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能視角下陜西省貧困婦女脫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工作新路徑探析

2022-03-16 12:07李曉曼
農村實用技術 2022年3期
關鍵詞:婦女家庭社區

李曉曼 陳 寧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截至2020年11月,經過長達八年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1],自此我國扶貧工作進入了“后脫貧時期精準扶貧”“鞏固扶貧成果”和“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而女性的脫貧與否對整個家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意義重大,同時對于阻斷貧困的家庭代際傳遞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陜西省作為我國的西部省份,尤其是其偏遠農村地區,貧困婦女的受教育程度低、“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受家族角色和倫理束縛以及“戀鄉情結”等眾多復雜因素,造成了陜西貧困女性畏縮、被動、收入低、壓力大等易于返貧致貧的風險因素,需要通過有效的社會工作進行干預,試圖降低返貧致貧率以及實現脫貧的可持續性。

增能理論也稱作“充權”或“賦權”理論,是現代社會工作的重要理論,主要應用于弱勢群體。在賦權理論看來,弱勢群體處于一種權能缺失的狀態,就是從個人角度,喪失行為、施加控制的動機、效能和控制感;從人際關系角度,個人影響他人行動的具體技術的發展能力較弱;從社區角度,個人喪失參與社區決策的機會和能力等。而這種權能是可以變化和發展的,社會工作就是要激發該弱勢群體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所服務群體的權利、能力和社會參與,以此使得服務對象能夠把控自己的生活[2]。本文主要從增能的視角下,探討針對陜西貧困婦女的脫貧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工作方法路徑。

1 陜西省貧困婦女脫貧的消權表現

2020年后陜西已經進入“脫真貧、真脫貧”的后精準脫貧時期,女性易致貧返貧人口相對于男性有其特殊的消權表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等靠要”與“求貧”心理

由于以往的被扶貧救助經驗和對“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不正確理解,造成以戶為單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怕摘帽,寧可被政府托底不愿自己努力的被動局面。而一些產業扶貧項目早期雖受到政府和企業及社會公益組織的資金投入,但因為市場風險的存在造成收益波動,也加劇了貧困婦女的心理脆弱性[3]。甚至有些貧困戶出現“人前偽裝貧困,人后勤勞生產”或者將爭取到的扶貧款挪作個人消費或儲蓄,以一種“爭當貧困戶”的精神貧困和志氣貧困的形式出現,忽視了政策底線、道德標準和制度要求[4]。

1.2 自我效能感低下

陜西貧困婦女較為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心,缺少生活技能與社會交往等導致自我效能低下的問題。首先因為歷史文化等原因造成的女性相對于男性受教育程度更低,因而在很多家庭中女性除了信任或依靠丈夫,甚至也出現了依靠家庭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子女甚至孫子女。其次,由于生育以及繁重的家務或是照顧老人等原因長期脫離社會以及“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一般村里開會等都由家庭男主人出面,長期依賴男性缺乏主動有效溝通,也讓一些貧困女性輕易就否定自己。再次對于外部社會的快速進步存在恐懼情緒。在調查中有相當比例的貧困女性甚至包括一些中青年女性都“聞高科技變色”,出行不會掃碼;去醫院不會看病。對于新型的金融工具更是存在恐懼心理,不敢在自助存取款機上使用銀行IC卡,仍然依賴于現金與存折。最后,這樣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情形還會蔓延到下一代身上,在本項目調研中有部分二十歲上下的女性,既未上學也沒有打工,就在家務農或偶爾打零工,大多數時間屬于相親“待嫁”狀態,在詢問為何不出去打工的原因時,回答最多的就是“怕被騙”。

1.3 就業與家庭角色的矛盾

不同于男性,女性在家庭中具有更多的生育、教養子女和孝敬照顧老人的責任,對于家有低幼齡子女或是病人和失能老人的情況,往往是女性選擇留守在家,男性出門就業。即使是家中沒有這些羈絆女性在家的因素,女性往往也是以打零工為主。這除了會造成上述自我效能感低下以外,還會帶來社會交流不足,就業信息獲取渠道過少等問題。

1.4 家庭決策權與婚姻風險

自我效能感低下和傳統“男尊女卑”的思想下,也會造成女性家庭決策權較輕和經濟權受限于家庭男主人。在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的家庭,經濟控制權在男性手中,即使少數有經濟決策權的貧困女性也會自發地將消費傾向于子女教育和老人醫療方面。最后還有對于女性來說,由于依賴心理、自我效能感、家庭經濟權旁落、以及很難放棄的子女撫養教育權,使得當面臨婚姻危機時“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想離不敢離”,以及離婚后經濟收入低下和撫養/扶養費實際上較難追討,立即陷入致貧返貧的狀態。

2 陜西省貧困婦女脫貧的增權賦能可行性分析

既然在“后精準脫貧時期”的目標是脫貧不返貧,就要針對以上容易造成致貧返貧的消權表現,探討其增權賦能的可行性。

2.1 個體增權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和中高等教育的逐年進步,年青一代女性已經具備平等、獨立的人格,這種人格也會一定程度影響父輩對于性別平等的認知。而對于傳統自我效能較低的女性,由于現代家政市場、育兒市場的發展,也可以從經濟上定量化認清自己的價值。

各地農村電商的發展和直播帶貨、基礎物流設施建設,使得家門口創業成為現實,使得女性兼顧家庭的同時可以考慮職業的發展問題。而未來社區食堂、家政服務、育兒托管等社會化工藝項目又能從時間精力等方面進一步解放女性,使得女性有時間去思考自己擅長的技能以及有時間分配給學習和工作。

2.2 制度增權的可行性分析

從制度層面,如果能夠增強養老、醫療、生育等保險制度,提高參保率,增加保障范圍和深度,設置農業生產和養殖業強制基本保險,也能夠為貧困婦女和家庭降低風險。在就業層面,促進保障女性平等就業的立法,對企業就業歧視問題進行干涉和控制,對企業招聘進行監督,建立獎罰機制,保證就業市場公平,對女性職工的工時和最低薪酬予以規定,保證女性同工同酬的權利,從制度層面減少企業聘用女性員工的成本[5]。這些都可以幫助貧苦婦女消除恐懼,為他們提供邁出去的底氣。

2.3 社區增權的可能性分析

社區首先是一個貧困婦女社會交流的場所,鼓勵女性多交流能夠幫助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社區范圍內的致富典型因為熟人效應更能增加女性扶貧致富的信心。社區產業集群和農村電商,農民公社等又能夠幫助貧困女性在家門口就是現實農副產品收入。長期的社區培訓還能培育女性的獨立判斷能力、提高認識水平,增加自信心、提高家庭地位。最后如果社區能夠實現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將直接為一部分貧困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同時解放更多的女性有時間從事經濟效益更高的工作從而增加家庭收入,實現個人價值感。

2.4 組織增權的可能性分析

各種企業、事業單位和公益組織不僅能在貧困婦女的資金和物資方面提供直接的幫助,或者利用集體采購的形式低成本代購生產原材料和代銷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降低貧困婦女創業致富的門檻。更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和靈活機動作業方面為貧困婦女提供崗位,增加收入;也可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認知教育、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幫助貧苦婦女解決實際的困難,和遇到苦難時有救助的安全感。各公益組織也可嘗試志愿者服務,從時間和經濟上減輕貧困婦女的精神壓力。

3 陜西省貧困婦女脫貧的社會工作方法路徑

結合以上四個方面增權可能性的發展方向,對有效幫扶“后精準脫貧時期”陜西省貧困婦女脫貧甚至走向致富仍然需要做大量的社會工作,而具有可持續性的社會工作方法路徑有:

3.1 文化扶志與認知教育

社會工作者尤其是社區工作者,首先應該喚醒貧困女性的平等意識,不僅僅是家庭和社會中的男女平等,還有女性獨立、自尊、自愛的水平。其次是文化扶志工作,教育貧困婦女“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扶貧工作歸根到底是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發揚“滴水石穿”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5]。

除了傳統的技能培訓以外,社會工作者還應該大量開展認知性培訓,廣泛開展疾病防疫、日常保健、營養健康、失能老人護理等的知識普及和新時代技術應用;以及基礎金融和理財知識培訓等,提高貧困婦女的自保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也為她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提供一份保障。

3.2 心理輔導與法律援助

對于存在心理疾病者本身以及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極度貧困者進行心理咨詢和干預,解除心理枷鎖。對于涉及婚姻危機、家庭暴力、訴訟以及各種賠償不公問題的貧困婦女提供法律援助,消除無助感,增加生活和致富的信心。

3.3 大力創造“巾幗致富榜樣”

集中優勢資源率先在社區范圍中,挑選個別條件較好,自我效能感較高,有強烈致富意愿的女性,調動優勢資源促進就業或創業,創造“巾幗致富榜樣”,邀請這些榜樣在社區線上線下分享成功故事,在熟人圈中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其他女性崛起,榜樣帶動的力量遠大于說教的力量。

3.4 推動家門口就業和靈活機動就業

社會工作者需要積極聯系社區家門口的企、事業單位和合作社組織,提供工作崗位,使貧困女性實現兼顧家庭的同時可以在家門口就業。除此以外還需要設法提供一些計時或者計件的代加工崗位,能夠幫助有低幼齡子女和失能老人、重病人需要居家照顧的女性靈活就業,用零散時間實現可觀收入。

3.5 組織家務勞動的社會化

組織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建立社區食堂、社區兒童托管、社區養老院等,這樣可以取得三方面的效益,第一,這樣可以為一部分女性群體提供家政服務崗位,解決就近就業;第二,將做飯、打掃等家務和子女接送、作業輔導,看護以及失能老人和重病人的護理等集中化,有效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第三,就此可以解決另一部分原先受困于育兒、看護老人做家務等的貧困婦女,為他們提供時間上的便利。家務勞動社會化以后,還可以讓女性看到家務活動的價值,提高自身的價值感和成就感,也能夠提高女性的家庭地位。

3.6 組織志愿者幫扶行動

志愿者的幫扶工作除了傳統的經濟上的幫扶,和職業技能培訓還應該向認知教育、心理干預法律援助方向側重??梢越M織志愿者統一接送社區(村)上學學生,集體輔導功課,為母親們提供三小時創收時間;開設社區(村)食堂,以合理價格提供簡單餐飲,為家庭主婦減少做飯時間可以用于制作手工藝品或者開展農村電商事業等;將社區(村)能夠自理的老人和輕病人集中看護護理;重病人和失能老人提供上門看護,一兩個小時的上門志愿服務也能夠為貧困女性提供片刻休息和精神上放松,如果能夠實現日常幾個小時的看護還能為這部分女性提供靈活就業的可能性。

4 結語

總之,從賦能的角度出發,能夠為陜西省貧困婦女做的社會工作還會有很多,只有貧困女性內心充實,有足夠的自信心和技能,并且相信自己帶領家庭能夠走向致富之路并積極尋找就業創業機會時,陜西的扶貧攻堅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并最終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猜你喜歡
婦女家庭社區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當代婦女的工作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強奸罪立法和執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