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純的平脈辨證、平舌辨證,無異于刻舟求劍

2022-03-27 00:48賴道文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關鍵詞:辨證論治

關鍵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平脈辯證,平舌辨證對癥下藥,就應該面面具到,通盤考慮才能提高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引言:自古以來均有以脈診學、舌診學為主題的學術專著問世,神話病理狀態下的脈診、舌診對臨床診斷的重要意義。認為只要懂得切脈、觀舌,則無所不能,無所不包,可以天馬行空于中醫界,我認為這是行不通的,這只是單相思,脈舌之變化如果不結合具體病情、臨床癥狀,以及患者自我感覺,單平脈舌之變化,就猶如盲人摸象,是不能觀其全貌的。

正文:中醫診斷以寒熱虛實為剛,我認為這只是代表4種不同的屬性而已,在一個病情之中并不是單獨存在,往往4種不同性質的病理屬性同時相互糾結在起,有點象四不像,醫者要真實了解其病情,不被其迷惑,單憑脈診與舌診是不能觀其全貌的。因為這4種機制相制約,一日不解決,其矛盾就日趨深入,使虛者越虛,實者越實,寒者越寒,熱者越熱。這種矛盾合并在一體,在脈象或舌象上是不能單獨表現出來的。比如虛證,其脈象不一定都表現為虛細微弱無力,實證不一定都表現為沉實弦滑有力,寒證不一定都表現為沉緊遲緩,熱證不一定都表現為洪數疾急。因為在寒熱虛實之病理演變過程中,看哪方實力更強則表現為哪方脈形,實力弱的一方則被掩飾。這個勢力弱的一方不能在脈象上嶄露頭角,必定會在癥狀上初露端倪。因此辨證比辨脈更重要,更全面,更具體。在脈象上所診斷的寒熱虛實脈形,在不同的疾病中所代表的病性是不相同的。比如傷寒之寒,痹癥之寒,胃痛之寒,胸痹之寒同是浮緊之脈,但其性質有天差地別,用藥配伍也各不相同。再比如溫病之熱,傷寒病寒郁化火之熱,陰虛陽亢化火之熱,消渴病之口干口渴,飲不解渴,均可見到洪大數疾之脈,但其火熱之性質,火之起源完全不同,單憑脈象之變化不能說明很多問題。再如一切實中夾虛之病癥,因虛之一面勝過實之一面,脈形可見到虛細微弱之脈,但其實的一面脈象是表現不出來的,只有從具體癥狀去尋找蛛絲馬跡,才可發現其綿里藏針,若只知一味補益是會適得其反的。再比如實證患者,多可見到沉實弦滑有力之脈,在許多患者中多是實中夾虛的,但脈象上只表現實的一面,虛脈則不會出現,此時若一味攻克導瀉,其所虛之一面是承受不了的。要識別其虛之一面,還是只有從患者自我感覺上去了解,只有虛實兼

顧,補瀉結合才能解臟腑間老死不相往來之尷尬局面。一般認為沉細無力之脈多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若未見到神疲乏力,語音低微,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肢冷惡寒,脘腹冷痛,口吐清涎??谠镅矢?,面色嬌紅,腰酸耳鳴等證則不宜作虛證論治。無四大虛證,而單憑沉細無力之脈,則誤用補氣補血,滋陰溫陽之品,必犯實實之誤。如消渴病人,脈滑數大,舌苔黃燥,大渴不止,飲不解渴,食不充饑,多食仍饑,又自感疲乏無力,此時不宜完全認為是胃熱火旺,此火熱癥是陰陽失衡之病理產物,單純瀉火是不行的,脈舌之變化仍不足憑,應在滋陰以配陽,補氣以升陽之基礎上,再配以清氣瀉火之品為宜。一般認為脈浮弦數,或脈沉滑數有力多半是實證,這樣之認識仍是片面的。有些腎氣虛患者,腰酸腿軟,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肢涼,黑眼圈,記憶力減退。治宜滋腎填精,溫補腎氣,則易見效。但因諸多原因,誤服苦寒瀉火之品,傷其腎精,損其元陽,敗其相火,致病情加重,可見腰部僵硬脹痛,此寒傷腎氣之故也。煩躁欲死,此是苦寒敗其相火,心腎不交之故也。雖誤服苦寒傷腎,但脈并非沉細無力,反見浮弦數急,或沉而滑數有力,四肢由涼轉變成溫和,此是陽氣浮越,腎不潛藏之故也。

舌象之診斷固然也很重要,若單憑舌象診斷也是片面的,必竟舌苔之黃白厚薄,干濕潤滑,膩腐粉垢,以及舌質的之紅赤紫黯淡白,舌形之肥胖尖瘦,在很多疾病中其所代表的病變性質,病理矛盾并不完全一致。同樣是白膩苔,在不同的疾病中其含義不完全相同。如痹癥白膩苔,其寒濕

多痹于頭項腰背四肢關節間。治宜風藥勝濕散寒以蠲痹,則可退白膩之苔。胃病白膩苔,其寒濕多蘊結于脾胃間,必見脘腹痞滿疼痛,治宜溫中燥濕,理氣解郁方可退其白膩苔。消渴病見白膩苔,其濕雖也在脾胃二經居多,但多無脘腹痞滿疼痛癥。治宜健脾燥濕,升陽解郁以退其白膩苔??却颊咭捕嘁姲啄佁?,其寒濕多以痰濕氣滯,肺郁不宣的形式存于胸肺之間,治宜宣肺平喘,化痰理氣以退其白膩之苔。中風患者也可見白膩之苔,其寒濕多上閉于機竅神明,下阻于腸胃之間,故可見神昏不識人,喉中痰鳴,口眼歪斜諸證,治宜祛風化痰,芳香開竅以醒神,通腑瀉火以降氣逆,上下分消,則膩苔可退,神清氣爽,有起死回生之效。以上四種不同之疾病中,均可見到白膩苔,從此分析可知,白膩苔在許多疾病中均可見到,其內在之病理機制完全不同,選藥配方各異,若單以舌論舌,以苔論苔是不能觀其全貌,知其原委的,不知其病之來龍去脈,則不知其所喜,又不知其所惡,怎能解決其矛盾、退其白膩苔、治愈其疾病呢?白膩苔代表體內一定有濕,但不一定就是寒濕,濕與熱合,苔未必變黃,濕與風合則成風濕,濕與風寒合則成風寒濕,濕與痰合則成痰濕,濕與暑氣合則成暑濕,濕與濁氣合則成濕濁,濕與癘氣合則成濕毒,濕與水飲合則成水濕。如此等等錯綜復雜之變化,單憑一個白膩苔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白膩苔只代表一種濕邪,所謂濕邪就是宜祛除的病理產物,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病理中虛的一面,其舌苔也是不能完全辨別出來的。在帶有濕邪之病體中,往往見有陽虛,氣虛,陰虛。這些兼并出現的虛損病因,在白膩苔之舌象中是區別不開來的。這就須要通曉各科,熟諳各科病理機制,才能找出虛而不足之漏洞,適時填補之。臟虛腑實,陽虛寒勝,氣虛濕阻,陰虛濕郁均可見白膩苔,能在病邪中找出其內奸,切斷其內應,避免虛處藏奸,標本兼治,開門逐賊,驅敵于國門之外,則可安享大平。

用藥如用兵,戰機稍縱即逝。病情之變化如流水,瞬息萬變。脈診隨病變而變,舌診也隨病變而變。單純的平脈辨證,平舌辨證都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之行為,不知通變,何以應萬變?要知通變,就不能以一種脈形去通套所有病癥,不能以一種舌象去認定所有病癥之性質,要達到如此境界,就必須博覽群書,通曉各科。每一科疾病,都有其獨特性,病情之發生、發展,演變規律,危害層次,均不盡相同。病如流水,脈如船,船之運動是隨著流水之變化而變化的。若刻舟求劍,認定脈理,以不變應萬變,都會導致誤診的,縱有千般脈理又何應萬病之變化。只有證脈舌并論,以癥為主題,結合脈舌作參考,病理機制才會逐漸明朗。脈舌之變化在無窮無盡之病理變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要探索其真正含義,只有脈舌證結合才能提高脈舌之診斷價值。若病癥不明,脈舌之診斷幾乎無多大作用。這就是中醫之整體觀念,中醫學術界大講中醫之精髓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但在現有古今中醫文獻中,幾乎很少談及,對具體病情之講解只是輕描淡寫,選其一二而談之,大多避其精要,粗略而論之。詳盡而周到之論述幾乎是見不到的。中醫界人高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之旗幟,確很難得到其真傳,真是一大遺憾。比如用藥如用兵,良醫良相本相同,又有誰人能把這二句話用到臨床實踐中去呢?我認中醫學之理論源泉就是象形醫學,古醫書云:人是天地之縮影,人生于天地之中,感應天地之氣候變化而變化,故可以以自然界之變化規律(自然科學)來講解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也可用社會人文關系來講解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用藥如用兵,良醫良相本相同,這不是社會人文關系學嗎?古書(內經)、(易經)講得比較多,真正用于臨床醫學上之講解的卻很少,單停留于理論是不行的,讀者最須要的就是理論與實踐之詳盡講解。不能以經書論經書,要把經書之理論用到各科疾病中去,最好要用到具體病例中去,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中醫之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之思想。如中醫之用藥如用兵,在中醫中藥之辨證施治、組方用藥之理論中是極其相似的,如果能把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用兵思路用到中醫臨床上去是完全可以講得通的。良醫良相本相同,良相講究的第一是民生工程,怎么樣治理好國家,使人們安居樂業。第二是調解民間矛盾糾紛。民生工程就是治其本,調解民事糾紛就是治其標,只有標本兼治,國家才能強大,人們才能大平。這二句話自古至今在中醫界流傳甚廣,但很少用到實際病例中去講解。明代中醫大理論家張景岳,也沒有詳盡講解這二句話在中醫臨床中的重要性,難怪中醫難學,行醫治病若能做到以整體觀念為剛要,辨證論治為法則,而不以脈舌作刻舟求劍之治,則是病者之萬幸矣。

作者簡介:1962年11月10日出生,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油石鄉淸溪村賴屋組賴道文。本人自幼酷愛中醫,如饑似渴,刻苦鉆研中醫40年,寫有中醫心得筆記200多萬字,正式書稿80多萬字,不久將來準備出版。 研究方向: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城民間傳統中醫診所

猜你喜歡
辨證論治
中醫辨證論治對咳嗽變異性哮喘轉變及預后影響觀察
早期2型糖尿病心肌病中醫體質辨識研究
冠心病從腎論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聲在類風濕關節炎膝關節病變中醫辨證中的應用價值
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78例臨床療效分析
產后風濕病辨治心得
中醫辯證論治在社區先兆流產孕婦管理中的應用療效
中藥藥枕治療100例社區高血壓病的療效觀察
中醫辨證論治過敏性鼻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