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語文故事課程教學研究

2022-03-19 22:44莊潔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有效策略語文教學

莊潔

摘要: 研究并實踐小學低年級語文故事課程教學,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培養故事性思維,大膽想象,形成創新意識,在符合低年級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習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這一問題展開深入探究,為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 故事課程? 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學? 有效策略

???前言

已有相關專家與學者通過深入研究后指出,在不久的將來,講述故事將會成為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由此可見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科開設故事課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故事思維的重要性。故事是人類歷史上被語言加工過的特殊事件,特殊之處就在于它可以被不斷加工、持續加工、深入加工、反復加工,生動地講述出來。所謂“故事思維”是指把能看到、聽到、嘗到、聞到、觸到的東西或者事務連貫起來,運用講故事的元素進行思考,圍繞某一核心形象,描述生活,化解難題,甚至于最終解決問題,以講故事的方式處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故事思維就是把文本或圖片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及其所發生的事件,關聯到一起去整體構思一個故事,讓學生講出來,再寫 下來 。

一、創設故事情境,優化授課效率

(一)營造故事氛圍,培育故事種子

所謂故事教學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故事情境,讓學生以故事、趣味性的形式展開學習和發展,通過故事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強化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讓思維變得更活。營造故事氛圍,為小學生培育“故事種子”,能夠促進小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故事學習”能力非常重要,能夠有效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探索的教學任務。教師在“看圖說話”授課過程中,可以營造這樣的故事氛圍,引導學生在故事中去探究:有這樣一幅畫,畫中有一群小孩子在河邊跳舞,旁邊有一只小狗隨之歡騰跳躍,還有一群小鴨子在河中嬉戲。如果讓學生根據這幅圖進行“看圖說話”、編故事,學生在作答時可能生硬地講述圖畫的局部,這是完全不符合看圖說故事教學目標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拋磚引玉”,給這幅圖畫設定一個極具故事性的開頭“小強可喜歡唱歌跳舞了。有一天,他來到小河邊放聲歌唱并開心地跳起舞 來……” 學生循著教師拋出的故事開頭,思維立即活躍起來,跟著老師的思路,不斷去豐富故事內容,順著開頭積極構建故事。學生們雖然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能完整、詳細地說出圖中有什么,但這僅僅是初步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回答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還需教師在一旁進行修飾和完善。一個完整的故事應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重要元素構成,其中人物之間的關聯、事件主線的發展、故事中的邏輯結構需要清晰呈現。只有根據這些進行完善和優化,學生的故事思維才會得到豐富和強化。

(二)激發思考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故事課程”的開展是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語文素養與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故事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巧妙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幫助小學生培養想象力與聯想習慣,學生可以跟隨自己的“故事思維”編出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來,聯想能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例如,識字單元中的“看圖說話”只有一幅圖,圖畫上有三個孩子,還有所處環境中的花朵和蝴蝶。這一幅圖中的人物不作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全部存在于一個完整的故事中?!翱磮D說話”是具有開放性特征的,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學生可以根據圖畫內容進行大膽且合理的想象。需要老師注意的是,每位學生的創編故事都要給予充分的尊重,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不要急著糾正,存在錯誤的地方應正確引導。但當前部分小學低年級語文老師其自身并沒有真正掌握“講故事”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所以在故事課程教學模式上往往流于表面。如果教師在學生處于低年級階段時,沒有引導其在語言實踐方面搭建最為基礎的語言思維結構,那么在之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其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必然會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因此,幫助小學生培養語言思維是低年級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而“故事課程”正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形成良好故事思維的最佳途徑。

(三)挖掘生活中的故事,激發寫作靈感

故事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師應該將故事課程教學關聯于生活,努力探索生活中有關故事的話題和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多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增強語文的生活性與故事趣味性,將課堂教學融合于生活,使學生變得不再陌生,進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教材對于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低年級小學生十分重視教材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夠有效結合生活與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效果要好于單一的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故事,如果貼近生活實際進行故事課程教學和引導,在故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對強化其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幫助。

二、發展想象力,給故事教學搭好腳手架

(一)創作故事

教師在幫助學生發展想象力、引導學生創編故事時,可以提醒學生賦予故事中人物角色各具特色的語言描寫來增強故事性。靈活運用多種文學素材,像耳熟能詳的兒歌或古詩都能變成故事,這能促使低年級小學生根據人物角色進行放大特寫的故事思維能力得到質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將自身已理解的內容靈活運用起來構思故事。例如一首兒歌,教師要根據兒歌中表現的內容起到“故事開頭者”的作用,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能運用課內外掌握的知識搭建出不同版本的小故事。

(二)改編故事

改編故事這樣的教學嘗試既能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能使學生回顧自己日常的知識積累。學生在改編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安排故事情節,潛移默化地發展出較強的故事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引用一些低年級小學生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其課后作業中出現給圖畫排序并講故事的題型。由于這個童話故事學生太過熟悉,教師就可以適當改變一下教學思路,在達成題目要求的基礎上,嘗試讓學生自己創新來改編故事。

(三)續編故事

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小學生改編故事,還可以嘗試引導續編故事。學生基于故事的結尾做自己續編故事的開頭,積極主動地構思自己的故事版本。這樣的故事課程有利于促進低年級小學生故事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學《坐井觀天》,教師在講述過后還可以對學生追問故事后面發生的情節,多問學生幾個問題,像“青蛙為什么不跳出井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呢”諸如此類的問題,接著引出續編的過渡語“那后面的故事我們大膽地想象一下吧”,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空間,激發創新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故事課程教學的開展為學生持續發展語文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是讀寫能力發展的基石。這需要廣大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者有意識地從啟蒙時期開始培養小學生的故事思維,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薇.淺談“故事味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2]張茜.小學語文故事教法的妙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8(10).

[3]張慧春.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2019(7).

責任編輯:黃大燦

3844500589260

猜你喜歡
小學低年級有效策略語文教學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