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行為療法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

2022-03-24 16:01楊柳楊萍
中國醫學創新 2022年3期
關鍵詞:康復期認知行為療法社會功能

楊柳 楊萍

【摘要】 目的:探究認知行為療法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棗莊市立第二醫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干預組(對照組)和認知行為療法組(觀察組),每組45例。比較兩組干預前后BPRS量表、社會功能(SSPI量表)、生存質量(WHOQOL-BREF)及干預方式滿意度。結果:干預前,兩組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1、3個月后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對干預方式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認知行為療法可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認知行為療法 精神分裂癥 康復期 社會功能 生存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social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onvalescent period. Method: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onvalescent period from January 2019 to October 2020 in Zaozhuang City Second Hospital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n the BPRS scale, social function (SSPI scale) and life quality (WHOQOL-BREF scale) before an after intervention, satisfaction for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cores of BPRS scale, SSPI scale and WHOQOL-BREF scale of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scores of BPRS scale, SSPI scale and WHOQOL-BREF sca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and 3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for intervention metho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ocial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onvalescent period, so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onvalescent period is higher.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Schizophrenia Convalescent period Social function Life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Zaozhuang City Second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Zaozhuang 27710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3.024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病程往往較長,且易反復發作,因此對康復期患者的診治與干預也不容忽視。同時康復期患者仍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如社會功能狀態仍有待進一步改善[1-2],生存質量狀態的提升需求較高等,而上述兩方面也是與患者回歸社會、家庭及正常生活的必要基礎與前提,因此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的改善需求較高[3-5]。臨床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干預精神分裂癥的研究可見,但是其全面細致的作用研究不足。故本研究就認知行為療法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棗莊市立第二醫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20歲及以上;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精神科疾病;合并慢性基礎疾病;酒精及藥物依賴;文盲;肢體功能障礙。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干預組(對照組)和認知行為療法組(觀察組),每組45例。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對照組進行常規干預,主要為進行常規的用藥指導與積極的心理疏導,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其他干預。(2)觀察組則進行認知行為療法干預,主要為評估患者的認知、實施認知干預措施及鞏固認知干預效果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評估每例患者的認知情況,主要為評估患者的認知程度,尤其是認知盲點,然后根據其盲點進行針對性知識點的總結,并根據總結的情況制訂健康教育措施,尤其注意分析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因素,總結患者社會活動受限的影響因素,針對影響因素制訂改善措施;第二階段為實施認知干預措施,實施第一階段制訂的措施,通過積極的語言交流及溝通來實現與患者的信任建立,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對患者的錯誤認知及認知盲點進行重點干預,如被歧視感、自信心及效能感低下等情況,幫助其提升正確認知的同時,引導其形成健康信念,此過程持續實施,不斷循環改進;第三階段為對第二階段效果的鞏固階段,此階段對患者樹立的健康信念及信心進行強化,進一步引導患者提升自信心及與社會接觸的效能感,為其順利步入社會生活奠定基礎。兩組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1、3個月后BPRS量表、社會功能(SSPI量表)、生存質量(WHOQOL-BREF量表),患者對干預方式的滿意度。(1)BPRS量表:是有效評估精神疾病患者狀態的量表,其包括18個評估條目,每個條目的評分范圍為1~7分,分別對焦慮抑郁(4個條目)、缺乏活力(4個條目)、思維障礙(4個條目)、激活性(3個條目)及敵對性(3個條目)進行評估,分值越低狀態越好[6]。(2)SSPI量表:是有效評估精神病患者社會功能狀態的量表,其包括12個評估條目,每個條目的評分范圍為0~4分,分別對日常生活能力(3個條目)、動性和交往情況(5個條目)及社會性活動技能(4個條目)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狀態越好[7]。(3)WHOQOL-BREF量表:是有效評估精神病患者生存質量的量表,其包括26個評估條目,其包括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關系維度及周圍環境維度,每個維度均換算為百分制,分值越高則狀態越好[8]。(4)干預方式滿意度:采用不記名問卷的形式評估,問卷包括十分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選項。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2~53歲,平均(31.7±5.9)歲;病程1.5~10.2年,平均(5.6±1.7)年;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0例,中專及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5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1~55歲,平均(31.9±5.6)歲;病程1.5~10.5年,平均(5.7±1.6)年;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1例,中專及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干預前后BPRS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BPR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1、3個月后BPRS量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干預前后SSPI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SSPI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1、3個月后SSPI量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干預前后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1、3個月后WHOQOL-BREF量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5 兩組對干預方式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干預方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Z=2.086,P=0.037),見表4。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表現出思維、情感及行為的分裂改變,對患者生存狀態造成的不良影響極為顯著。臨床中與精神分裂癥相關的研究顯示,本病雖多預后較好,但是存在病程較長、易復發等情況[9-10],因此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各方面的干預需求仍較高。臨床中與精神分裂癥相關的研究多見,但是針對康復期的干預研究相對較少,且康復期干預對治療耐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對此階段的研究需求較高[11-12]。認知行為療法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重要治療干預方法,其主要為通過改善患者認知及行為的方式來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對每例患者的干預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對疾病的干預效果相對更為突出[13-15]。另外,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作為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亟待改善的方面[16-17],其與患者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及狀態密切相關,是干預過程中的重點評估方面。

本研究就認知行為療法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究,結果顯示,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常規干預,表現為干預1、3個月后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評分均相對較好,且對干預方式的滿意度相對更高。因此認為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的綜合應用效果較為突出。分析原因,認知行為療法對康復期患者的正確認知進行改善、提升與鞏固干預,因此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受之影響,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情緒與行為又相互影響,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實現有效控制疾病及復發防控的作用[18-22]。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療法可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汪云芳,李日照,王美,等.正念認知療法對肇事肇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2):76-79,86.

[2]張燕,董忻悅.重復經顱磁刺激及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17(6):201-203.

[3]陳靜靜,職彥敏,郭寧寧.規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積極心理品質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4347-4350.

[4]李艷麗,駱偉玲,陳少英,等.醫患共同決策干預在精神分裂癥伴持續性幻聽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9):53-55.

[5]施冬青,王玉城,胡海萍.團體認知行為治療聯合常規治療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0,30(1):53-56.

[6]余小珍,黃劍儀,李茜.基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方法的效果及對患者危險性行為、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8):128-131.

[7] MORITZ S,KLEIN J P,LYSAKER P H,et al.Metacognitive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psychosis:new developments[J].Dialogues Clin Neurosci,2019,21(3):309-317.

[8]盧鼎燦.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哌羅匹隆治療青少年精神分裂癥對認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0,39(4):32-34.

[9]歐印紅.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護理,2020,12(6):518-521.

[10]高天飛,張雄.認知行為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5):6-7.

[11]吳琴燕,吳紅華,江贇.心理行為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影響觀察[J].醫藥前沿,2020,10(15):181-182.

[12]趙斌斌.奧氮平聯合認知行為治療在首發女性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應用效果[J].白求恩醫學雜志,2020,18(3):338-340.

[13]高鎮松,陳澤華,徐麗緘,等.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和精神病防治人員對疾病認知、治療依從性及社區服務評價的質性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20,29(3):271-276.

[14]朱繼鋒,張銀霞,王振義.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病恥感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8):179-181.

[15]白萍,王清芬,馮合星,等.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實施團體認知行為療法(CBT)干預效果[J].中國衛生工程學,2020,19(2):240-241.

[16] LAWS K R,DARKUBNGTON N,KONDEL T K,et al.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outcomes for functioning,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a meta-analysis[J].BMC Psychol,2018,6(1):32.

[17] MORTAN S O,TEJINSAV S S,YESILYURT S,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Programs for Schizophrenia:Results of a Short-Term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Community Ment Health J,2020,56(2):222-228.

[18]李菲,郭彥楊,覃燕燕,等.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醫藥,2020,33(1):205-207.

[19]李素榮,王軼虎.認知行為干預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2):107-110.

[20]王懷靜.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在心理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遼寧醫學雜志,2019,33(2):99-101.

[21]曹雷,張穎,周磊,等.認知治療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的影響[J].武警醫學,2015,26(4):373-375.

[22]張麗,孔媛.認知行為療法用于精神分裂癥恢復期病人情緒障礙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04,18(21):1907-1909.

(收稿日期:2021-05-08) (本文編輯:程旭然)

猜你喜歡
康復期認知行為療法社會功能
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男性患者執行功能損害分散內觀認知療法干預對照研究
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咪唑斯汀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觀察
淺談愛德華·邦德《李爾》中的“布萊希特式”
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社會功能探討
淺析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期的心理干預
認知行為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中的應用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認知行為療法對醫學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實驗研究
康復期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