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像不像”看兒童美術教學

2022-03-27 10:36林翠娟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林翠娟

摘要: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最直接的評價是“像不像”,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藝術教育致力于培養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簡單地用“像不像”來評價教學效果,似乎有點片面。本文從美術教育入手,通過分析研究“像不像”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影響。

關鍵詞:像不像美術教學教學評價 ?思維 ?創造性

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曾經真誠地稱贊過兒童畫:“我一生都像個孩子一樣畫畫。畢加索到底表達什么?其實他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畫的不是畫,而是他們自己。

目前,在美術教學中,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往往是“像”與“不像”。已經成為一種固定思維。許多家長和學生用這種固定的思維來評價孩子的美術作品。兒童繪畫的想象力和童趣常常被抹去。作品多為模仿和抄襲,被局限于固定思維中,而在在我們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如果只用“像”或“不像”來評價作品,肯定是有差異。藝術教育應在藝術評價觀念上保持開放。對于孩子們來說,藝術活動(包括創作和欣賞)應該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只有在快樂的趣味氛圍中,孩子們才能創作出有藝術品位的作品!下面將從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從美術教育說起

藝術是人們保持想象形式、美化環境的根本途徑,屬于藝術的一個子類。小學美術教學肩負著傳授美術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任務,把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作為重要使命。其內容包括水彩、水粉畫、國畫、色彩改編、剪紙、貼紙、色調造型、雕塑等。2016年新版《全日制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強調,要徹底改變以往單純的課程體系設計,把提高和提高人的素質作為藝術教育的出發點,強調除了藝術教育的根本任務之外,還應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藝術教育的出發點提供知識和技能的美術教育應著眼于學生的素質,在“以人為本,促進發展”的層面上,這從本質上也是美術教育的回歸。

二、從小學美術教育“像不像”問題的分析

1、遵循小學美術教育規律,尊重個體差異

小學生年齡小,不具備多方面的思維能力,很難從外表看出事物的本質。一方面,小學生普遍從色彩、線條等諸多表象來感知作品,但對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思想和情感因素了解較少,難以從精神文化層面進行評論。所謂的“欣賞”大多停留在“觀賞”的快樂中?;诖?,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色彩、線條和形狀。通過引導學生探究文化環境、政治生態、歷史語境與作品本身的關系,可以深刻理解創作者的人格、素質、思想與作品的關系,并逐步引導學生從外表上理解作品的內涵。另外,用“形象”和“不像”來評價學習工作的程度,是對藝術教育的片面理解。藝術創作技能不能代表藝術能力的整體。有些學生會畫奇怪的東西,有些學生會畫得很生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創新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他們的藝術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2、正視小學美術教育的現實,堅持鼓勵性原則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模仿”的作用不容忽視。小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需要通過模仿來維持,技能的積累也需要模仿。很多時候,小學生在模仿名著時形成了一種反差,這種反差恰恰滲透著“像不像”的概念。很多人看到的“像”表示“模仿”的真實,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技能,反之則表示“不像”。對于“相似”和“不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知道“模仿”的過程就是小學生實現藝術知識建構的過程。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更加尊重學生的選擇,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樹立學習美術的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幫助學生主動發現美、創造美。

1994年11月,美國小學教師達琳到中國昆明教授小學美術。她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學術交流。在一節“快樂的節日”課上,她讓中國孩子們畫畫。結果,她發現很多孩子畫的都是同一樣的東西——圣誕樹。大多數孩子畫的是同一棵圣誕樹,原來墻上掛著一棵圣誕樹,孩子們都在模仿。于是達琳遮蓋著圣誕樹,讓孩子們自己創作一幅畫。但是結果令琳達失望,孩子們竟然咬著鉛筆,互相凝視。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就是無從下筆。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孩子們畫畫時,他們并不清楚所描繪的繪畫對象,此時他們對繪畫內容就是對墻上那副圣誕樹的印象.當學生問老師“像不像”的時候,他們就是對墻上的那幅作品的像不像而不是參考自己內心的想法.既然有“像不像”的提問,就一定有一個可依據的模板來評判“像”還是“不像”.當孩子從小就被這種像不像的方式影響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固定的評價方式“像不像”。在不同的角色里對孩子作品的評價也會影響深遠。

在兒童藝術過程中,學生的作品往往受到客觀的評價“像”或“不像”是常用的術語。它是指學生描繪的繪畫作品與客觀事物的“像”或“不像”。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一件藝術品是非?!跋瘛钡?,一方面它與它的表現對象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它與客觀事物非常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識別。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對生活中客觀事物的固有印象是他們對藝術作品形象與非形象的評價標準??梢?,作品的意象與非意象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在兒童藝術中,評價往往是對全班的總結和認可,對學生作品的呈現不僅是對本節內容的呈現,更是對學生自身的表現。兒童的期望值是被積極評價的,但評價對象往往以“像不像”作為評價概念。特別是對于孩子之間的相互評價,當老師把學生作品呈現給學生時,如果畫的不是他們認為的“像”通常會被同齡人嘲笑。一些內向的孩子在這個時候會感到不開心和沮喪。久而久之,他們會抵制繪畫,甚至放棄自己的繪畫風格,而像其他同學學習模仿具象的繪畫。

繪畫是孩子們最直觀的表達方式。幾乎每個孩子都用繪畫來表達身邊的人和事。但在大多數家長看來,他們只是用“像不像”作為評價點。這常常會抹去孩子們的想象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德、智、體、發型能力的培養。他們給孩子買圖畫書。他們利用孩子的閑暇時間向孩子傳授各種課外知識。特別是在不同的繪畫科目中,老師教孩子如何手繪一定的圖像,使他們能畫出非常相似的圖像,陶行知曾提到,教育應該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認孩子是根據自己的心理來生活、教育和引導的,只要運用靈活,激發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幻想。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作品來說很重要,當老師以“像不像”去評價學生作品時,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也會用“像不像”對自己和同事的作品進行評價,如果老師也用固定的思維來評價學生的工作,指導學生,學生的作品也一定會存在固定的思維,作品中沒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有教師師范這一環節。如果演示是正確的,通常有兩種情況,如果模型太具體的話所有學生的作品都是一樣的,如果不示范,學生又會無從下筆.所以示范這一環節尤為重要.如何正確示范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又不局限在像與不像的環節中,這是每個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所追求的目標.如何在教學中即讓學生擺脫“像不像”的思維,老師的引領很重要。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1.在講授環節,多采用引導性的語言,啟發和發散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大膽去表現。2.在學生實踐環節,多鼓勵,多引導,適當地表揚能起到激勵和鼓舞學生的作用在作品評價環節,教師應該多角度去評價學生的作品,我們應該照顧邊緣學生,而不是單一的評價?!跋癫幌瘛笔且环N固定的思維,但不是完全的胡編亂造,亂畫一通.能讓學生跳出思維大膽創作,創作出有想象力的作品是美術課堂的教學宗旨和目標.創作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是藝術課的目標和目的。

在當今的少兒美術教學中,教師用太多的專業繪畫知識去看少兒作品,總是以“像不像”為這一問題去評價。兒童畫的兒童美、夸張、幻想等特點得不到肯定與贊賞。于是,兒童繪畫的自然表現力逐漸迷失在屏幕上,阻礙了兒童應有的本能發揮和創新能力。對兒童來說,繪畫能力的發展與心理發展是一致的。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注重社會,培養個性,遵循規律,使兒童能夠獨立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大楚.兒童畫教學創意探析[D]. 華中師范大學 2008

[2] 陳梵婭.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適宜性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3]朱平.“四像”“四不像”——談美術教研員的角色特性[J].中國美術教育.2013,

[4] 單媛媛. ?幼兒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10

[5] 孫玲. ?對話式美術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 山東師范大學 2007

猜你喜歡
創造性思維
思維總動員(三十)
巧設提問,讓思維多走一步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初中生創造性人格與說謊行為的聯系:自尊的作用
保持創造性的29個方法,每天看一遍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淺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