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作在主題單元活動課程中的探索

2022-03-21 11:54丘子群
民族文匯 2022年2期
關鍵詞:主題活動探索課程

丘子群

關鍵詞:木作課程;主題活動;課程;探索;

中國傳統木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種類多樣、構造豐富且極具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涵。新時代下研究傳統木作的木文化、傳統歷史知識、手工技藝等,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具有很高的價值。在從化,很多村民世代以制作八仙桌等家具木工制品為生,并且掌握了多種木制工藝技術,有著悠久的民間文化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木作文化在從化代代傳承,扎根發芽,不斷發展、壯大。

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代代中國人民在在社會發展中進行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結晶,是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既需要薪火相傳、守護繼承,也需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賦予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更加迷人的時代光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如何讓木作文化這項“非遺”文化得到傳承與創新,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呢?因此,學校充分利用木作課程主題大單元活動課程對傳統木作的傳承與創新進行了探索。

一、設計“活動+單元”的特色課程

學校特色課程以木作為文化內核,設置系統、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結合當地的地域資源以及本土木工文化,將現代化課程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在充分體現當代的教學和創作手段,開設富有文化深意、藝術創新、符合兒童特質的“活動+單元”的特色課程,能夠讓非遺文化在校園煥發新的生命。自課程開展以來,學校就圍繞傳統木作文化、技藝等內容設計開展了主題大單元活動,秉承“活動育人”的特色,在校園開展各類木作制作活動,并積極參加各級的展演、交流活動,同時聘請當地工匠藝人為學校的課程顧問,定時為學生開展木工文化和技藝的專題講座,帶領學生采訪本地木工藝人,參觀當地木藝工場等,積極拓展學生的課外生活,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實踐空間。依托各種形式的木作主題大單元活動課程,讓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木作文化認知課、木工基礎技藝體驗課、木工技能創作課三大單元的課程,讓更多的學生近距離感受木作文化的魅力,同時,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校主題大單元活動的開展順應了當下素質教育的的發展要求,能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情境活動中去感知社會、認識家鄉風俗,讓學生增加了大量的人文、科學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實踐創新的素養。例如: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木作專題講座、親子木作創作課,課后作業布置學生參觀工匠小鎮、鄉村村史館等活動,讓學生開展探究、參與體驗、親自實踐等學習活動,學生從村史館、工藝館以及從化當地的工匠藝人的講座等一系列主題探索活動中了解木作的歷史和文化,再從課后到學校木作社團上探索木作的文化起源,再到木作課上親手制作出木作作品。學生通過美育活動了解木作以及鄉土風俗,使學生領悟傳統之美。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專注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的個性發展。

二、創編“領域+單元”的校本教材

傳統木作在基礎教育的國家美術課程中出現的內容不多,教師難以通過改編、整合、拓展等方式編寫符合學生、學校的木作課程,為了更好地開展木作課程,美術科組教師根據木作特色課程的設計理論與本校實際進行考察分析,挖掘鄉土資源,而從化本土鮮活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正是學生傳承與交流的最好資源,在美術特色課程中,引入有關木作的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民俗藝術等地方美術資源,依托"鄉土美術"為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融合實際生活的教材內容更加具有生命力,既能促進當地文化特色的藝術傳承,又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家鄉文化的熱愛。

學校圍繞木作主題單元活動,結合學校、師生、本土人文資源,依據校本課程的一般規律,逐步創編“領域+單元”的木作校本教材,開發“欣賞·評述”領域、木構建筑為單元的校本教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木作的文化內涵。木作的藝術形式多樣,文化內涵豐厚,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欣賞資料,幫助學生探究其內在邏輯。利用從化當地了歷史人文資源開發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校本課材,從化風格獨特的民居木制祠堂、祠堂里的雕梁畫棟、窗雕等, 為撰寫欣賞單元教材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撰寫符合學生特點的“設計·應用”領域、木藝工藝品制作為單元的校本教材,精選傳統基礎技藝,利用木作產業、匠人的木工經驗和創作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傳統木作的割據、鉆刨、榫卯組裝、雕刻等傳統技藝,制作木作工藝品、當地木雕工藝品、文創作品。構建以“綜合·探索”領域、項目活動為單元的校本教材,舉行具有藝術特色木作藝術活動,依托學校藝術節、區級藝術工作坊展演等項目,構建具有學校獨特文化符號、視覺元素、藝術品質的項目活動課程。

“單元+領域”的校本課程讓學生能夠在系統、專業的課程中產生對中國傳統木作的感悟與理解。充分開發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引入教材能是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探究性學習的需要,是讓學生全面地了解木作文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重要途徑,是傳承木作文化、深化美育課程的充分體現。

三、“融合+多元”的展示評價

美術特色課程的評價標準是多元性的。非遺傳承不只是制作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作品,它是讓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實現創造和發展的實踐活動。因此,美術特色課程的評價標準既要強調對學生美術素養的評價,也要注重對學生參與美術活動過程的綜合性評價,要樂于把學生引進現實生活大舞臺,把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陶冶高雅的藝術情操,并把美術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深化素質教育。

美術特色課程的作品是生活化的,作品的展呈是多樣性的。教師可讓學生跨界、融合當下新潮的主題作品,創作符合當下審美樣式的立體、平面、視頻等不同形式的視覺主題作品,創作衍生文創作品融合到展廳、家居、校園等各個場所,用于舉辦藝術展覽,或變成兼具實用性和美學價值的木盤、杯子、臺燈產品用于居家裝飾擺放,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將作品變成創新好玩的木玩具,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榫卯結構制作廣受少兒喜愛的國潮榫卯積木、中國傳統建筑斗拱積木。除此之外,更可以在校園里建立木作歷史館、活動基地、展示墻,以點帶面,營造濃郁的木作文化氛圍,展現學校在木作文化上的傳承成果,使得非遺文化得到活態傳承,讓傳統木作文化在當下校園里獲得全新的藝術表達,助推學校文化內涵的特質發展。

“融合+多元”的展示評價使課程學習的創造性活動升華,更使學生作品獲得新生,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轉化創新展示,即傳承了優秀傳統藝術,也推進了學校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美育平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自實施主題單元活動課程以來,校園和師生都發生了煥然一新的面貌。校園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內的課余生活豐富精彩,教師實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變得積極主動,樂于參與探究活動,與同學交流合作,在各級各類的活動和比賽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木作主題大單元活動課程的開展,讓學校師生認識了傳承千年的木作文化,激發了師生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喚醒了師生對于傳統生活藝術的學習憧憬與熱愛。學校在依托木作美術特色課程開展的基礎上,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展廳、活動基地,舉辦和參加了各類活動和展演,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木作藝術,并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對促進學校精品校本課程的研發和實施,對打造學校的文化內涵起到了引領和創新的作用。

總之,學校通過開展木作主題單元活動課程,讓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推動了鄉村美育的深度發展,傳承和創新了地方鄉土非物質文化木作藝術。

參考文獻:

[1]劉國旭.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改革的現狀分析[J].畢節師范高等??茖W校學

[2]潘彤.傳統文化體驗教育”3+3”模式的研究與實驗[J]教育現代化,2018,5(41):253-255

[3]曹林. 主題性大單元情境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 課外語文(下),2021(1):44-45.

[4]王玉,朱文.基于核心素養的特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9,(5):52-57.

猜你喜歡
主題活動探索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大悅城實施體驗營銷案例研究
基于學生綜合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設計探微
淺議班級課程與主題環境區域的整合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自行車的發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