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憶與邱佩璋教授交往的幾件往事

2022-03-13 02:35莊天戈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授理論老師

莊天戈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200240)

今年(2022年)年初,突然接讀北大數學系姜明老師微信,謂邱佩璋教授不幸因病仙逝,這一噩耗勾起我對40多年來我國CT發展歷史的回憶,也回憶起與邱教授交往的一些往事。

自從1979年豪斯菲爾德和考馬克二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后,CT的應用與理論研究風起云涌,我國在CT領域的應用、教學與科研也緊跟不舍。在醫學應用方面,上海華山醫院率先引進日立公司的樣機,并由上海醫療器械研究所、上海計算技術研究所會同清華大學等單位進行仿造,1983年制造出能付諸臨床應用的國內首臺顱腦CT;在教學及研究方面,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在韋鈺教授的帶領下于1983年前后,進行微波衍射CT研究,并于1983年獲得了第一張衍射超聲CT圖像;差不多同一時間,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出了《CT原理》、《投影圖像重建》等課程,并進行”不完全投影數據圖像重建”的研究;1985年北師大成立了”CT理論與技術研究小組”。接著,1986年8月在北京召開“第一屆CT理論與應用學術會議”,由來自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應用數學研究室(邱教授工作單位,原稱北大分校)、北師大數學系,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等教學科研單位的40余名師生研究人員參加。會后討論成立“CT研究會”事宜。第一次與邱老師近距離接觸是在參觀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應用數學研究室時,(同時也認識了邱老師的太太王老師)。同年12月中國計算機學會CT理論與應用研究會成立。并推選邱佩璋教授為理事長。

第二次與邱教授交往是緣于1991年6月召開第五屆全國CT理論與應用學術會議。會議由上海交大承辦,在上海交大召開。邱教授為會議論文集撰寫了“前言”,總結了學會成立五年來,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在CT理論與應用兩方面取得的成就。

第三次與邱教授的交流,是在2001年12月。他來信說他們學院的一些學生和老師正在學習CT原理,問起我:“是否還有《CT原理與算法》一書(原信見圖1)?”拙著能得到邱老師的認可,使我感激莫名。

圖1 邱教授2001年12月給作者的信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邱教授是在2014年3月,北大的姜明教授邀請F.Natterer教授到北大講學,姜老師邀我一起參加會見。在Natterer教授講座結束之時,邱教授早已在講座教室外面等候多時,此時先生已年近90高齡,實在于心不忍。見先生精神矍鑠,十分健康,內心非常高興。邱教授以他2007年的著作——《網函數插值理論及其應用》一書相贈,并一起合影留念(圖2~圖4)。拜讀該書時,了解到邱先生是如何從實例需要提出課題,然后解決實際問題,進而上升到理論,最終寫出這本專著的。通過與邱教授的交往,使我從邱教授身上學到不少做人和做學問的道理。斯人已逝,精神永駐,風范長存。

圖2 2014年3月邱先生(左)與作者在北大留影

圖3 北大留影左起,邱佩璋教授,Prof.F.Natterer教授,莊天戈教授,姜明教授

圖4 邱佩璋教授題詞(A)及贈書(B)

猜你喜歡
教授理論老師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劉排教授簡介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恐怖的教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