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穴位敷貼在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療效

2022-03-20 06:33謝敬誼
中醫外治雜志 2022年6期
關鍵詞:牛膝合谷半夏

謝敬誼,張 研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中醫院 婦產科,廣東 肇慶 526300)

人工流產(Induced abortion)是指用藥物或手術的方式人工終止早期妊娠的措施,是對非意愿懷孕的一種補救方式。在我國20世紀80~90年代,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工流產數量達到高峰,據研究統計[1],80年代后我國每年人工流產數量不下于1 000萬次,在1983年達到1437萬次,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紀初,隨著生育政策的逐步開放以及避孕措施的完善和普及,人工流產數量有所降低。近年來,人工流產數量再次上升,據相關研究[2]報道,在社會經濟發展、家庭結構變化、生活方式改變和思想觀念開放等因素的影響下,青年婚前性行為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由于避孕意識不強,青年妊娠率有所增長,另外在已婚夫婦中,家庭生育意愿呈下滑趨勢,使得每年人工流產數量再次上升到近960萬次。目前,人工流產主要采用藥物、負壓吸引術和鉗刮術三種方式終止妊娠,容易造成女性不孕、感染、月經失調、痛經等不良影響,給患者術后帶來不小的生理和心理負擔[3]。本試驗將中藥穴位敷貼應用于人工流產術中,以減少術后不良影響,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5月間于我院婦產科自愿要求行人工流產術患者15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5例。對照組中,年齡18歲~44歲,平均(27.63±5.49)歲;妊娠4周~7周,平均(5.28±1.16)周;初次懷孕52例,懷孕2次及以上者23例;產次0次~3次,平均(0.64±0.12)次;自然分娩13例,剖宮產7例。觀察組中,年齡19歲~45歲,平均(28.13±6.25)歲;妊娠4周~8周,平均(5.69±1.39)周;初次懷孕56例,懷孕2次及以上者19例;產次0次~3次,平均(0.60±0.14)次;自然分娩15例,剖宮產6例。兩組患者年齡、妊娠周期、懷孕次數、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試驗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

1.2 納入標準

①自愿要求行人工流產術;②年齡≥18周歲;③妊娠周期≥4周;④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Ⅱ級;⑤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妊娠周期超過14周者;②有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抑郁癥等既往史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流產次數≥5次者;⑤生殖器官炎癥者;⑥穴位敷貼皮膚試驗過敏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負壓吸宮術。操作方法:受術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手術消毒鋪巾,復查子宮位置和宮腔深度,用子宮頸擴張器(KL-30,國械注進20162120707)擴張宮頸,用負壓吸引器(雙腔,蘇械注準20172662206)吸出胚胎組織,用刮匙檢查宮壁,確認宮壁四周毛糙后取出器械,完成手術。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制中藥穴位敷貼(規格:1.5 cm×1.5 cm×0.5 cm)治療。術前2 h貼于患者雙側合谷穴及雙側足三里穴,術后于上述穴位持續敷貼治療4 h,余步驟同對照組。敷貼制作:取懷牛膝800 g、法半夏650 g充分研磨成細小粉末,將兩種藥粉混合后加入500 g凡士林與足量純凈水,并用電磁爐加熱混合均勻制成軟硬適宜的膏劑,取適量膏劑置于敷貼膜上冷卻降溫,最終分制成1.2 g/份的中藥敷貼。

3 療效分析

3.1 觀察指標

①術后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陰道出血量、術后月經復潮時間;②分別于術前、術后檢測患者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水平;③觀察術后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術后殘留、腹痛、感染(盆腔炎、宮頸炎、宮頸糜爛、子宮肌炎等)、宮頸粘連、月經異常(月經增多、月經減少、月經延遲、痛經等)、畏寒怕冷。

3.2 統計學方法

3.3 治療結果

3.3.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中陰道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月經復潮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比較

3.3.2 兩組患者術后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HCG、E2和P水平均明顯下降,觀察組HCG、E2和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激素水平比較

3.3.3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比較

術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67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比較 例

4 討 論

人工流產對女性造成的身心影響不可忽視,中醫學認為,人工流產尤其是多次人工流產極易損傷女性胞宮。由于人工流產手術直接作用于子宮,需要用刮匙清除附著于宮壁上的胎盤和胎盤絨毛,子宮內膜容易在手術過程中受損;而且在人體經脈中,任督二脈和沖脈均連系于胞宮,任脈為“陰脈之?!?,總任一身陰經之氣,能調節女性月經,促進生殖功能正常運行;督脈為“陽脈之?!?,總督一身之陽氣,陽氣虛衰則畏寒肢冷、宮寒不孕、小腹冷痛;沖脈為“血?!?,主生殖,調節一身之氣機升降,《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道:“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沖脈與女性月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流產手術人為干預胚胎組織的自然生長,術中陰道出血耗傷精血和陽氣,擾亂了人體經氣輸布,導致氣機不通,進而耗損元氣[4]。

本試驗使用中藥穴位敷貼治療人工流產手術患者,選用的穴位為雙側合谷穴和雙側足三里穴,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是臟腑經氣停留之處,能反映臟腑功能強弱,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經氣于此處深入與臟腑相匯合,刺激此二穴能激活機體臟腑經氣,活血通經、鎮靜止痛,亦能調理沖任脈、鞏固元氣[5]。試驗所用中藥敷貼均為自制,方中以牛膝和法半夏為主藥,牛膝性苦,歸肝、腎經,既能補肝腎強筋骨,亦能化瘀血通經氣,還能引血下行,是引導氣血流動之良藥[6];法半夏性辛溫,長于燥濕化痰,能助牛膝化解體內有形、無形之痰。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陰道出血量、術后月經復潮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術后HCG、E2和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通過中藥敷貼刺激合谷穴和足三里穴,能促進患者陰道收縮,幫助胚胎組織排出,縮短手術時長,降低手術創傷,亦能降低患者激素水平,術后月經恢復時長更短;手術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藥敷貼的使用能提高手術效果,降低感染發生率,減少術后腹痛、宮頸粘連、月經異常、畏寒怕冷等不良反應?,F代醫學研究表明,刺激合谷等穴位能加強子宮收縮能力、延長宮縮持續時間[7]。而劉文瓊的研究[8]證明,中藥牛膝、法半夏等能促使子宮頸擴張,有助于人工流產手術操作,減少術中出血量。本試驗結果與之相符,進一步證明以牛膝、法半夏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敷貼刺激合谷、足三里穴位有助于人工流產手術的進行。

綜上所述,中藥穴位敷貼有助于人工流產手術患者擴張宮頸、加強宮縮,利于手術操作,有效減輕術后影響,具有顯著療效。

猜你喜歡
牛膝合谷半夏
不同溫度對半夏倒苗的影響
牛膝化學成分及其對細胞增殖影響
花開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掐合谷穴能緩解視疲勞
牛膝雞爪/明·馮夢龍《廣笑府》
牛膝多糖的藥動學試驗及分析
牛膝配方顆粒中蛻皮甾酮的含量測定
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咳嗽42例
經方半夏藥對臨床應用探討
合谷三陰交合用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