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窺鏡微創手術對鼻息肉患者切口感染發生及Eotaxin、Eotaxin-2表達的影響

2022-03-16 12:17王保平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 2022年3期
關鍵詞:鼻息肉內窺鏡鼻竇

胡 珊,張 莉,王保平

(河南省泌陽縣中醫院耳鼻喉科,河南 泌陽 463700)

鼻息肉是贅生于鼻腔或鼻竇黏膜上突出在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組織團,好發于成年人群中,既可為單發性,亦可為多發性[1]。鼻息肉病因復雜,普遍認為與中鼻道微環境學說、鼻變態反應、細菌超抗原學說等有關,多發生在上頜竇、篩竇、中鼻道等,臨床表現為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面部疼痛、嗅覺的喪失,影響患者健康、生活[2]。鼻腔、鼻竇手術是鼻息肉患者傳統治療方法,雖然能切除病灶組織,但是病灶清除不徹底,術后損傷明顯,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難以獲得預期手術效果[3-4]。內窺鏡微創手術則能在直視下完成操作,能最大程度清除鼻腔、鼻竇等病變組織,并且該手術對患者鼻腔及鼻竇結構破壞較小,能最大限度保留鼻腔與鼻竇的自然功能,利于患者術后恢復[5-6]。但是,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對術后切口、嗜酸粒細胞趨化蛋白(Eotaxin)、嗜酸粒細胞趨化蛋白2(Eotaxin-2)表達的影響研究較少[7]。因此,本文采用隨機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內窺鏡微創手術在鼻息肉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對切口感染、Eotaxin、Eotaxin-2表達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8年4月治療的鼻竇炎鼻息肉患者72 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 例中,男23 例,女13 例,年齡25~72 歲,平均(45.82±5.68)歲;病程1~10 年,平均(4.52±0.73)年。病變部位:右側鼻腔病變13 例,左側鼻腔病變15 例,雙側鼻腔病變8 例。臨床分型:Ⅰ型14 例,Ⅱ型16 例,Ⅲ型6 例。觀察組36 例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齡24~75 歲,平均(46.09±5.71)歲;病程1~11 年,平均(4.56±0.77)年。病變部位:右側鼻腔病變12例,左側鼻腔病變17 例,雙側鼻腔病變7 例。臨床分型:Ⅰ型12 例,Ⅱ型15 例,Ⅲ型9 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鼻息肉診斷標準[8],術前均經病理組織檢查確診;(2)均伴有不同程度鼻塞、膿涕增多等癥狀,CT下可見鼻息肉、膿性分泌物;(3)符合傳統手術、內窺鏡微創手術治療適應證。排除標準:(1)近期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或具有鼻腔手術史者;(2)合并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驘o法耐受手術者;(3)合并精神異?;蚪谑褂闷渌椒ㄖ委熁蛴绊戭A后評估者。

1.3 方法 術前1 周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對于無禁忌證者術前3 d使用激素,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對于病情復雜者可邀請相關科室會診,加強患者基礎疾病控制[9]。對照組:采用傳統鼻腔、鼻竇手術治療。取仰臥位姿勢,行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術中切除鼻腔內息肉、病變黏膜;對于伴有鼻中隔偏曲者給予鼻中隔矯正手術。觀察組: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取平臥位姿勢,頭部抬高30°,在鼻內鏡下觀察病變部位、病變大小,對鼻腔、蝶腭孔周圍黏膜組織及中鼻甲后端進行表面浸潤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鼻內鏡下切除鼻腔內息肉組織,然后切除鉤突組織,將篩泡打開,充分暴露病變的鼻竇與竇口,徹底清理竇口中相關病變組織,充分開放竇口,保證引流管通暢;對于伴有鼻中隔偏曲者給予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術后徹底清理竇腔、鼻腔中積血、分泌物,給予含有凝血酶的止血海綿完成鼻腔填塞,術后常規給予抗炎處理,加快術腔清洗,降低術后鼻腔粘連。術后常規靜滴抗生素抗感染,每天口服地塞米松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469)0.75 mg,每次2 片,每天3 次,連續服用1 周,術后2 d取出鼻腔內的止血海綿,兩組術后3 d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

1.4 觀察指標

1.4.1 手術參數: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中引流量、術后下地時間。

1.4.2 炎癥因子:兩組術前、術后3 d次日早晨空腹狀態下取靜脈血3 mL,20 min離心,離心力1 258g,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患者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5(IL-5)、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10-11]。

1.4.3 Eotaxin、Eotaxin-2陽性率:兩組手術后均取病灶部位組織小塊,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測定兩組Eotaxin、Eotaxin-2蛋白表達,向組織中加入蒸餾水與濃度為30.0% H2O2,常溫下加入內源性酶10 min滅火,PBS連續3 次洗滌。最終獲得的切片放置在0.01 mol/L枸櫞酸鹽緩沖液中,加入生理鹽水控制溶液pH最終為6。電爐加熱直到煮沸,5 min間隔后再次煮沸,常溫下冷卻。PBS洗滌2 次,每次5min,最后加入5% BSA封閉液并加入兔抗人CK20蛋白抗體(1:100),兔抗人Eotaxin、Eotaxin-2蛋白一抗,1 滴。滴加完畢后進行3 次PBS洗滌;在1 mL底物中加入兔抗人Eotaxin、Eotaxin-2蛋白二抗1 滴,混合后常溫下顯色,蘇木素復染后封片,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數量,每份標本測定3 次,取平均值[12];判斷方法:參考奧爾雷德評分標準分別從細胞的陽性數量(陽性細胞數≤25% 0 分,26%~50% 1 分,51%~75% 2 分,>75% 3 分)、染色強度(不著色0 分,黃色1 分,棕黃色2 分,黃褐色3 分)完成免疫組化染色評分,得分越高,陽性率越高[13]。

1.4.4 術后切口感染率、復發率:兩組術后均進行6個月隨訪,統計兩組術后切口感染、術后粘連、上頜竇開口狹窄發生率及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復發率。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例(%)]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參數比較 兩組術后下地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中引流量,均少(短)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手術參數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參數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術中引流量(mL) 術后下地時間(d)觀察組 36 54.69±5.31 15.23±3.51 3.12±0.42 43.69±5.71 3.24±0.42對照組 36 70.58±6.89 29.98±5.78 5.79±0.62 85.71±8.90 3.28±0.46 t 5.736 9.398 7.893 5.712 1.2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169

2.2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 d的IL-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 d的IL-5、IL-17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術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IL-2(mg/L) IL-5(ng/L) IL-17(μg/L)觀察組 36 術前 4.63±0.51 252.19±23.67 4.38±0.95術后3 d 4.56±0.49 162.24±20.44*# 2.46±0.53*#對照組 36 術前 4.62±0.50 251.88±23.09 4.39±0.97術后3 d 4.57±0.50 198.57±22.41# 3.29±0.67#

2.3 兩組Eotaxin、Eotaxin-2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Eotaxin、Eotaxin-2陽性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3)

表3 兩組Eotaxin、Eotaxin-2陽性率比較[例(%)]

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鼻息肉組織中嗜酸細胞數量減少,Eotaxin、Eotaxin-2表達水平較低,且多表達于黏膜上皮細胞、黏膜下炎性細胞中;對照組術后鼻息肉組織中嗜酸細胞數量較多,Eotaxin、Eotaxin-2表達水平較高。(圖1)

圖1 兩組Eotaxin、Eotaxin-2免疫組化結果(×200)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感染率、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切口感染、術后粘連、上頜竇開口狹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1 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 個月、6 個月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比較[例(%)]

3 討論

鼻息肉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其發病與患者中鼻道微循環改變、鼻息肉組織發生變態反應及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等有關[14-15]。中鼻道間隙相對較窄,當氣體進入后容易發生湍流,造成纖毛活動能力降低,造成中鼻道屏障能力喪失,引起鼻腔局部血管擴張異常,增加鼻黏膜水腫、腺體增大,加劇疾病的發生、發展。近年來,內窺鏡微創手術在鼻息肉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16]。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中引流量,均少(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手術創傷較小,利于患者恢復。內窺鏡微創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該手術能在直視下進行精細操作,能最大限度清除鼻腔、鼻竇病變組織,且手術對鼻腔、鼻竇結構的影響較小,能最大限度保留鼻腔及鼻竇的自然功能,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臨床研究[17-18]表明: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較低,手術過程中利用鼻內鏡能徹底清除病灶組織,能處理細微結構病變。臨床上,鼻息肉患者采用內窺鏡微創手術治療的目的并非清除炎性增生組織,而是同時清除其他病變組織,最大限度保留鼻腔、鼻竇正常黏膜,充分利用鼻黏膜促進患者術后自我修復[19-20]。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切口感染、術后粘連、上頜竇開口狹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3 個月、6 個月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能降低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鼻息肉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因素過程,常伴有炎癥因子的共同參與。IL-5屬于是一種弱酸性的糖蛋白,能促進B淋巴細胞分化、增殖,可誘導嗜酸性粒細胞分化,促進IgA的合成[21]。IL-17則由T細胞分化產生,能參與體內多種自身免疫疾病與炎癥反應的發生;同時,IL-17能促進鼻息肉組織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引起炎癥因子產生瀑布連接反應,加劇疾病的發生、發展[22]。Eotaxin具有嗜酸粒細胞趨化活性,能誘導嗜酸粒細胞細胞質肌動蛋白多聚化,有助于促進細胞移動,誘導其釋放更多的嗜酸粒細胞。同時,Eotaxin在人體中能表達于多種正常細胞中,當受到炎癥刺激后其表達水平顯著升高[23]。臨床研究[24]表明:Eotaxin不僅能趨化吸引嗜酸粒細胞,亦可活化嗜酸粒細胞。Eotaxin-2屬于是一種新發現的趨化因子,與CCR3受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能激活嗜酸粒細胞的形成。臨床研究表明:Eotaxin-2在鼻息肉患者中呈高表達,是嗜酸粒細胞聚集潛在的機制。臨床上,將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降低Eotaxin及Eotaxin-2表達,從根本上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恢復[25]。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3 d的IL-5、IL-17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Eotaxin、Eotaxin-2陽性率,低于對照組(P<0.05),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降低Eotaxin、Eotaxin-2陽性率,從根本上控制疾病發展。

綜上所述,內窺鏡微創手術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手術創傷較小,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能降低Eotaxin、Eotaxin-2陽性率及術后切口感染率、復發率,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鼻息肉內窺鏡鼻竇
鼻竇內窺鏡在耳鼻喉病變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分析
一種具有附加內窺鏡功能的醫療管
電子內窺鏡臨床評價要求探討
內窺鏡技術研究進展
鼻腔、鼻竇神經鞘瘤1例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藥物保守治療一例
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鼻息肉的臨床分析
IL13 與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組織中的表達
微波在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中的應用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