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針配合面神經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探析

2022-03-23 07:45莫薇薇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期
關鍵詞:電針

莫薇薇

摘要:目的:關于電針配合面神經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探析。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共110例,均為2021年6月到2021年12月期間接收的面神經炎患者。按照隨機抓鬮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電針配合面肌功能訓練。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50例,占比90.91%,對照組治療總有效39例,占比70.91%,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電針配合面神經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應用當總,患者的臨床療效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電針;面神經功能訓練;面神經炎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1

面神經炎在臨床中又稱之為面神經麻痹、面癱,至今為止仍未辯明其致病因素,大多發生在春冬季節更替的時候,公認的是由于機體免疫水平降低,患者受到風寒或病毒性感染等原因所導致[1]。本文就電針配合面神經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探析,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共110例,均為2021年6月到2021年12月期間接收的面神經炎患者。按照隨機抓鬮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電針配合面肌功能訓練。觀察組患者男女45:10,年齡19到61歲,均值(43.57±7.26)歲;對照組患者男女43:12,年齡20到61歲,均值(42.96±7.54)歲。對比以上數據,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予以患者常規的藥物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對于乳突部或偏頭痛明顯的患者,或患側面腫脹及炎癥現象嚴重的患者,在不影響睡眠的情況下,使用地塞米松靜滴,劑量控制在5mg/日,影響睡眠的情況下則將劑量調整為10mg/日,持續治療3d時間。后續開始統一恢復常規用量,逐漸減量或使用口服方式進行治療,2-3周為一療程。炎癥現象較輕的患者或腫脹及疼痛現象不明顯的患者,或患側頭部、面部等位置有輕微壓痛現象的,可配合醋酸潑尼松片10-30mg/天,口服治療,后續逐漸減量,3周為一療程,若患者炎癥現象忽略不計,可不適用激素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電針配合面神經功能訓練,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配合其他藥物治療,比如說維生素B2用10mg/tid或甲鈷胺0.5mg/tid,胞二磷膽堿0.25肌注,Qd*10d,同時服用血栓通膠囊改善微循環,服用至門診治療完成后的2-3周。搭配電針治療,根據翳風直刺、牽正向前斜刺、陽白透魚腰、太陽透上關、顴髂向后上方斜刺、迎香向上方平刺、地倉透頰車、新明穴以45°角斜刺1-1.5寸,達下頜骨髁狀突外側面、夾承漿平刺向地倉。全部穴位統一使用(0.30X40mm)的“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每天一次每次20min,前三天使用輕刺激連續波,三天后使用斷續波,一療程未達到痊愈狀態后繼續下一療程,最多3個療程,本次實驗使用電針儀為蘇州華佗牌SDZ-Ⅱ。

面神經功能訓練需盡早輔助患者開展肌肉訓練,分別從額、眼輪匝肌、鼻根肌、鼻肌橫部、鼻肌冀部、鼻中隔下降肌、提口角肌、提上唇肌、顴骨肌、笑肌、頰肌、頦肌、口輪匝肌及其它如眼肌、咀嚼肌多個位置協同運動,每個位置收縮1-2s左右,重復動作10次,每天一次每次20個循環,訓練完成后,可用手掌掌面從面部額前至頸后側位置反復摩擦。

1.3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治療方式下患者的臨床療效,經治療后患者雙側額皺紋及鼻唇溝等可恢復完全,閉眼且股腮正常,進食后齒間無殘留,交談時面部表情正常為治愈;經治療后患者雙側額紋與鼻唇溝恢復正常,閉眼及鼓腮為無緊閉且漏氣,進食后食物殘留過多,微笑時口角明顯不對稱為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改善得到部分緩解,靜止及運動狀態下正常,口角用力后不對稱為有效;經治療后未得到任何的癥狀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為67.27%(37/55)、顯效率為18.18%(10/55)、有效率為5.45%(3/55)、無效率為9.09%(5/55),對照組患者的治愈率為52.73%(29/55)、顯效率為16.36%(9/55)、有效率為1.82%(1/55)、無效率為29.09%(16/5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50例,占比90.91%,對照組治療總有效39例,占比70.91%,得出結果(X2=12.949,p=0.000),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電針治療可安排在急性期,但以連續波輕刺激為主。急性期后改使用斷續波,也就是炎癥或基礎臨床表現穩定后的3d到一個星期左右,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調整治療流程[2]。在常規的臨床治療中,通常是選兩組穴位加上電針,一組為新明穴(+)陽白(-),第二組為牽正(+)迎香/地倉/夾承漿(-),三選一交替應用,刺激強度以可見明顯肌肉由節律性收縮且無明顯疼痛感為準[3]。

面神經功能訓練當患者肌力等級為0或者1的時候,以被動訓練方式為主,或用手指指腹輕叩面部穴位,增強肌肉興奮度。肌力等級為2-3級的時候可開展主動運動,肌力等級為3-4級的時候可配合手指增加阻力對抗訓練,并輔助抑制健側肌肉訓練。在本次數據分析中發現,觀察組90.91%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0.91%(P<0.05);主要是由于電針刺激能夠減少面神經核中神經元的損傷,能夠更好的穩定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利于更好的修復面神經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電針配合面肌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應用當中,患者的癥狀改善效果更為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溫永堂.大秦艽湯加減聯合電針及康復訓練對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患者面神經功能及IgG、IgA、IgM的影響[J].大醫生,2019,4(22):109-111.

[2]郜曉飛.電針結合糖皮質激素治療面部神經炎的效果及肌電圖改變情況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6):2781-2783.

猜你喜歡
電針
排石湯結合電針穴位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分析
電針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電針聯合兩色金雞菊提取物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達的影響
電針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癥的臨床對照研究
電針聯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32例臨床觀察
電針加耳穴貼壓治療偏頭痛的療效觀察
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
綜合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
電針郄穴為主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