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社區協同教育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探究

2022-03-27 10:36康慧敏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社區家庭幼兒園

康慧敏

摘要: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全面協調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缺乏政策監督機制、缺乏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實踐指導匱乏、協同教育實踐中存在“不協同”現象是幼兒園、家庭和社區三位一體、發揮合力中存在的顯著問題,為推動家、園、社區協同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發展,積極探索相關的改進策略,有效提升幼兒教育質量。

關鍵詞:協同教育;幼兒園;家庭;社區

提及學前教育,人們可能會片面地將其等同于幼兒園教育。然而,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中指出,兒童發展的生態環境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這四個系統共同構成的。其中微觀系統是指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場所,主要由家庭、幼兒園和社區等與幼兒產生直接接觸的成員和環境構成,幼兒與微觀系統中的各要素直接產生相互作用。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對于兒童而言,其發展生態系統中的各系統是整體發揮影響的。幼兒園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以及三者間的相互作用對個體的生長和發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1]早在1992年,國務院頒布的《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指出:“發展社區教育,建立起學校(托幼園所)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創造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社會和家庭環境?!盵2]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幼兒園同時應為社區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務?!盵3]2016年教育部聯合民政部等九部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應當“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活動,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可派教師到社區教育機構提供志愿服務;積極面向學生家長開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導”[4]事實上,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人類教育的三大系統。它們相互獨立但也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進而影響各系統功能的發揮,當今學者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協同教育”[5]。

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說:“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盵6]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由幼兒園及教師、幼兒家庭及家長、社區及社區服務人員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各盡其責,各盡所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這其中既包括兩兩之間的雙方協同教育模式,也包括三方之間的多方協同教育模式。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協同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家長和社區服務人員;協同教育的過程是多方向、交互作用的連續動態過程;協同教育的模式是多形式、多場景、多內容的共育體系。而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家、園、社區協同教育存在諸多問題:

一、缺乏政策監督機制

相關政策對這三方的合作方式、合作內容等方面的闡釋較少,幼兒園、家庭、社區間協同共育的思想意識尚缺乏系統、具體的策略指導。關于幼兒園、家庭和社區三方的關系,只是在相關文件的部分章節中有所涉及,但目前尚未有專門的政策規章明確幼兒園、家庭和社區三方的關系及其共育內容、方法等。再者,合理而明確的監督機制是政策有效落實的有力保障,然而相關政策中并未提及考核或監督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政策與實踐脫節,呈現出實踐中仍然以幼兒園為主導,以及幼兒園與家庭、社區聯系尚不密切的局面。能否利用政策規章和監督機制轉變家長和社區服務人員從被動配合到主動合作,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多向聯系的常態化、制度化是關系到能否切實提高三方協同共育質量的重要問題。[7]因此,建立監督評價體系,促進協同共育有效落實。政策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現代國家實現社會控制的兩種手段,在政策管理層面,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已初步建立,但并未在實踐中得到有效踐行。為促進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協同共育的真正實現,有必要加強行政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監督評價體系,對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關系進行考核與監督,以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除國家和各級管理部門的規章制度外,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如家園聯系制度、家園社區共育工作章程等。通過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促使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明確各自職責,從而促進三方協同共育的有效實現。

二、缺乏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

已有研究更多的探討家園共育的重要性或意義,或從幼兒園的視角出發探討如何開發家庭和社區中的教育資源。關于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雖然部分研究者已關注到這一話題,然而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中,以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為主題的研究尚為數不多。具體表現為:在理論研究中,關于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內涵、理念、內容、途徑等尚不明晰。在實證研究中,研究者常以文獻法、經驗總結法或簡單的調查法探討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現狀,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策略;對于協同教育的實現路徑以及如何將協同教育很好地應用于教育、應用于不同層次的家園社區的相關研究寥寥無幾;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研究內容較淺顯,尚未運用更為科學的方法系統考察三方協同共育在不同水平上的參與程度與深度。因此,在理論研究層面,應厘清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理念、原則,在對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概念架構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提出創新性、本土化的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建議。唯有以先進的理論作為先導,我們才能避免實踐中的盲目,才能使家庭、幼兒園和社區三大教育系統的協同教育有據可循。在實證研究層面,應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系統性,研究內容的全面性、深入性,運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多種方法獲得客觀真實的數據,深入了解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策略。[8]同時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或者引進國外先進經驗時,需要充分考慮我國三方協同共育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協同共育的策略以有效指導實踐探索;一線園長和教師在實踐探索中也需注重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將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形成可借鑒、可操作的體系。

三、協同教育實踐指導匱乏

協同教育實踐指導若是缺乏,即使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教育得以開展,也會沒有連續的、有計劃的步驟,協同教育的效率將很難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協同教育的實施需要有效的組織保障、專業人員的指導保障、豐富的資源保障。

四、協同教育實踐中存在“不協同”現象

雖然幼兒園、家庭、社區都在幼兒教育中有一定參與,但參與程度與積極性不同致使三方尚未完全達到“協同”水平。更多地是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家庭、社區的共育意識欠缺。

(一)缺少協同教育意識

人們一般都對協同教育認識不足,只是停留在家園合作、幼兒園與社區合作的層面,而未能將三者有機地聯系起來。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家庭與社區缺乏對自身在幼兒教育中重要性的認識。

(二)協同教育責任主體失衡

在協同教育實踐中存在“不協同”現象,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合作中地位不對等。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教育是教師、家長、社區服務人員間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的人際合作互動過程,彼此在協同共育中同等重要。但在教育實踐中,協同共育往往以幼兒園為主導,教師“指揮”著家長、社區參與共育,較少考慮家長、社區的需求;家庭、社區是參與者、支持者,被動配合著幼兒園的共育,缺少主體意識。其二,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教育的表面化現象嚴重。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是一種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是一個包括多主體、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合作體系。但是,在當前的三方協同共育之中,合作行為比較表面化,合作程度較淺顯。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行為隨意性、應付性明顯,缺乏計劃性、系統性;家長多應邀參與幼兒園活動,較少參與幼兒園管理與決策,參與程度較淺;社區在共育過程中常處于邊緣化地位,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次數極少,并未將社區資源有效應用到協同教育中。因此,三方的主導地位是變化的,家庭和社區也可以成為活動的組織者,三方都是地位平等、權責相當的教育主體,只是角色不同,幼兒園教育是主導,家庭教育是基礎,社區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補充和延伸。[9]只有三方互相配合、協同共育才能建構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所需的教育環境。

(三)對社區教育資源及作用不了解

社區是幼兒園宣傳的重要平臺,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社區參與到協同教育中,既可以幫助幼兒園了解該區域家庭的需求,還可從客觀的視角看幼兒園的發展,幫助家庭以及社會有效監管與評價幼兒園的發展,逐步形成以本社區為核心的輻射拓展,最終實現家庭、幼兒園、社區的協調統一,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共享。然而,“社區教育”這一概念在大眾頭腦中依然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10]社區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并未真正實現。社區組織科學育兒活動極為有限,社區教育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因此,應充分發揮社區的引導功能,注重社區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首先,社區應定期組織家長育兒指導活動。由于社區缺少專業的師資隊伍,故而可與幼兒園聯手,組織志愿者教師走進家庭,指導父母進行育兒工作,幫助家庭解決教育困惑,如可以定期開展送教入社區、社區走進家庭等活動,實現家、園、社區攜手促進幼兒發展。同時,社區的多種環境都是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重要來源。結合幼兒園的周邊環境,幼兒園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闊幼兒的視野,拓展幼兒園課程,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幼兒融入自然。其次,應充分發揮社區的評價、監督與反饋的作用。社會評價對幼兒園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對社會的接納與引入是其社會性功能發揮的重要表現。適時讓社區人員走入幼兒園參觀、溝通,能夠幫助幼兒園挖掘潛在的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為家、園、社區協同教育提供有效的監管,幫助幼兒園完成創新與提高。[11]

學前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幼兒,要實現這一教育目的,必須實施協同教育,將家庭、幼兒園以及社區教育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三位一體,發揮合力,方能打造一個全面的教育系統,從而全方位地促進幼兒的生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寶芳.人類發展生態學對家、園、社區合作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3

[2] 國務院.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1992

[3]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

[4] 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2016

[5] 李少梅,沈潤青.互聯網+時代家園社區協同教育的路徑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

[6] 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2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76

[7] [8]李曉巍,劉倩倩,郭媛芳.改革開放40年我國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發展與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19

[9][10]呂利,王其紅,徐雪.基于協同學理論的家—園—區協同教育困境及其策略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

[11]王秋霞.家、園、社區協同教育的現狀、影響因素與發展路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歡
社區家庭幼兒園
家庭“煮”夫
愛“上”幼兒園
戀練有詞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2015影像社區
尋找最美家庭
想念幼兒園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