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2022-03-23 04:55張盼盼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藝術設計

張盼盼

摘 要:推進產教融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為突破口,根據藝術設計產業更新發展的特點,探尋產教融合的方法,并通過課程體系改革、云教材發開、“1+N”教師隊伍建設等改革路徑,實現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形成企業與學校雙贏的局面。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藝術設計

《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產教融合能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兑庖姟凡粌H對產教融合做出了進一步界定,闡述了產教融合的重要性,也對產教融合的組合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切實推進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產學一體化”的專業教學模式,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培養產業迫切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

一、藝術設計產教融合的困境表征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初才引入“設計”概念。目前,國內超過1500所高校開設有藝術設計專業,在校生達100萬人。然而,《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藝術學專業連續三年就業率均不足90%,這凸顯了學校教育和產業需求之間的錯位,以及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滯后關系。為更好對接國際流行趨勢,實現可持續的產業升級,設計行業必須與其他行業融合,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F如今,“設計+科技”“設計+文化”“設計+商業”等多種混合模式的出現,使設計行業由傳統二維平面轉向交互化、信息化領域,與其他行業衍生出了新形態。如何提升藝術設計教育質量,滿足產業的痛點需求和發展趨勢,實現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依舊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創新探索的重點問題。

二、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的新方式

(一)跨界與融合

藝術設計專業愈發趨于“跨界”,從藝術設計結合科技、文化、商業再到結合工業、人居等方面來看,如今的藝術設計已是“新文科”和“新工科”復合式語境下的綜合學科,需要畢業生具備知識擴展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高職院校必須要充分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以前瞻性的眼光積極尋求創新發展,在產學研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革。藝術設計專業建設就是要在“跨界+融合”的基礎上,及時更新藝術設計專業各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將知識合理進行整合、梳理、組織與表達。

(二)互補與共生

“以產促教”即從高端科技、前沿產業和設計中反哺教育,“以教助產”即利用高職院校資源,從創新、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企業價值互補,從而以需求側為出發點滿足產業升級發展的需要。高職院??筛鶕囆g設計專業的藝術性與人文性等特征,在審美范式與品質標準、設計價值與用戶需求、專項訂單與創新實驗等多個方面設計“專業共享”“校企共享”“市場共享”的校企共建專業群。師生可在專項課或實踐課等設計類課程中,進行企業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設計,并通過專項課程進行分項設計與開發設計,以此實現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助力產業升級。

(三)內修與外化

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對人才培養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藝術設計本身就是服務于“人”的產業,透過“人”本身,反映社會現象從而進一步滿足藝術設計服務的關系訴求。藝術設計領域的創新型、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在社會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即為“外化”。另一方面,設計行業是在社會大環境中研究“人”與“事”的訴求,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行業價值,實現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是工作態度角度的“內修”。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在外化與內修的共同作用下,培養學生的工作素質、鑒賞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善學習、懂文化、厚學識、巧思辨、有擔當,從而以雙螺旋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型、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

三、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改革路徑

(一)重構教學體系

第一,校企共建課程體系。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構建“以就業創業為目標,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引領,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塑造為核心,基于工作崗位任務”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設置帶有個人特質的高階技術技能體系。教師可以打破常規教學中“章節—小節—案例”的課堂教學模式,將企業的項目拆解為由易到難的實訓項目,對接傳統課堂教學線性知識點,將知識點融入項目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項目中學習工作崗位技能。此外,高職院??梢詫⑾嗨频钠髽I項目建成各類項目化集群,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崗位能力。

第二,變革教學手段。近年,混合式教學的興起推動了教學手段的變革,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大多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的教學方式完成項目講解,解決技術難題。除此之外,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除了要具備項目設計、制作、施工、管理能力,還要具備個性化創意和設計思維。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打造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跨界思維的智慧化學習空間。一方面,高職院??梢酝ㄟ^打造智慧模擬公司的形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設計靈感,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換位思考,培養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梢酝ㄟ^模擬公司實訓項目、智能教學系統、虛擬工廠等形式,教學由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由過程導向向成果導向的“企業工作制”模式轉變。

第三,培養職業精神。學校教育制度與企業管理制度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別,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也不相同。因此,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應注重校企文化的融合,將學校的教育制度、校園文化與企業的管理觀念進行結合,縮短校企之間的距離,培養和塑造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包括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獨特的藝術審美能力、學科融合應用能力、個人品鑒能力以及勇于擔當的職業倫理道德等。

(二)校企合作開發云教材

藝術設計專業強調創意、美術效果、視覺效果以及呈現效果與品質??萍嫉目焖侔l展,帶來了產品的更新換代,市場的需求也不斷變化,設計從二維平面轉向AR、VR、MR等設計表現形式,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動漫設計等在軟件應用、技術表現和產品開發方面實時更新,傳統的紙質版規劃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教學需求。校企合作開發線上教材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融合,將企業案例和項目以微課、精品課等方式呈現在線上教材中。線上教材可以隨時補充教學示范案例,及時將真實項目融入教學,讓學生在實踐項目中獲得技能并進行實踐創新。同時,校企合作開發活頁式教材能夠隨時補充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將最新的技術理論及時融入課堂教學,更好地與市場、企業對接。

(三)“雙跨界+雙能力”教師隊伍的培養

構建“1+N”多師教學團隊。其中,“1”是指高職院校骨干教師形成的教師團隊,該團隊中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藝術設計專業的背景和知識,還要擁有藝術理論學、繪畫、雕塑、工藝學、工程學、信息學等多學科背景知識,是具有藝術設計理論和工程實際經驗的“雙師型”教師;“N”指的是從產業、行業、企業以及其他學校中遴選的教學名師、能工巧匠、技術能手等,組成產教融合、跨界互補的專業群帶頭人?!?+N”共同組成“教學+研發”的雙能力創新團隊,針對教學,可以組成課程創新團隊、專業共享設計平臺課團隊、校企共享項目專項課團隊、對接市場的設計開發團隊等;針對研發,可以組成設計創新團隊、產品應用團隊以及設計開發團隊等。

我國正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變,從經濟時代、數字時代、創新時代到智能時代,時代的變革帶來藝術設計行業對產業鏈、人才鏈、價值鏈的轉型和加速發展,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帶來了藝術設計行業的新形態。只有遵循“產教融合、工學交替”的理念,順應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跟上產業升級的要求,高職院校才能實現企業和行業的定制化人才培養,企業和行業才能有效促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向優發展,最終實現校企雙贏。

參考文獻:

[1]李亦文.有關“產教融合藝術設計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的思考[J].設計藝術研究,2020(4).

[2]周濤,胡建萍.產教融合“四位一體”協同創新生態體系構建[J].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21(1).

[3]姬燦.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0(11).

[4]唐愛平,許曉宇.基于課程產教融合的高職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9(9).

責編:初 心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藝術設計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