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結核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研究

2022-03-18 00:40李佳璠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4期
關鍵詞:相關因素不良反應

李佳璠

摘要: 目的 探究抗結核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入肺結核治療患者145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患者治療期間抗結核用藥不良反應情況記錄分析,并分析上述患者基線資料,探究引起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因素。結果 145例患者中,68例患者發生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占比為46.90%。對145例患者一般資料分析中得出,HbsAg、ALT、AST、BUN、SCr存在差異性(P<0.05),是導致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結論 抗結核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發生較多,需依據藥物常見不良反應類型及患者基本情況,有效制定出抗結核方案,密切觀察患者治療情況,以便減少、防止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不良反應發生。

關鍵詞: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2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20年全球新發結核人數高達1000萬,死亡人數200萬例。中國結核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二位[1]。結核病治療上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及全程用藥原則。不間斷聯合使用多種抗結核藥物長達半年以上,患者會合并不同程度不良反應,導致患者中止治療、復發、產生耐藥,對結核病防治造成影響[2]。研究指出[3],抗結核藥物出現不良反應中包括尿酸增高、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過敏以及粒細胞減少等。具體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低報道各異。誘發不良反應發生因素較為復雜,大致可分為藥品方面、患者方面。當抗結核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種類越多,輕則為患者造成痛苦,重則會危及生命安全。本文就抗結核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作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入肺結核治療患者145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納入對象符合結核病診斷標準,初治或復治肺結核,正規、足量、聯合治療;②患者一般資料完整者;③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內容,自愿參與;④本次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因其他原因所致治療中斷、失訪等;②合并免疫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③哺乳期、妊娠期患者。其中男86例,女59例,年齡18~37歲,平均(29.63±4.15)歲。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治療期間一般資料、臨床資料及臨床不良反應情況詳細記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飲酒等;臨床資料:高血壓、糖尿病、乙肝等病史;記錄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指標水平。藥物不良反應判斷:治療過程中,及時分析抗結核藥物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評估抗結核藥物與不良反應關聯性,關聯性結果分為:肯定、很有可能、可能、可能無關,本次研究中對評價為肯定、很可能、可能,記錄為抗結核藥物相關不良反應。依據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將其分為不良反應組、無不良反應組,并分析影響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相關因素。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因素采取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145例患者中,68例患者發生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占比為46.90%。關聯性評價肯定3例,判定為很有可能15例,判定為可能為50例。其中肝損傷比例最高,為36例(52.94%),其次為胃腸道反應,為11例(16.18%),其他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肢體麻木感、白細胞減少、腎功能指標異常等21例(30.88%)。

2.2一般資料分析

對145例患者一般資料分析中得出,HbsAg、ALT、AST、BUN、SCr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1。

2.3影響因素

將上述有差異資料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HbsAg、ALT、AST、BUN、SCr均是導致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結核病為臨床常見慢性傳染性疾病,感染部位主要為肺部,當患者發病后癥狀表現為盜汗、乏力、低熱等,當病情嚴重時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因此,臨床對患者需開展及時有效治療,常見治療方法為抗結核藥物治療??菇Y核藥物聯合、全程、足量應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癥狀,達到治愈效果[4]。

由于化療過程中,不間斷聯合多種抗結核藥物治療長達半年以上,期間患者極易出現不良反應。當前我國文獻報道顯示,其不良反應率占比高達12.6%,包括胃腸道反應、肝損害、骨關節損害、血液系統異常、過敏反應及神經損害等。而胃腸道反應占比最大,肝損害最值得關注。異煙肼、利福平以及吡嗪酰胺均具有肝毒性,三藥聯合應用需警惕肝毒性反應。不良反應發生促使患者更換藥物、終止治療、復發、產生耐藥等,會對最終治療效果造成影響[5]。當前抗結核藥物中吡嗪酰胺可殺滅酸性環境中巨噬細胞內的結核桿菌,但胃腸道反應較重、肝毒性較大且與使用劑量呈現正相關。針對肝病史、酗酒史、營養不良患者服用利福平、異煙肼等藥物,會造成丙氨酸轉氨酶水平升高并引起肝損害。不良反應發生往往與多種因素相關,分析原理并制定相應措施尤為重要。

本文收入145例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患者,其中68例患者發生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占比為46.90%。對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得出,HbsAg、ALT、AST、BUN、SCr存在差異性(P<0.05),均是導致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BUN、SCr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合并腎功能損害,成為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獨立危險因素。ALT、AST提示患者肝功能受損,作為目前抗結核藥物常見不良反應,以治療后2~3個月多見。一線抗結核藥物中利福平所致肝損害發生率加高,會引起暴發性肝衰竭[6]。當患者ALT低于正常值3倍,保肝治療下監測肝功能,當肝功能損害進一步加重,則需要停用相關抗結核藥物[7]。而預防及降低常規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對合并慢性肝病患者實施抗結核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胃腸道不良反應者可調整服藥時間,腹飯前服用改為飯后服用,適當岔開服用時間,避免空腹時用藥;嚴重胃腸道反應者應當停用抗結核藥物,等待胃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后,重新調整化療方案,應用胃腸道反應較小藥物或應用其他方式給藥[8]。部分肝損害患者,首先表現為胃腸道不良反應,臨床工作中需加以鑒別。對一旦確診為嚴重不良反應者,如視神經損害、耳毒性損害者,應當立即停藥,予以相應治療。腎功能損害輕度者,停藥后可恢復;嚴重損害者,停藥后應當積極接受保護腎功能治療[9]。同時,依據患者體質情況及耐受性個體化給藥,不同患者確定不同服藥劑量及服用方式,進而降低服藥中不良反應發生率[10]。

綜上所述,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中,肝損傷及腎功能損害最為常見,HbsAg、ALT、AST、BUN、SCr均是導致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治療中應當選擇相對安全藥物,定期復查肝腎功能,減少藥物所致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石蕓. 抗結核藥物常見臨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系統醫學,2020,5(10):57-59,62.

[2]譚芳廷,王榮侃,李正添,等. 我院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特點及影響因素綜合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8):177-181.

[3]張素娟,韓彥周,李華,等. 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1,42(5):536-540.

[4]張競美,趙鵬,王超,等. 肺結核患者抗結核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及影響因素分析[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2):213-215.

[5]梅珍珍,黃劍波. 抗結核藥物固定劑量復合劑每日療法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7,28(6):94-96.

[6]阮錦達. 結核病患者在抗結核藥物治療中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20,58(33):130-133.

[7]邵根霞,甄利波,金露青,等. 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20,58(24):120-123.

[8]李雪秋,李紅秋,劉健雄,等. 261例結核患者抗癆藥物所致不良反應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 熱帶醫學雜志,2020,20(6):803-805,819.

[9]黨配英. 抗結核病藥物治療老年肺結核患者的不良反應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9,57(21):113-115.

[10]陳慧軍. 抗結核病藥物在60歲以上老年肺結核治療中的不良反應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20,36(33):13-14.

3782500589243

猜你喜歡
相關因素不良反應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醫院集中監測研究
劍桿織機設計與人機工程相關因素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