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仿真技術在財會類專業中的應用

2022-03-07 19:11安菲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6期
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實踐教學

安菲

摘 要:虛擬仿真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學科建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步伐。隨著財會行業的飛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面對前沿實習崗位供給少、項目周期與實習周期不匹配等問題,財會類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本文針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財會類專業虛仿項目的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TB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80

高校人才培養問題是關乎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自20世紀末,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運而生并得到快速發展,如何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人才需求的有效銜接,如何培養適應經濟社會需求的人才,成為每個應用型高校面臨的困境。隨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化虛擬仿真技術以其高效、仿真等特點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各學科逐漸開始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背景下,高校不斷變革的實踐教學、信息化教學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為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

1 研究背景

2010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為專題重點闡述,強調“要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隨后,在2012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整合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建立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系列文件的出臺,推進了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很多學校開始重視實踐教學與信息化教學,但由于教學環境的束縛,僅僅依賴學校條件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對于一些風險高、成本高、綜合性高的學習內容,傳統實驗課程、現有實習單位均無法滿足,比如飛機制造、災難事件報道等。在此背景下,伴隨VR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工作逐步推進,實現了信息技術與高校實踐教學的融合,推動了高校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為解決實踐項目成本高、危險系數大、無法重復性操作等難題,2017年起,教育部以理工類學科為主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認定工作,進一步落實前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成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9年,教育部增加經濟管理類等人文社會學科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較理工類學科,財會類專業(屬于經濟管理類)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與相關實驗項目的建設起步較晚,且建設背景存在較大差異,基于此,各學校開始探討虛擬仿真技術有效嵌入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方法。

2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現狀

虛擬仿真實驗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科專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主要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系統等技術,構建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對象,使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開展實驗,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效果。

2017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7-2020年開展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著力打造精品項目。自此,以理工科為主要對象,各高校開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與完善。同年,教育部認定了187項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均面向理工類學科。2018年5月,《教育部關于開展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8〕5號)》文件發布,意味著教育部正式開展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工作,同年教育部認定了298項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理工類學科占273 項,心理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三個人文社會學 25項,人文社會學科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但尚處于摸索階段。2019年,教育部為歷史學類、經濟管理類、教育學類等人文社會學科規劃了10%左右的認定比例,數量雖少,但已呈現較大增幅。

國內的部分高校根據自身需求相繼開展了虛擬仿真實驗以及教學應用的研究。機械類、建筑類等理工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與應用較為普及,通過運用計算機創造虛擬環境來模擬各種真實環境,提高了技能實踐的質量和安全,有效緩解了實踐教學場地與設備受限等問題。相關研究結果也得到了學者的一致認可,虛擬仿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也日益凸顯,除了能輔助高校的科研工作,在實踐教學方面還具有易維護,利用率高等優點。但是目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理工類學科,對于財會類等人文社會學科的應用研究較少。在此背景下,對財會類專業的虛擬仿真項目建設與應用的探索存在必要性。

3 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3.1 前沿性崗位實習機會少

財稅政策的不斷變革,行業對財會崗位能力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由于市場為學生提供的相關崗位不充足,以及項目開始時間與教學安排時間的不一致,導致大部分學生無法接觸前沿性的實習崗位,對于數字時代財務共享服務、業財融合等知識的認識僅停留在了解層面,無法進一步深入研究,不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3.2 傳統實驗課程內容亟待創新

傳統實驗課程教學“重軟件操作,輕流程設計”,學生以財務軟件的操作為主要學習目標,較少涉及軟件平臺建設過程中的原理,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推動不足。而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普及,企業對單純的軟件操作者的需求日漸減少,對平臺建設者(財務架構師)的需求日漸增加,這就要求學生在充分調研客戶現狀的基礎之上,結合信息化建設需求和財務規則要求,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并提供流程和表單用于系統開發和建設。技術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對財會類專業實驗課程產生了挑戰,財會類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3 忽略調研能力的培養

行業對學生的溝通、調研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常規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質性參與調研難度大,無法重復且糾偏糾錯困難。財會崗位的工作,需要基于對企業的充分了解開展,所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基礎調研能力。但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情況:學生工作經驗不足,實際溝通能力弱;實際參與調研耗時過長、機會少;傳統課程忽略調研能力的培養。以上矛盾或情況導致學生參與實質調研與項目實習的難度較大。

3.4 學生設計成果的檢驗難度較大

學生通過調研,結合專業學習完成的設計是否可以用于企業平臺建設,是否能夠滿足企業需求,在目前教學實踐中均無法進行檢驗。并且,由于設計結果無法在系統中進行檢驗,學生也就無從了解不足,更不能有效改進。在目前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對于相關內容的掌握,只停留在“學”的層面,無法達到“用”的要求。實驗課程與企業的現實需求對接不緊密,易演變成蜻蜓點水式的學習。在非問題導向前提下,學生仍然以被動學習為主,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均有不足。

4 幾點思考

針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構建以實踐教學課程為基礎、第二課堂活動為補充、自我教育為輔助的實踐教學體系至關重要。其中,實踐教學課程的建設以數字技術支持為核心,以滿足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目標,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需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予以支撐,具體建議如下方面。

4.1 聚焦行業前沿

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應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緊密結合專業特色和行業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學校人才培養目標,重點攻克普通實驗條件不具備或實際運行困難等問題。

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影響,財會行業不斷變革,財務共享服務、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行業對傳統模式下從事記賬等低附加值工作的人員需求逐漸減少,高校成熟的軟件模擬實驗課程也基本能夠滿足該類人才需求?;诖?,財會類專業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的重點不應局限于軟件記賬,而應側重于行業前沿的崗位能力培養,便于解決學生接觸前沿崗位概率小、了解行業熱點不深刻等問題。

4.2 加強校企合作

針對虛擬仿真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應進一步完善“高校+企業”的模式,教學內容、學生能力培養應聚焦行業人才需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應充分聯動企業,一方面,項目成員應充分了解財會行業發展趨勢,了解高校學生實踐環節的困境,進而探討虛仿項目建設的出發點及路徑;另一方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應保證企業人員的全程參與,保證項目實驗場景、實驗步驟的完整度與準確性;此外,教師應進入企業進行實踐,保證項目建設與教學內容的銜接。

4.3 遵循“能實不虛,虛實結合”的基本原則

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建設應圍繞真實教學實驗或者實踐難以開展的環節展開,形成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

不同于理工類學科,財會類專業的實踐課程基本不存在危險性高、成本極高的內容,其難點主要集中于行業的飛速變化、實習場地不足、企業項目周期與學習時間沖突等方面,故項目建設的出發點略有不同。財會類專業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可以以企業真實案例為背景,結合行業熱點,通過數據脫敏等系列操作,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創設內容場景,增強學習者的場景感,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完成行業前沿知識學習的同時,完成自身知識的構建以及能力的培養。

2019年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基于業財融合的共享流程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以真實案例為背景,以實體企業的調研提綱、流程和表單為原型進行建設。實驗聚焦行業熱點,以IT企業的采購業務為背景,學生在虛擬環境下進行調研訪談、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的流程與表單設計訓練,有效解決了學生對行業發展認識不足、調研實習開展困難、重軟件操作、輕流程設計、成果檢驗難度大等傳統教學的局限。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實現舉一反三,能夠采用學習的調研方法獲取信息,并根據企業需求設計流程與表單,滿足財務架構師崗位能力需求。

4.4 科研成果延伸

行業、崗位調研與訪談的過程中,通過深入接觸行業前沿知識,高校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前期科研,轉化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時,借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可以進一步拉近科研成果與課程教學之間的距離,通過項目間的共享,實現高水平教學工作的開展。

5 結語

在財會類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學生“懂業務邏輯、曉系統運行、熟財務規則”,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有效的教學,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生對財務共享等前沿事物的感知不再是一紙空談,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結合能夠高效地進行知識傳遞。目前,財會類專業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將行業工作場景與專業教育融合在一起,進一步實現高端財會類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琛,于嘉浩,陸紅紅,等.基于快速成型技術的中國古典家具模型制作工藝[J].家具,2018,39(06):4044.

[2]郁舒蘭,施佳露,于娜,等.交互式老年人手指握力康復產品設計[J].家具,2019,40(02):8488+102.

[3]王曉迪.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中八項關系的理解與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8(31):911.

[4]陳紅.虛擬仿真技術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192193.

[5]楊春燕.BIM虛擬仿真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6):150.

猜你喜歡
虛擬仿真技術實踐教學
虛擬仿真技術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應用研究
虛擬仿真技術在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研究型學習在傳熱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基于VR技術和知識情景化的電力系統分析教學模式研究
虛擬仿真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