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旱地油菜高產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

2022-03-16 12:07陶金煥張瓊芝李興平代健康
農村實用技術 2022年3期
關鍵詞:峨山油菜農戶

陶金煥 張瓊芝 李興平 代健康

(1.峨山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峨山 653200;2.新平縣煙草服務中心,云南 新平 653300;3.曲靖市農業科學院,云南 麒麟 655000)

油菜是云南最大的油料作物,也是云南三大小春傳統作物之一。作為云南冬季主要經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的主要來源,云南油菜常年種植面積為3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約54萬t,占全國比例均在4%左右,是全國油菜主產省份之一[1]。油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云南農業產業的發展和保障全省食用油供給安全及促進全國油菜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2]。峨山縣油菜種植實際生產中,主要存在持續干旱、低溫、凍害等自然災害、管理不到位、產量不高、農戶積極性不夠等問題[3]。

針對這些問題,峨山縣結合自然氣候和生產條件,積極探索旱地發展之路,實施油菜上山,開展了山區旱地油菜高產栽培萬畝試驗示范,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山區旱地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與管理模式,增產效果明顯為促進油菜規?;N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提供了重要借鑒。

1 示范推廣情況

1.1 示范區布局

針對峨山縣小春糧油種植結構調整和自然生態及生產條件。該項目統一安排在峨山縣旱地較為集中、干旱缺水極為嚴重的塔甸、富良棚、大龍潭三鄉鎮的旱作生產區。其中:百畝核心區布置在塔甸鎮瓦哨宗村委會三組62戶。千畝展示片布置在塔甸鎮瓦哨宗二、三、五組和富良棚鄉大寨一、二組共兩個鄉鎮五個村民小組459戶。萬畝示范區分別在塔甸鎮的塔甸、黑膩、七溪、瓦哨宗、富良棚鄉的富良棚、塔沖、美黨、翻家大龍潭鄉司城、各雪、綠溪、以他斗等共12個村委會72個村民小組3033戶。

1.2 實施結果

百畝核心區平均畝產186.9kg,比預期指標畝產180kg增產6.9kg,增加3.83%;千畝展示區平均畝產161.5kg,比預期指標畝產150kg增產11.5kg,增加7.67%;萬畝示范區平均畝產133.94kg,比預期指標畝產130kg,增產3.94%。項目區平均畝產136.9kg,比非示區平均畝產99.7kg,畝增37.2kg,增產37.3%,同時畝節省生產用工1個,節約農藥0.12kg和化肥4.00kg。

2 山區旱地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種植技術模式上主要針對山區土壤瘦薄、干旱、低溫冷害等導致山地油菜產量低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避害減災新品種新技術,采取煙地套種油菜、將油菜和烤煙中后期采收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增加結實率和提高籽粒飽滿度,力爭把旱地油菜生產因干旱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積極推進機耕機耙、機械打塘、機收或機碾壓脫籽等農機化作業,加快栽種時節和收割進度。

2.1 統一供種、播種、機耕機耙。

選用抗逆性、豐產性較好、耐瘠、耐旱、耐寒優良品種的優良品種,主要優良品種以花油6號為主,并根據生產條件輔以云花油早熟一號、“A35”品種。示范區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播種,良種到位率100%。統一機耕機耙,促進深耕改土,前作烤煙或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雜草和茬根,項目區內機耕機耙累計面積9872畝,占項目實施面積的87.46%。部分山地根據地形地勢和農戶實際情況采用微耕機深犁細耙,做到深、細、松,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2.2 適時早播,保證全苗壯苗。

近幾年隨著暖冬的出現,雨水偏少和秋雨結束較早加上冬春嚴重干旱、低溫凍害等不利天氣較為突出。針對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采取適時早播。播期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苗后根據苗情及時補苗或補種。針對冷涼山區,冬寒少雨,干旱霜凍、高溫逼熟等實際問題,適時早播、搶墑播種、充分利用秋末初冬的雨熱,確保生長前期苗全、苗壯,中后期有效避過干旱和凍害。

2.3 規范化栽培,合理密植、及時間苗、定苗。

針對山區土壤肥力差,加之冬春干旱少水,中后期肥水管理得不到保證等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采取規范理墑、打塘點播、適當加大種植密度,充分利用主枝生長優勢。種植規格2m開墑,每墑栽5行,行塘距0.4m×0.3m,畝植5500塘。3~5葉期間苗和定苗,間除弱苗、病苗、保留壯苗。百畝和千畝片每塘留苗4~5株,每畝保證2.2萬~2.7萬株。萬畝展示區根據播期和土壤肥力留苗,肥水稍好,播期稍早的地塊適當稀植;肥力差或遲播地塊多留苗,一般每塘留苗5~6株,畝保證2.7~3.5萬株。

2.4 中耕鋤草,提高土壤通透保水、防止草害。

5-8葉期(定苗后),進行人工中耕松土、除草。防止雜草為害、促進根系下扎,增強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調節土壤養分。

2.5 科學配方施肥

針對干旱無雨,沒有水澆條件,中后期不利施肥管理等實際情況,采取增施塘肥,重施苗肥,補施蕾苔肥和葉面肥的施肥方法。(1)畝用復合肥30~40 kg、尿系5~6kg、普鈣20~30kg、硼肥2kg、鋅肥2kg作塘肥深施。(2)播種后畝用農家肥1200~1500kg作塘肥即蓋種。(3)定苗后畝用尿素20~30kg和硫酸鉀復合肥15kg兌水澆塘作提苗肥(萬畝區因地制宜,水澆不配套地塊,利用陰雨天畝用尿素20~30kg撒施)。(4)針對中后期干旱無雨,無法追施肥料等實際情況,積極采取葉面施肥,分別在現蕾、初花、終花期和角粒膨大期選用0.2%尿素液、0.3%磷酸二氫鉀液和0.2%硼肥液進行葉面噴施。

2.6 統防統治、綜合防除病、蟲、草害。

(1)化學除草:播后苗前畝用禾耐斯(乙草胺)45ml兌水45kg進行全田噴施;定苗后至現蕾期間,松土除草。(2)病蟲害防治:播種后畝用600g百菌清兌水(1000~1200倍液)沖塘,防治根腫??;出苗期畝用嘧噠顆粒劑800g均勻撒入塘內,防治旱螺為害;出苗后畝用高效氯氟氫菊酯(功夫)100ml兌水45kg墑面噴施,預防跳甲、菜青蟲、地老虎等危害;中后期針對干旱蚜蟲、白粉病等危害嚴重等實際情況,分別在蕾苔、初花、終花、結莢、角果膨大等不同時期,畝用70%吡蟲啉6g、高效氯氟氰100ml和三唑酮100g兌水45kg進行葉面噴施,預防蚜蟲,白粉病等病蟲害。

3 山區旱地油菜高產栽培管理模式

3.1 加強項目管理與技術支撐

峨山縣政府成立山地冬油菜示范項目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業局局長任副組長,由縣農業局和項目區鄉鎮相關領導及縣種子管理站和各鄉鎮農科站為成員,負責對該項目的全面領導和組織協調、擬定方案、落實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生產科,負責日常工作,項目技術工作由峨山縣種子管理站負責實施。領導小組下設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對項目區農戶培訓,技術指導,試驗示范,高產栽培研究等工作,做到政技結合,技物配套,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保證各項措施順利實施。

3.2 加強項目協調配合

在具體實施工作中,由峨山縣種子管理站、塔甸農科站、富良棚農科站、大龍潭農科站等成員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各負其責,更有效地提供了優良品種,高產栽培技術、綜合防除病蟲草害等關鍵技術。做到“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干,村有技術能人和工作措施到村組,操作技能培訓到戶,技術指導到田的組織實施要求,共組織了縣、鄉、村科技人員35人,其中縣級11人,鄉組14人,村級農科員10人,實行分片負責,責任到人。

3.3 做好技物配套服務工作

發揮行政、技術、農戶、生產資料等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在播種期、出苗期、現蕾期,初花期、終花期由項目實施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銷售單位,招標采購良種,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對示范區實行“三供一補”,即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供藥和統一補助。對種子和農資實行全額或差額補助。共計配套補助良種50kg,復合肥5000kg;尿素4000kg,70%吡蟲啉600包(1.2kg),高效氯氟氫菊200瓶(60kg)、三唑酮400包(40kg)。硼肥1000kg、百菌清120kg。

3.4 做好統防統治

由原來發放技術資料和會議安排改為科技人員走村串寨,送藥到戶、配方到田,手把手地教農民科學施肥、打藥等實用技術,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組織農戶統防統治,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5 做好技術培訓和宣傳發動工作

由原來村組干部培訓為主,改變為直接培訓農戶;由原來的廣播、黑板報宣傳或領導干部以會代訓,改為田間地頭現場培訓和田間指導為主,較大地提高了關鍵技術的到位率和操作技能。技術指導組做好山地冬油菜避害減災技術,利用秋末初冬雨水和熱量,搶墑播種、適時早播、增施有機肥,重施底肥,適時間苗、定苗,合理留苗、綜合防除病蟲草害等重要生產環節的實用操作技術培訓。利用各種大小會議加于宣傳培訓,根據生產季節,適時開展現場培訓、示范操作,發放技術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培訓到戶、指導到田。累計培訓6期486場次,培訓農戶16730戶,受訓農民42875人次、田間現場操作指導16578人次。印發《山地冬油菜避災栽培技術和配方施肥技術》資料3678份,示范區農戶戶均1至2份,縣、鄉(鎮)、村、組相關領導和各級各部門相關工作隊員人均1冊。

4 存在問題與建議

4.1 存在問題

4.1.1 自然災害影響較大。

峨山縣山區旱地易出現持續干旱缺水和冬季低溫來臨早等自然災害,在育苗期可導致部分地塊生育弱苗或缺苗較為嚴重,在中后期,可導致肥水管理無法進行,單株結角少、角粒偏低,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甚至部分地塊缺水干枯死苗、絕收。

4.1.2 農戶積極性不高。

由于油菜經濟效益不高,農戶對油菜的栽培管理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部分農戶,用上優質良種而沒有應用與之配套的科學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意識淡薄,耕作管理粗放,不能充分發揮良種優勢,單產、效益均未明顯提升。部分地方出苗后由于持續干旱,田間苗勢差,部分農戶失去管理信心,栽后不管理,不間苗,不施肥,不防治病蟲導致減產或絕收。

4.1.3 病蟲害對產量影響較大

在影響油菜產量的諸多因素中,病蟲害的威脅最大,特別是中后期針蚜蟲、白粉病等危害較嚴重。

4.2 建議

4.2.1 加大抗旱、抗寒、高產栽培新技術示范推廣。

加強煙后套種、免耕式早播、秸桿覆蓋、耐旱早熟品種和抗旱栽培等先進技術運用推廣。充分利用田邊地角現有池塘,注重蓄水,特別是雨季引水和蓄水工作,蓄滿小池、小塘、確保澆施肥料或施用農藥用水。

4.2.2 加強農戶培訓與引導

注重田間現場技術培訓數量和質量,提高田間操作技能水平。進一步引導群眾抗旱生產自救,確保農業生穩步發展的新觀念、新思路。

4.2.3 加強病蟲害統防統控

大力推行統一組織發動、統一技術方案、統一藥劑供應、統一施藥時間、統一防控行動的“五統一”防控措施,加強專業化、社會化防治服務,提高病蟲防控工作的組織化程度,全面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猜你喜歡
峨山油菜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有眼無珠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峨山縣總工會:召開八大群體入會推進會
峨山縣總工會:開展婦女維權宣傳月活動
油菜燴豆腐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