理解人物設定。另一方面,表演者要從生活實踐中尋找與劇本人物相似的經歷,或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與劇本相符的情景,親身體驗,增加同理心和共情力。只有不斷提高對生活的領悟力,表演者才能在音樂劇表演中忘我,達到緊張感與松弛感的高度平衡。

(三)對舞臺的敬畏和對自信的培養

緊張感是表演者對藝術嚴謹追求的一種表現,除了專業的素養,表演者需要對舞臺懷有充足的敬畏之情,將每一次表演都視為彌足珍貴的機會。只有秉承對舞臺負責、對藝術負責、對觀眾負責的態度,表演者才能在表演中時刻保持良好的緊張感。而松弛感的形成不僅源自表演者的藝術造詣、舞臺經驗和劇本理解這些客觀因素,同時在主觀方面,也需要表演者有自信。

實現松弛感與緊張感的均衡,需要表演者兼具對舞臺的敬畏之情和良好的個人自信。這需要不斷加強對表演者情懷的培養,使表演者樹立“傳承和發揚音樂劇藝術”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要給予表演者充足的鼓勵和支持,幫助其樹立自信,使其在舞臺上敢于表達自己對音樂劇的獨到見解,敢于彰顯自身的獨特性,不隨波逐流,不一味模仿。

音樂劇表演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是演員對音樂劇劇目深刻認知和高度熟悉的集中表現。實現緊張感和松弛感的平衡,需要演員合理地把控音樂劇表演的“度”,要避免過度松弛導致表演規范性不足,也要避免過度緊張導致舞臺表現力不足。平衡音樂劇表演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究其根本是演員對音樂劇表演所需的各項技能的掌握和對音樂劇中傳達的文化精神理解的考驗。只有不斷精進舞蹈、演唱和表演各項專業技能,并配以深刻的劇本認知和人物角色同理心,才能夠實現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猜你喜歡
緊張感表演者音樂劇
本期打卡主題:今天去哪兒玩
結合提問,構建小學數學趣味教學課堂
近期國內歌劇/音樂劇演出預告
論話劇舞臺表演的緊張感與松弛感的平衡
音樂劇新聞
近期國內歌劇/ 音樂劇演出預告
妙猜兩數
網球初學者網前截擊心理狀態分析及對策
爆笑音樂劇的成功之路
2012年龍年網絡春晚節目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