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傳承路徑的思考

2022-03-27 10:36胡基文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胡基文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地方群眾具有凝聚作用,能夠喚醒人們鄉土意識,進而形成家國情懷。在互聯網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傳承路徑的問題也擺在了政府文化管理單位面前。本文認為抓住傳播機制、創新機制,以培育傳承人隊伍為根本前提,以教育傳承、項目傳承、旅游傳承、產業傳承為具體途徑,讓非物質文化融入到生活中,能夠持續發揮其具有審美教育、思想滲透之功能,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助力。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傳承;傳承路徑

前言: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國非物質文化傳承總會面臨著傳承人少、傳播范圍小、價值開發不足等問題。在國家倡導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今天,有必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的文化凝聚作用發揮出來,指引著人們形成鄉土意識和家國情懷。這其中創新傳承路徑已經是各地文化部門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理順傳播和創新、傳承和創新的關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想要發揚光大必須要擴大宣傳范圍,要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在不斷傳播中才有被人改造、升級的機會。傳播中創新,創新中傳播,在這樣的機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歷久彌新[1]。

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還需要世代相傳,傳承者只有不斷創新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內容,才能保證其和社會發展匹配,得以融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當中,擁有活下去的土壤。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越廣泛,得到傳承機會越大。同樣其只有得到了不斷傳承,才能不斷對其他地區乃至于國外群眾形成宣傳,影響更多人的審美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二、與時俱進,以“傳承+傳播”來給予非遺文化嶄新傳承路徑

1.培育傳承人隊伍為根本前提

正如前文所述非遺文化只有足夠的傳承人才能不斷發展下去,只有不斷發展才有創新傳承的機會。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提高非遺文化傳承人待遇,政府需要提供資金為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提供保障,要讓傳承人得到激勵,這樣才能心無旁騖,不斷地去傳播非遺文化,擴大其影響力,發揮其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明確經費使用用途并提高監督水平,這樣可以讓有限經費得到有效利用。再者需要對做出重大貢獻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實行特殊獎勵[2]。

2.加強非遺文化檔案管理

需要檔案管理部門對目前轄區內非遺項目資料展開搜集、整理,要確保每一個非遺項目資料都非常健全,能夠在后續非遺項目開發利用上提供支持。整理資料包括目前傳承人資料、非遺文化種類以及特征、流行區域等。需要有視頻、文字、圖片、音頻等各類資料。目前南雄地區非遺文化主要有香火龍、現民俗“東坑豐收節”、傳統技藝制“礱”技藝、傳統技藝“旋木技藝”、傳統體育“南雄詠春拳等。尤其是后邊四個都是縣級非遺,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檔案管理水平,并且不斷將四種非遺項目普及開來,能夠使其進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單。

3.多途徑傳播提高非遺影響力

只有非遺文化遺產被更多群體了解、熱愛,才能使其在更廣泛的地區得到發揚和推廣。這就意味著必須要抓住傳播機制來提升非遺影響力。在傳播機制當中主要是存在傳播者、傳播媒介、傳播途徑、傳播受眾等因素。在這里傳播者指的是非遺項目傳承人、政府文化部門、非遺文化所在地等;傳播媒介包括傳統媒體、新媒體兩部分,傳統媒體指的是廣播、電視、報紙、雜志,新媒體包括網站、微信、快手、抖音等;傳播途徑主要是校園、旅游項目所在地、產業基地、文化館、博物館;傳播受眾指的學生、居民、旅游者等。只有明確了這些因素才能做好傳播工作,為非遺文化傳承夯實基礎。

第一,非遺文化進校園。

非遺文化所在地或者發源地的中小學生乃至于大學生是非遺文化最有活力的傳承主體,為了讓非遺文化被他們認可,有必要展開非遺進校園活動。2020年教育部提出“非遺進校園需要常態化”這一觀點,這也足以說明非遺進校園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這是源于非遺文化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其對于學生的鄉土意識、家國情懷都有塑造作用。在非遺進校園當中需要系統設計,以體育、美術、勞動課程為載體,讓各類非遺項目源源不斷進入課堂,作用于學生群體,使其形成全新的審美觀念、文化觀念、勞動觀念。

第二,文旅融合促傳播。

非遺文化融入到旅游項目之內,這對于非遺文化廣泛傳播有著很明顯的幫助。因為來旅游地旅游的游客是來自于四邊八方的,甚至于來自于境外。通過旅游項目這個載體,非遺文化快速地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讓旅游者對旅游地有了全新認知。甚至于游客能夠了解到旅游地先民的生活情況,對這里樸素的生活觀念有了很高的認同度。這會讓游客二次、三次故地重游,擺脫了傳統旅游項目具有的只有一次鮮的尷尬。非遺文化很可能因此走出國門,獲得更大的展示空間,會給祖國文化世界地位的提升提供保障。

第三,產業傳承促發展。

一些非遺項目是特殊工藝、技藝,例如最新成為南雄縣級非遺的傳統技藝制“礱”技藝、傳統技藝“旋木技藝”、傳統體育“南雄詠春拳便是如此,有必要圍繞三者形成產業,通過這種形式來破解傳播瓶頸、傳承瓶頸,還能讓非遺項目轉化為經濟效益。事實上很多非遺項目需要通過產業化運作來使其煥發生命力,否則很容易生命力衰退,若是管理不善就可能失傳。在一定程度上產業傳承也能夠轉化為村景,成為旅游資源。故而非遺項目不可小覷,其具有的文化教育、經濟價值是無法衡量的[3]。

第四,多館聯合保完整。

文化館、博物館、民俗館、群藝館、圖書館等有必要圍繞非遺文化遺產形成互通有無的工作形式,這樣可以保證每一份非遺文化遺產的有關資料得到完善。而且每一種館對應著不同的受眾,多館聯合便可以擴大非遺文化項目的影響力。需要調動這些文化部門來展開文創工作,要讓非遺文化具有新的時代因子,要使其能夠進一步影響更多受眾,要讓非遺項目為群眾文化成長提供很好的營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融入VR技術來讓受眾在線感受各類非遺文化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受眾不斷進入各大館中實地了解非遺項目、學習非遺項目。尤其是文化館必須要做好非遺文化輔導工作,要通過創新性輔導讓非遺文化扎根民間。

總結:南雄地區非遺文化遺產較多,保護和傳承工作壓力頗大。有必要理順傳播、傳承、保護、創新彼此間關系,需要抓住傳播機制、傳承機制,在做好保護工作基礎上,要通過走進高校、文旅融合、產業傳承、多館聯合等形式來打破傳播、傳承瓶頸,要讓非遺文化遺產發揮出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技術教育等功能,使其和社會發展緊密融合起來,深深扎個于時代土壤當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如此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傳承之路。

參考文獻:

[1]趙麗蘋. 關于非遺及相關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路徑思考[J]. 大眾文藝, 2020, No.495(21):9-10.

[2]馮明彤, 丁桂云.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路徑探析——以馮嘴花鼓燈為例[J]. 明日, 2021(20):1.

[3]孫青. 文化自信背景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路徑創新研究[J]. 冰雪體育創新研究, 2020(5):2.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傳承戲曲藝術的重大舉措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中的傳統建筑營造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